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0319U -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0319U
CN216200319U CN202122519486.8U CN202122519486U CN216200319U CN 216200319 U CN216200319 U CN 216200319U CN 202122519486 U CN202122519486 U CN 202122519486U CN 216200319 U CN216200319 U CN 216200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box
oil circuit
oil path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194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廷彬
李法友
赵培龙
张广瀚
刘敦宁
王硕
黄友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194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0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0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0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该变速箱油路系统包括输入轴上开设的第一油路、传动轴上开设的第二油路、输出轴上开设的第三油路、支撑板和支撑座,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变速箱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第六油路,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且支撑传动轴,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连通所述第六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第四油路。该系统能够通过在支撑板上开设第六油路以及第一支撑座的设置,使支撑板在为变速箱内部的零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充当整个油路系统中的其中一段油路。

Description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油路系统作为自动变速箱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不仅关乎着整个变速箱的冷却与润滑工作的效率,而且遍布整个变速箱内部的每个角落,但是目前自动变速箱不仅体积受到严重的限制,同时内部结构也在跟随客户的需求更加复杂,这就使错综复杂的油路系统难以获得充分的布置空间,加上目前使用的油路系统多为壳体内部设置的油管结构,这就导致油路系统难以设计,油路系统和变速箱内部的其他结构会有更多的冲突位置,不仅为变速箱带来了更难的装配工作,还会是变速箱后期的保养维护工作更难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包括:
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开设在输入轴上;
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开设在传动轴上;
第三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开设在输出轴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变速箱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六油路,所述第六油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输入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输入轴上套设有定子轴,所述定子轴安装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定子轴上设置有第七油路,所述第七油路连通所述第六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以及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用于支撑传动轴,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用于连通所述第六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支撑座安装在变速箱壳体上,用于支撑输入轴,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三油路。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变速箱壳体之间设有第八油路,所述第八油路与所述第六油路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八油路为油槽结构。
可选的,所述油槽结构的两侧面分别为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和变速箱壳体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第五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五油路的直径,所述第五油路和所述第三油路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五油路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支撑座用于支撑输入轴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变速箱壳体用于支撑输出轴的支撑结构。
