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1935U - 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1935U
CN216281935U CN202122299060.6U CN202122299060U CN216281935U CN 216281935 U CN216281935 U CN 216281935U CN 202122299060 U CN202122299060 U CN 202122299060U CN 216281935 U CN216281935 U CN 216281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urifier
opening
power lin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90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高源
夏云
余勇
刘维亮
严凤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90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1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1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1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净化器,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具有贯穿的第一开口;电源线组件,包括电源线和第一挡卡部,所述第一挡卡部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挡卡部嵌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第一挡卡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本公开通过第一挡卡部与第一止挡部配合,可快速将电源线组件定位装配净化器中,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提升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器。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人们在室内环境生活和工作的时间长达80%以上,因此,净化器得以快速发展,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
目前,人们对净化器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且对净化器的集合度要越来越高,即:在保证产品质可靠性的同时,对产品的尺寸要求随之加严,对产品的结构布局造成一种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器,旨在能够合理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布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一种净化器,其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具有贯穿的第一开口;
电源线组件,包括电源线和第一挡卡部,所述第一挡卡部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挡卡部嵌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第一挡卡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件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设有所述第一止挡部;
所述第一挡卡部的局部设有卡凸,所述卡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上表面相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一侧呈开口状,以供所述第一挡卡部的至少部分通过并嵌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挡卡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侧面相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设置至少两个,并在所述限位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所述卡凸设置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卡部在所述限位板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下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扣位槽,所述扣位槽具有两个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周向上间隔排布的槽壁,两个所述槽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扣位凸起;
所述电源线的部分结构通过所述扣位凸起限位在所述扣位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截面;其中,
在两个所述槽壁中:一个所述槽壁设置有所述扣位凸起,另一个所述槽壁与所述扣位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短轴,且小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或
在两个所述槽壁中:两个所述槽壁均设置有所述扣位凸起,两所述扣位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短轴,且小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呈凸出设置,且所述扣位槽贯穿所述第二腔体的上表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上方;
其中,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所述电源线的部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扣位槽,且所述扣位槽与所述导向槽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挡卡部的下方;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下表面相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上方,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止挡部具有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一侧呈开口状;
所述电源线上还设置有第二挡卡部,所述第二挡卡部设于所述限位部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挡卡部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第二开口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配置槽,其中,
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至少部分及所述导向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配置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还包括中壳,所述中壳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其中,所述中壳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部相压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的下方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呈凸出设置;
所述中壳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且所述中壳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出线孔;
所述电源线的部分穿过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中壳的外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0m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上方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连通;
所述底座设有进风口结构,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连通;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净化部件、气流驱动件、出风口框及顶盖,所述净化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底座内,所述气流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出风口框设置在所述中壳的上方,且所述出风口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出风口结构,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出风口框的上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体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在其周向上间隔排布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三腔体内部的一侧形成有定位缺口;
