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2100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2100U
CN212962100U CN202021333983.8U CN202021333983U CN212962100U CN 212962100 U CN212962100 U CN 212962100U CN 202021333983 U CN202021333983 U CN 202021333983U CN 212962100 U CN212962100 U CN 212962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air
rib
head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39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梦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339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2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2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2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壳体的工艺成型更复杂,制备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该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组件、风机、安装座、以及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座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安装座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的边缘往底壁的顶面方向延伸的侧壁,侧壁与外壳组件之间形成风道,底壁和侧壁限定出安装腔,风机穿设于安装腔上;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安装腔和风道的第一安装部,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部分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内的发生头,发生头的末端朝向风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场、等需要净化空气的室内环境中。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场等室内环境。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为了提高净化空气的质量,在空气净化器中设置负离子发生器,利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与空气中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电极中和,实现悬浮颗粒相互吸引,并聚集在一起变成颗粒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得过滤网更易捕获悬浮颗粒。具体地,为了使负离子快速排到室内空气中,通常将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设置在空气净化器的壳体上,且将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由外到内的安装,以使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排放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处,负离子随出风口处的气流排到室内空气中。
然而,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安装在壳体上,会使得壳体的工艺成型更复杂,制备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用于降低壳体的工艺成型难度,降低制备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外壳组件、风机、安装座、以及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座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安装座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的边缘往底壁的顶面方向延伸的侧壁,侧壁与外壳组件之间形成风道,底壁和侧壁限定出安装腔,风机穿设于安装腔上;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安装腔和风道的第一安装部,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部分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内的发生头,发生头的末端朝向风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与空气中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电极中和,实现悬浮颗粒聚集为更易捕获的大颗粒,进而被空气净化器所捕获,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质量;通过在安装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安装部,进而在第一安装部上安装发生头,以使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排放到风道内,不仅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快速排到室内空气中,进而及时的与悬浮颗粒发生电极中和,进而聚集为更易被空气净化器捕获的大颗粒,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质量,而且,相比发生头设置在壳体上,发生头设置在安装座的侧壁上的第一安装部上,能够使得空气净化器的壳体工艺成型难度降低,制备成本减少,整机外观更加美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主体;安装座还设置有位于安装腔内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安装发生头的部分结构和主体。
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第二安装部,能够实现安装主体,以及与第一安装部配合安装发生头,且第二安装部设置在安装腔内,安装座能够对主体和发生头的部分进行保护。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在侧壁上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发生头。
