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1060U -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1060U
CN216301060U CN202121775250.4U CN202121775250U CN216301060U CN 216301060 U CN216301060 U CN 216301060U CN 202121775250 U CN202121775250 U CN 202121775250U CN 216301060 U CN216301060 U CN 216301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pedal
linkage structure
underground
fas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52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人
严力
花家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unfe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unfe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unfe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unfe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52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1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1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1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用于站台门,包括:框架主体、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一地下导轨和驱动机构。框架主体,用于支承元器件。第一踏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框架主体的顶部。第二踏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框架主体的顶部,并使得第一踏板结构的下方与第二踏板结构的下方形成元器件安装腔;第一踏板的顶部与第二踏板的顶部齐平,且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槽;第一地下导轨设于框架主体,并位于元器件安装腔内。驱动机构位于元器件安装腔内,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有联动结构,联动结构与第一地下导轨活动配合。联动结构的顶部向上穿过避让槽。其不存在门槛,从而避免磕绊现象;而且便于维护和检修。

Description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站台门包括全高门和半高门。全高门又名屏蔽门,半高门又名安全门。现有的站台门的运动部分一般依靠静止部分进行承托,例如,站台门的静止部分可以通过吊挂的方式对其运动部分进行支撑,或者通过悬空伸缩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撑,如此,站台门的运动部分在运动时实质上可以不接地。当然,也存在站台门的运动部分在运动时与地面接触的个例,通过在门口地面设置凸条进行导向,然后在站台门的运动部分与凸条进行滑动或滚动配合;显然,此时的凸条高于门口的地面,形成门槛,从而造成磕绊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不存在门槛,从而避免磕绊现象;而且便于维护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用于站台门,包括:
框架主体,用于支承元器件;
第一踏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用于供乘客踩踏而登车或下车;
第二踏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用于供乘客踩踏而登车或下车;并使得第一踏板结构的下方与所述第二踏板结构的下方形成元器件安装腔;所述第一踏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踏板的顶部齐平,且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二踏板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槽;
第一地下导轨,设于所述框架主体,并位于所述元器件安装腔内;
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元器件安装腔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有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活动配合,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联动结构在所述第一地下导轨上移动;所述联动结构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避让槽,以使所述联动结构能够在所述避让槽内沿所述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联动结构用于承托站台门的运动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开设有多条紧固槽,所述紧固槽的开口朝上,所述紧固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紧固槽内容置有多个螺母,所述螺母能够在所述紧固槽内移动;所述螺母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紧固槽的开口尺寸,以使所述紧固槽的开口阻止所述螺母沿高度方向移动;所述螺母连接有螺丝,并通过所述螺丝固定于所述紧固槽;所述螺丝与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在每条所述紧固槽的槽壁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紧固槽连通的缺口,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紧固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分布,所述缺口用于供螺母滑入所述紧固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多条框条,各所述框条均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紧固槽;所述第一地下导轨设于其中一条所述框条。