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8661U - 外壳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外壳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88661U CN216288661U CN202122941260.7U CN202122941260U CN216288661U CN 216288661 U CN216288661 U CN 216288661U CN 202122941260 U CN202122941260 U CN 202122941260U CN 216288661 U CN216288661 U CN 2162886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housing
- shell
- connecting portion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组件和外壳组件,电芯组件容纳在外壳组件内,电芯组件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一者与壳体的底壳连接,另一者与导电件连接,其中,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壳盖组件,壳体顶部具有开口,壳盖组件盖合在开口上,壳体和壳盖组件的一者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壳体和壳盖组件中另一者的至少部分边缘和连接部相互重合焊接。本实用新型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离不开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汽车、移动终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芯,电芯包括极片和极耳,其中,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通过隔膜分隔,正极片通过正极耳引出形成电池的正极,负极片通过负极耳引出形成电池的负极。其中,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壳体和壳盖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形成密封的外壳。
然而,现有的电池外壳,由于壳体侧壁较薄,壳盖搭接在壳体上进行顶部焊接时,焊接困难,焊接强度不够,电池的密封性能达不到要求;另外,在壳体和壳盖进行侧边焊接时,容易对卷芯造成烧焦等问题,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壳盖组件,壳体顶部具有开口,壳盖组件盖合在开口上,壳体和壳盖组件的一者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壳体和壳盖组件中另一者的至少部分边缘和连接部相互重合焊接。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壳盖组件的边缘和连接部相互重合并焊接在一起;或者壳盖组件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壳体的边缘和连接部相互重合并焊接在一起。
通过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通过在连接部上进行焊接,从而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连接部为壳体和壳盖组件其中的重合部分,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环绕开口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为壳体和壳盖组件其中的重合部分,其中,当壳盖组件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则连接部可以为环绕在壳体的开口外侧处,进而连接部包裹开口;或者当壳体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则连接部可以为环绕在壳体的开口内侧。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盖组件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与壳体的外侧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壳盖组件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壳盖组件和壳体的外侧壁相连,也就是说,连接部位于壳体的开口端外侧。使得壳盖组件和壳体在焊接的过程中,连接部与壳体的外侧壁连接,导致连接部可以包裹在壳体的开口端处,这样能够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能够保证在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盖组件包括盖板、导电件以及绝缘件,盖板盖合在开口上,导电件设置在盖板上,绝缘件设置在盖板与导电件之间,连接部为自盖板的边沿向下延伸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绝缘件设在盖板和导电件之间,用于隔离盖板和导电件之间的接触。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体的开口端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与壳盖组件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的一端与沿着壳体开口端的边缘一周相连,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壳盖组件连接,各处的连接部均朝向壳体的中心延伸。壳盖组件与连接部进行接触焊接,在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的情况下,最终满足壳体和壳盖组件的密封焊接。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与壳体的开口端为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与壳体的开口端可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成。一体成型加工制造并且彼此是不可分离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组装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连接部与壳体的整体刚度。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部背离开口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焊缝,焊缝贯穿连接部。
可以理解的是,焊缝贯穿连接部,可以保证焊接的强度。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焊缝熔深为0.14mm-0.25mm。
需要说明的是,焊接位置位于壳体与壳盖组件重合部分的中心位置,焊接产生的焊缝熔深为0.14mm-0.25mm。
在上述外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焊缝熔宽为0.10mm-0.20mm。
