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544U -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544U
CN216203544U CN202122395776.6U CN202122395776U CN216203544U CN 216203544 U CN216203544 U CN 216203544U CN 202122395776 U CN202122395776 U CN 202122395776U CN 216203544 U CN216203544 U CN 216203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device
communicated
pipeline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57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猛
张涛
龚圆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57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包括:储水容器,用于装设在灶具座内;第一输水管路,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水驱动件,所述水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中;水雾化模组,所述水雾化模组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以及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水雾化模组相对设置,用于将水雾吹向电器元件表面。水雾与电器元件进行热量交换后由于温度快速升高,使得水雾会变成水蒸气,而电器元件的温度被吸走而得到有效降温。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散热降温装置能够实现对电器元件的有效降温散热,避免电器元件处于高温环境内,保证电器元件使用寿命、工作精度与可靠性,进而提升灶具的整体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地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要求地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厨房用具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这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当属灶具,灶具能够对锅等烹饪器具进行加热,从而将食物烹制成熟。
按照安装方式和组成结构划分,灶具通常分为台式灶和集成灶(即嵌入式灶),其中台式灶安装于台面表面,安装方式简单,不涉及二次进风问题,但仅具备燃烧功能。集成灶由于集成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因而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同时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集成灶是运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深井下排或侧吸下排,下排风产生流体负压区的原理,让油烟魔力般的往下吸走,不会出现油烟四处升腾的现象,油烟吸净率达95%以上。
为提升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市面上的很多灶具都设计有语音控制等智能功能,当灶具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热量会对电器元件造成伤害,致使电器元件发生老化,影响工作精度与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容易造成电器元件老化损坏,影响工作精度与可靠性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容器,用于装设在灶具座内;
第一输水管路,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水驱动件,所述水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中;
水雾化模组,所述水雾化模组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以及
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水雾化模组相对设置,用于将水雾吹向电器元件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雾化模组包括喷嘴和水帘,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另一端上,所述水帘与所述喷嘴相对设置,且所述水帘开设有多个过水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的开口面积覆盖多个所述过水通孔的分布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雾化模组还包括水回收容器,所述水回收容器设置于所述水帘的下方,且所述水回收容器与所述储水容器通过管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安装盒,所述风扇、所述水雾化模组和所述电器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的盒腔形成为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的至少一个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扇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灶具座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电器元件的实时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自动控制阀,所述第一自动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二输水管路和第二自动控制阀,所述第二输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于所述灶具座内的功能设备连通,所述第二自动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输水管路中。
一种灶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散热降温装置装备于灶具中,灶具工作时,燃烧器点火产生高温,使电器元件(比例阀组件等)处于高温环境内。此时水驱动件启动将储水容器内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路输送至水雾化模组中,水雾化模组将水转变为水雾,且水雾在风扇的吹动下会漂浮至电器元件表面,水雾与电器元件进行热量交换后由于温度快速升高,使得水雾会变成水蒸气,而电器元件的温度被吸走而得到有效降温。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散热降温装置能够实现对电器元件的有效降温散热,避免电器元件处于高温环境内,保证电器元件使用寿命、工作精度与可靠性,进而提升灶具的整体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灶具;10、灶具座;20、散热降温装置;21、储水容器;22、第一输水管路;23、水驱动件;24、水雾化模组;25、风扇;26、第一自动控制阀;27、第二输水管路;28、第二自动控制阀;30、安装盒;40、电器元件;50、功能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灶具100,例如该灶具100设置为集成灶,其具体为一种侧吸下排式集成灶。
