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2073U -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2073U
CN216242073U CN202122867636.4U CN202122867636U CN216242073U CN 216242073 U CN216242073 U CN 216242073U CN 202122867636 U CN202122867636 U CN 202122867636U CN 216242073 U CN216242073 U CN 216242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 ring
input shaft
ring
pl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76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程亚非
郭艾
郑鑫
李峰
郜恩元
李志伟
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Hait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Luan Haitong Industry &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Luan Haitong Industry &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Luan Haitong Industry &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76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2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属于气动葫芦减速器技术领域;设置于气动葫芦的减速器壳体内部,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输入轴、固定齿圈、变径齿圈;太阳轮与输入轴固定连接,行星轮均布于太阳轮的外侧并且与太阳轮相啮合,行星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上,行星架转动连接于输入轴上,固定齿圈套接于行星轮外侧并且与行星轮相啮合,固定齿圈与壳体相固定连接,变径齿圈套接于行星轮的外侧并且与行星轮相啮合,变径齿圈的轮齿与固定齿圈的轮齿相差2~4个,并且变径齿圈与固定齿圈的分度圆重合;输入轴为动力输入端,变径齿圈为动力输出端;解决了目前气动葫芦的减速器内部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占据空间小、减速比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葫芦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气动葫芦的内部设置有行星减速器,需要对转速进行转换,然而在一些气动葫芦的减速器会遇到需要对马达进行大比例减速的场合(减速比在100:1以上),但是由于减速器中空间狭小,传统的行星轮系减速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占用空间较小和减速比较高的要求,或者满足要求所使用的结构过于复杂,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解决目前气动葫芦的减速器内部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占据空间小、减速比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设置于气动葫芦的减速器壳体内部,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输入轴、固定齿圈、变径齿圈;所述太阳轮与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均布于太阳轮的外侧并且与太阳轮相啮合,行星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上,行星架转动连接于输入轴上,所述固定齿圈套接于行星轮外侧并且与行星轮相啮合,固定齿圈与壳体相固定连接,所述变径齿圈套接于行星轮的外侧并且与行星轮相啮合,变径齿圈的轮齿与固定齿圈的轮齿相差2~4个,并且变径齿圈与固定齿圈的分度圆重合;
所述输入轴为动力输入端,变径齿圈为动力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伸入壳体内部,另一端伸出壳体外作为所述动力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轮固定连接于输入轴的中部,所述行星架的包括两片分别设置于太阳轮以及行星轮两侧的架体,两个架体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架体之间固定设置有行星轮转动轴,行星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轮转动轴上;架体的中心处设置有过孔,两个架体分别通过过孔套接于输入轴两侧,两个架体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环形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输入轴的两端。
进一步的,靠近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一侧的架体第一凸起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壳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齿圈设置于固定齿圈远离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一侧,变径齿圈与固定齿圈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齿圈远离固定齿圈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外侧面通过轴承与壳体相转动连接,第二凸起的内侧面靠近固定齿圈的开口处通过轴承与远离动力输入端一侧的架体的第一凸起外侧相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径齿圈的第二凸起内侧为所述动力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设置于气动葫芦的减速器中,不采用原有的行星架作为输出轴,而是重新加入一个变径齿圈作为输出轴,将太阳轮输入的动力通过变径齿圈进行输出。通过变径齿圈输出动力,可以将减速比做到100-300之间,而采用相同结构的行星架作为动力输出端只能将减速比最大做到64,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提高气动葫芦的减速比;同时由于只添加了一个变径齿圈,而且对原有的结构进行改进,整体的空间与使用相同齿轮的行星轮系空间相当,在空间与减速比两方面同时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向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轮与行星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轮与行星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行星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径齿圈与固定齿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径齿圈与固定齿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径齿圈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径齿圈的立体示意图二;
其中,1为壳体、2为输入轴、3为太阳轮、4为行星轮、5为固定齿圈、6为变径齿圈、7为行星架、8为架体、9为第一凸起、10为第二凸起、11为轴承、12为行星轮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作为气动葫芦的减速器,设置于气动葫芦的减速器壳体1内部,包括太阳轮3、行星轮4、行星架7、输入轴2、固定齿圈5、变径齿圈6。
所述太阳轮3固定连接于输入轴2的中部,通过转动输入轴2来带动太阳轮3同步转动。太阳轮3与输入轴2同轴设置。输入轴2的一端伸入壳体1内部,另一端伸出壳体2外作为动力输入端。
所述行星轮4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均匀设置于太阳轮3的外侧并且与太阳轮3相啮合。
所述行星架7的包括两片分别设置于太阳轮3以及行星轮4两侧的架体8,两个架体8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架体8之间固定设置有三个行星轮转动轴12,行星轮4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轮转动轴12上。所述架体8为圆形结构,架体8的中心处设置有过孔,两个架体8分别通过过孔套接于输入轴2两侧,两个架体8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环形的第一凸起9,第一凸起9的内侧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于输入轴2的两端,通过上述结构实现行星架7在输入轴2上的转动连接。