可以理解的是,焊缝熔宽为0.10-0.20mm,太小则焊接强度不够,容易造成虚焊,太大则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造成壳盖组件中绝缘件熔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组件和上述的外壳组件,电芯组件容纳在外壳组件内,电芯组件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一者与壳体的底壳连接,另一者与导电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组件和上述的外壳组件,电芯组件容纳在外壳组件内,电芯组件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一者与壳体的底壳连接,另一者与导电件连接,其中,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壳盖组件,壳体顶部具有开口,壳盖组件盖合在开口上,壳体和壳盖组件的一者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壳体和壳盖组件中另一者的至少部分边缘和连接部相互重合焊接。通过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通过在连接部上进行焊接,从而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连接部为壳体和壳盖组件其中的重合部分,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及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种外壳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二种外壳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壳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壳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导电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导电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组件;
200-电芯组件;
300-电池;
110-壳体;
120-壳盖组件;
122-盖板;
1211-注液口;
121-导电件;
1221-通孔;
123-绝缘件;
13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芯,电芯包括极片和极耳,其中,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通过隔膜分隔,正极片通过正极耳引出形成电池的正极,负极片通过负极耳引出形成电池的负极。其中,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壳体和壳盖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形成密封的外壳。然而,现有的电池外壳,由于壳体侧壁较薄,壳盖搭接在壳体上进行顶部焊接时,焊接困难,焊接强度不够,电池的密封性能达不到要求;另外,在壳体和壳盖进行侧边焊接时,容易对卷芯造成烧焦等问题,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该电池包括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通过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及电池进行具体阐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种外壳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二种外壳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壳体110顶部具有开口,壳盖组件120盖合在开口上,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的一者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30,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中另一者的至少部分边缘和连接部130相互重合焊接。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30,壳盖组件120的边缘和连接部130相互重合并焊接在一起;或者壳盖组件120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30,壳体110的边缘和连接部130相互重合并焊接在一起。
通过连接部130的设计,使得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通过在连接部130上进行焊接,从而使得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连接部130为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其中的重合部分,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300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300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100可以是纽扣电池300的外壳组件,可以是柱状电池300的外壳组件,也可以是方形电池300的外壳组件,还可以是其他异形电池300的外壳组件。本实施例以纽扣电池300的外壳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外壳组件100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对柱状电池300的外壳组件、方形电池300的外壳组件和其他异形电池300的外壳组件同样适用。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可以是不锈钢件,也可以是其他满足强度要求和导电性能要求的金属件。壳盖组件120可以是铝件,也可以是其他满足强度要求和导电性能要求的金属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0环绕开口设置。
示例性地,连接部130可为环状或者分段的状态,具体的不过多限制。本实施例以连接部130可为环状为例,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30为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其中的重合部分,其中,当壳盖组件120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30,则连接部130可以为环绕在壳体110的开口外侧处,进而连接部130包裹开口,具体可参见图1和图2;或者当壳体110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30,则连接部130可以为环绕在壳体110的开口内侧,具体可参见图3和图4。
示例性地,连接部130可以是不锈钢件,也可以是铝件,或者是其他满足强度要求和导电性能要求的金属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盖组件120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130,连接部130与壳体110的外侧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壳盖组件120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30,连接部130分别与壳盖组件120和壳体110的外侧壁相连,连接部130包裹在壳体110的开口端处,也就是说,连接部130位于壳体110的开口端外侧。使得壳盖组件120和壳体110在焊接的过程中,连接部130与壳体110的外侧壁连接,导致连接部130包裹在壳体110的开口端处,这样能够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能够保证在电池300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300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与壳盖组件120的焊接轨迹是绕着整个电池300焊接一周的圆,可以为脉冲焊接或者连续焊接,能够满足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的焊接密封性即可。