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齿轮,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联动结构以跟随所述联动结构移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结构通过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滚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的正上方以受所述第一地下导轨承托;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设有第二地下导轨,所述联动结构通过浮动机构连接有第二滚轮,以使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地下导轨浮动地接触,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相对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滚轮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与所述联动结构连接并受所述联动结构承托,所述调节弹簧用于驱使所述升降杆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结构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插孔的下方,所述插孔用于供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向下穿过,以使升降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滚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踏板设有两块,两块所述第一踏板分别对置地设在所述第二踏板的相对两侧,各所述避让槽分别对应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地下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踏板结构连接有防雨倾斜地板,所述防雨倾斜地板和所述第二踏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踏板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防雨倾斜地板上与所述第一踏板连接的一侧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防雨倾斜地板上远离所述第一踏板的一侧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第一踏板的顶部和第二踏板的顶部齐平,从而避免形成门槛,从而使得乘客在登车和下车的过程中更加安全。
2、通过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槽,从而使得元器件安装腔内的联动结构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避让槽,以使联动结构能够在避让槽内沿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移动,而联动结构则用于承托站台门的运动部分,如此,即将各元器件隐藏地设于元器件安装腔内,使得各元器件不易被磕碰以延长使用寿命。必要地,通过驱动机构对联动结构进行驱动。
3、另外,需要检修时,由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都以可拆卸地盖设方式与框架主体进行连接,因而只需要拆开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使得元器件安装腔裸露于外界环境,便可进行元器件的检修,使得检修难度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处于剖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浮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第一踏板与其对应的框条之间位置关系(处于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运用于高铁站台门时的效果图。
图中:1、框架主体;11、框条;111、第一地下导轨;112、紧固槽;113、螺母;114、螺丝;115、缺口;12、齿条;2、第一踏板;21、第二地下导轨;3、第二踏板;4、元器件安装腔;5、避让槽;6、驱动机构;61、电机;62、齿轮;7、联动结构;71、插孔;8、第一滚轮;9、浮动机构;91、升降杆;911、横杆;912、竖杆;913、开孔块;914、导向孔;915、导向柱;916、限位帽;917、光孔;92、调节弹簧;10、第二滚轮;101、高铁站台门;1011、移动门;1012、中间衔接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代表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专门用于站台门,包括:框架主体1、第一踏板2、第二踏板3、第一地下导轨111和驱动机构6。
框架主体1用于支承元器件,且主要支承处于静止状态的元器件。
第一踏板2可拆卸地盖设于框架主体1的顶部,第一踏板2用于供乘客踩踏而登车或下车。
第二踏板3可拆卸地盖设于框架主体1的顶部,第二踏板3用于供乘客踩踏而登车或下车;并使得第一踏板2结构的下方与第二踏板3结构的下方形成元器件安装腔4,通过元器件安装腔4容置元器件,使得元器件被隐藏起来。第一踏板2的顶部与第二踏板3的顶部齐平,以避免形成门槛,从而使得乘客在登车和下车过程中更加安全。并且,第一踏板2与第二踏板3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槽5(可参见图6),以使得元器件安装腔4内的元器件能够通过避让槽5向上穿出,以与元器件安装腔4外的元器件进行机械联动。
第一地下导轨111设于框架主体1,并位于元器件安装腔4内,即使得第一地下导轨111处于隐蔽状态,从而不易被磕碰以延长寿命。
驱动机构6位于元器件安装腔4内,驱动机构6驱动连接有联动结构7,联动结构7与第一地下导轨111活动配合,驱动机构6用于驱使联动结构7在第一地下导轨111上移动。联动结构7的顶部向上穿过避让槽5,以使联动结构7能够在避让槽5内沿避让槽5的延伸方向移动,联动结构7用于承托站台门的运动部分。具体而言,联动结构7用于承托高铁站台门101的运动部分。
