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8678U -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8678U
CN216278678U CN202120686004.5U CN202120686004U CN216278678U CN 216278678 U CN216278678 U CN 216278678U CN 202120686004 U CN202120686004 U CN 202120686004U CN 216278678 U CN216278678 U CN 216278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amping
vibration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60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一年
高焓
王刚
吴振凯
初征
郜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60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8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8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8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减振机构包括第一减振体,具有弹性且设置在风扇的轴向一端和风扇安装座之间;第二减振体,具有弹性且连接至风扇的侧壁;以及连接结构,用于将第二减振体连接至风扇安装座,并构造为能够对风扇进行轴向定位。减振机构分别通过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分开来实现的,通过在不同方位对风扇进行减振,使得减振机构对风扇振动的阻尼衰减更佳,可以避免对安装在风扇周边的其它精密零部件产生影响。并且,连接结构为风扇和风扇安装座提供可轴向定位安装,并可以通过第二减振体来实现在该连接方向上的减振,使得该减振机构既可以通过较少的部件实现安装,又可以对安装位置达到减振的目的。

Description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风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个领域中风扇通常都会作为重要的散热装置,用于对所应用的产品的发热装置进行散热,以避免产品温度升高而影响使用。如在无人机领域中,机体会设置有为无人机提供使用功能的功率器件,如用于无人机中央处理单元及部分驱动电源,功率器件随着长时间工作会温度升高,因此,常常在对应于功率器件的位置处设置风扇进行散热。由于风扇安装至无人机机体,这会导致风扇的转动会给机体带来振动而产生噪音,而且当在风扇周围安装有精密器件(如无人机飞控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时,风扇带来的振动会影响精密器件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该风扇减振机构的减振效果好,并且便于装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扇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
第一减振体,具有弹性且设置在风扇的轴向一端和风扇安装座之间;
第二减振体,具有弹性且连接至所述风扇的侧壁;以及
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二减振体连接至所述风扇安装座,并构造为能够对所述风扇进行轴向定位。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能够沿所述风扇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减振体的轴部、形成在所述轴部的一端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止挡在所述第二减振体的顶端,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能够在被压缩穿过所述风扇安装座上的通孔后卡止于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多个与所述轴部连接,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分体,该多个分体构造为锥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减振机构还包括弹性卡环,用于在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通孔后卡装在所述轴部且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二减振体的底端和所述通孔的顶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环由弹性材料一体形成,所述弹性卡环的周壁一侧形成有周向宽度小于所述轴部的外径的开口,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沿轴向贯穿所述弹性卡环周壁的减弱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体包括用于卡接在所述风扇的卡爪内的安装部和形成在所述安装部两端并止挡于所述卡爪的两外端侧的弹性缓冲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构造为空心轴状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构造为空心球状结构,两个空心球状结构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法兰盘。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体和所述连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减振体和多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地间隔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周向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体构造为减振环,
所述减振环形状配合地内装于所述风扇安装座的容纳槽内,并且所述减振环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容纳槽的内轮廓尺寸,或者
所述减振环形状配合地外装于所述风扇安装座的凸起,并且所述减振环的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凸起的外轮廓尺寸,
所述第一减振体设置为被所述风扇压缩后的高度高于对应的容纳槽或所述凸起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体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体分别由粘弹性材料一体成型。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风扇总成,包括风扇、风扇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和所述风扇安装座之间的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为如上所述的减振机构。