可选的,输入轴和传动轴上的行星齿轮组均通过止推轴承限制其轴向移动,所有所述止推轴承均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的出口处和所述第二油路的出口处。
可选的,变速箱内的制动器的外毂上设有封闭齿牙段,所述封闭齿牙段上设有油路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油路和所述第三油路三者的出口处均设有敞口结构。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油路系统,能够通过在支撑板上开设第六油路以及第一支撑座的设置,使支撑板在为变速箱内部的零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充当整个油路系统中的其中一段油路,并且第六油路为支撑板的内部结构,不会影响其他周侧的零件布置,此处使用支撑板作为支撑传动轴的装置,也能降低变速箱壳体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提高变速箱壳体在设置支撑板处的平整度进而提高变速箱壳体的强度,后期此处的维护保养工作也都可以通过维修或更换支撑板即可完成,还能通过第二支撑座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输入轴的支撑稳定性,保证了输入轴工作的平稳,而且还能通过第五油路将第一油路和第三油路连通,将主油路干道打通并且流畅运行,保证变速箱的冷却与润滑工作的高效。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中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入轴;2、传动轴;3、输出轴;4、变速箱壳体;5、支撑板;6、定子轴;71、第一间隙;72、第二间隙;8、敞口结构;9、行星齿轮组;91、止推轴承;10、制动器;101、封闭齿牙段;11、第一油路;12、第二油路;13、第三油路;14、第四油路;15、第五油路;16、第六油路;17、第七油路;18、第八油路;19、高压油路;20、活塞;21、弹簧;22、第一缝隙;23、第二缝隙;24、高压间隙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油路系统作为自动变速箱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不仅关乎着整个变速箱的冷却与润滑工作的效率,而且遍布整个变速箱内部的每个角落,但是目前自动变速箱不仅体积受到严重的限制,同时内部结构也在跟随客户的需求更加复杂,这就使错综复杂的油路系统难以获得充分的布置空间,加上目前使用的油路系统多为壳体内部设置的油管结构,这就导致油路系统难以设计,油路系统和变速箱内部的其他结构会有更多的冲突位置,不仅为变速箱带来了更难的装配工作,还会是变速箱后期的保养维护工作更难进行。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能够通过在支撑板上开设第六油路以及第一支撑座的设置,使支撑板在为变速箱内部的零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充当整个油路系统中的其中一段油路,并且第六油路为支撑板的内部结构,不会影响其他周侧的零件布置,此处使用支撑板作为支撑传动轴的装置,也能降低变速箱壳体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提高变速箱壳体在设置支撑板处的平整度进而提高变速箱壳体的强度,后期此处的维护保养工作也都可以通过维修或更换支撑板即可完成,还能通过第二支撑座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输入轴的支撑稳定性,保证了输入轴工作的平稳,而且还能通过第五油路将第一油路和第三油路连通,将主油路干道打通并且流畅运行,保证变速箱的冷却与润滑工作的高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包括:第一油路11,第一油路11开设在输入轴1上;第二油路12,第二油路12开设在传动轴2上;第三油路13,第三油路13开设在输出轴3上;支撑板5,支撑板5设置在变速箱壳体4的内壁上,支撑板5上设有第六油路16,第六油路用于连通第一油路11和第二油路12,支撑板5上开设有与输入轴1配合的通孔,输入轴1上套设有定子轴6,定子轴6安装在通孔处,定子轴6上设置有第七油路17,第七油路17连通第六油路16和第一油路11;以及支撑座,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第一支撑座31设置在支撑板5上,用于支撑传动轴2,第一支撑座31上设有第四油路14,第四油路14用于连通第六油路16和第二油路12;第二支撑座32安装在变速箱壳体4上,用于支撑输入轴1,第二支撑座32上设有第五油路15,第五油路15用于连通第一油路11和第三油路13。
通过在支撑板5上开设第六油路16以及第一支撑座31的设置,使支撑板5在为变速箱内部的零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充当整个油路系统中的其中一段油路,并且第六油路16为支撑板5的内部结构,不会影响其他周侧的零件布置,此处使用支撑板5作为支撑传动轴2的装置,也能降低变速箱壳体4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提高变速箱壳体4在设置支撑板5处的平整度进而提高变速箱壳体4的强度,后期此处的维护保养工作也都可以通过维修或更换支撑板5即可完成。
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通过第二支撑座32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输入轴1的支撑稳定性,保证了输入轴1工作的平稳,而且还能通过第五油路15将第一油路11和第三油路13连通,将主油路干道打通并且流畅运行,保证变速箱的冷却与润滑工作的高效。