安装孔中安装的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从安装孔进入到风机的出风口位置,以使悬浮颗粒在负离子的作用下聚集成较大颗粒,进而方便空气净化器捕获并净化处理,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且安装孔中安装发生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安装孔的中心距大于15mm且小于75mm。
将相邻两个安装孔的中心距设置成大于15mm且小于75mm,不仅发生头产生负离子引起的噪音较小,且悬浮颗粒的聚集效果更佳。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侧壁上还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位于安装腔内,且凹陷部位于安装孔的下方。
风机驱动的气流在到达凹陷部的时候,部分空气会沿着凹陷部的表面流动,进而在凹陷部形成一小股流动方向和主气流方向不同的分支气流,分支气流使得位于凹陷部上方的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与主气流中的空气发生湍流混合,如此,使得负离子和气流中的空气充分混合,进而使得排到室内环境中的负离子更均匀,悬浮颗粒更易聚集成较大颗粒,进而更易被空气净化器所捕获,提升空气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质量。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陷部设置在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
风机产生的气流更易在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的凹陷部形成分支气流,进而提升分支气流与主气流的湍流混合的效果,提升凹陷部混合负离子和空气的混合效果。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陷部在安装腔内形成凸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第一支撑筋,发生头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孔内,发生头的另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筋上。
通过安装孔和第一支撑筋共同对发生头进行支撑,可以使得对发生头的支撑更加平稳。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生头为圆柱形,第一支撑筋上形成有半圆形的支撑面,支撑面与安装孔同轴设置。
支撑面和安装孔同轴设置,可以对发生头进行有效的支撑。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生头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定发生头相对安装孔的轴线的移动。
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定发生头相对安装孔的轴线的移动,能够使得发生头可靠的安装在安装孔,进而使得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有效的排放到风道内。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生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卡位凸起,卡位凸起构成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第一限位槽,卡位凸起安装在第一限位槽中。
卡位凸起安装在第一限位槽中,能够对发生头沿其轴向的运动进行定位,发生头可靠的安装在安装孔,进而使得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有效的排放到风道内,且卡位凸起和第一限位槽的配合,结构简单,方便对发生头固定。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台的顶面上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筋和第二侧筋,以及连接第一侧筋一端和第二侧筋一端的底筋,第一侧筋、第二侧筋、底筋以及第一侧筋、第二侧筋、底筋之间的凸台共同限定出第一限位槽。
通过第一侧筋、第二侧筋、低筋不仅可以限定出第一限位槽,而且可以增加结构强度,使得卡位凸起和第一限位槽可靠配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筋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筋的一端通过弧形筋连接。
弧形筋能够方便发生头安装在安装孔中,卡位凸起安装在第一限位槽中,换句话说,弧形筋能够有效的避免与卡位凸起和发生头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干涉。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位于安装腔上方的外盖,外盖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与卡位凸起配合,以限定发生头相对安装孔的转动。
通过第三限位部与卡位凸起配合,限定发生头相对安装孔的转动,能够使得发生头可靠稳定的安装在安装孔中,进而降低发生头和与发生头连接的线束之间的连接松脱的概率。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盖的内顶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构成第三限位部,限位凸起的末端抵接卡位凸起。
限位凸起和第二安装部共同对发生头相对安装孔的周向位置进行定位,进而使得发生头被牢靠固定。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部还包括设置在底壁上的装配槽,装配槽中安装离子发生器的主体。
负离子发生器的主体安装在装配槽中,不仅可以实现对主体的固定,且主体与发生头的安装位置相靠近,更有利于负离子发生器的安装。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配槽中设置有第二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的顶面支撑离子发生器的主体。
第二支撑筋的顶面支撑离子发生器的主体,使得主体的安装高度位置得到提高,进而方便主体和发生头相靠近的安装。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配槽外设置有装配柱,装配柱上同轴的设置有装配孔,紧固件穿过装配孔将离子发生器的主体紧固在装配槽中。
紧固件穿过装配孔将离子发生器的主体紧固在装配槽中,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气的主体的安装简单可靠。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机包括风轮,以及设置在风轮轴向延伸线上的电机;电机设置在安装腔内,风轮设置在外壳组件内,且位于安装腔外。