示例性地,连接部130与壳盖组件120相连,且连接部130位于壳体110的开口端的内侧。具体的,关于连接部130的具体形状以及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满足连接部130为壳盖组件120和壳体110重合区域即可,便于壳盖组件120和壳体110之间的焊接,同时避免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能够保证在电池300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壳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壳盖组件的爆炸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导电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中导电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8所示,壳盖组件120包括盖板122、导电件121以及绝缘件123,盖板122盖合在开口上,导电件121设置在盖板122上,绝缘件123设置在盖板122与导电件121之间,连接部130为自盖板122的边沿向下延伸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绝缘件123设在盖板122和导电件121之间,用于隔离盖板122和导电件121之间的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盖板122和导电件121可以为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电结构。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盖板122导电件121与连接部130为一体,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成。
在一些示例中,盖板122导电件121底部的厚度为0.1mm-0.3mm,连接部130的厚度为0.1mm-0.3mm;连接部130延伸的长度为0.10-0.20mm,也就是说盖板122导电件121和壳体110的重合部分为0.10-0.20mm。这样可以保证焊接的强度以及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的焊接密封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10的开口端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130,连接部130与壳盖组件12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30的一端与沿着壳体110开口端的边缘一周相连,连接部130的另一端与壳盖组件120连接,各处的连接部130均朝向壳体110的中心延伸。壳盖组件120与连接部130进行接触焊接,在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的情况下,最终满足壳体110和壳盖组件120的密封焊接。
示例性地,壳体110的开口端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130,可以为连接部130为自开口端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即连接部130外包壳盖组件120;或者,可以为连接部130为自开口端向靠近中心的方向延伸弯折形成,即壳盖组件120外包连接部130,具体的,关于连接部130的具体形状以及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部130与壳体110的开口端为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30与壳体110的开口端可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成。一体成型加工制造并且彼此是不可分离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组装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连接部130与壳体110的整体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0背离开口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焊缝,焊缝贯穿连接部130。可以理解的是,焊缝贯穿连接部130,可以保证焊接的强度。
示例性地,如图5-图8所示,导电件121上开设注液口1211,盖板122上具有通孔1221,通孔1221与注液口1211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图8所示,盖板122为圆环状,盖板122上设置有通孔1221,导电件121上开设与通孔1221相连通的注液口1211,这样便于在电芯封装入壳体110内之后,通过注液口1211向壳体110内注入电解液,以使电解液充分浸润电芯。
示例性的,导电件121上还设有密封盖(图中未示出),其中,密封盖盖合注液口1211,即在电解液注入完成之后,将密封盖盖合在注液口1211上,以完成外壳组件100最后的密封。示例性的,密封盖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并盖合注液口1211。
示例性的,注液口1211可以为圆形孔,密封盖可以为圆形盖,且密封盖的直径大于注液口1211的直径,将密封盖盖合在注液口1211上。当然,注液口1211也可以为圆形以外的形状,密封盖也可以为圆形以外的形状,只要使密封盖的尺寸大于注液口1211的尺寸,以使密封盖盖合在注液口1211上时即可。从而有利于保证密封盖盖合注液口1211的密封效果。
示例性的,注液口1211为圆形孔时,注液孔直径可为1-2mm,或者其它尺寸,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过多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0的焊缝熔深为0.14mm-0.25mm。
需要说明的是,焊接位置位于壳体110与壳盖组件120重合部分的中心位置,焊接产生的焊缝熔深为0.14mm-0.25mm。
示例性的,焊缝熔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14mm、0.16mm、0.18mm、0.20mm、0.22mm、0.25mm或者0.14mm-0.25mm之间的任意值,从而有利于保证密封性以及避免电芯造成损伤。可以理解的是,数值太小则容易造成虚焊导致密封性差;数值太大则容易造成焊穿,对电池300的内部电芯造成损伤且对电池300的安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0的焊缝熔宽为0.10mm-0.20mm。
可以理解的是,焊缝熔宽为0.10-0.20mm,太小则焊接强度不够,容易造成虚焊,太大则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造成壳盖组件120中绝缘件123熔胶。
示例性的,焊缝熔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10mm、0.12mm、0.14mm、0.16mm、0.18mm、0.20mm或者0.14mm-0.25mm之间的任意值。
示例性的,焊印凸起0.02-0.1mm,焊接过程无飞溅。
具体的,通过外界的定位夹具将壳体110与壳盖组件120压紧,在惰性气体的压力作用下,激光束绕外壳组件100旋转一周360°,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紧接着注液口1211焊接密封,进行密封性检测,待氦检密封性测试漏率小于1.0E-6mbar.L/s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描述中所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均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和测量精度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壳盖组件,壳体顶部具有开口,壳盖组件盖合在开口上,壳体和壳盖组件的一者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壳体和壳盖组件中另一者的至少部分边缘和连接部相互重合焊接。
通过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通过在连接部上进行焊接,从而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连接部为壳体和壳盖组件其中的重合部分,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300,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电芯组件200和上述的外壳组件100,电芯组件200容纳在外壳组件100内,电芯组件200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一者与壳体110的底壳连接,另一者与导电件12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200可以包括卷绕式电芯和叠片式电芯。
