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3492U -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3492U
CN216213492U CN202122756986.3U CN202122756986U CN216213492U CN 216213492 U CN216213492 U CN 216213492U CN 202122756986 U CN202122756986 U CN 202122756986U CN 216213492 U CN216213492 U CN 216213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ead
battery
transverse
lea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569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杰
王凌祥
李冬生
周福深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569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3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3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3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包括由若干串电池串组成的电路先并联后串联所引出的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旁路引线,所述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旁路引线通过背板开口穿插出背板,所述背板开口为H型,H型背板开口包括横向开口及两端以横向开口为中心线,上下各纵向垂直平分的竖向开口,所述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的开口缝隙为0.5mm,本实用新型通过H型背板开口设置,在传统单一的横向或纵向开口基础上,增加两端垂直型开口,并通过在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上开设宽度0.5mm的缝隙,有效释放引线穿插时产生的形变力和阻力,解决引线位置的电池片裂片或微裂纹不良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电站数量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增长,为了更快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太阳能组件,在不断地降本和增加组件的转换效率,组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组件生产过程的合格率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太阳能组件产品合格率,不断优化制程工艺,改善工艺方法,产品的合格率影响着太阳能行业的长久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产品自身的性能,提升合格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厂站运行事故隐患,是太阳能行业走向蓬勃发展的必然之路。
光伏组件裂片不良正是其中的较大隐患之一,现行技术方案,叠瓦组件引出线穿插背板开口时,会受到背板开口带来的形变力,此时形变力会通过引线传递至电池片表面,而电池片的厚度只有0.18mm,在层压工艺过程中受到硅胶板的冲击力极易造成引线位置裂片降级,目前各大一线厂家都面临着这个一直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822236949.8”的一种用于隔离上下汇流带的L型开口的背板小条,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相邻两片电池片上下两面各有一条汇流带,绝缘材料制作的背板小条将相邻两片电池片上下两条汇流带都隔离开,该背板小条中央位置有一个L型开口,L型开口的前侧开口长度大于左右两条汇流带之间的距离,相邻两片电池片的上面汇流带都从L型开口前侧开口处穿过,该装置通过巧妙的开口方式,避免了在背板小条穿插的过程中造成的电池片的隐裂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以及上述该用于隔离上下汇流带的L型开口的背板小条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上述装置通过L型开口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穿插过程中的隐裂问题,但并未完全解决该问题,由于L型开口远离折线一端仍然无法在牵拉过程中发生形变,因此该部位与传统的横向或竖向开口相似,在牵拉过程中仍然会导致电池片隐裂;2、上述装置仅仅通过在背板小条上划开L型开口,开口处未预留缝隙,从而导致引线在穿插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开口的阻挡,进而导致用力不均造成电池隐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包括由若干串电池串组成的电路先并联后串联所引出的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旁路引线,所述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旁路引线通过背板开口穿插出背板,所述背板开口为H型,H型背板开口包括横向开口及两端以横向开口为中心线,上下各纵向垂直平分的竖向开口。
优选的,所述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的开口缝隙为0.5mm。
优选的,所述横向开口的开口长度大于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旁路引线的宽度和。
优选的,两侧所述竖向开口的长度为10mm,所述竖向开口以横向开口为中心线,上下各纵向垂直延伸5mm。
优选的,所述电池串由10串或12串电池串组成。
优选的,所述电池串的电池组件类型为P型或N型的多晶硅或单晶硅电池。
优选的,所述电池串的电池组件类型为高效perc电池、HJT电池或MBB电池。
优选的,所述旁路引线的引线方向与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相反,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位于旁路引线两侧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H型背板开口设置,在传统单一的横向或纵向开口基础上,增加两端垂直型开口,此设计可以有效释放引线穿插时产生的形变力,从而解决引线位置的电池片裂片或微裂纹不良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H型背板开口的基础上,通过在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上开设宽度0.5mm的缝隙,相较于传统划开式开口,能够降低引线在穿插过程中的阻力,进一步防止电池片隐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H型背板开口设置,在传统单一的横向或纵向开口基础上,增加两端垂直型开口,并通过在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上开设宽度0.5mm的缝隙,有效释放引线穿插时产生的形变力和阻力,解决引线位置的电池片裂片或微裂纹不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旁路引线穿过H型背板开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背板开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H型背板开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串引线引出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串、2正极引线、3负极引线、4旁路引线、5背板开口、6背板、7横向开口、8竖向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包括由若干串电池串1组成的电路先并联后串联所引出的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通过背板开口5穿插出背板6,背板开口5为H型,H型背板开口5包括横向开口7及两端以横向开口7为中心线。