示例性地,集成灶包括灶具座10和燃烧器组件。从图中可以看到,灶具座10包括座体,座体大体呈L型结构设置,结构简单规整,方便安装使用。座体的下部为方箱形状,其内部布置有排油烟管、抽风机等设备或部件,实现了关键组件的隐藏安装,提高产品美观度。
此外,座体内还集成有洗碗机、消毒柜等常用的厨房设备,集成灶的集成化程度高,功能丰富,可使用性能强。
座体的上部形成为立板形状,其正面开设有油烟进风口。燃烧器组件安装在座体的上表面。油烟进风口处于燃烧器组件的斜上方位置。当燃烧器组件对锅具进行加热烹饪而产生油烟时,油烟在抽吸作用下以近似于弧线的流动路径被抽吸进入油烟进风口,以此实现抽排油烟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组件包括燃烧器、分气盘、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分气盘安装在燃烧器上,中心火盖盖设在分气盘的中心位置,外环火盖盖设在分气盘上并围设在中心火盖的外周。分气盘能够将可燃气体均匀分流进入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使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均可被点燃,使燃烧器组件获得更大面积、更强火力的火焰,以满足爆炒、红烧、油炸等高温烹饪需要。
进一步地,燃烧器组件还包括点火器和燃烧器本体。燃烧器本体安装在分气盘上,点火器安装在外环火盖上并靠近燃烧器本体设置。点火器用于点火,使燃烧器本体获取火源而能够点燃。例如,点火器可以是电子打火器。燃烧器本体可以是常规燃烧器或者小火燃烧器。当燃烧器本体采用小火燃烧器时,可形成稳定持久的极小火焰,可满足低温烹饪的使用场合。
如图2所示,除上之外,灶具100还包括散热降温装置20,散热降温装置20能够对安装于灶具座10内的智能设备的电器元件40进行降温散热,保证可靠性。
具体地,散热降温装置20包括:储水容器21,用于装设在灶具座10内;第一输水管路22,所述第一输水管路22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21连通;水驱动件23,所述水驱动件23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22中;水雾化模组24,所述水雾化模组24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22的另一端连通;以及风扇25,所述风扇25与所述水雾化模组24相对设置,用于将水雾吹向电器元件40表面。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散热降温装置20装备于灶具100中,灶具100工作时,燃烧器点火产生高温,使电器元件40(比例阀组件等)处于高温环境内。此时水驱动件23启动将储水容器21内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路22输送至水雾化模组24中,水雾化模组24将水转变为水雾,且水雾在风扇25的吹动下会漂浮至电器元件40表面,水雾与电器元件40进行热量交换后由于温度快速升高,使得水雾会变成水蒸气,而电器元件40的温度被吸走而得到有效降温。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散热降温装置20能够实现对电器元件40的有效降温散热,避免电器元件40处于高温环境内,保证电器元件40使用寿命、工作精度与可靠性,进而提升灶具100的整体使用性能。
本方案中,储水容器21具体可以是水盒。水盒可拆卸的安装在灶具座10内预设的安装腔中。水盒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需要进行补水。补水方式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种:其一,由人工取出水盒至接水处加水或者不取出水盒,人工将水装入水盒中;其二,水盒与外部水源接通,水盒内安装液位控制组件或者浮球阀,水盒的高水位处设有连接口,正常时外部水从连接口流入水盒实现补水。当水盒内水位上升至预设高度后,液位控制组件或浮球阀自动将连接口封堵,防止水盒内水量过多而造成溢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雾化模组24包括喷嘴和水帘,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22的另一端上,所述水帘与所述喷嘴相对设置,且所述水帘开设有多个过水通孔。工作时,从第一输水管路22输送至喷嘴处的水,能够被喷嘴以较大的水压喷射到水帘上,水之后经过设置在水帘上的过水通孔并形成为较小的水珠,也即从多个过水通孔同时穿过的水珠会形成水雾,以便能够被风扇25吹到电器元件40表面参与降温。
较佳地,所述喷嘴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的开口面积覆盖多个所述过水通孔的分布面积。如此能够保证从喷嘴喷射出来水能够全面覆盖所有过水通孔,进而增加雾化能力,以使更多的水雾能够参与对电器元件40降温散热,提升温降效率和效果。
有必要说明的是,过水通孔的孔径应当设计尽可能小,从而保证雾化能力。但过水通孔的孔径也不宜设计过小,避免造成在水压作用下水无法通过过水通孔。
此外,所述水雾化模组24还包括水回收容器,所述水回收容器设置于所述水帘的下方,且所述水回收容器与所述储水容器21通过管路连通。水回收容器能够回收无法穿过水帘的多余的滴落下来的水,并将回收水补充至储水容器21,提高水利用率,同时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散热降温装置20还包括安装盒30,所述风扇25、所述水雾化模组24和所述电器元件40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盒30内,所述安装盒30的盒腔形成为风道。如此,水雾在有限空间的风道内移动,可以更加充分且均匀的与温度较高的电器元件40接触,从而强化散热降温效果。
例如,本实施例中安装盒30由面板、底壳、隔热板和侧板相互围合构成的方形盒体,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盒30的至少一个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扇25相对设置。吸收热量后的高温水雾在风的吹动下能够从出风口排出至灶具100外部,也即将热量携带到外部环境中,避免热量堆积在安装盒30内影响降温效果。
出于安全、节省资源浪费以及降低能耗的考量,本方案中电器元件40的温度设定为上升到预设温度值时,散热降温装置20才启动工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降温装置2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散热降温装置20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灶具座10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电器元件40的实时温度。
