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8694U -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8694U
CN216288694U CN202122471759.6U CN202122471759U CN216288694U CN 216288694 U CN216288694 U CN 216288694U CN 202122471759 U CN202122471759 U CN 202122471759U CN 216288694 U CN216288694 U CN 216288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inner cavity
shell
positioning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17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连山
张海波
蔡小娟
刘金锁
薛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17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8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8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8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封装电池。标准封装壳体包括内腔设置在两端面的壳体电极,以及设置在内腔中的定位结构,电芯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内腔中,连接片分别与电芯的电极和对应的壳体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内腔中的定位结构,电芯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内腔中,连接片分别与电芯的电极和对应的壳体电极连接,一方面被标准封装壳体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被将不同尺寸类型的电芯进行同一标准封装,形成同一外形、尺寸的外形结构,便于电池的外观标准化,再通过连接片将已经固定的电芯和两端的电极进行有效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
随着电池日益地快速发展,电池也被赋予各种要求,例如,在同一款外形的电池中需要具有不同参数,即不同类型的电芯均需要同一标准封装。然而,现有的同一标准封装电池适应不同类型结构负责,且工艺装配也非常麻烦,不使用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标准封装电池,解决现有的同一标准封装电池适应不同类型结构负责,且工艺装配也非常麻烦,不使用大规模的生产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标准封装电池,包括:
标准封装壳体,包括内腔,设置在两端面的壳体电极,以及设置在内腔中的定位结构;
电芯,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内腔中;
连接片,分别与电芯的电极和对应的壳体电极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壁上的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构成电芯的定位空间。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定位块为纵向设置在内腔壁上的条状凸起部,多个所述条状凸起部均匀设置并形成定位空间。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条状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条状凸起部通过缓冲层将定位空间中的电芯定位。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壁上且延伸至电芯端面上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对定位空间中的电芯进行纵向定位。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压紧件包括与内腔壁贴近的压紧板,以及从压紧板伸出的压紧块,所述压紧板延伸顶靠在内腔的端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压紧件包括与内腔壁贴近的压紧板,以及从压紧板两端处伸出的压紧块,两所述压紧块之间的距离与电芯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压紧板的两端分别延伸顶靠在内腔的端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连接片呈“Z”形,所述连接片的一折叠端与芯的电极点焊连接,其另一折叠端与壳体电极的内部点焊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标准封装壳体的外壳为负极,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正极,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电芯靠近正极设置,所述电芯与外壳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有垫块,以填充间隔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内腔中的定位结构,电芯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内腔中,连接片分别与电芯的电极和对应的壳体电极连接,一方面被标准封装壳体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被将不同尺寸类型的电芯进行同一标准封装,形成同一外形、尺寸的外形结构,便于电池的外观标准化,再通过连接片将已经固定的电芯和两端的电极进行有效电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硬度防止脱离,采用连接片的连接结构,并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降低震动导致连接片的脱离概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定位块的标准封装电池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定位块的标准封装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压紧件的标准封装电池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压紧件的标准封装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片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片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标准封装壳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标准封装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标准封装电池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包括标准封装壳体100、电芯200和连接片400,所述标准封装壳体100包括内腔101、设置在两端面的壳体电极和设置在内腔101中的定位结构,电芯200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内腔101中,连接片400分别与电芯200的电极和对应的壳体电极连接。
具体地,从结构方面而言,电芯200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标准封装壳体100的内腔101中,作为电池的电能核心,电芯200稳定的设置在标准封装壳体100内,一方面被标准封装壳体100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被将不同尺寸类型的电芯200进行同一标准封装,形成同一外形、尺寸的外形结构,便于电池的外观标准化。再通过连接片400将已经固定的电芯200和两端的电极进行有效电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硬度防止脱离,采用连接片400的连接结构,并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降低震动导致连接片400的脱离概率。
电芯200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200,一般不直接使用。区别于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外壳,可以直接使用。封装是把采用标准形状大小的外壳将芯片和配套的电路板结构进行包装,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把电芯200放在到具有保护、承载作用的壳体上,把电极引出来,然后固定包装成为一个整体。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定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101壁上的定位块300,多个所述定位块300构成电芯200的定位空间。通过定位快的作用,在内腔101中形成一个可用于固设电芯200的定位空间,在电芯200卡入定位空间后,其外表面与定位快接触,实现各方向的定位,且可根据定位块300的尺寸确保电芯200和定位块300之间的间隙可忽略,实现两者的紧密贴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块300设置有多个,且结构一致,均从标准封装壳体100的内腔101壁上向内延伸设置,优选向中心轴延伸设置,形成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定位空间,使电芯200的中心轴与标准封装壳体100的中心轴共线,使整体质量均匀。