其中,所述电源线的部分位于所述定位缺口内。
本公开方案的净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挡卡部与第一止挡部配合,可快速将电源线组件定位装配净化器中,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提升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净化器;101、顶盖;102、出风口框;1021、出风口结构;103、中壳;1031、支撑筋;1032、出线孔;104、底座;1041、进风口结构;105、风道;1050、定位板;1050a、定位缺口;1051、第一腔体;1051a、配置槽;1052、第二腔体;1053、第三腔体;1054、支撑部;1055、第一止挡部;1055a、第一开口;1056、限位板;1057、第二止挡部;1057a、第二开口;1058、导向板;1059a、扣位槽;1059b、扣位凸起;106、电源线组件;1061、电源线;1062、装配件;10621、第一挡卡部;10622、卡凸;10623、限位部;10624、第二挡卡部;107、气流驱动件;1071、电机;1072、风扇;108、净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公开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净化器,净化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此净化器除了净化空气之外,还可用做茶几、床头柜、夜间照明等用途。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净化器10可至少包括壳体组件、电源线组件106、气流驱动件107及净化部件108等。
具体地,壳体组件可包括风道105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盖101、出风口框102、中壳103及底座104,此顶盖101、出风口框102、中壳103及底座104围成容纳腔,风道105、电源线组件106、气流驱动件107及净化部件108位于容纳腔内;其中,底座104设有与风道105内部连通的进风口结构1041,出风口框102设有与风道105内部连通的出风口结构1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净化器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5所示,风道105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设置的第三腔体1053、第一腔体1051及第二腔体1052,此第三腔体1053、第一腔体1051及第二腔体1052依次连通,且第三腔体1053与出风口结构1021连通,第二腔体1052与进风口结构1041连通。
如图7所示,电源线组件106可包括电源线1061和装配件1062,此装配件1062设置于电源线1061。举例而言,装配件1062可套设在电源线1061的局部,以保证装配件1062与电源线1061的装配稳定性。
其中,装配件1062可与净化器10的一连接件相卡合,以使电源线1061快速装配在净化器10上。
具体地,连接件上可设置第一止挡部1055,第一止挡部1055具有贯穿的第一开口1055a;而装配件1062可包括第一挡卡部10621,第一挡卡部10621设置于电源线1061,其中,至少一部分第一挡卡部10621嵌合在第一开口1055a内,且第一挡卡部10621与第一止挡部1055抵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挡卡部10621与第一止挡部1055配合,可快速将电源线组件106定位装配净化器10中,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提升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其中,此连接件可为净化器10的风道105,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净化器10的中壳等。
下面以净化器10的风道105作为连接件来进行详细说明。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风道105的第一腔体1051的外表面可设有第一止挡部1055,此第一止挡部1055具有贯穿的第一开口1055a,具体地,第一开口1055a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止挡部1055,即:第一开口1055a贯穿第一止挡部105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而如图7所示,电源线组件106的装配件1062可包括第一挡卡部10621,第一挡卡部10621设置在电源线1061上,例如:套设在电源线1061上,以保证装配稳定性,且第一挡卡部10621的外表面设有卡凸10622。
其中,第一挡卡部10621的至少部分嵌合在第一开口1055a内,以利用第一开口1055a限制装配件1062在第一腔体1051的周向上的移动;且卡凸10622的下表面抵接在第一止挡部1055的上表面上,以限制装配件1062向下移动,这样设计可快速将装配件1062定位装配在风道105的外表面,从而快速将电源线1061定位在风道105的外表面,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通过将电源线1061定位装配在风道105的外表面,提升了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开口1055a远离第一腔体1051内部的一侧呈开口状,此侧开口可定义为第一开口1055a的侧向开口,此侧向开口可供第一挡卡部10621的至少部分通过并嵌合在第一开口1055a内,也就是说,在将装配件1062的第一挡卡部10621与第一止挡部1055装配的过程中,可将第一挡卡部10621中位于卡凸10622下方的部位从侧向开口插入第一开口1055a内,以提高电源线组件106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止挡部1055的上表面还可设有限位板1056,此限位板1056位于第一开口1055a靠近第一腔体1051内部的一侧,且限位板1056与第一挡卡部10621靠近第一腔体1051内部的侧面相抵接,此限位板1056可与第一开口1055a配合以进一步限制装配件1062向第一腔体1051内部的方向移动,从而更加精准地定位电源线组件106的装配位置。
举例而言,此限位板1056可设置至少两个,并在限位板1056的厚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以提高与第一挡卡部10621的抵接面积,从而进一步精准定位;卡凸10622设置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一挡卡部10621在限位板1056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这样设计可提高装配件1062与第一挡卡部10621的装配稳定性。
示例地,如图7所示,装配件1062还可包括限位部10623,此限位部10623设于第一挡卡部10621的下方。举例而言,此限位部10623可与第一挡卡部10621为一体式结构,且限位部10623可套设在电源线1061上。其中,结合图3及图5至图7所示,限位部10623的上表面可与第一止挡部1055的下表面相抵接,以限制装配件1062向上移动,也就是说,通过限位部10623、卡凸10622和第一止挡部1055相互配合,可限制装配件106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进一步精准定位电源组件的装配位置。
可选地,如图8所示,中壳103的内表面可设有限位筋1031,结合图3、图7及图8所示,此限位筋1031的至少部分可与限位部10623相压合,以限制装配件1062的第一挡卡部10621从第一开口1055a的侧向开口脱出的情况,从而保证电源线组件106的装配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事,限位筋1031不限于压合限位部10623,此限位筋1031也可与限位部10623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只要能够避免第一挡卡部10621从第一开口1055a的侧向开口脱出的情况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腔体1051的外表面还设有第二止挡部1057,此第二止挡部1057设置在且间隔设置在第一止挡部1055的下方;且第二止挡部1057具有贯穿的第二开口1057a,此第二开口1057a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二止挡部1057,即:第二开口1057a贯穿第二止挡部105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第二开口1057a远离第一腔体1051内部的一侧呈开口状,此侧开口可定义为第二开口1057a的侧向开口。
如图7所示,装配件1062还可包括第二挡卡部10624,此第二挡卡部10624设于限位部10623的下方。举例而言,第二挡卡部10624可与限位部10623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二挡卡部10624也可套设在电源线1061上。结合图3、图5至图7所示,第二挡卡部10624的至少部分嵌合在第二开口1057a内,此第二开口1057a可限制第二挡卡部10624在第一腔体1051的周向上移动,以进一步保证装配件1062的装配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挡卡部10624可通过第二开口1057a的侧向开口进入第二开口1057a内。