需要进行背景说明的是,现有的火车站(高铁站)的站台都还没有设置站台门,其根源在于,不同类型的铁轨列车之间的门间距是不同的,因而不宜设置站台门。为了使得站台门适用于火车站(高铁站),本次研发中设计可移动的站台门,站台门的门间距也可调,由于本申请只是其中的部分结构,此处不进行展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专用于站台门,特别是高铁站台门101。由于火车站(高铁站)的站台的顶部没有横梁对站台门进行支撑,因而需要通过地面提供支撑力。由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地下导轨111对联动结构7进行承托和导向,而站台门的运动部分则由联动结构7进行承托和带动即可。这样,必要地,当第一地下导轨111设于元器件安装腔4内时,避让槽5成为了重要的必要结构。
显然,通过第一踏板2的顶部和第二踏板3的顶部齐平,从而避免形成门槛,从而使得乘客在登车和下车的过程中更加安全。通过第一踏板2与第二踏板3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槽5,从而使得元器件安装腔4内的联动结构7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避让槽5,以使联动结构7能够在避让槽5内沿避让槽5的延伸方向移动,而联动结构7则用于承托站台门的运动部分,如此,即将各元器件隐藏地设于元器件安装腔4内,使得各元器件不易被磕碰以延长使用寿命。必要地,通过驱动机构6对联动结构7进行驱动。另外,需要检修时,由于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都以可拆卸地盖设方式与框架主体1进行连接,因而只需要拆开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使得元器件安装腔4裸露于外界环境,便可进行元器件的检修,使得检修难度较低。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7,框架主体1开设有多条紧固槽112,紧固槽112的开口朝上,紧固槽1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地下导轨111的延伸方向一致。紧固槽112内容置有多个螺母113,螺母113能够在紧固槽112内移动,以使得螺母113能够调整位置以与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的孔位对齐。螺母113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大于紧固槽112的开口尺寸,以使紧固槽112的开口阻止螺母113沿高度方向移动。螺母113连接有螺丝114,并通过螺丝114固定于紧固槽112;螺丝114与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连接,以将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固定于框架主体1。这样设置,螺母113的位置可以根据孔位来调整,将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固定在框架主体1上时,不会发生叠加误差,从而提高紧固精度。而且,螺母113最大外轮廓尺寸大于紧固槽112的开口尺寸,因而被紧固槽112的开口所限制,从而不至于导致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出现翻盖的现象。通过螺丝114与螺母113进行固定,从而对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的双向挤压直至固定,固定方式简易且稳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螺母113的外形结构可以是异形结构,从而防止螺母113在紧固槽112内旋转,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当然,普通的六角形的螺帽也可以实现固定,且当紧固槽112形状与其一样时也起到防止螺母113旋转的功能。
事实上,螺母113的最小外轮廓尺寸可以小于紧固槽112的开口尺寸,从而便于将螺母113塞入紧固槽112后,然后旋转螺母113,使得螺母113的最大外轮廓尺寸与紧固槽112的开口对应即可。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更加便装的方式:即更优地,参见图7,框架主体1在每条紧固槽112的槽壁均开设有多个与紧固槽112连通的缺口115,多个缺口115沿紧固槽112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分布,缺口115用于供螺母113滑入紧固槽112内。如此,需要向紧固槽112内补充螺母113时,在临近的缺口115将螺母113滑入紧固槽112内即可。
优选地,参见图1,框架主体1包括多条框条11,各框条11均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紧固槽112;第一地下导轨111设于其中一条框条11。如此,使得每个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安装都尤为简单。同时,以框条11的方式设置紧固槽112,不仅便于紧固槽112的加工,而且便于框架主体1的架设。实际使用中,每条框条11设置一条紧固槽112即可,当然,为了稳定性考虑,可以在一条框条11上同时开设多条紧固槽112。
优选地,参见图1,框架主体1连接有齿条12,齿条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地下导轨111的延伸方向一致;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1、与电机61驱动连接的齿轮62,电机61安装于联动结构7以跟随联动结构7移动,齿轮62与齿条12传动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电机61跟随联动结构7同步移动,不仅可以避免所需电线过长,而且便于封装电线,避免电线到处缠绕。而且,以齿条12的形式进行传输,可以为站台门的移动量进行精确控制。特别是高铁站台门101需要在整个站台上行走以匹配车门的具体位置。
优选地,参见图2,联动结构7通过第一滚轮8与第一地下导轨111滚动连接,第一滚轮8位于第一地下导轨111的正上方以受第一地下导轨111承托。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设有第二地下导轨21,联动结构7通过浮动机构9连接有第二滚轮10,以使第二滚轮10与第二地下导轨21浮动地接触,以能够调节第一滚轮8与第二滚轮10之间的相对高度。显然,通过第一滚轮8与第二滚轮10的配合,可以使得联动结构7被稳定地承托,以及使得联动结构7难以发生倾覆现象。同时,当第一地下导轨111与第二地下导轨2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时,通过第二滚轮10的浮动,调节了第一滚动与第二滚轮10之间的相对高度,为联动结构7的正常移动提高了保障。
