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4639U -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4639U
CN216204639U CN202122420824.2U CN202122420824U CN216204639U CN 216204639 U CN216204639 U CN 216204639U CN 202122420824 U CN202122420824 U CN 202122420824U CN 216204639 U CN216204639 U CN 216204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inner container
container body
inflation
l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08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定远
裴玉哲
葛睿彤
赵鹏达
李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208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4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4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4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组件,包括:内胆本体,侧壁为吹胀结构,且所述吹胀结构内灌注有第一制冷剂;蒸发管路,填充有第二制冷剂;其中,所述蒸发管路缠绕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壁,且与所述内胆本体导热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制冷剂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热交换,对所述内胆本体制冷。蒸发管路内的第二制冷剂经压缩机后,携带冷量流至内胆本体,并与内胆本体内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内胆本体内的气态的第一制冷剂液化,液化后的第一制冷剂在内胆本体的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对内胆本体进行制冷,且提高了内胆本体的均温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制冷设备。

Description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直冷式冷柜及冰箱多采用独立冷媒管缠绕内胆,或者采用吹胀式内设冷媒流道内胆的方式进行制冷。其中,对于采用独立冷媒管缠绕内胆的方式,需要冷媒管的长度长,且需要灌注大量的冷媒;对于采用吹胀式内设冷媒流道内胆的方式,冷媒流道的流通路径大,需要向内胆的冷媒流道中灌注大量的冷媒。
另外,不论是采用独立冷媒管缠绕内胆的方式,还是采用吹胀式内设冷媒流道内胆的方式,冷媒管的缠绕间距和冷媒流道之间的间距大,从而导致内胆的均温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以提高内胆本体的均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
内胆本体,侧壁为吹胀结构,且所述吹胀结构内灌注有第一制冷剂;
蒸发管路,填充有第二制冷剂;
其中,所述蒸发管路缠绕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壁,且与所述内胆本体导热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制冷剂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热交换,对所述内胆本体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本体包括:
上部,环绕设有所述蒸发管路;
下部,与所述上部相对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相变过程中,位于所述下部的第一制冷剂汽化,气态的第一制冷剂运动至所述上部,与所述蒸发管路内的第二制冷剂热交换而液化,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下部,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本体的侧壁构造有相连通的流路,以使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路凸出所述内胆本体的表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本体的侧壁构造有多个轧点,相邻轧点之间限定出一微流道,多个所述微流道连通形成所述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本体为一吹胀板经多次弯折连接构造形成;或,
所述内胆本体为多个吹胀板依次连接构造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灌注口;
其中,在所述内胆本体包括多个吹胀板的情况下,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一个或多个灌注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一个所述灌注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吹胀板的流路相连通,以使自所述灌注口注入的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入多个所述吹胀板;或,
在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多个所述灌注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灌注口与多个所述吹胀板一一对应,以使每一所述吹胀板内的流路灌注所述第一制冷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的部分区域构造有一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节流阀和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组件,所述蒸发管路包括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节流阀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管路内与第一制冷剂热交换后流入所述节流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蒸发管路内的第二制冷剂经压缩机后,携带冷量流至内胆本体,并与内胆本体内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内胆本体内的气态的第一制冷剂液化,液化后的第一制冷剂在内胆本体的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对内胆本体进行制冷,且提高了内胆本体的均温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蒸发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冷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冷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胆本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胆本体;101:上部;102:下部;103:流路;104:轧点;105:灌注口;106:缺口;20:蒸发管路;201:第一连通口;202:第二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组件,包括内胆本体10和蒸发管路20,内胆本体10的侧壁为吹胀结构,且吹胀结构内灌注有第一制冷剂;蒸发管路20填充有第二制冷剂;其中,蒸发管路20缠绕于内胆本体10的外壁,且与内胆本体10导热连接,第一制冷剂与第二制冷剂热交换,以对内胆本体10制冷。