CN216304110U -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4110U
CN216304110U CN202122489362.XU CN202122489362U CN216304110U CN 216304110 U CN216304110 U CN 216304110U CN 202122489362 U CN202122489362 U CN 202122489362U CN 216304110 U CN216304110 U CN 216304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
assembly
suction pipe
suction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93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zh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azh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azh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azh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93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4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4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4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包括转移盘、夹持盘和吸袜组件,转移盘用于取下编织完的管状织物,并将其转移至夹持盘;夹持盘由两个可对向折叠的半圆环状缝盘组成;吸袜组件位于夹持盘下方,吸袜组件内设有一吸袜管,该吸袜管连接负压气源;所述吸袜组件安装于轨道上,可沿轨道进行整体的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袜组件在轨道上的移动,至少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分量,称为平移分量;所述吸袜管顶端的圆周,具有两处凹陷的缺口,该两缺口与圆周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从而令整个圆周成为光滑的曲线;该两缺口与吸袜管圆心构成的连线与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的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超长的袜子,能将其顺利地吸入吸袜管中。

Description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型针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圆型针织机,主要是指袜机,在编织完管状织物,也就是袜子后,需要对其进行缝合加工,即将袜子的脚趾头部位缝合封闭。在袜子自动缝合这项技术上,目前主流的技术方案是公布在2009801088587号中国专利中。该专利所代表的圆型针织机,其缝合装置包括上部和下部,分别布置在中间区域的上方和下方,中间区域布置支承、悬挂袜子的装置;袜子进入到下部的吸袜管后,一管状物向上插入穿过未封闭的袜子到达上部,并令袜子外翻在该管状物外,然后进行缝合作业。
实践中发现,此类机器最容易出故障的环节是令袜子进入到吸袜管。编织完成的袜子,是悬挂保持在转移盘上的,此时袜子由于自身重力下垂;而吸袜管处于下部,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都难以到达袜子的正下方。袜子越长,则这一问题越明显,越难以快速顺利地使其进入吸袜管内。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有中国专利CN107345336A,CN208201288U,CN109576884A,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下部组件具有轨道,可将其移动至更有利的位置,再配合吸袜管的负压、上下窜动等技术特征,使袜子更早更快地进入吸袜管。区别在于此三者中,一是水平轨道,一是倾斜轨道,一是水平与竖直交叉的两根轨道,从而三者能提供不同的移动方向。
以上这些技术方案仍然不足以应付超长的袜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能够适用于超长的袜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包括转移盘、夹持盘和吸袜组件,转移盘用于取下编织完的管状织物,并将其转移至夹持盘;夹持盘由两个可对向折叠的半圆环状缝盘组成;吸袜组件位于夹持盘下方,吸袜组件内设有一吸袜管,该吸袜管连接负压气源;所述吸袜组件安装于轨道上,可沿轨道进行整体的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袜组件在轨道上的移动,至少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分量,称为平移分量;所述吸袜管顶端的圆周,具有两处凹陷的缺口,该两缺口与圆周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从而令整个圆周成为光滑的曲线;该两缺口与吸袜管圆心构成的连线与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的方向一致。
由于轨道的形式多种多样,吸袜组件在轨道上的运动也有多种可能性,我们以牛顿力学中的正交分解法,将其运动分解成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如在CN107345336A的技术方案中,轨道是水平的,则吸袜组件的运动只有水平分量而竖直分量为零;又如在CN208201288U的技术方案中,轨道是倾斜的,吸袜组件的运动实际上是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的组合,我们可分析出其水平分量。
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在一种情况下,轨道是直线型的,即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为直线,此时吸袜管圆周的两缺口对称分布,与吸袜管的圆心构成三点一线。在另一种情况下,为配合转移盘的运动,轨道是弧线型的,即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为为圆弧,此时吸袜管圆周的两缺口非对称分布,与吸袜管的圆心构成另一段圆弧,两段圆弧互相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吸袜管具有上下移动机构,驱动吸袜管相对于吸袜组件进行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是这样的: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方法,包括转移盘、夹持盘和吸袜组件,转移盘用于取下编织完的管状织物,并将其转移至夹持盘;夹持盘由两个可对向折叠的半圆环状缝盘组成;吸袜组件位于夹持盘下方,吸袜组件内设有一吸袜管,该吸袜管连接负压气源,并具有上下移动机构,可相对于吸袜组件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吸袜组件安装于轨道上,可沿轨道进行整体的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转移盘从织袜机上取下编织完的袜子,然后离开织袜机,此时袜子的最后一圈线圈勾挂在转移盘或夹持盘上;