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发热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对应于所述发热装置的位置处的风扇总成,所述风扇总成为如上所述的风扇总成,所述风扇安装座安装或形成于所述机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机构分别通过设置在风扇轴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减振体和设置在风扇侧壁上的第二减振体分开来实现的,通过在不同方位对风扇进行减振,使得减振机构对风扇振动的阻尼衰减更佳,可以避免对安装在风扇周边的其它精密零部件产生影响。并且,连接结构为风扇和风扇安装座提供可轴向定位安装,并可以通过第二减振体来实现在该连接方向上的减振,使得该减振机构既可以通过较少的部件实现安装,又可以对安装位置达到减振的目的。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扇总成安装于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扇总成安装于发热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扇总成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剖视图B;
图5是图3中的剖视图A;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减振体与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卡环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扇,101-卡爪,200-风扇安装座,201-底板,202-通孔,203-容纳槽,300-第一减振体,400-第二减振体,401-安装部,402-弹性缓冲部,403-法兰盘,500-连接结构,501-轴部,502-第一限位部,503-第二限位部,5031-分体,600-弹性卡环,601-开口,602-减弱槽,701-散热器,702-发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顶、底”是根据安装习惯定义的,具体可参照图4和图5的图面方向的上和下,“内、外”是根据相应零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扇减振机构,该减振机构包括具有弹性且设置在风扇100的轴向一端和风扇安装座200之间的第一减振体300,即第一减振体300设置在图面所示的风扇100的底端和风扇安装座200的底板201的顶端之间,以在风扇100的底部产生减振的效果。减振机构还包括具有弹性且连接至风扇100的侧壁的第二减振体400,以及用于将第二减振体400连接至风扇安装座200的连接结构500,并且连接结构500构造为能够对风扇100进行轴向定位。这样,可以通过连接结构500实现风扇100的安装,并可以通过第二减振体400实现对风扇100在轴向上的减振作用。其中,连接结构500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如由橡胶制成,以通过阻尼作用吸收风扇100的振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机构分别通过设置在风扇100轴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减振体300和设置在风扇100侧壁上的第二减振体400分开来实现的,通过在不同方位对风扇100进行减振,使得减振机构对风扇100振动的阻尼衰减更佳,可以避免对安装在风扇100周边的其它精密零部件产生影响。并且,连接结构500为风扇100和风扇安装座200提供可轴向定位安装,并可以通过第二减振体400来实现在该连接方向上的减振,使得该减振机构既可以通过较少的部件实现安装,又可以对安装位置达到减振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连接结构500可以包括能够沿风扇100的轴向贯穿第二减振体400的轴部501、形成在轴部501的一端的第一限位部502,以及形成在轴部501的另一端的第二限位部503,第一限位部502用于止挡在第二减振体400的顶端,第二限位部503构造为能够在被压缩穿过风扇安装座200上的通孔202后卡止于通孔202。在将连接结构500与第二减振体400安装时,可以首先将第二限位部503穿过第二减振体400的安装孔,这里,第二减振体400的安装孔的尺寸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限位部503或轴部501轻松穿过,也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限位部503或轴部501压缩后穿过;然后将第二限位部503压缩以从通孔202的一端穿入,在穿过通孔202后,第二限位部503会弹性复位,从而可以止挡在通孔202的另一端上。通过第一限位部502和第二限位部503可以限制第二减振体400连同风扇100的轴向位移。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00也可以为其它形式,如可以为安装在风扇安装座200上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夹持在第二减振体400的顶端和底端并安装于风扇安装座200,或者连接结构500也可以为一体形成于第二减振体400底端的限位部,如可以在第二减振体400底端形成有轴部和前述的第二限位部,以实现与风扇安装座200的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6,第二限位部503可以包括多个与轴部501连接,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分体5031,该多个分体5031构造为锥形结构,以使整个第二限位部503构造为圆锥结构。锥形结构的下端能够作为引导作用引导第二限位部503穿过通孔202,将第二限位部503设置成多个间隔的分体5031,分体5031之间的间隔可以提供压缩空间,以用于在第二限位部503受到挤压时变形,从而完成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第二限位部503设置成空心的锥形结构来提供压缩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轴部501的长度设置成在连接结构500与第二减振体400及风扇安装座200安装完成后使得第一限位部502和第二限位部503刚好止挡在相应的位置处。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轴部501的长度可以设置成大于前述的长度,即在连接结构500与第二减振体400及风扇安装座200安装完成后,第二减振体400仍具有在轴向上位移的空间,基于此,参照图5,减振机构还可以包括弹性卡环600,用于在第二限位部503穿过通孔202后卡装在轴部501且弹性支撑在第二减振体400的底端和通孔202的顶端之间。弹性卡环600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或金属,以在具有用于卡至轴部501的弹性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二减振体400提供支撑。弹性卡环600在轴向上的高度可以设置成大于或等于连接结构500安装完成后第二减振体400的沿轴部501的可移动行程,简言之,弹性卡环600可以设置成在轴向上挤压在第二减振体400的底端与风扇安装座200的顶端之间,以使风扇100的轴向限位更加紧固,避免工作过程中晃动产生异响等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中,弹性卡环600可以由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参照图7和图8,弹性卡环600的周壁一侧形成有周向宽度小于轴部501的外径的开口601,以保证在弹性卡环600卡设在轴部501后不会从轴部501脱出,与开口601相对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沿轴向贯穿弹性卡环600周壁的减弱槽602。在弹性卡环600安装至轴部501时,开口601处会向图8的左右两端弹性张开,此时减弱槽602可以起到铰链作用,以有助于开口601处的变形。这里,减弱槽602可以如图中分别设置在弹性卡环600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两侧。