安装腔内同时安装电机、主体以及发生头的部分结构,更加合理的利用了空间,结构巧妙。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还包括筒状的风壳,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风壳顶部的壁板,壁板和风壳的上半部分结构与侧壁相对设置,风壳的下半部分结构与风轮相对设置,如此,实现风机驱动的气流在风道内流动。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壳的横截面大致为多边形,风轮和风壳的棱线处形成出风大区;发生头设置在出风大区。
出风大区的空间较大,发生头设置在出风大区,便于发生头的安装。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壳的棱线处设置有弧形的过渡壁。
过渡壁可以使得风壳的外观更加美观,结构强度更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壳包括背板、面板、以及两个侧板,背板、面板以及两个侧板围合出安装腔,发生头设置在侧板和背板相交处形成的出风大区。
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背板更远离操作者,发生头设置在背板和侧板的相交处形成的出风大区,不易被操作者观测到,进而更加美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机为后倾离心风机。
使用后倾离心风机,可以减小风机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空气净化器的体积。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装配有发生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第二视角剖示图;
图10为图9中C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发生头安装位置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轮; 101:基板;
102:叶片; 103:第一连接孔;
104:风道; 105:导流板;
200:安装座; 201:底壁;
202:侧壁; 203:安装腔;
204:轴孔; 205:第一固定柱;
206:第二连接孔; 207:预安装凸起;
208:第一格栅条; 209:壁板;
210:安装孔; 211:沉台;
212:凹陷部; 213:第一支撑筋;
214:第一限位槽; 215:第一侧筋;
216:第二侧筋; 217:底筋;
218:弧形筋; 219:装配槽;
220:限位筋; 221:第二支撑筋;
222:装配柱; 223:装配孔;
300:电机; 301:电机轴;
302:电机压片; 303:第三连接孔;
304:预安装凹槽; 400:外盖;
401:中间部分; 402:第二格栅条;
403:围板; 404:第四连接孔;
405:限位凸起; 500:负离子发生器;
501:发生头; 502:卡位凸起;
503:主体; 504:凸耳;
505:配合孔; 600:风壳;
601:背板; 602:面板;
603:侧板; 604: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中,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安装在壳体上,使得壳体的工艺成型更复杂,制备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将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设置在安装座的侧壁上,实现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的安装,通过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产生的负离子排放到风道的内部,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及时快速的随空气排到室内环境中,进而与室内环境中的悬浮颗粒有效的发生电极中和,使得悬浮颗粒聚集为较大的颗粒,有效提升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质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外壳组件、风机、安装座200以及负离子发生器5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风机包括风轮100,以及设置在风轮100轴向延伸线上的电机300。风轮100包括基板101和设置在基板101一侧的叶片102,基板101成圆形板,叶片102沿基板101的边缘均匀排布。电机300安装在安装座200内,安装座200构成安装电机300的电机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00包括靠近风轮100的底壁201以及自底壁201的边缘往远离风轮100方向延伸的侧壁202,也即,侧壁202往底壁201的顶面方向延伸,底壁201和侧壁202限定出安装腔203,安装腔203内安装有电机300,电机300的电机轴301穿过底壁201上设置的轴孔204与基板10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孔103连接,如此,实现电机300带动风轮100转动。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安装座200上还设置有位于安装腔203内的多个第一固定柱205,多个第一固定柱205沿侧壁202的周向均布,多个第一固定柱205与用于固定电机300的电机压片302连接。电机压片302设置在安装腔203的顶部开口位置,电机压片302用于将电机300可靠的限定在安装腔203内。可能的,每一个第一固定柱20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6和预安装凸起207,对应的,电机压片302包括与第二连接孔206配合的第三连接孔303以及与预安装凸起207配合的预安装凹槽304,将电机300置于安装腔203内后,将电机压片302置于安装腔203的开口位置,且使得电机压片302的预安装槽和第一固定柱205上的预安装凸起207卡合,此时,第二连接孔206和第三连接孔303同轴设置,通过将杆状连接件安装在第二连接孔206和第三连接孔303中,即可将电机300可靠的限定在安装腔203内。具体实例中,杆状连接件例如为螺杆,第三连接孔303例如为螺纹孔,第一固定柱205的数量例如为三个。
如图图3和7所示,安装座200上还设置有位于安装腔203的开口边缘处的第一格栅条208,第一格栅条208的末端设置有向底壁201方向延伸的壁板209,壁板209位于侧壁202的周向外侧,第一格栅条208与叶片102的部分顶面相对设置。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腔203的上方还设置外盖400,也即安装座200的上方安装外盖400,外盖400包括与安装腔203的开口相对的中间部分401,以及从中间部分401的边缘延伸设置的第二格栅条402,以及与第二格栅条402的末端连接的围板403,围板403与壁板209连接,如此,实现外盖400的安装。值得说明的是,安装座200上的第一格栅条208和外盖400上的第二格栅条402相对设置,且均位于叶片102的上方,如此,不仅可以实现风机的出风,也可以阻挡部分杂物进入到风机的内部。而且,外盖400上的中间部分401设置的第四连接孔404,与第二连接孔206以及第三连接孔303对应,杆状连接件可以同时穿装在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06、第三连接孔303、以及第四连接孔404,不仅实现了电机300和外盖400的固定,且结构更简单。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外壳组件包括筒状的风壳600,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风壳600顶部的壁板209。安装座200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壁板209和风壳600的上半部分结构与侧壁202相对设置,侧壁202与外壳组件之间形成风道104。风轮100也设置在外壳组件内,且位于安装腔203外,风轮100的叶片102与风壳600相对设置。叶片102背离壁板209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板105,在导流板105的作用下,气流从风轮100的径向出风后,在风道104内沿风壳600的轴线方向向壁板209的方向上升,并依次从第一格栅条208之间的缝隙、第二格栅条402之间的缝隙排出,也即,风机驱动气流在风道104内向侧壁202的末端方向出风。