工作时,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器元件40的温度低于50℃时,控制器不会控制散热降温装置20启动工作;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器元件40的温度高于50℃时,控制器则会控制散热降温装置20启动,以对电器元件40进行水雾降温。间断使用中,当电容温度感应器未识别到温度低于50℃时,用户关闭燃烧器,停止使用灶具100,水雾散热模组同时关闭;所述灶具100在停止使用的时候,需额外单独打开水雾散热模组,在操作界面带有单独控制键。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散热降温装置20还包括第一自动控制阀26,所述第一自动控制阀26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22中。根据电器元件40的实时温度,第一自动控制阀26受控于控制器,能够灵活调节第一输水管路22通向水帘的水流量,进而控制水雾量,以使水雾量满足电器元件40降温需求的同时避免水雾量过多而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所述散热降温装置20还包括第二输水管路27和第二自动控制阀28,所述第二输水管路27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21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路27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于所述灶具座10内的功能设备50(如上述的蒸烤箱、洗碗机等)连通,所述第二自动控制阀28连接于所述第二输水管路27中。如此,储水容器21内的水还能够为灶具100中安装的蒸烤箱等功能设备50补给水使用,强化了散热降温装置20的使用性能。第二自动控制阀28用于控制通入功能设备50的水量,从而与为电器元件40散热用水达成平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容器,用于装设在灶具座内;
第一输水管路,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水驱动件,所述水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中;
水雾化模组,所述水雾化模组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以及
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水雾化模组相对设置,用于将水雾吹向电器元件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化模组包括喷嘴和水帘,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的另一端上,所述水帘与所述喷嘴相对设置,且所述水帘开设有多个过水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的开口面积覆盖多个所述过水通孔的分布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化模组还包括水回收容器,所述水回收容器设置于所述水帘的下方,且所述水回收容器与所述储水容器通过管路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安装盒,所述风扇、所述水雾化模组和所述电器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的盒腔形成为风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的至少一个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扇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灶具座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电器元件的实时温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自动控制阀,所述第一自动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水管路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二输水管路和第二自动控制阀,所述第二输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于所述灶具座内的功能设备连通,所述第二自动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输水管路中。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降温装置。
CN202122395776.6U 2021-09-30 2021-09-30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Active CN216203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5776.6U CN216203544U (zh) 2021-09-30 2021-09-30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5776.6U CN216203544U (zh) 2021-09-30 2021-09-30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544U true CN21620354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5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5776.6U Active CN216203544U (zh) 2021-09-30 2021-09-30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3875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203544U (zh) 散热降温装置及灶具
CN2118225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203542U (zh) 换热降温装置及集成灶具
CN216203543U (zh) 挡风装置及集成灶具
CN216693632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218365U (zh) 风冷降温模组及集成灶具
CN211883390U (zh) 烹饪器具
CN210871023U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15175258U (zh) 外环火盖、燃烧器组件及集成灶
CN210179720U (zh) 一种新型集成燃气灶
CN209840213U (zh) 一种集成灶用电加热恒温炉
CN111166164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15863538U (zh) 集成灶
CN220852239U (zh) 一种灶具底板、灶具及集成灶
CN211354978U (zh) 一种蒸汽能锅底座
CN203897746U (zh) 多大锅位整体灶台
CN209801587U (zh) 高能炉架
CN204786588U (zh) 节能多用式双头小炒炉
CN220852281U (zh) 一种应用于集成烹饪中心的灶具
CN215226897U (zh) 一种具有蒸汽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7875947U (zh) 烹饪灶装置
CN217653916U (zh) 一种恒温取暖炉灶
CN220186885U (zh) 一种带散热功能的集成灶
CN215127424U (zh) 风冷式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