参照图5、图6并结合图1和图2,第二减振体400可以包括用于卡接在风扇100的卡爪101内的安装部401和形成在安装部401两端并止挡于卡爪101的两外端侧的弹性缓冲部402。这里,卡爪101的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弹性卡环600的设置方式相似,以便于对安装部401的卡装。两个弹性缓冲部402止挡在卡爪101的沿风扇100轴向上的两侧,以在轴向的两侧上对风扇100减振及限位。弹性缓冲部402可以由粘弹性材料制成,如可以由橡胶制成。
其中,安装部401可以构造为空心轴状结构,弹性缓冲部402可以构造为空心球状结构,两个空心球状结构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法兰盘403。采用空心的减振体形式可以提供压缩空间,提高阻尼,对风扇100振动的阻尼衰减效果更佳。在第二减振体400顶端的法兰盘403可以用于与上述的第一限位部502接触贴合,在具有上述弹性卡环600时,底端的法兰盘403用于与弹性卡环600的顶端接触配合,在不具有上述弹性卡环600时,底端的法兰盘403用于与风扇安装座200接触配合。通过设置法兰盘403,可以增大第二减振体400与其它部件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安装的稳定性又保证了更好的减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减振体400和连接结构5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减振体400和多个连接结构500分别一一对应地间隔设置在风扇100的周向上。多个数量可以使风扇100被平衡稳固地安装,以保持工作过程的稳定性。如在图1至图3所示出的,第二减振体400和连接结构500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风扇100的两侧,或者也可以为其它数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参照图2,第一减振体300可以构造为减振环,减振环的尺寸可以与风扇100底端的尺寸相匹配,即不大于风扇100的底部外轮廓。减振环可以由橡胶或泡棉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4,减振环可以形状配合地内装于风扇安装座200的容纳槽203内,并且减振环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容纳槽203的内轮廓尺寸,使得减振环可以被容纳槽203的侧壁径向向内挤压,从而使减振环可以紧固安装于容纳槽203。或者,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减振环可以形状配合地外装于风扇安装座200的凸起,并且减振环的内轮廓尺寸小于凸起的外轮廓尺寸,使得减振环可以被凸起径向向外挤压,从而使减振环可以紧固地安装于凸起,其中上述的容纳槽的侧壁即可以构造为该凸起,或者凸起也可以为从风扇安装座200的底板201向上凸出的圆柱台。
其中,第一减振体300可以设置为被风扇100压缩后的高度高于对应的容纳槽203或凸起的高度,以使风扇100能够被第一减振体300支撑而不与风扇安装座200接触,避免风扇100的振动直接传递至风扇安装座200。并且,当如图2所示在风扇安装座200的对应风扇100的位置处设置格栅时,第一减振体300的设置可以保持风扇100与格栅之间的距离,避免风扇100与格栅距离太近而影响格栅的通风量或者距离太近而产生工作噪音。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减振体300或第二减振体400可以分别由粘弹性材料一体成型,或者二者均由粘弹性材料制成,如可以由橡胶一体成型。粘弹性具有粘性和弹性,弹性的阻尼可以起到减振的作用,也可以被挤压安装,粘性可以增大减振体与风扇100和风扇安装座200之间的摩擦力,以限制风扇100或风扇安装座200相对于减振体的位置。一体成型后的减振体整体性更好,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断裂损坏的风险。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扇总成,参照图1至图3,风扇总成可以包括风扇100、风扇安装座200,以及设置在风扇100和风扇安装座200之间的减振机构,减振机构为上述的风扇减振机构。该风扇总成具有上述风扇减振机构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风扇总成可以应用于各种合适的领域中。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无人机可以包括机体、安装在机体上的发热装置,以及安装在机体上的对应于发热装置的位置处的风扇总成,发热装置可以包括发热件702和安装于发热件702的散热器701,发热件702如可以为芯片或者其他功率组件,风扇总成可以安装于散热器701。其中,风扇总成为上述的风扇总成,风扇安装座200可以单独设置的部件而安装于机体,或者风扇安装座200可以形成于机体而作为机体的一部分结构。当在无人机上安装有此风扇总成时,即使在风扇总成周围安装有精密器件,由于本公开提供的减振机构可以提供较大的阻尼、有效地吸收风扇100的振动,从而可以避免对精密器件的影响,如可以避免对无人机飞控系统或者视觉系统等产生影响,而且又可以降低无人机噪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包括:
第一减振体(300),具有弹性且设置在风扇(100)的轴向一端和风扇安装座(200)之间;
第二减振体(400),具有弹性且连接至所述风扇(100)的侧壁;以及
连接结构(500),用于将所述第二减振体(400)连接至所述风扇安装座(200),并构造为能够对所述风扇(100)进行轴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500)包括能够沿所述风扇(100)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减振体(400)的轴部(501)、形成在所述轴部(501)的一端的第一限位部(502),以及形成在所述轴部(501)的另一端的第二限位部(503),所述第一限位部(502)用于止挡在所述第二减振体(400)的顶端,所述第二限位部(503)构造为能够在被压缩穿过所述风扇安装座(200)上的通孔(202)后卡止于所述通孔(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503)包括多个与所述轴部(501)连接,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分体(5031),该多个分体(5031)构造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还包括弹性卡环(600),用