如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侧壁202上设置有连通安装腔203和风道104的第一安装部,负离子发生器500包括发生头501,发生头501的部分结构安装在侧壁202的第一安装部上,发生头501的末端朝向风道104,以使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排放在风道104内。负离子发生器500的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能够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发生电极中和,进而使得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较大的颗粒相较于悬浮颗粒更容易被空气净化器所捕获,如此,提升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质量。而且,负离子发生器500的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排放到风道104中,负离子可以及时随气流进入到室内环境中,并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及时发生电极中和,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将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效果,进而提升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效果。
如图1、图2、图4、图7和图8所示,侧壁202上设置安装发生头501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靠近第一格栅条208和第二格栅条402,也即,第一安装部更靠近出风口位置,如此,负离子更易随风机的出风气流及时进入到室内环境中,并与室内环境中的悬浮颗粒发生电极中和,进而将悬浮颗粒聚集为较大的颗粒,使得空气净化器更易捕获,提升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质量。
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500还包括主体503,安装座200还设置有位于安装腔203内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安装发生头501的部分结构和主体503。通过在安装座200上设置第二安装部,能够实现安装主体503,以及与第一安装部配合安装发生头501,且第二安装部设置在安装腔203内,安装座200能够对主体503和发生头501的部分进行保护。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在侧壁202上的安装孔210,安装孔210中安装发生头501,具体例如,安装孔210为圆孔,发生头501为圆柱,发生头501安装在圆孔形状的安装孔210中。其中,安装孔210可以为通孔,安装孔210中安装的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从安装孔210进入到风道104位置内,以使悬浮颗粒在负离子的作用下聚集成较大颗粒,进而方便空气净化器捕获并净化处理,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当然,也可以安装孔210也可以为盲孔,而在安装孔210的孔壁上设置一个透气孔,如此,也可以实现负离子达到风道104。
可能的示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部还包括沉台211,安装孔210设置在沉台211上。例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安装座200采用注塑方式制的,其中,在制备侧壁202的模具上做减胶处理,以使得在侧壁202上形成沉台211,采用减胶处理的方式形成沉台211,不仅可以简化模具结构,而且可以节省成本。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安装孔210的中心距大于15mm且小于75mm。相邻两个安装孔210的中心距小于等于15mm时,安装在安装孔210中的发生头501产生的高压电离空气发出的爆炸声较大,造成噪音较大。相邻两个安装孔210的中心距大于等于75mm时,安装在安装孔210中的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和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分布不均,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效果不佳。而将相邻两个安装孔210的中心距设置成大于15mm且小于75mm,不仅噪音较小,且悬浮颗粒的聚集效果更佳。
如图3和图4所示,侧壁202上还设置有凹陷部212,凹陷部212位于安装腔203内,且凹陷部212位于第一安装部的下方,风轮100驱动的气流在到达凹陷部212的时候,部分空气会沿着凹陷部212的表面流动,进而在凹陷部212形成一小股流动方向和主气流方向不同的分支气流,分支气流使得位于凹陷部212上方的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与主气流中的空气发生湍流混合,如此,使得负离子和气流中的空气充分混合,进而使得排到室内环境中的带负离更均匀,悬浮颗粒更易聚集成较大颗粒,进而更易被空气净化器所捕获,提升空气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质量。可能的,凹陷部212设置在侧壁202和底壁201的连接处,如此,风轮100产生的气流更易在侧壁202和底壁201的连接处的凹陷部212形成分支气流,进而提升分支气流与主气流的湍流混合的效果,提升凹陷部212混合负离子和空气的混合效果。具体示例中,凹陷部212例如为凹坑,凹陷部212可以由侧壁202或者侧壁202和底壁201共同冲压出。