其中,并参考图1和图2,所述定位块300为纵向设置在内腔101壁上的条状凸起部,多个所述条状凸起部均匀设置并形成定位空间。在芯片插入定位空间时,与条状凸起部的端部抵触。优选地,可以设置一个基础套环,所述条状凸起部均设置在基础套环上,基础套环与内腔101壁贴合设置,过盈配合或粘黏方式设置在内腔101壁上,基础套环与条状凸起部为一体设置,为一次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状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条状凸起部通过缓冲层将定位空间中的电芯200定位。缓冲层为软性材料,如海绵或软胶,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如软塑胶等,通过固设结构或粘黏剂固设在条状凸起部的端面上,当电芯200放置在定位空间使,通过缓冲层将电芯200过盈设置在各条状凸起部之间。
一方面,防止电芯200与硬度较强的条状凸起部进行碰撞,刮伤或损坏电芯200,另一方面,在电池碰撞过程中,实现对电芯200的保护,降低振动的传递。并且,通过缓冲层更有效固定电芯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并参考图3和图4,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101壁上且延伸至电芯200端面上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对定位空间中的电芯200进行纵向定位。采用条状凸起部和压紧件的配合,实现对电芯200的侧面定位和端面压紧,实现对电芯200的各方向定位,特别是,将条状凸起部和压紧件分开设置,便于两者的分开设置,分别单独设置,便于内部定位结构的安装,降低电芯200安装的工艺难度。
具体地,所述压紧件包括与内腔101壁贴近的压紧板510,以及从压紧板510伸出的压紧块520,所述压紧板510延伸顶靠在内腔101的端部。压紧板510与内腔101壁贴近设置,作为支撑作用,在通过在其上伸出的压紧块520,用于对已经在定位空间中的电芯200进行端面压紧,同时,压紧板510延伸顶靠在内腔101的端部,实质限制电芯200与内腔101的端部的活动空间,实现在纵向方向的定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包括与内腔101壁贴近的压紧板510,以及从压紧板510两端处伸出的压紧块520,两所述压紧块520之间的距离与电芯200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压紧板510的两端分别延伸顶靠在内腔101的端部。通过压紧板510实现标准封装壳体100的两个电极端部的顶靠,实现自身的定位,再通过其上设置的压紧块520,设置电芯200的两个端面,实现电芯200在纵向方向的定位。
具体地安装方式为,先将条状凸起部放置在标准封装壳体100的内腔101中,形成定位空间,再将压紧件与电芯200卡合,即先使压紧板510与电芯200贴合,再使压紧块520压紧至电芯200的两端面,形成纵向定位结构,将具有电芯200的纵向定位结构插入定位空间中,且确保压紧件与条状凸起部错位重合,使电芯200插入定位空间中,再对电极进行封装,形成内部的电芯200定位封装。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连接片400的较佳实施例。
所述连接片400呈“Z”形,所述连接片400的一折叠端与芯的电极点焊连接,其另一折叠端与壳体电极的内部点焊连接。
通过“Z”形设置,一方面不需要对连接片400进行剪裁操作,只需要根据实际距离进行折叠操作,形成“Z”形,加工更方便,更容易贴合实际封装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Z”形设置的连接片400,将较硬的连接片400形成具有弹性力的连接片400,从硬连接变成软连接,防止连接片400由于外部影响导致崩裂,或连接端断开。
当然,也可以是多个“Z”形结构所构成的连接片400,具体根据连接片所需长度决定。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标准封装壳体100的较佳实施例。
所述标准封装壳体100的外壳为负极,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正极110,所述正极110与负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环120。
整个外壳为负极,外壳为具有腔体且一端开口的结构,电芯200的负极通过连接件与非开口端面连接,电芯200的正极可以直接与外壳的正极110连接,或者通过连接件与外壳的正极110连接,正极110设置在端开口处,且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绝缘环120,以防止正极110与外壳之间进行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200靠近正极110设置,所述电芯200与外壳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有垫块,以填充间隔空间。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准封装壳体,包括内腔,设置在两端面的壳体电极,以及设置在内腔中的定位结构;
电芯,通过定位结构固设在内腔中;
连接片,分别与电芯的电极和对应的壳体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壁上的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构成电芯的定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为纵向设置在内腔壁上的条状凸起部,多个所述条状凸起部均匀设置并形成定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凸起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条状凸起部通过缓冲层将定位空间中的电芯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壁上且延伸至电芯端面上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对定位空间中的电芯进行纵向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与内腔壁贴近的压紧板,以及从压紧板伸出的压紧块,所述压紧板延伸顶靠在内腔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与内腔壁贴近的压紧板,以及从压紧板两端处伸出的压紧块,两所述压紧块之间的距离与电芯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压紧板的两端分别延伸顶靠在内腔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呈“Z”形,所述连接片的一折叠端与芯的电极点焊连接,其另一折叠端与壳体电极的内部点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封装壳体的外壳为负极,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正极,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准封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靠近正极设置,所述电芯与外壳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有垫块,以填充间隔空间。
CN202122471759.6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Active CN216288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1759.6U CN216288694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1759.6U CN216288694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8694U true CN216288694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8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1759.6U Active CN216288694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8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0783B (zh) 一种纽扣电池及制造方法
KR100804522B1 (ko)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201478392U (zh) 具有集流盘的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
CN214411328U (zh) 一种集成顶盖的方形铝壳及其动力电池
CN102044698B (zh)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5451564U (zh) 电池壳组件和具有其的锂电池
CN109301104B (zh) 圆柱形电池用盖帽组合及圆柱形二次电池
CN213905519U (zh) 方形电池
CN216288694U (zh) 一种标准封装电池
CN210535751U (zh) 一种纽扣电池
CN201413851Y (zh) 一种方形电池
CN201072785Y (zh) 高功率碱性锌锰电池
CN217485674U (zh) 一种圆柱电池
KR100709874B1 (ko) 각형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4706060U (zh) 一种锂电池结构和锂电池
CN212907874U (zh) 一种无极耳的电池
CN201789007U (zh) 一种盖板组件及含有该盖板组件的锂离子电池
CN21269522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8507845U (zh) 二次电池
CN109786843B (zh) 一种高倍率针式锂离子电池
CN202134631U (zh) 一种镍氢动力电池
CN219180703U (zh) 异形电池
CN218568960U (zh) 一种带usb充电接口圆柱电池
CN217641480U (zh) 一种电芯
CN216750227U (zh)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