优选地,参见图3-图5,浮动机构9包括升降杆91,升降杆91的底部与第二滚轮10连接。升降杆91的顶部连接有调节弹簧92,调节弹簧92与联动结构7连接并受联动结构7承托,调节弹簧92用于驱使升降杆91向上移动。如此,当第一地下导轨111与第二地下导轨21的间距发生变化时,升降杆91轻微下降而压缩调节弹簧92,或调节弹簧92驱使升降杆91轻微上升,从而调节第二滚轮10的绝对高度。而且,通过弹性支撑,可以防止联动结构7被刚性挤压而变形,以防止其因变形而无法移动。显然,这样设置使得浮动机构9利用弹性势能实现实时调整第二滚轮10的高度。可以理解,作为浮动机构9的另一可供替换的设置方式,可以通过磁吸力将第二滚轮10向上吸引,例如,可以在联动结构7的顶部设置第一磁体,而在第二滚轮10上设置第二磁体,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互吸引即可。
优选地,参见图4,联动结构7开设有插孔71,第二滚轮10位于插孔71的下方,插孔71用于供升降杆91的底部向下穿过,以使升降杆91的底部与第二滚轮10连接。
更优地,参见图5,联动结构7具有开孔块913,开孔块913位于调节弹簧92的底部并承托调节弹簧92。开孔块913开设有导向孔914,升降杆91的底部向下顺次地穿过导向孔914、插孔71。横杆911连接有导向柱915,调节弹簧92套接导向柱915,导向柱915的底部与开孔块913抵接。如此,通过导向柱915限制调节弹簧92的径向移动,从而防止调节弹簧92松脱。另外,通过导向柱915与开孔块913的抵接,从而使得升降杆91的上升和下降过程更加平稳和精确。更优地,导向柱915的顶部具有限位帽916,横杆911开设有光孔917,导向柱915活动地插接光孔917,限位帽916位于光孔917的正上方以限制横杆911向上移动,从而防止调节弹簧92丢失。导向柱915的底部与开孔块913固定连接,从而强化浮动机构9的结构紧凑型和稳定性。为此,开孔块913通过自身的螺纹孔与导向柱915的底部螺纹连接。更优地,为了使得横杆911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更加平稳,调节弹簧92设有两个,两个调节弹簧92分别位于竖杆912的相对两侧。显然,此时,导向柱915的数量与调节弹簧92的对量对应。
优选地,第一踏板2设有两块,两块第一踏板2分别对置地设在第二踏板3的相对两侧,各避让槽5分别对应有至少一条第一地下导轨111。这样设置,即使得站台门的运动部分被多个联动结构7所承托,从而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踏板2结构连接有防雨倾斜地板(图中未示出),防雨倾斜地板和第二踏板3分别位于第一踏板2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防雨倾斜地板上与第一踏板2连接的一侧高度为第一高度,防雨倾斜地板上远离第一踏板2的一侧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如此,可以防止雨水浸入元器件安装腔4内。
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运用高铁站台门101时效果图。其中,高铁站台门101包括两个移动门1011和中间衔接门1012,中间衔接门1012被两个移动门1011所承托,而移动门1011分别被相互独立的联动结构7所承托。当任意联动结构7沿与其对应的第一地下导轨111移动时,移动门1011开启或关闭,同时整个站台门在第一地下导轨111上移动,直至移动门1011与车门对应。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用于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主体(1),用于支承元器件;
第一踏板(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顶部,用于供乘客踩踏而登车或下车;
第二踏板(3),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顶部,用于供乘客踩踏而登车或下车;并使得第一踏板(2)结构的下方与所述第二踏板(3)结构的下方形成元器件安装腔(4);所述第一踏板(2)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踏板(3)的顶部齐平,且所述第一踏板(2)与所述第二踏板(3)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槽(5);
第一地下导轨(111),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并位于所述元器件安装腔(4)内;
驱动机构(6),位于所述元器件安装腔(4)内,所述驱动机构(6)驱动连接有联动结构(7),所述联动结构(7)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活动配合,所述驱动机构(6)用于驱使所述联动结构(7)在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上移动;所述联动结构(7)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避让槽(5),以使所述联动结构(7)能够在所述避让槽(5)内沿所述避让槽(5)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联动结构(7)用于承托站台门的运动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开设有多条紧固槽(112),所述紧固槽(112)的开口朝上,所述紧固槽(1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紧固槽(112)内容置有多个螺母(113),所述螺母(113)能够在所述紧固槽(112)内移动;所述螺母(113)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紧固槽(112)的开口尺寸,以使所述紧固槽(112)的开口阻止所述螺母(113)沿高度方向移动;所述螺母(113)连接有螺丝(114),并通过所述螺丝(114)固定于所述紧固槽(112);所述螺丝(114)与所述第一踏板(2)或所述第二踏板(3)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踏板(2)或所述第二踏板(3)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在每条所述紧固槽(112)的槽壁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紧固槽(112)连通的缺口(115),多个所述缺口(115)沿所述紧固槽(112)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分布,所述缺口(115)用于供螺母(113)滑入所述紧固槽(112)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