2)吸袜组件沿其轨道离开原位,到达靠近织袜机的位置;
3)吸袜管相对于吸袜组件上升,接触到处于勾挂状态的袜子;
4)吸袜管的负压将接触到的袜子部分吸附在吸袜管内;同时吸袜管相对于吸袜组件下降一个行程;
5)吸袜管保持负压的情况下,吸袜组件整体向原位移动,即向夹持盘下方移动;
上述步骤中,其中步骤1)和2)无时间顺序关系,即吸袜组件可以与转移盘同时移动,也可提前移动到所述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专用于超长的袜子,当其处于步骤1)的状态时,最后一圈线圈,即袜子的脚趾头处,勾挂在转移盘上,即使转移盘移动至其最大行程,也就是回到夹持盘处时,还是有一大部分的袜子仍然处于织袜机的筒内;这种情况下,袜子并不是下垂悬挂在转移盘上,而是横跨在转移盘和织袜机之间,且具有一定的张力。显然,传统的方法是无法令其进入吸袜组件的。
步骤4)中吸袜管上升后,接触到的是袜子上靠近脚趾头部位的某个位置,大致在接近脚后跟部位处;吸袜管下降一个行程,可以是回到原位,即回到吸袜组件内,也可以仍然露出在吸袜组件外,但应保证吸袜管的顶端明显低于转移盘。此时在步骤5)的移动过程中,处于吸袜管和转移盘之间的部分,即大致相当于袜子上脚底脚背的部分,可顺利地被吸入吸袜管中;而由于吸袜组件在此过程中逐渐远离了织袜机,开始时仍在织袜机中的部分,即大致相当于袜子上的袜筒部分,也被拉出织袜机,吸入吸袜筒中。
本实用新型还可增加这样的动作:
6)吸袜管保持负压的情况下,吸袜组件再次向织袜机移动,并再次回到原位。
在步骤6)的过程中,吸袜组件与转移盘的距离逐渐拉大,原来已经被吸入到吸袜管中的袜子部分被拉出;同时由于负压的存在,且吸袜组件越靠近织袜机,则对织袜机中的袜子部分拉力越大,故此过程中吸袜管内的袜子并不会减少,而是会“替换”,脚底脚背部分的袜子被拉出,而袜筒部分被吸入。至袜筒完全吸入后,吸袜组件再次回到原位,则将刚才被拉出的部分又吸入吸袜管。
为保证吸袜效果,还可以采用更多的操作,如将步骤6)重复多次,或在步骤6)中,当吸袜组件移动到靠近织袜机的位置时,令其吸袜管上下窜动若干次,这些动作都有利于提高吸袜效果,形式多样,不一而足。
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让转移盘先把线圈转移勾挂在夹持盘上,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故本实用新型在前述的步骤1)中也公开了线圈勾挂在夹持盘上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吸袜过程,最大的特点其实是袜子与吸袜管的相对运动,通过袜子在吸袜管顶端的往复运动,实现分段、反复吸入袜子的功能,最终能起到吸入超长袜子的效果。而正是因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特定的吸袜管顶端圆周曲线,才使得袜子能够在吸袜管顶端反复运动而不至于脱出。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让吸袜管有更好的吸入效果,人们普遍认为应增大吸袜管顶端的面积,这已成为一种技术偏见。如常见的方法是以斜切面作为管口,这样的管口形状是个斜的椭圆面,增加了吸风面积和与袜子接触的面积。而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这种技术偏见,得到了更好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隐含的技术效果:吸袜管在后续的工序中,其动作是向上运动,捅袜子,并令袜子外翻到其外表面。如以斜切面作为管口,则开始时只有一个点作用与袜子,受力太过集中,容易捅破袜子产生次品;而本实用新型的管口曲线则具有两个受力点,受力更加平衡,不会破坏袜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吸袜管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吸袜管的示意图。
图3-图10是实施例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1-吸袜组件,2-吸袜管,21、22-吸袜管顶端圆周缺口,3-针筒,4-转移盘,5-已编织完成的袜子。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吸袜管2的顶端圆周上具有两个缺口21、22,对称分布在圆周上,与圆周的圆型构成三点一线;圆周的其余部分相应地形成两处高点,整个圆周平滑过渡,成为有两次上下起伏的光滑的弧线。与图2的现有技术对比,顶端圆周形状明显不同。
参见图3,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1)、2)的部分。此时袜子的编织已经完成,转移盘4勾挂其最后一圈线圈,且转移盘已回到夹持盘(图中未示出)所在位置,由于袜子5为超长袜,故即使转移盘已到达其最大行程,该袜子的前部,即袜筒部分仍留在针筒3中,从而袜子的状态是横跨转移盘4和针筒3,且在其自身重力下略微下垂。吸袜组件1已经离开原位,沿轨道(图中未示出)向织袜机平移,移动到离针筒3较近的位置;其中的吸袜管2尚未伸出吸袜组件,其顶端圆周的缺口连线与吸袜组件的平移方向一致。
参见图4,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3)的部分。此时吸袜管2相对于吸袜组件1运动,向上伸出接触到袜子,大致为袜子的脚后跟部位。
参见图5,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4)的部分。此时吸袜管2向下运动一个行程,同时利用其管内负压将袜子5的一部分吸入管内,显然,这个动作会把袜子从针筒3中再拉出一部分。
参见图6,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5)的部分。此时吸袜管2与吸袜组件1的相对位置不变,吸袜组件整体平移回到原位,即转移盘4和夹持盘的下方,在此过程中,吸袜管2内始终保持负压。这个动作会把袜子继续从针筒3中拉出,本实施例中,由于袜子超长,此时袜子仍有一部分停留在针筒内。
参见图7,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6)的部分。此时吸袜管2与吸袜组件1的相对位置不变,吸袜组件再次整体平移到靠近织袜机的位置,吸袜管2内继续保持负压。这个动作中,已经进入吸袜管的一部分袜子,主要是脚后跟处的一部分,由于受到转移盘4的拉扯,会被再次拉出吸袜管,同时尚未进入吸袜管的一部分袜子,主要是袜筒部分,会被吸入吸袜管2。这一过程实际是在理顺吸袜管内的袜子,使其形态更加合理。
参见图8,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6)的增加部分。此时吸袜管2向上伸出,继续保持负压。此时袜子终于完整地离开了针筒3。
参见图9,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6)的增加部分。此时吸袜管2向下缩回,继续保持负压,袜子前部也被吸入了吸袜管2。此动作和上段的动作,也同时在理顺吸袜管内的袜子。
参见图10,该图所示为发明内容中步骤6)的部分。吸袜组件再次整体平移回到原位,即转移盘4和夹持盘的下方,准备进行下一工序。

Claims (3)