参照说明书附图4的叠瓦组件电路设计,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方向相反设置,因太阳能组件引线需要穿插出背板6,因此背板6上需要开设供引线穿插的背板开口,5,由于引线厚度多为0.3-0.5mm之间,材料基材一般为金属铜,背板厚度多为0.4-0.6mm之间,材料基材一般为PET复合膜,而电池片厚度仅为0.18mm,因此引线穿插背板6后会受力形变,此形变力会作用于引线位置电池片的表面,致使电池片产生裂片或微裂纹不良,而通过本实用新型H型背板开口5的设计,可以把引线穿插过程中横向产生的形变力通过纵向进行释放,从而降低引线形变的作用,进而防止引线穿插过程中电池片发生隐裂。
作为一个优选,上下各纵向垂直平分的竖向开口8,横向开口7和竖向开口8的开口缝隙为0.5mm,本实用新型在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8处预留0.5mm的缝隙,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裁切方式开设一切口,而该切口的上下端相互接触,从而导致在引线穿插过程中,引线与上下切缘摩擦,容易导致穿插时因为用力不当而导致的电池片隐裂问题,通过H型背板开口5及预留0.5mm缝隙的方式,能够有效释放引线在穿插过程中产生的横向形变力,进而降低电池片隐裂。
作为一个优选,横向开口7的开口长度大于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的宽度和,该实施例中,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彼此不接触式穿插在横向开口7内,防止正极引线2在穿插过程中相互摩擦牵拉而导致电池片损伤。
作为一个优选,两侧竖向开口8的长度为10mm,竖向开口8以横向开口7为中心线,上下各纵向垂直延伸5mm,在该实施例中,上下各纵向垂直延伸5mm的设置,当引线在穿插过程中发生形变时,竖向开口8处的背板材料通过向两侧弯曲从而抵消引线穿插产生的横向力。
作为一个优选,电池串1由10串或12串电池串组成,该种电池串数量为现有技术常见的电池串组成。
作为一个优选,电池串1的电池组件类型为P型或N型的多晶硅或单晶硅电池。
作为一个优选,电池串1的电池组件类型为高效perc电池、HJT电池或MBB电池。
作为一个优选,旁路引线4的引线方向与正极引线2和负极引线3相反,正极引线2和负极引线3位于旁路引线4两侧平行设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包括由若干串电池串(1)组成的电路先并联后串联所引出的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所述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通过背板开口(5)穿插出背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开口(5)为H型,H型背板开口(5)包括横向开口(7)及两端以横向开口(7)为中心线,上下各纵向垂直平分的竖向开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开口(7)和竖向开口(8)的开口缝隙为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开口(7)的开口长度大于正极引线(2)、负极引线(3)和旁路引线(4)的宽度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竖向开口(8)的长度为10mm,所述竖向开口(8)以横向开口(7)为中心线,上下各纵向垂直延伸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1)由10串或12串电池串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1)的电池组件类型为P型或N型的多晶硅或单晶硅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1)的电池组件类型为高效perc电池、HJT电池或MBB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引线(4)的引线方向与正极引线(2)和负极引线(3)相反,所述正极引线(2)和负极引线(3)位于旁路引线(4)两侧平行设置。
CN202122756986.3U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Active CN216213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6986.3U CN216213492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6986.3U CN216213492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3492U true CN21621349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9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56986.3U Active CN216213492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3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43878A1 (en) Solar cell and front electrode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659122B (zh) 一种晶硅电池片及晶硅电池组件及晶硅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109119498B (zh) 外观统一且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2874507U (zh) 一种具有eva胶片的叠片组件及光伏组件
WO2021013275A2 (zh) 叠瓦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和叠瓦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11578765U (zh) 叠瓦组件
CN209708961U (zh)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
CN20332594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焊带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6213492U (zh) 一种减少叠瓦组件引线位置裂片的背板开口
CN114975660A (zh) 一种基于超薄钢化玻璃的轻质叠瓦光伏组件
CN111029432B (zh) 太阳能电池串、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13225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加工工艺
CN2101237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7542261U (zh) 一种二分之一片背接触电池光伏双玻组件
CN110581188A (zh) 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216450655U (zh) 光伏组件
CN214505508U (zh) 电池串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CN210156389U (zh) 一种二分之一串并联背接触光伏组件
CN213716910U (zh) 硅片、电池片、电池串以及光伏组件
CN114784124A (zh)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0167370U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串联结构
CN210182397U (zh) 一种大尺寸叠瓦电池结构
CN204216054U (zh) 一种光伏电池
CN209804686U (zh) 分片贯孔单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0047945B (zh) 一种光伏组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