举例而言,如图7所示,第二挡卡部10624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且第二挡卡部10624的下部位于第二开口1057a内,上部可位于第一止挡部1055和第二止挡部1057之间,这样由于第二挡卡部10624上部的尺寸较大,因此,在第二挡卡部10624的下部位于第二开口1057a内时,第二挡卡部10624的上部可卡在第二开口1057a的边沿,以实现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腔体1051的外表面还设有两个沿第一腔体105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板1058,导向板1058位于第一止挡部1055的下方,具体可位于第二止挡部1057的下方,且还位于第二腔体1052的上方;其中,两个导向板1058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此电源线1061的部分可位于导向槽内,通过导向槽将伸出至第二挡卡部10624下方的电源线1061进行导向,以保证风道105外电源线组件106装配的规整性,从而可节省风道105与中壳103之间的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此导向板1058的上表面可与第二止挡部1057的下表面相接触,以保证结构紧凑型。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腔体1051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配置槽1051a,其中,第一止挡部1055的至少部分、第二止挡部1057的至少部分及导向板1058的至少部分位于配置槽1051a内,这样在不影响产品的整个性能的同时,还可适当减小整个产品的径向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腔体1052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扣位槽1059a,扣位槽1059a具有两个在第二腔体1052的周向上间隔排布的槽壁,两个槽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扣位凸起1059b,电源线1061的部分结构通过扣位凸起1059b限位在扣位槽1059a内,通过设计扣位槽1059a和扣位凸起1059b在限制电源线1061在第二腔体1052的径向和周向上移动,以保证电源线组件106装配规整性,从而可提升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可提高电源线1061的装配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的电源线1061可为扁平状,也就是说,电源线1061的径向截面可呈扁平状,例如:可为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下面以电源线1061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截面为例来说明电源线1061与扣位槽1059a的具体装配关系。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扣位槽1059a的两个槽壁中:一个槽壁设置有扣位凸起1059b,另一个槽壁与扣位凸起1059b之间的间距大于电源线1061的椭圆形截面的短轴,且小于电源线1061的椭圆形截面的长轴,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电源线1061旋转到短轴侧,以方便电源线1061从扣位凸起1059b与槽壁之间的间隙顺利进入到扣位槽1059a的内部,然后再将电源线1061旋转到长轴侧,以利用扣位凸起1059b限制电源线1061从扣位槽1059a内脱出的情况。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扣位槽1059a的两个槽壁中:如图6所示,两个槽壁均设置有扣位凸起1059b,两扣位凸起1059b之间的间距大于电源线1061的椭圆形截面的短轴,且小于电源线1061的椭圆形截面的长轴,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电源线1061旋转到短轴侧,以方便电源线1061从两扣位凸起1059b之间的间隙顺利进入到扣位槽1059a的内部,然后再将电源线1061旋转到长轴侧,以利用扣位凸起1059b限制电源线1061从扣位槽1059a内脱出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052的外表面相对于第一腔体1051的外表面呈凸出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腔体1052可具有连接第一腔体1051的外表面和第二腔体1052外表面的上表面,其中,为了保证电源线1061与扣位槽1059a的装配稳定性,此扣位槽1059a贯穿第二腔体1052的上表面。
可选地,如图6所示,导向板1058远离第一腔体1051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扣位槽1059a,且扣位槽1059a与导向槽连通,这样设计使得电源线1061中伸出导向槽的部分直接经扣位槽1059a扣位。
理应了解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连接件为中壳103时,此第一止挡部1055、第二止挡部1057、导向板1058及扣位槽1059a等结构则设置在中壳103的内表面上,风道105的外表面可设置限位筋1031等,具体细节不在阐述。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腔体1052的下方还可设有支撑部1054,支撑部1054相对第二腔体1052的外表面呈凸出设置,也就是说,支撑部1054还具有与第二腔体1052的外表面和支撑部1054的外表面连接的上表面;结合图3、图5及图6所示,中壳103的下表面可支撑在支撑部1054的上表面上,以实现中壳103与风道105的定位装配。
其中,如图8所示,中壳103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出线孔1032,电源线1061的部分(即:从扣位槽1059a的下部穿出的部分)可穿过出线孔1032位于中壳103的外侧,也就是说,此电源线1061可为水平出线,如图3所示。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及图6所示,支撑部1054的下表面可支撑在底座104的上表面,以实现风道105与底座104的定位装配。其中,出线孔1032与底座104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0mm,也就是说,出线孔1032设置在净化器较低的部位,这样可以保证净化器外观质感,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三腔体1053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在其周向上间隔排布的定位板1050,此定位板1050远离第三腔体1053内部的一侧形成有定位缺口1050a;其中,电源线1061的部分(即:从第一挡卡部10621的上方伸出的部分)可位于定位缺口1050a内,即:在第三腔体1053的周向上沿着各定位板1050的定位缺口1050a进行轴线,绕到另一侧与安装在风道105另一侧的电源盒结构(图中未示出)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中,结合图3至图8所示,净化器的中壳103、风道105、电源线组件106和底座104的装配关系如下:
电源线组件106中装配件1062的第一挡卡部10621安装进入风道105的第一止挡部1055的第一开口1055a内,然后电源线1061在导向板1058作用下向下走线,进一步地,把电源线1061旋转扣进扣位槽1059a内,然后在支撑部1054的支撑面(即:上表面)作用下水平出线;中壳103通过扣位和螺钉固定到风道105,中壳103的限位筋1031压住电源线组件106的侧面(即:装配件1062的限位部10623),防止电源线组件106松脱,电源线1061尾部沿着中壳103的出线孔1032水平出线。
其中,电源线组件106可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与风道105的快速装配,无螺钉设计,可极大提升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可制造性效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源线1061在中壳103和风道105作用下水平走线,出线孔1032可设计为距离底座104的顶面(即:上表面)以上0至100mm,同时底座104的外直径设计比风道105底部外直径小,中壳103与底座104可完全分离,不需要在底座104上设计电路,可有效防止机器在装配底座104时,电源线1061压线,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净化部件108可位于第一腔体1051、第二腔体1052及底座104内,气流驱动件107位于第三腔体1053内。
具体地,如图2所示,气流驱动件107可包括电机1071和在电机1071的驱动下能转动的风扇1072,净化部件108可包括过滤部件,当气流驱动件107工作,风扇1072转动使得进风口结构吸入空气,被吸入的空气先进入第二腔体1052及第一腔体1051,然后穿过净化部件108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可进入第三内腔体,并通过出风口结构流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具体可参加附图2中所示的粗箭头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形式仅是其中一种排布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本实施例申请构思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需求对具体的结构形式进行适应性修改,但是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情况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公开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具有贯穿的第一开口;