1.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包括转移盘、夹持盘和吸袜组件,转移盘用于取下编织完的管状织物,并将其转移至夹持盘;夹持盘由两个可对向折叠的半圆环状缝盘组成;吸袜组件位于夹持盘下方,吸袜组件内设有一吸袜管,该吸袜管连接负压气源;所述吸袜组件安装于轨道上,可沿轨道进行整体的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袜组件在轨道上的移动,至少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分量,称为平移分量;所述吸袜管顶端的圆周,具有两处凹陷的缺口,该两缺口与圆周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从而令整个圆周成为光滑的曲线;该两缺口与吸袜管圆心构成的连线与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的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是直线型的,即吸袜组件的平移分量为直线;所述吸袜管圆周的两缺口对称分布,与吸袜管的圆心构成三点一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袜管具有上下移动机构,驱动吸袜管相对于吸袜组件进行上下运动。
CN202122489362.XU 2021-10-15 2021-10-15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Active CN216304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9362.XU CN216304110U (zh) 2021-10-15 2021-10-15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9362.XU CN216304110U (zh) 2021-10-15 2021-10-15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4110U true CN216304110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9362.XU Active CN216304110U (zh) 2021-10-15 2021-10-15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4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15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wing the toe of a sock
US10011928B2 (en) Method for closing automatically an axial end of a tubular manufacture and for unloading it in an inside-out configuration,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5606876A (en) Device for handling knitted products manufactured on circular stocking knitting machines
US202003087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versing a tubular knitted article i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RU2001109449A (ru) Способ стачивания мыска нос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6313790B2 (ja) 管状製品の軸方向端部を自動的に閉じて管状製品を裏表で外す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TW201723258A (zh) 用於從環狀編織機器提取管狀編織物件的裝置及方法
BR112018005658B1 (pt) Métod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um artigo tubular, tal como uma meia ou similar, para coleta automatizada ao final de sua formação em uma máquina circular de duplo cilindro com ao menos um alimentação ou queda, e máquina circular de duplo cilindro para a execução do mesmo
CN216304110U (zh)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
JPS6065170A (ja) くつ下仕上げ機械にパンティストッキングを迅速に装着する装置
CN113943999B (zh) 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方法
IT201900009615A1 (it) Dispositivo rovesciatore di manufatti tubolari a maglia e metodo per il rovesciamento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a maglia
JP2523965B2 (ja) インタ―シヤ方式横編機の糸自動供給装置
JP4025484B2 (ja) 靴下のつま先縫製用の靴下移し針
WO2008028576A1 (en) Device for reversing tubular articl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US5373977A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antyhose from a line closer machine to a toe-closer machine and apparatu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thereof
EP38391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knitting hosiery
WO2008028575A1 (en) Device for reversing tubular articles, particularly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provided with a station for closing an axial end of the tubular article
JPH0711569A (ja) 二つの管状物品を対応する支持体上の所定の位置に配置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030513B (zh) 一种袜子加工生产用袜子翻面装置
CN212152587U (zh) 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
CN113005619A (zh) 织袜设备与其操作方法
CN213447524U (zh) 电脑针织横机山板
CN109972281B (zh) 一种带托物机构的管状织物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13684602B (zh) 一种编织超长绒毛面料的圆机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