其中,卷绕式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层叠并从一端卷绕至另一端以形成卷绕式电芯。正极片上焊接有正极极耳,负极片上焊接有负极极耳,其中,正极极耳与壳体110的底壳电连接,负极极耳与导电件121电连接,或者正极极耳与导电件121电连接,负极极耳与与壳体110的底壳电连接,以使卷绕式电芯可以通过外壳组件100向外部输出电能,或,通过外壳组件100接收外部输入的电能。
叠片式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按照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的顺序依次层叠以形成叠片式电芯,正极片上焊接有正极极耳,负极片上焊接有负极极耳,其中,正极极耳与壳体110的底壳电连接,负极极耳与导电件121电连接,或者正极极耳与导电件121电连接,负极极耳与与壳体110的底壳电连接,以使叠片式电芯可以通过外壳组件100向外部输出电能,或,通过外壳组件100接收外部输入的电能。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100与上述提供的外壳组件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组件和上述的外壳组件,电芯组件容纳在外壳组件内,电芯组件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一者与壳体的底壳连接,另一者与导电件连接。其中,通过外壳组件中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通过在连接部上进行焊接,从而使得壳体和壳盖组件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连接部为壳体和壳盖组件其中的重合部分,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焊接的过程中,避免焊接的激光与电芯接触,从而在能够保证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会产生电芯烧焦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密封、安全和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显示结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壳盖组件,所述壳体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壳盖组件盖合在所述开口上,所述壳体和所述壳盖组件的一者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壳体和所述壳盖组件中另一者的至少部分边缘和所述连接部相互重合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环绕所述开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组件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组件包括盖板、导电件以及绝缘件,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开口上,所述导电件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导电件之间,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盖板的边沿向下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盖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焊缝,所述焊缝贯穿所述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焊缝熔深为0.14mm-0.2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焊缝熔宽为0.10mm-0.20mm。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述的外壳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容纳在所述外壳组件内;
所述电芯组件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一者与所述壳体的底壳连接,另一者与导电件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41260.7U CN216288661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外壳组件及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41260.7U CN216288661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外壳组件及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88661U true CN216288661U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3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41260.7U Active CN216288661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外壳组件及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88661U (zh) |
-
2021
- 2021-11-25 CN CN202122941260.7U patent/CN2162886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028332A1 (zh) | 扣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430588A (zh) | 扣式电池的外壳组件、扣式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 |
KR20160042243A (ko) |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218005057U (zh) | 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7009372U (zh) | 电池 | |
CN216213745U (zh) |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的顶盖及二次电池 | |
CN210743993U (zh) |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 |
WO2022184081A1 (zh) | 电池 | |
US10135039B2 (en) |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a covering plate fixed in a form-fitting manner in a housing | |
KR20230023608A (ko) | 배터리 케이스, 배터리 및 전자기기 | |
CN219180738U (zh) | 一种集流构件及二次电池 | |
CN217009287U (zh) |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 |
CN215869509U (zh) | 一种电池及电子产品 | |
JP3608994B2 (ja) | 密閉型電池 | |
CN113506955A (zh) | 电池外壳和电池 | |
CN216288661U (zh) | 外壳组件及电池 | |
CN113013524A (zh) | 电池外壳及电池 | |
CN219203322U (zh) |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217334361U (zh) | 电池 | |
CN116365132A (zh) |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 | |
CN217062435U (zh) | 电池 | |
CN216563466U (zh) | 电池 | |
CN216563457U (zh) | 电池、电池包和电子设备 | |
CN215933695U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JP4191433B2 (ja) |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