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2620U -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2620U
CN216272620U CN202122220656.2U CN202122220656U CN216272620U CN 216272620 U CN216272620 U CN 216272620U CN 202122220656 U CN202122220656 U CN 202122220656U CN 216272620 U CN216272620 U CN 216272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l
door
pulley
car door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06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传翔
叶石峰
薛顶玉
陆珺超
周云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Shanghai Electric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Shanghai Electric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Shanghai Electric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Shanghai Electric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06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2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2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2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涉及到电梯技术领域,包括卷绳轮、滑轮、钢丝绳、长板和U型夹,其中,地坎的上端可滑动地设有轿门,卷绳轮设于轿门的一侧,长板的一侧与地坎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长板上开设有凹槽,U型夹可滑动地设于凹槽内,地坎的一侧还设有滑轮,且滑轮位于长板的上侧并与凹槽相正对,钢丝绳的一端与U型夹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滑轮并与卷绳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电梯开门时,钢丝绳拉动长板,自动填补了轿厢地坎与层站地坎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因间隙存在而引发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特种设备,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电梯轿厢和楼层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轿厢地坎和层门地坎间必然会有一定间隙,而这处间隙,经常会在乘客进出轿厢时,形成安全隐患,例如乘客进出轿厢时发生诸如物品掉落到井道中,或是鞋跟卡入缝隙等安全事故。
目前市场上的电梯,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的水平距离一般为30mm左右,虽然满足了法规中规定的距离不得大于35mm,但是依然会对乘客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包括卷绳轮、滑轮、钢丝绳、长板和U型夹,其中,所述地坎的上端可滑动地设有所述轿门,所述卷绳轮设于所述轿门的一侧,所述长板的一侧与所述地坎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长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U型夹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地坎的一侧还设有所述滑轮,且所述滑轮位于所述长板的上侧并与所述凹槽相正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U型夹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卷绳轮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钣金,所述轿门的一侧设有所述固定钣金,且所述卷绳轮与所述固定钣金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转动杆,所述长板的一侧设有所述转动杆,且所述长板与所述转动杆之间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地坎的一侧的两端设有两所述安装板,且所述转动杆的两端与两所述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滑轮安装板,所述滑轮通过所述滑轮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地坎的一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滑轮保护盖,所述滑轮保护盖套设在所述滑轮的外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弹簧,所述长板的下侧设有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长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坎的一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卷绳轮的内部设有发条。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电梯开门时,钢丝绳拉动长板,自动填补了轿厢地坎与层站地坎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因间隙存在而引发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U型夹与凹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卷绳轮;2、滑轮;3、钢丝绳;4、长板;5、U型夹;6、凹槽;7、固定钣金;8、转动杆;9、安装板;10、滑轮安装板;11、滑轮保护盖;12、弹簧;13、地坎;14、轿门;15、层门地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的轿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U型夹与凹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包括卷绳轮1、滑轮2、钢丝绳3、长板4和U型夹5,其中,地坎13的上端可滑动地设有轿门14,卷绳轮1设于轿门14的一侧,长板4的一侧与地坎13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长板4上开设有凹槽6,U型夹5可滑动地设于凹槽6内,地坎13的一侧还设有滑轮2,且滑轮2位于长板4的上侧并与凹槽6相正对,钢丝绳3的一端与U型夹5连接,钢丝绳3的另一端穿过滑轮2并与卷绳轮1连接。本实施例中,图1-4所示的是轿厢的左侧的轿门14与卷绳轮1、滑轮2、钢丝绳3、长板4和U型夹5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而轿厢的右侧的轿门14上也设有卷绳轮1,地坎13上位于右侧的轿门14的位置也设有滑轮2、钢丝绳3和U型夹5等结构。且各结构之间的配合的方式与位于左侧门部分的各结构之间的配合的方式相同。