如图6所示,凹陷部212向安装腔203内凹陷,且在安装腔203内形成凸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第一支撑筋213,发生头50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发生头501的另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筋213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一支撑筋213共同对发生头501进行支撑,可以使得对发生头501的支撑更加平稳。可能的,发生头501为圆柱形,第一支撑筋213上形成有半圆形的支撑面,支撑面与安装孔210同轴设置,支撑面和安装孔210的孔壁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如此,可以对发生头501进行有效的支撑。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生头5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轴线的移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轴线的移动,能够使得发生头501可靠的安装在安装孔210,进而使得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有效的排放到风道104内。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发生头50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卡位凸起502,卡位凸起502构成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第一限位槽214,卡位凸起502安装在第一限位槽214中,如此,能够对发生头501沿其轴向的运动进行定位,发生头501可靠的安装在安装孔210,进而使得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有效的排放到风道104内,且卡位凸起502和第一限位槽214的配合,结构简单,方便对发生头501固定。可能的示例中,凸台上还设有第一侧筋215、第二侧筋216、以及连接第一侧筋215一端和第二侧筋216一端的底筋217,第一侧筋215和第二侧筋216相对设置,第一侧筋215、第二侧筋216、底筋217以及第一侧筋215、第二侧筋216、底筋217之间的凸台共同限定出第一限位槽214,对应的,卡位凸起502为板状,卡位凸起502安装在第一限位槽214中。通过第一侧筋215、第二侧筋216、低筋217不仅可以限定出第一限位槽214,而且可以增加结构强度,使得卡位凸起502和第一限位槽214可靠配合。进一步,第一侧筋215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筋213的一端通过弧形筋218连接,弧形筋218能够方便发生头501安装在安装孔210中,卡位凸起502安装在第一限位槽214中,换句话说,弧形筋218能够有效的避免与卡位凸起502和发生头501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干涉。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前述外盖400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与卡位凸起502配合,以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转动。通过第三限位部与卡位凸起502配合,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转动,能够使得发生头501可靠稳定的安装在安装孔210中,进而降低发生头501和与发生头501连接的线束之间的连接松脱的概率。其中,与发生头501连接的线束,指能够连接发生头501和后述负离子发生器500的主体503的线束。
如图2、图3、图4、图9和图10所示,前述外盖400的内顶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05,限位凸起405构成第三限位部,限位凸起405的末端抵接卡位凸起502,也即,外盖400的中间部分401的底面上设置限位凸起405,限位凸起405和凸台共同对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周向位置进行定位,进而使得发生头501被牢靠固定。可能的示例中,限位凸起405例如为U形结构,U形结构限定的U形槽的槽长方向为限位凸起405的延伸方向,U形结构的限位凸起405能够使得限位凸起405的结构强度更高,进而有效的对卡位凸起502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500的发生头501安装在安装孔210中,且发生头501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孔210中,发生头501的另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筋213上,发生头501上安装的卡位凸起502安装在第一限位槽214中,并且卡位凸起502的顶面能够与限位凸起405抵接,卡位凸起502的底面抵靠在凸台上,如此,实现负离子发生器500的发生头501可靠的固定。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侧壁202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发生头5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以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沿安装孔210的轴线移动,安装槽上的第一卡接结构构成第一限位部,发生头501上的第二卡接结构构成第二限位部。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盖400上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发生头501上设置有第四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机构卡接,以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转动,第三卡接结构构成第三限位部。
如图3、图4、图6、图9和图10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第二安装部包括底壁201上设置的装配槽219,装配槽219中安装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负离子发生器500的主体503安装在装配槽219中,不仅可以实现对主体503的固定,且主体503与发生头501的安装位置相靠近,更有利于负离子发生器500的安装。可能的,安装腔203的底壁201上设置有限位筋220,限位筋220成环状,限位筋220和限位筋220内的底壁201共同限定出装配槽219。
如图6和图10所示,装配槽219中设置有第二支撑筋221,也即,第二支撑筋221设置在限位筋220内,第二支撑筋221的顶面支撑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如此,使得主体503的安装高度位置得到提高,进而方便主体503和发生头501相靠近的安装。
如图4、图6和图10所示,装配槽219外设置有装配柱222,装配柱222上同轴的设置有装配孔223,紧固件穿过装配孔223将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紧固在装配槽219中。显然,在主体503的侧部凸出设置有凸耳504,凸耳504上设置有与装配孔223对应的配合孔505,紧固筋同时穿装在配合孔505和装配孔223中,进而将负离子发生器500的主体503安装在装配槽219中。紧固件穿过装配孔223将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紧固在装配槽219中,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气的主体503的安装简单可靠。
