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821U -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821U
CN216203821U CN202122525918.6U CN202122525918U CN216203821U CN 216203821 U CN216203821 U CN 216203821U CN 202122525918 U CN202122525918 U CN 202122525918U CN 216203821 U CN216203821 U CN 216203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exchanger assembly
water collector
comden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259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259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折弯部,折弯部与输入接口相连接;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换热器的下方;其中,沿重力方向,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上方。通过设置折弯部有利于在折弯部上凝结的冷凝水,导流管上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折弯部流入接水盘中,以及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滴落在接水盘中,避免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管流至接水盘外的问题,实现了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目前热管背板换热器的气液管采用下走管方式进行连接,由于下部气液管设置在接水盘外,导致换热器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气液管流至接水盘外,最终滴落在机房内,给机房内设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下部气液管设置在接水盘外,导致换热器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气液管流至接水盘外,导致机房内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折弯部,折弯部与输入接口相连接;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换热器的下方;其中,沿重力方向,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导流管和接水盘。其中,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导流管。另外,导流管包括折弯部,且折弯部与输入接口相连接,以实现将导流管与换热器进行连接,以便于输送制冷剂,同时设置折弯部有利于在折弯部上凝结的冷凝水,沿折弯部流入接水盘中,不会随重力作用滴落。进一步地,接水盘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以实现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全部滴落在接水盘中,并且沿重力方向,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上方,这样,导流管上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折弯部流入接水盘中,以及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滴落在接水盘中,避免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管流至接水盘外的问题,实现了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换热器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包覆于导流管的外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保温层。其中,保温层包覆在导流管的外壁上。由于导流管裸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的波动,会在导流管上产生冷凝水,导致冷凝水外流。通过在导流管的外壁包覆保温层,这样,能够防止在导流管上产生冷凝水,杜绝冷凝水外流导致机房设备出现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的安全性,满足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重力方向向接水盘进行投影,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周侧边缘的内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沿重力方向,向接水盘进行投影,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周侧边缘的内侧,即接水盘可承接换热器以及折弯部在内的所有区域。这样,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当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会在折弯部的引流作用下流到接水盘内,不会沿着导流管流出接水盘外,以实现冷凝水全部滴落在接水盘内,杜绝冷凝水外流造成机房设备损坏。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换热器组件安全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边板,边板连接于换热器的周侧,边板与换热器围合成出水通道,且出水通道朝向接水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边板。其中,边板连接在换热器的周侧,边板与换热器围合成出水通道,以实现通过出水通道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聚合和引流。进一步地,设置出水通道朝向接水盘,以实现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聚合后,引流至接水盘中,这样,通过设置边板连接在换热器的周侧,实现了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控制,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上任意滴落,有效限定出冷凝水的滴落范围,保证当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重力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上方;且,沿水平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边缘的内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沿重力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上方,以实现换热器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沿着边板引流滴落在接水盘中,进而避免冷凝水流出接水盘外,降低了冷凝水外流的概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在沿水平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边缘的内侧,以实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样,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边板限定出换热器的边缘范围,冷凝水的滴落范围,进而使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不发生外流现象。另一方面,在垂直于接水盘方向上,边板位于接水盘的上方,通过边板将换热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全部引流滴落在接水盘内,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的可靠性,满足换热器组件作业过程中安全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折弯部呈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折弯部呈U型结构,U型结构在与换热器的输入接口相连接时,能够在与换热器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拱形结构,并且拱形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接水盘的上方,这样有利于对冷凝水进行引流接水盘中。进一步地,设置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这样,导流管的折弯部会连接设置在换热器的上方,一方面,在换热组件运行过程中,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不会通过导流管外流至接水盘外面,避免冷凝水外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设置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即导流管与换热器的连接处的拱形结构开口向下设置,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将导流管上的冷凝水引流至换热器上,进而滴落在接水盘内,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管设置在接水盘外,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导流管流出接水盘外,最终流至机房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的底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接水盘的底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即在水平方向上,接水盘的一端高于或低于另一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接水盘相对于换热器倾斜设置,这样,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在接水盘时,冷凝水能够从接水盘底部低端处排出,避免冷凝水在接水盘接满水后外溢,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软管,软管的一端与导流管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输出接口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软管。