电源线组件,包括电源线和第一挡卡部,所述第一挡卡部设置于所述电源线,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挡卡部嵌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第一挡卡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设有所述第一止挡部;
所述第一挡卡部的局部设有卡凸,所述卡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上表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一侧呈开口状,以供所述第一挡卡部的至少部分通过并嵌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挡卡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侧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板设置至少两个,并在所述限位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所述卡凸设置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卡部在所述限位板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下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扣位槽,所述扣位槽具有两个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周向上间隔排布的槽壁,两个所述槽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扣位凸起;
所述电源线的部分结构通过所述扣位凸起限位在所述扣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截面;其中,
在两个所述槽壁中:一个所述槽壁设置有所述扣位凸起,另一个所述槽壁与所述扣位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短轴,且小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或
在两个所述槽壁中:两个所述槽壁均设置有所述扣位凸起,两所述扣位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短轴,且小于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呈凸出设置,且所述扣位槽贯穿所述第二腔体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上方;
其中,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所述电源线的部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扣位槽,且所述扣位槽与所述导向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线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挡卡部的下方;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下表面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上方,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止挡部具有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一侧呈开口状;
所述电源线上还设置有第二挡卡部,所述第二挡卡部设于所述限位部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挡卡部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第二开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配置槽,其中,
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至少部分及所述导向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配置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还包括中壳,所述中壳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其中,所述中壳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部相压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腔体的下方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呈凸出设置;
所述中壳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且所述中壳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出线孔;
所述电源线的部分穿过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中壳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上方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连通;
所述底座设有进风口结构,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连通;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净化部件、气流驱动件、出风口框及顶盖,所述净化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底座内,所述气流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出风口框设置在所述中壳的上方,且所述出风口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出风口结构,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出风口框的上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腔体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在其周向上间隔排布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三腔体内部的一侧形成有定位缺口;
其中,所述电源线的部分位于所述定位缺口内。
CN202122299060.6U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Active CN216281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060.6U CN216281935U (zh)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060.6U CN216281935U (zh)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1935U true CN216281935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9060.6U Active CN216281935U (zh)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1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4366B (zh) 一种吸尘器手持机组件
CN107890321B (zh) 一种吸尘器
WO2021073324A1 (zh) 一种净化装置
CN216281935U (zh) 净化器
CN111306633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2842099U (zh) 空气净化器
KR101174032B1 (ko) 에어컨의 전기집진기
CN111306631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5675688U (zh) 香氛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239049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JP6323404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11667910U (zh) 一种空调净化组件以及空调器组件
CN209761802U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542372A (zh) 空气净化器的集尘过滤器
CN217306362U (zh) 按键组件、壳体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
CN112741542A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219473904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7817081U (zh) 空调器
CN206285041U (zh) 用于吸尘器的静音电机内罩、静音电机和吸尘器
CN214791514U (zh) 空调器
CN218961541U (zh) 落地式负离子发生装置
CN211854209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2962100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9388204U (zh) 无叶风扇
CN212132677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