如图11所示,风壳600的横截面大致为多边形,风壳600能够对安装在风壳600内的风轮100进行保护。风轮100和风壳600的棱线处形成出风大区;发生头501设置在出风大区。风轮100的整体外形大致呈圆柱状,而风壳600大致为多边形,显然,风轮100的外侧边缘与风壳600的内侧边缘之间的空间,在风壳600的棱线处较大,而将发生头501设置在出风大区,便于发生头501的安装。可能的,风壳600的棱线处设置有弧形的过渡壁。过渡壁可以使得风壳600的外观更加美观,结构强度更高。
如图1和图11所示,风壳600包括背板601、面板602、以及两个侧板603,背板601、面板602以及两个侧板603围合出安装腔,发生头501设置在侧板603和背板601相交处形成的出风大区。在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背板601更远离操作者,发生头501设置在背板601和侧板603的相交处形成的出风大区,不易被操作者观测到,进而更加美观。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侧板603和背板601之间,以及侧板603与面板602之间还设置有弧形板604,弧形板604即为前述过渡壁,面板602、背板601、两个侧板603以及四个弧形板604共同围合出安装腔,此时,发生头501与背板601和侧板603的连接处设置的弧形板604相对。
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风机例如为后倾离心风机,使用后倾离心风机,使用后倾离心风机,可以减小风机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空气净化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设置风机,能够使得空气净化器内外的空气流通,进而实现对空气净化处理;通过设置负离子发生器500,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器500产生的负离子与空气中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电极中和,实现悬浮颗粒聚集为更易捕获的大颗粒,进而被空气净化器所捕获,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质量;通过将负离子发生器500安装在安装座200上,且使得负离子发生器500的发生头501产生的负离子排放到风道104内,不仅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器500产生的负离子快速排到室内空气中,进而及时的与悬浮颗粒发生电极中和,进而聚集为更易被空气净化器捕获的大颗粒,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质量,而且可以使得负离子发生器500方便安装。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风机、安装座(200)、以及负离子发生器(500);
所述安装座(200)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安装座(200)包括底壁(201)以及自所述底壁(201)的边缘往底壁(201)的顶面方向延伸的侧壁(202),所述侧壁(202)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形成风道(104),所述底壁(201)和侧壁(202)限定出安装腔(203),所述风机穿设于所述安装腔(203)上;
所述侧壁(20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203)和所述风道(104)的第一安装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00)包括部分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内的发生头(501),所述发生头(501)的末端朝向所述风道(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00)还包括主体(503);
所述安装座(200)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安装腔(203)内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所述发生头(501)的部分结构和所述主体(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壁(202)上的安装孔(210),所述安装孔(210)中安装所述发生头(5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210)的中心距大于15mm且小于7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02)上还设置有凹陷部(212),所述凹陷部(212)位于所述安装腔(203)内,且所述凹陷部(212)位于所述安装孔(210)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2)设置在所述侧壁(202)和底壁(201)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2)在所述安装腔(203)内形成凸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第一支撑筋(213),所述发生头(501)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10)内,所述发生头(501)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筋(2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头(501)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支撑筋(213)上形成有半圆形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安装孔(210)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头(5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定发生头(501)相对安装孔(210)的轴线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头(50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卡位凸起(502),所述卡位凸起(502)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第一限位槽(214);