如图1所示,当轿门14处于关闭状态时,长板4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如图2所示,当轿门14处于打开状态时,长板4处于水平状态,使得长板4可以遮挡轿门地坎(地坎13)与层门地坎15之间的间隙,能够避免因间隙存在而引发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凹槽6设于长板4的上侧,具体的可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凹槽6的内侧壁上设有可供U型夹5滑动的滑槽,且U型夹5固定在滑槽内,避免U型夹5脱离凹槽6。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定钣金7,轿门14的一侧设有固定钣金7,且卷绳轮1与固定钣金7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卷绳轮1通过固定钣金7与轿门14的正面连接。固定钣金7与轿门14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在其它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钣金7与轿门14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转动杆8,长板4的一侧设有转动杆8,且长板4与转动杆8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长板4通过固定板与地坎13连接,在长板4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转动杆8的通孔,转动杆8穿过通孔与长板4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转动杆8的长度大于长板4的长度。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安装板9,地坎13的一侧的两端设有两安装板9,且转动杆8的两端与两安装板9可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板9与地坎1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设置的两个安装板9之间相正对,且用于安装转动杆8。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滑轮安装板10,滑轮2通过滑轮安装板10固定在地坎1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滑轮安装板10用于安装滑轮2。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滑轮保护盖11,滑轮保护盖11套设在滑轮2的外侧。设置的滑轮保护盖11用于保护滑轮2,且设置的滑轮保护盖11与滑轮2的转轴连接固定。滑轮2的转轴与滑轮安装板10连接固定。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弹簧12,长板4的下侧设有弹簧12,且弹簧12的一端与长板4连接,弹簧12的另一端与地坎13的一侧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弹簧12用于为长板4提供向下的拉力。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卷绳轮1的内部设有发条。本实施例中的卷绳轮1还包括转动轴和卷筒,其中,卷筒套设在转动轴上,而发条位于转动轴与卷筒之间,用于驱动卷筒进行自动的将钢丝绳3卷起。
当轿门14处于关闭状态时,长板4受到重力以及弹簧12的拉力影响,自然下翻,卷绳轮1受到内部发条作用,将钢丝绳3卷起,U型夹5受重力影响,滑至长板45的凹槽6的下侧,使钢丝绳39保持竖直状态。
当轿门14从关闭状态打开时,固定钣金7随轿门14移动,卷绳轮1随固定钣金7移动,卷绳轮1上的卷筒旋转,将卷起的钢丝绳3拉出,同时卷筒内部发条收紧,当卷绳轮1上的钢丝绳3全部拉出后,卷绳轮1继续随钣金移动,钢丝绳3带动滑轮2转动,同时使U型夹5和长板4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使得长板4向上翻,填补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15之间的间隙,U型夹5向上滑动,使钢丝绳3保持竖直。
当轿门14从打开状态关闭时,固定钣金7随轿门14移动,卷绳轮1随固定钣金7移动,钢丝绳3放松,长板4受到的钢丝绳3拉力减小,长板4在弹簧12的拉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下翻,从而不影响电梯的上下运行,钢丝绳3放松后,卷绳轮1内部的发条放松,卷筒转动,重新将钢丝绳3卷起,U型夹5受重力作用,滑至长板4的凹槽6的下侧,使钢丝绳3保持竖直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绳轮、滑轮、钢丝绳、长板和U型夹,其中,所述地坎的上端可滑动地设有所述轿门,所述卷绳轮设于所述轿门的一侧,所述长板的一侧与所述地坎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长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U型夹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地坎的一侧还设有所述滑轮,且所述滑轮位于所述长板的上侧并与所述凹槽相正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U型夹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卷绳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钣金,所述轿门的一侧设有所述固定钣金,且所述卷绳轮与所述固定钣金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杆,所述长板的一侧设有所述转动杆,且所述长板与所述转动杆之间可转动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地坎的一侧的两端设有两所述安装板,且所述转动杆的两端与两所述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安装板,所述滑轮通过所述滑轮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地坎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保护盖,所述滑轮保护盖套设在所述滑轮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长板的下侧设有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长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坎的一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轮的内部设有发条。
CN202122220656.2U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Active CN216272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0656.2U CN216272620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0656.2U CN216272620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2620U true CN216272620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0656.2U Active CN216272620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2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383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승장 도어 이탈 방지 구조
CN207098335U (zh) 一种张紧力度自动调节的户外配电箱
CN216272620U (zh) 一种轿门与层门间的地坎间隙填补装置
CN215332563U (zh) 一种双轨道防淹卷帘门装置
CN107293945B (zh) 一种高强度的防火型电气柜
US6289966B1 (en) Door
CN103482457A (zh) 一种电梯层门防撞装置
EP1627842B1 (en) Door device of elevator
CN109441527A (zh) 隧道逃生井的配重系统及隧道逃生井
CN219279183U (zh) 一种电梯轿厢逃生装置爬梯
KR20080024802A (ko) 더블 상하작동 스크린도어
JPS60102386A (ja) エレベ−タ−かごの前だれ装置
JPH0532374U (ja)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
CN100408461C (zh) 电梯卷扬机制动器脱开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9880836U (zh) 一种接地线夹
CN219971559U (zh) 一种填补停层地坎间隙的填补装置
CN208700357U (zh) 一种壁挂式电梯
CN217672538U (zh) 一种车辆用司机安全包围栏
US20200165104A1 (en) Elevator car apron
CN214145277U (zh) 一种电动升降烟密门
JPS6144521Y2 (zh)
JPS5820767Y2 (ja) エレベ−タドアの自動戸閉装置
CN211769693U (zh) 一种带有配重滑道的电梯安全门
CN209306791U (zh)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窗装置
CN219651169U (zh) 一种嵌入式二级升降卸荷站台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