于在所述第二限位部(503)穿过所述通孔(202)后卡装在所述轴部(501)且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二减振体(400)的底端和所述通孔(202)的顶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环(600)由弹性材料一体形成,所述弹性卡环(600)的周壁一侧形成有周向宽度小于所述轴部(501)的外径的开口(601),与所述开口(601)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沿轴向贯穿所述弹性卡环(600)周壁的减弱槽(6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体(400)包括用于卡接在所述风扇(100)的卡爪(101)内的安装部(401)和形成在所述安装部(401)两端并止挡于所述卡爪(101)的两外端侧的弹性缓冲部(4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01)构造为空心轴状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402)构造为空心球状结构,两个空心球状结构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法兰盘(4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体(400)和所述连接结构(5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减振体(400)和多个所述连接结构(500)分别一一对应地间隔设置在所述风扇(100)的周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体(300)构造为减振环,
所述减振环形状配合地内装于所述风扇安装座(200)的容纳槽(203)内,并且所述减振环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容纳槽(203)的内轮廓尺寸,或者
所述减振环形状配合地外装于所述风扇安装座(200)的凸起,并且所述减振环的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凸起的外轮廓尺寸,
所述第一减振体(300)设置为被所述风扇(100)压缩后的高度高于对应的容纳槽(203)或所述凸起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体(300)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体(400)分别由粘弹性材料一体成型。
11.一种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100)、风扇安装座(200),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100)和所述风扇安装座(200)之间的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机构。
12.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发热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对应于所述发热装置的位置处的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总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总成,所述风扇安装座(200)安装或形成于所述机体。
CN202120686004.5U 2021-04-02 2021-04-02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Active CN216278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6004.5U CN216278678U (zh) 2021-04-02 2021-04-02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6004.5U CN216278678U (zh) 2021-04-02 2021-04-02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8678U true CN216278678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00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6004.5U Active CN216278678U (zh) 2021-04-02 2021-04-02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8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5675B (zh) 用于调节运输工具中的至少一个流体流的装置
US20180045266A1 (en) Hydromount for mounting a motor vehicle engine
KR20140071432A (ko) 방진 클램프
US10432058B2 (en) Device for the vibration-decoupled mounting of a motor
KR100595545B1 (ko) 압축기의 지지장치
EP3091238B1 (en) Fan device and ventilator comprising said fan device
KR102072364B1 (ko) 부품에 전기 기계를 고정하기 위한 고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9863321B (zh) 用于轴支承的弹性主体和轴支承
JP2004505851A (ja) 自動車の風防ガラス用のワイパ装置及びワイパ装置の固定方法
CN216278678U (zh) 风扇减振机构、风扇总成及无人机
EP1793126A3 (en) Vibration damped electric fan
US11073188B2 (en) Oscillation damp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scillation damper
JP2012521299A (ja) ガス式打ち込み装置用の取り付けシステム
WO2014185220A1 (ja) 防振装置
US20210025475A1 (en) Vibration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vibration absorber
US9593836B2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 fan
JP2007292187A (ja) 防振装置及び筒状防振部材
CN214304447U (zh) 风扇组件和冰箱
JP2023038339A (ja) 防振装置
JP2015206364A (ja) 電動ファン
CN106915280B (zh) 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的传动装置
CN111434945B (zh) 一种减震隔离装置
US20150292512A1 (en) Electric cooling fan
KR100526113B1 (ko) 모터용 댐퍼
JP6966873B2 (ja) 防振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