所述卡位凸起(502)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14)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筋(215)和第二侧筋(216),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筋(215)一端和第二侧筋(216)一端的底筋(217),所述第一侧筋(215)、第二侧筋(216)、底筋(217)以及所述第一侧筋(215)、第二侧筋(216)、底筋(217)之间的所述凸台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限位槽(21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筋(2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筋(213)的一端通过弧形筋(218)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203)上方的外盖(400),所述外盖(400)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卡位凸起(502)配合,以限定所述发生头(501)相对所述安装孔(210)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400)的内顶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05),所述限位凸起(405)构成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限位凸起(405)的末端抵接所述卡位凸起(502)。
15.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201)上的装配槽(219),所述装配槽(219)中安装所述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219)中设置有第二支撑筋(221),所述第二支撑筋(221)的顶面支撑所述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和/或,
所述装配槽(219)外设置有装配柱(222),所述装配柱(222)上同轴的设置有装配孔(223),紧固件穿过所述装配孔(223)将所述离子发生器的主体(503)紧固在所述装配槽(219)中。
17.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风轮(100),以及设置在所述风轮(100)轴向延伸线上的电机(300);
所述电机(3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203)内,所述风轮(100)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且位于所述安装腔(203)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筒状的风壳(600),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壳(600)顶部的壁板(209),所述壁板(209)和所述风壳(600)的上半部分结构与所述侧壁(202)相对设置,所述风壳(600)与所述风轮(100)相对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壳(600)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风轮(100)和所述风壳的棱线处形成出风大区;
所述发生头(501)设置在所述出风大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壳(600)的棱线处设置有弧形的过渡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壳(600)包括背板(601)、面板(602)、以及两个侧板(603),所述背板(601)、面板(602)以及两个侧板(603)围合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发生头(501)设置在所述侧板(603)和背板(601)相交处形成的出风大区。
2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后倾离心风机。
CN202021333983.8U 2020-07-09 2020-07-09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12962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3983.8U CN212962100U (zh) 2020-07-09 2020-07-09 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3983.8U CN212962100U (zh) 2020-07-09 2020-07-09 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2100U true CN212962100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3983.8U Active CN212962100U (zh) 2020-07-09 2020-07-09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2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4474B2 (en) Cooking fume purification module and cooking fume exhaust device
CN203348117U (zh) 无叶风扇
US20090277332A1 (en) Dust collector
CN105091123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10639702A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CN110639703A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CN107184146B (zh) 吸尘器
CN212962100U (zh) 空气净化器
CN1394690A (zh) 电集尘装置
WO2022028167A1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CN216143872U (zh) 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3331595U (zh) 风扇
CN112012944B (zh) 风扇
CN210961777U (zh) 一种尘仓容量大的柱状迷你吸尘器
CN21029214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0374786C (zh) 空气净化器
CN218493879U (zh) 风机外壳、风机组件和吸油烟机
CN216204147U (zh) 适用于负离子空气清新机的快速拆装构造及启停控制结构
CN220929760U (zh) 送风装置
CN216281935U (zh) 净化器
CN219913397U (zh) 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05236174U (zh) 空气活化器
CN218237613U (zh) 一种发热体快速拆装的电暖器
CN213392903U (zh) 无叶风扇
CN216308117U (zh) 一种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