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组件,蒸发管路20内的第二制冷剂经压缩机后,携带冷量流至内胆本体10,并与内胆本体10内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内胆本体10内的气态的第一制冷剂液化,液化后的第一制冷剂在内胆本体10的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对内胆本体10进行制冷,且提高了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
内胆本体10的侧壁为吹胀结构,吹胀结构的内部为一封闭空间,吹胀结构内灌注第一制冷剂,其中,第一制冷剂可为低温相变冷媒。第一制冷剂在吹胀结构内相变循环流动。在制冷组件工作过程中,内胆本体10中的部分第一制冷剂受热汽化,变为气态,气态的第一制冷剂向上运动至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其中,内胆本体10中未汽化的第一制冷剂,仍为液态,且在重力作用下,位于吹胀结构的中下部102。
第二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携带冷量流至蒸发管路20,温度较低的第二制冷剂与内胆本体10上部101温度较高的气态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气态的第一制冷剂液化,变为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并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吹胀结构的中下部102,以进行下一热循环。由此,吹胀结构内的第一制冷剂经蒸发管路20内的第二制冷剂的换热降温,保持低温状态,以便对内胆本体10制冷,从而实现制冷组件制冷的目的。
另外,第一制冷剂相变在吹胀结构内不断相变进行热循环,能够提高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经实验证明,内胆本体10的表面温差≤5℃。
可选地,吹胀结构可为单面吹胀结构,也可为双面吹胀结构。即,可以理解为:内胆本体10的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为吹胀面。其中,吹胀面为设置有传热回路的凸面。第一制冷剂于传热回路内循环流动。
可选地,蒸发管路20缠绕多圈于内胆本体10的外壁。其中,蒸发管路20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越靠近内胆本体10的顶部,相邻的蒸发管路20之间的间距越小。这样,能够加快蒸发管路20内的第二制冷剂与吹胀结构内的第一制冷剂之间的换热效率,尤其是与向上运动至吹胀结构顶部的气态的第一制冷剂之间的换热效率,有助于提高对内胆本体10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第一制冷剂和/或第二制冷剂可以为可进行相变的传热工质,如可以为可在气态与液态之间进行相变的传热工质。液态的传热工质受热,温度升高后,变为气态;气态的传热工质进行热交换后进行散热,温度降低后,变为液态,进行下一热循环。可选地,传热工质可为冷媒。
可选地,内胆本体10包括:上部101,环绕设有蒸发管路20;下部102,与上部101相对设置;其中,在第一制冷剂相变过程中,位于下部102的第一制冷剂汽化,气态的第一制冷剂运动至上部101,与蒸发管路20内的第二制冷剂热交换而液化,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下部102,循环流动。
内胆本体10的吹胀结构中的第一制冷剂受热,温度升高后,变为气态,并向上运动至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在蒸发管路20环绕设置在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蒸发管路20内流动的温度较低的第二制冷剂与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内流动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一制冷剂进行散热降温,经散热降温后的第一制冷剂,温度降低后,变为液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下部102,进行下一热循环,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蒸发管路20对内胆本体10的制冷,而且在第一制冷剂的热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
可选地,内胆本体10可等分为上部101和下部102。可选地,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的表面积小于下部102的表面积。这样,有助于蒸发管路20内的第二制冷剂集中对温度较高的第一制冷剂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有助于维持内胆本体10的制冷温度。
蒸发管路20缠绕于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一方面能够减少现有技术中蒸发管路20缠绕内胆的长度。在相对较短的蒸发管路20内,第二制冷剂与内胆本体10的换热时间缩短,但是能够将内胆本体10的热量快速带离内胆本体10,有助于提高内胆本体10的制冷效果。
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可作为冷凝段,下部102作为蒸发段,上部101与下部102之间的中部可为传热段。上部101冷凝段的第一制冷剂通过蒸发管路20的第二制冷剂进行降温冷凝。
可选地,内胆本体10的侧壁构造有相连通的流路103,以使第一制冷剂在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
内胆本体10的侧壁构造有相连通的流路103,第一制冷剂在流路103内流动,相连通的流路103不仅可以对第一制冷剂进行引流,而且有助于延长第一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制冷剂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变,另一方面,在流路103引流的作用下,有助于提高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降低各区域之间的温差。
可选地,内胆本体10的侧壁经吹胀构造形成该相连通的流路103。可选地,相邻流路103之间的间距及流路103的流通面积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热量密集的区域的相邻流路103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且流路103的流通面积较大。这样,有助于更多的第一制冷剂流经该区域,对该区域进行散热降温,以提高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