靠近输入轴2的动力输入端一侧的架体8第一凸起9外侧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于壳体1内部。
所述固定齿圈5套接于太阳轮3以及行星轮4的外侧。固定齿圈5的内侧面设置有轮齿,并且通过其内侧面的轮齿与三个行星轮4相啮合。固定齿圈5与气动葫芦的壳体1相固定连接,无法在壳体1内部进行转动。
所述变径齿圈6设置于固定齿圈5远离输入轴2的动力输入端一侧,变径齿圈6与固定齿圈5同轴设置。变径齿圈6的内侧面也设置有轮齿,变径齿圈6的轮齿与固定齿圈5的轮齿相差2~4个,并且变径齿圈6与固定齿圈5的分度圆重合。所述变径齿圈6套接于行星轮4的外侧并且与三个行星轮4相啮合。
所述变径齿圈6远离固定齿圈5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凸起10,第二凸起10的外侧面通过轴承11与壳体1相转动连接,第二凸起10的内侧面靠近固定齿圈5的开口处通过轴承11与远离动力输入端一侧的架体8的第一凸起9外侧相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变径齿圈6对壳体1以及行星架7的相对转动。
所述变径齿圈6的第二凸起10内侧为动力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由于固定齿圈5被壳体1所固定无法转动,当输入轴2在动力输入情况下进行转动时,行星架7受到太阳轮3的动力传输进行转动,这样行星轮4不仅绕着自身的转动轴在行星架7上进行自转,而且也随着行星架7一起绕着输入轴2进行公转。
由于行星轮4同时与固定齿圈5以及变径齿圈6相啮合,同时变径齿圈6转动连接于壳体1内,这样在行星轮4的转动作用下,变径齿圈6开始相对固定齿圈5进行转动,从而将动力通过变径齿圈6的第二凸起10一端进行输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减速比结构,不采用原有的行星架7作为输出轴,而是重新加入一个变径齿圈6作为输出轴,将太阳轮3输入的动力通过变径齿圈6进行输出。通过变径齿圈6输出动力,可以将减速比做到100-300之间,而采用相同结构的行星架7作为动力输出端只能将减速比最大做到64,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提高气动葫芦的减速比。同时由于只添加了一个变径齿圈6,而且对原有的结构进行改进,整体的空间与使用相同齿轮的行星轮系空间相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气动葫芦的减速器壳体(1)内部,包括太阳轮(3)、行星轮(4)、行星架(7)、输入轴(2)、固定齿圈(5)、变径齿圈(6);所述太阳轮(3)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4)均布于太阳轮(3)的外侧并且与太阳轮(3)相啮合,行星轮(4)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7)上,行星架(7)转动连接于输入轴(2)上,所述固定齿圈(5)套接于行星轮(4)外侧并且与行星轮(4)相啮合,固定齿圈(5)与壳体(1)相固定连接,所述变径齿圈(6)套接于行星轮(4)的外侧并且与行星轮(4)相啮合,变径齿圈(6)的轮齿与固定齿圈(5)的轮齿相差2~4个,并且变径齿圈(6)与固定齿圈(5)的分度圆重合;
所述输入轴(2)为动力输入端,变径齿圈(6)为动力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2)的一端伸入壳体(1)内部,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作为所述动力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3)固定连接于输入轴(2)的中部,所述行星架(7)的包括两片分别设置于太阳轮(3)以及行星轮(4)两侧的架体(8),两个架体(8)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架体(8)之间固定设置有行星轮转动轴(12),行星轮(4)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轮转动轴(12)上;架体(8)的中心处设置有过孔,两个架体(8)分别通过过孔套接于输入轴(2)两侧,两个架体(8)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环形的第一凸起(9),第一凸起(9)的内侧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于输入轴(2)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输入轴(2)的动力输入端一侧的架体(8)第一凸起(9)外侧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于壳体(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齿圈(6)设置于固定齿圈(5)远离输入轴(2)的动力输入端一侧,变径齿圈(6)与固定齿圈(5)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齿圈(6)远离固定齿圈(5)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凸起(10),第二凸起(10)的外侧面通过轴承(11)与壳体(1)相转动连接,第二凸起(10)的内侧面靠近固定齿圈(5)的开口处通过轴承(11)与远离动力输入端一侧的架体(8)的第一凸起(9)外侧相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齿圈(6)的第二凸起(10)内侧为所述动力输出端。
CN202122867636.4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Active CN216242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7636.4U CN216242073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7636.4U CN216242073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2073U true CN216242073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7636.4U Active CN216242073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2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8252U (zh) 一种先差速再换向变速的传动装置
CN216242073U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大减速比结构
CN210821790U (zh) 一种两级减速同轴式电驱动装置
CN205298420U (zh) 同向双输出行星减速器
CN210034308U (zh) 一种双联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
CN215596310U (zh) 一种座椅电机总成
CN213017521U (zh) 一种外啮合双联行星排减速器及驱动装置
CN211259504U (zh) 一种单/双输入双输出行星齿轮减速器
CN214928729U (zh) 中马力园艺拖拉机窄轮距前驱动桥
CN214425041U (zh) 一种带有条状加强筋的齿轮减速机
CN114560411B (zh) 一种起重机行星减速器
CN219600920U (zh) 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系统及汽车
CN216231672U (zh) 一种车辆驱动装置
CN214499949U (zh) 一种行星减速与锥齿轮差速器集成式结构
CN211034998U (zh) 一种电葫芦
CN202966574U (zh) 中轴无段变速输出机构
CN21567341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减速机的行星齿轮
CN212555832U (zh) 一种带行星排的平行轴电驱动桥
CN210715764U (zh) 一种减速机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CN218777402U (zh) 两电机驱动桥结构
CN219975292U (zh) 一种减速机、电驱传动系统及汽车
CN214823206U (zh) 一种汽车踏板用驱动装置
CN212717836U (zh) 一种轴承式行星齿轮
CN117948388A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CN218817956U (zh) 带有双星行星排的传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46204 Houbao Town, Xiangyuan County,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Haitong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046204 Houbao Town, Xiangyuan County,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LUAN HAITONG INDUSTRY & TRAD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