其中,软管的一端与导流管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输出接口相连接。这样,通过导流管的一端与换热器输入接口相连接,导流管的另一端与软管的一端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输出接口相连接,实现了在换热器组件内部形成输送管路,进而实现制冷剂在换热器组件内部循环,从而实现了换热器组件的制冷或制热,满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换热器与接水盘设置于壳体内,且换热器位于接水盘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壳体。其中,换热器与接水盘设置在壳体内,以实现对换热器和接水盘进行固定和安装,提高换热器组件安装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地,设置换热器位于接水盘的上方,这样,保证当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杜绝冷凝水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方案中任一项的换热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组件,因此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换热器组件;
20换热器,210输入接口,220输出接口;
30导流管,310折弯部;
40接水盘;
50保温层;
60边板;
70软管;
80壳体;
9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10和空调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10包括换热器20、导流管30和接水盘40。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20包括输入接口210,用于连接导流管30。另外,导流管30包括折弯部310,且折弯部310与输入接口210相连接,以实现将导流管30与换热器20进行连接,以便于输送制冷剂,同时设置折弯部310有利于在折弯部310上凝结的冷凝水,沿折弯部310流入接水盘40中,不会随重力作用滴落。进一步地,接水盘40设置在换热器20的下方,以实现换热器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全部滴落在接水盘40中,并且沿重力方向,折弯部310和换热器20均位于接水盘40的上方,这样,导流管30上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折弯部310流入接水盘40中,以及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滴落在接水盘40中,避免了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管流至接水盘40外的问题,实现了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组件在安装使用时,由于气液管上走管的型式,极易产生分液不均的问题,因此,目前换热器组件采用液管下走管方式进行输送制冷剂。但是,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的波动,换热器上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沿着下走管的液管流至接水盘外,最终滴落在机房内,给机房内设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本申请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导流管30的一端为折弯部310,并且折弯部310与换热器20的输入接口210相连接,并进一步设置接水盘40在换热器20的下面。这样,沿重力方向,折弯部310和换热器20均位于接水盘40的上方,换热器组件10在工作时,换热器20和导流管30产生的冷凝水会在折弯部310引流下,沿着折弯部310流到换热器20上,再滴落在接水盘40中。即利用导流管30的折弯部310引流作用,保证当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到机房,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管设置在接水盘外,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导流管流出接水盘外,最终流至机房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换热器组件10可以应用于热管背板式室内机中,导热管可以为气液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沿重力方向,向接水盘40进行投影,折弯部310和换热器20均位于接水盘40的周侧边缘的内侧,即接水盘40可承接换热器20以及折弯部310在内的所有区域。这样,在换热器组件10运行过程中,当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会在折弯部310的引流作用下流到接水盘40内,不会沿着导流管30流出接水盘40外,以实现冷凝水全部滴落在接水盘40内,杜绝冷凝水外流造成机房设备损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管30设置在接水盘40外,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导流管30流出接水盘40外,最终流至机房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换热器组件10安全使用需求。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折弯部310呈U型结构,U型结构在与换热器20的输入接口210相连接时,能够在与换热器20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拱形结构,并且拱形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接水盘40的上方,这样有利于对冷凝水进行引流接水盘40中。进一步地,设置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40一侧,这样,导流管30的折弯部310会连接设置在换热器20的上方,一方面,在换热组件运行过程中,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不会通过导流管30外流至接水盘40外面,避免冷凝水外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设置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40一侧,即导流管30与换热器20的连接处的拱形结构开口向下设置,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将导流管30上的冷凝水引流至换热器20上,进而滴落在接水盘40内,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管设置在接水盘外,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导流管流出接水盘外,最终流至机房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接水盘40的底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即在水平方向上,接水盘40的一端高于或低于另一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接水盘40相对于换热器20倾斜设置,这样,在换热器组件10运行过程中,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在接水盘40时,冷凝水能够从接水盘40底部低端处排出,避免冷凝水在接水盘40接满水后外溢,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在接水盘40底部低端处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外连接排水管,这样,在换热器2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在接水盘40时,水流会在接水盘40内流至低端处,通过排水孔流入排水管,进而排放至机房外,避免换热器组件10运行过程中,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滴落至机房内,给机房内设备造成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换热器组件10还包括保温层50。其中,保温层50包覆在导流管30的外壁上。由于导流管30裸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在换热器组件10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的波动,会在导流管30上产生冷凝水,导致冷凝水外流。通过在导流管30的外壁包覆保温层50,这样,能够防止在导流管30上产生冷凝水,杜绝冷凝水外流导致机房设备出现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的安全性,满足使用需求。