可选地,蒸发管路20的流通面积大于流路103的流通面积。这样,通过蒸发管路20内流通的第二制冷剂流量大,能够对内胆本体10的上部101的第一制冷剂进行快速降温冷凝,进而提高内胆本体10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流路103凸出内胆本体10的表面设置。
流路103凸出内胆本体10的表面设置,一方面能够扩大第一制冷剂的散热面积,另一方面流路103的流通面积可不受内胆本体10的厚度的限制。
流路103形成于内胆本体10的吹胀面,其中,且仅流路103部分突出于内胆本体10的表面设置。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扩大散热面积。在实际应用中,在吹胀面形成于内胆本体10的外表面的情况下,蒸发管路20的局部可弯折嵌于相邻流路103之间的间隙中,以使蒸发管路20中的第二制冷剂与流路103中的第一制冷剂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地,内胆本体10的侧壁构造有多个轧点104,相邻轧点104之间限定出一微流道,多个微流道连通形成流路103。
通过内胆本体10的侧壁构造的多个轧点104,相邻轧点104之间限定出微流道,多个微流道连通形成流路103,不仅能够增大了第一制冷剂的流动路径,而且还为第一制冷剂提供了多个流动方向。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制冷剂经微流道的引导,在流路103内循环流动,直至受热相变。通过多个微流道将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引流至内胆本体10热量较高的区域,提高了对内胆本体10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同时,提高了制冷组件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内胆本体10的侧壁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排轧点和第二排轧点,第一排轧点中的轧点与第二排轧点中的轧点交错排列。
第一排轧点中的轧点与第二排轧点中的轧点交错排列,有利于对第一制冷剂进行引流,防止内胆本体10的侧壁局部的微流路103过少,降低热传递效率,造成局部过热。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在轧点与轧点之间的微流路103的引流下,不断向四周分散,进行热交换,直至汽化变为气态的传热工质。
可选地,第一排轧点中的多个轧点间隔均匀设置。第二排轧点中的多个轧点间隔均匀设置。这样,有利于第一制冷剂的流动,且利于传热工质分布均匀,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局部过热现象,降低内胆本体10局部的温度,提高制冷组件的制冷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对轧点的个数和排数不作限定。如包括M排轧点,任一一排轧点包括N个轧点,其中,M大于2,N大于2。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轧点104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轧点104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选地,流路的形状构造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设,并不局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形状构造。
可选地,内胆本体10为一吹胀板经多次弯折连接构造形成;或,内胆本体10为多个吹胀板依次连接构造形成。
在内胆本体10为一吹胀板经多次弯折连接构造形成的情况下,内胆本体10可呈筒状结构或方向结构。采用一吹胀板多次弯折,或者一体成型的吹胀板所形成的内胆本体10焊接点少,降低了第一制冷剂泄漏的风险,降低了内胆本体10的制造成本,且在内胆本体10的包装、运输、工作过程中,提高了内胆本体10的可靠性。
另外,第一制冷剂至少流经内胆本体10的一侧壁。在第一制冷剂流经内胆本体10的多个侧壁的情况下,有助于进一步的提高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
在内胆本体10为多个吹胀板依次连接构造形成的情况下,内胆本体10可为两个吹胀板分别弯折后连接而成,或内胆本体10为一个吹胀板弯折并与两个吹胀板依次连接形成,或内胆本体10为四个吹胀板依次连接而成。这样,在内胆本体10的局部损坏的情况下,只需更换损坏部分所处的吹胀板即可,剩余吹胀板还可继续使用。
可选地,内胆本体10构造有与流路103连通的灌注口105;其中,在内胆本体10包括多个吹胀板的情况下,内胆本体10构造有一个或多个灌注口10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内胆本体10的吹胀结构的流路103抽真空并通过灌注口105灌注第一制冷剂。通过灌注口105不仅可以对流路103进行抽真空处理,而且还可以向流路103灌注第一制冷剂。
可选地,灌注口105呈扁平状。
可选地,在内胆本体10包括多个吹胀板的情况下,每一吹胀板的流路103是一个闭环回路,与相邻吹胀板的流路103是独立设置的。每一吹胀板对应一个灌注口105,以通过灌注口105对吹胀板的流路103进行抽真空处理,并灌注第一制冷剂。
可选地,在内胆本体10构造有一个灌注口105的情况下,多个吹胀板的流路103相连通,以使自灌注口105注入的第一制冷剂流入多个吹胀板;或,在内胆本体10构造有多个灌注口105的情况下,多个灌注口105与多个吹胀板一一对应,以使每一吹胀板内的流路103灌注第一制冷剂。
在内胆本体10构造有一个灌注口105的情况下,多个吹胀板的流路103连通,不仅能够使得自灌注口105注入的第一制冷剂流入多个吹胀板,而且还能够减少第一制冷剂自灌注口105泄露的风险。
在内胆本体10构造有多个灌注口105的情况下,多个灌注口105与多个吹胀板一一对应,每一吹胀板内自相应的灌注口105注入第一制冷剂。每一吹胀板的流路103是一个闭环回路,与相邻的吹胀板独立设置,便于维修和更换。
在实际应用中,在内胆本体10构造有多个灌注口105的情况下,多个灌注口105与多个吹胀板一一对应,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吹胀板的第一制冷剂的灌注量。
可选地,下部102的部分区域构造有一缺口106。
通过内胆本体10的下部102构造的缺口106,一方面有助于内胆本体10的安装,另一方面可将位于下部102的第一制冷剂集中于下部102除缺口106的其它位置,进而提高内胆本体10的下部102的制冷效果。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图中未示出)、节流阀(图中未示出)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组件,蒸发管路20包括第一连通口201和第二连通口202,其中,第一连通口201与压缩机连通,第二连通口202与节流阀连通,以使压缩机的第二制冷剂在蒸发管路20内与第一制冷剂热交换后流入节流阀。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压缩机与制冷组件中的蒸发管路20的第一连通口201连通,以使第二制冷剂经压缩机工作后,携带冷量流入蒸发管路20,与内胆本体10内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内胆本体10内的气态的第一制冷剂液化,液化后的第一制冷剂在内胆本体10的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对内胆本体10进行制冷,且提高了内胆本体10的均温性。蒸发管路20内的第二制冷剂经热交换后,经第二流通口流入节流阀,进入第二制冷剂在制冷设备中热循环流动的下一个过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为冰柜、冰箱等具有冷冻冷藏功能的制冷设备。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本体,侧壁为吹胀结构,且所述吹胀结构内灌注有第一制冷剂;