包括多条框条(11),各所述框条(11)均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紧固槽(112);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设于其中一条所述框条(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连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1)、与所述电机(61)驱动连接的齿轮(62),所述电机(61)安装于所述联动结构(7)以跟随所述联动结构(7)移动,所述齿轮(62)与所述齿条(12)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7)通过第一滚轮(8)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滚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8)位于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的正上方以受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承托;所述第一踏板(2)或所述第二踏板(3)设有第二地下导轨(21),所述联动结构(7)通过浮动机构(9)连接有第二滚轮(10),以使所述第二滚轮(10)与所述第二地下导轨(21)浮动地接触,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滚轮(8)与所述第二滚轮(10)之间的相对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9)包括升降杆(91),所述升降杆(9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滚轮(10)连接;所述升降杆(91)的顶部连接有调节弹簧(92),所述调节弹簧(92)与所述联动结构(7)连接并受所述联动结构(7)承托,所述调节弹簧(92)用于驱使所述升降杆(91)向上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7)开设有插孔(71),所述第二滚轮(10)位于所述插孔(71)的下方,所述插孔(71)用于供所述升降杆(91)的底部向下穿过,以使升降杆(9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滚轮(10)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2)设有两块,两块所述第一踏板(2)分别对置地设在所述第二踏板(3)的相对两侧,各所述避让槽(5)分别对应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地下导轨(11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2)结构连接有防雨倾斜地板,所述防雨倾斜地板和所述第二踏板(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踏板(2)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防雨倾斜地板上与所述第一踏板(2)连接的一侧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防雨倾斜地板上远离所述第一踏板(2)的一侧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
CN202121775250.4U 2021-07-30 2021-07-30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Active CN216301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5250.4U CN216301060U (zh) 2021-07-30 2021-07-30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5250.4U CN216301060U (zh) 2021-07-30 2021-07-30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1060U true CN216301060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5250.4U Active CN216301060U (zh) 2021-07-30 2021-07-30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1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2701B (zh) 带有滚轮-小齿轮驱动器的升降机
KR100867735B1 (ko) 도어의 개폐작용력 조절이 가능한 승강장 스크린 도어의구동장치
CN111267871A (zh) 铁路站台安全防护装置
EP2474458A1 (en) Automatic platform gates
CN216301060U (zh)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US20200048049A1 (en) Elevator car apron
CN215405735U (zh) 平移闸结构
CN113715848A (zh) 一种双开门延长带牵引式屏蔽门
CN113682324A (zh) 易于维护的导轨组合结构
CN216069962U (zh) 可移动的应急站台门
CN113799802B (zh) 一种大开度轨道交通站台门
CN113047761B (zh) 一种升降式站台门机构
CN215883646U (zh) 一种双开门延长带牵引式屏蔽门
CN113619612A (zh) 轻量化高铁安全门组合结构以及列车安全门集成
CN205558753U (zh) 一种新型平移门
CN212475735U (zh) 电梯轿门地坎与厅门地坎间隙的遮挡结构
CN111335771B (zh) 一种双制动器丝杠电动门传动机构
CN216069963U (zh) 列车单元站台门及列车站台门集成
CN210659738U (zh) 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
KR101303408B1 (ko) 전동식 도어용 잠금장치
CN216069961U (zh) 轻量化高铁安全门组合结构以及列车安全门集成
KR101851748B1 (ko) 스크린 도어용 잠금 기구
CN101616860B (zh) 用于操作电梯门的机构
CN210454812U (zh) 一种门机构及轿厢
CN219989207U (zh) 一种能与不同车型车门相配套的高铁站台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