在具体应用中,保温层50可以为矿物棉、玻璃棉或橡胶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10还包括边板60。其中,边板60连接在换热器20的周侧,边板60与换热器20围合成出水通道,以实现通过出水通道将换热器20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聚合和引流。进一步地,设置出水通道朝向接水盘40,以实现将换热器20上产生的冷凝水聚合后,引流至接水盘40中,这样,通过设置边板60连接在换热器20的周侧,实现了将换热器20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控制,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20上任意滴落,有效限定出冷凝水的滴落范围,保证当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设置边板60为钢板或塑料板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在沿重力方向,边板60位于接水盘40的上方,以实现换热器20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沿着边板60引流滴落在接水盘40中,进而避免冷凝水流出接水盘40外,降低了冷凝水外流的概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在沿水平方向,边板60位于接水盘40的边缘的内侧,以实现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样,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边板60限定出换热器20的边缘范围,冷凝水的滴落范围,进而使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不发生外流现象。另一方面,在垂直于接水盘40方向上,边板60位于接水盘40的上方,通过边板60将换热器2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全部引流滴落在接水盘40内,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的可靠性,满足换热器组件10作业过程中安全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10还包括软管70。其中,软管70的一端与导流管30相连接,软管70的另一端与换热器20的输出接口220相连接。这样,通过导流管30的一端与换热器20输入接口210相连接,导流管30的另一端与软管70的一端相连接,软管70的另一端与换热器20的输出接口220相连接,实现了在换热器组件10内部形成输送管路,进而实现制冷剂在换热器组件10内部循环,从而实现了换热器组件10的制冷或制热,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管30与软管70在连接是通过连接件90进行连接,这样,在更换导流管30或者软管70时,便于操作,提高安装和维修时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将换热器组件10中气液管分成导流管30和软管70两部分,便于设计下走管方式的布局,以及便于调整气液管的走向,保证当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杜绝冷凝水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还能有效节省换热器组件10内部安装空间,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连接件90可以设置为连接螺母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10还包括壳体80。其中,换热器20与接水盘40设置在壳体80内,以实现对换热器20和接水盘40进行固定和安装,提高换热器组件10安装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地,设置换热器20位于接水盘40的上方,这样,保证当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杜绝冷凝水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10还包括壳体80,壳体80中包括前面板,换热器20安装在前面板上,接水盘40安装在前面板上。即换热器20与接水盘40通过前面板连接固定,且换热器20安装在前面板的上部,接水盘40安装在前面板的下部。这样,实现了对换热器20和接水盘40的固定安装,同时,也能够保证当换热器20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40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管30设置在接水盘40外,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导流管30流出接水盘40外,最终流至机房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1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换热器组件10。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因此具有该换热器组件1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输入接口相连接;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其中,沿重力方向,所述折弯部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重力方向向所述接水盘进行投影,所述折弯部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周侧边缘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边板,所述边板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周侧,所述边板与所述换热器围合成出水通道,且所述出水通道朝向所述接水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重力方向,所述边板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沿水平方向,所述边板位于所述接水盘的边缘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的底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管相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出接口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CN202122525918.6U 2021-10-20 2021-10-20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203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5918.6U CN216203821U (zh) 2021-10-20 2021-10-20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5918.6U CN216203821U (zh) 2021-10-20 2021-10-20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821U true CN21620382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5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25918.6U Active CN216203821U (zh) 2021-10-20 2021-10-20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8070B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808924U (zh) 一种制冷室外机及空调设备
CN108954535B (zh) 角型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203821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CN114251737A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108131743B (zh) 换热器淋水装置、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6308186U (zh)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CN112066466B (zh) 一种暗装式分体室外机及其空调器
CN214841600U (zh)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CN211128775U (zh) 一种列间空调
CN212005962U (zh) 风管机
CN209960643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431805A (zh) 热泵洗碗机
CN2111196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425295U (zh) 一种窗机空调
CN21029226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8504569U (zh) 窗机空调
CN216203820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WO2022252485A1 (zh) 空调器
CN216114384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1469905A (zh) 双循环单室外机的接水盘结构
US11808464B2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6159309U (zh)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CN216346596U (zh) 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033429U (zh) 冷媒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