蒸发管路,填充有第二制冷剂;
其中,所述蒸发管路缠绕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壁,且与所述内胆本体导热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制冷剂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热交换,对所述内胆本体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本体包括:
上部,环绕设有所述蒸发管路;
下部,与所述上部相对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相变过程中,位于所述下部的第一制冷剂汽化,气态的第一制冷剂运动至所述上部,与所述蒸发管路内的第二制冷剂热交换而液化,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下部,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本体的侧壁构造有相连通的流路,以使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吹胀结构内自循环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凸出所述内胆本体的表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本体的侧壁构造有多个轧点,相邻轧点之间限定出一微流道,多个所述微流道连通形成所述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本体为一吹胀板经多次弯折连接构造形成;或,
所述内胆本体为多个吹胀板依次连接构造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灌注口;
其中,在所述内胆本体包括多个吹胀板的情况下,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一个或多个灌注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一个所述灌注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吹胀板的流路相连通,以使自所述灌注口注入的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入多个所述吹胀板;或,
在所述内胆本体构造有多个所述灌注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灌注口与多个所述吹胀板一一对应,以使每一所述吹胀板内的流路灌注所述第一制冷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部分区域构造有一缺口。
10.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节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组件,所述蒸发管路包括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节流阀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管路内与第一制冷剂热交换后流入所述节流阀。
CN202122420824.2U 2021-10-08 2021-10-08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204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0824.2U CN216204639U (zh) 2021-10-08 2021-10-08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0824.2U CN216204639U (zh) 2021-10-08 2021-10-08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4639U true CN21620463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0824.2U Active CN216204639U (zh) 2021-10-08 2021-10-08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4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464B (zh) 安装在台座内的制冷系统
US10910684B2 (en) Machin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CN205505256U (zh) 一种集成自然冷却的模块化冷冻站系统
CN216204639U (zh)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6204638U (zh) 制冷内胆
CN113834266A (zh) 制冷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08759164B (zh) 具有叠层交叉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的复合冷却装置及设备
WO2016059800A1 (ja) 冷媒供給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CN113758126A (zh) 制冷内胆
CN218864516U (zh) 斯特林制冷机
CN214891554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04787173U (zh) 一种换热器、空调系统及集流管
CN210463663U (zh) 一种用于立式制冷陈列柜的加密型蒸发器
CN104930687A (zh) 一种换热器、空调系统及集流管
CN108895696B (zh) 具有锯齿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的复合冷却装置及设备
WO2020089162A1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N106403646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酒柜
CN221099061U (zh) 过冷水式制冰系统
CN112414186A (zh) 冷却换热系统
KR102588981B1 (ko) 통합 판형 열교환기
CN221005569U (zh) 用于冷水机组的换热装置、冷水机组
CN211233511U (zh) 一种二氧化碳速冻系统的换热器
CN210601990U (zh) 换热组件和移动空调
CN220038835U (zh) 制冷设备
CN220108563U (zh) 一种水冷头及水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