通过定子轴6的设置,更加方便第一油路11和第六油路16的连通,第七油路17能够将第一油路11上的油孔转接到第六油路16的多个不同位置的油孔上,继而将油体输送到更多位置完成冷却与润滑工作,并且定子轴6还能增加支撑板5和输入轴1的接触面积,使支撑板5的支撑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板5与变速箱壳体4之间设有第八油路18,第八油路18与第六油路16连通,第八油路18为油槽结构,油槽结构的两侧面分别为支撑板5的侧面和变速箱壳体4的内壁,第八油路18设置在支撑板5和变速箱壳体4的缝隙间,加上第八油路18的油槽结构,在支撑板5取出时,第八油路18的内部能够暴露出来,也就是说第八油路18为外部油路结构,更加方便加工、安装和清理。
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五油路15和第一油路1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71,第一间隙71的直径大于第一油路11和第五油路15的直径,第五油路15和第三油路1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72,第二间隙72的直径大于第三油路13和第五油路15的直径,通过第一间隙71和第二间隙72的设置,能够使第一油路11和第三油路13在第二支撑座32一侧的开口处均能形成拉瓦尔喷管结构,加快油体的流出,提高整体油路流通的通畅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71是由第二支撑座32支撑输入轴1形成的,第二间隙72是由安装第二支撑座32的变速箱壳体4的内壁开洞形成的。
具体实现时,第一间隙71连通第二支撑座32用于支撑输入轴1的支撑结构,第二支撑座32上嵌套有套接在输入轴1上的铜套,第一间隙71处的油体能够为铜套进行冷却和润滑,延长铜套的使用寿命,减少输入轴1和铜套之间以及铜套和第二支撑座32之间的磨损,第二间隙72连通变速箱壳体4用于支撑输出轴3的支撑结构,输出轴3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壳体4的内壁上,通过第二间隙72中的油体能够为支撑输出轴3的轴承润滑和冷却,延长此处轴承的使用寿命,还能提高整个变速箱的输出效率。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输入轴1和传动轴2上的行星齿轮组9均通过止推轴承91限制其轴向移动,所有止推轴承91均对应的设置在第一油路11的出口处和第二油路12的出口处,由于输入轴1和传动轴2上套设有很多零件,而且输入轴1和传动轴2上开设有很多为这些零件提供润滑和冷却的出油孔,通过在出油孔处设置止推轴承91,不仅能够使输入轴1和传动轴2上的出油孔顺利完成出油工作,还能为支撑行星齿轮组9的止推轴承91及时提供润滑。
继续参照图1和图5所示,变速箱内的制动器10的外毂上设有封闭齿牙段101,封闭齿牙段101处,由于制动器10的齿牙可以做部分去齿处理,通过封闭齿牙段101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制动器10影响油路系统的布置,虽然本方案中大部分的油路都集中在轴体、支撑结构和各个部件中,但是仍存在部分管道结构的油路,通过封闭齿牙段101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油路管道的布置与设计,同时,通过封闭齿牙段101的设置,能够使此处形成较大的油路间隙,对摩擦片和整个制动器的润滑冷却效率也能实现大幅度提高。
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支撑板5上开设有高压油路19,高压油路19与定子轴6上的第七油路17连通,第七油路17中有一支分路利用定子轴6和输入轴1之间的高压间隙油路24与高压油路19连通,并且利用定子轴6上的另一个第七油路17与离合器的活塞20一侧连通,通过高压油路19的油体和离合器的弹簧21完成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的工作。
继续参照图3所示,第一油路11、第二油路12和第三油路13三者的出口处均设有敞口结构8,由于输入轴1、传动轴2和输出轴3上会套设有需要润滑和冷却的零件,也就会对应的在第一油路11、第二油路12和第三油路13上开设多个用于润滑和冷却附近零件的油路出口,通过在油路的出口处加工出敞口结构8,能够使油体更容易从主油路流出,提高变速箱的冷却和润滑效率。
继续参照图1所示,传动轴2为多段轴体,并且在轴体的连接处均设有缝隙,图1中第一缝隙22和第二缝隙23处能够通过传动轴2的自转将第二油路12中的油体甩出,并且对第一缝隙22和第二缝隙23处的轴承以及其他零件进行冷却与润滑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不只是传动轴2上的缝隙能够实现此效果,输入轴1和输出轴3上的相同结构也能实现此效果。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油路系统。
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变速箱油路系统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油路(11),所述第一油路(11)开设在输入轴(1)上;
第二油路(12),所述第二油路(12)开设在传动轴(2)上;
第三油路(13),所述第三油路(13)开设在输出轴(3)上;
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设置在变速箱壳体(4)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第六油路(16),所述第六油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路(11)和所述第二油路(12),所述支撑板(5)上开设有与输入轴(1)配合的通孔,所述输入轴(1)上套设有定子轴(6),所述定子轴(6)安装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定子轴(6)上设置有第七油路(17),所述第七油路(17)连通所述第六油路(16)和所述第一油路(11);以及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所述第一支撑座(3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上,用于支撑传动轴(2),所述第一支撑座(31)上设有第四油路(14),所述第四油路(14)用于连通所述第六油路(16)和所述第二油路(12);所述第二支撑座(32)安装在变速箱壳体(4)上,用于支撑输入轴(1),所述第二支撑座(32)上设有第五油路(15),所述第五油路(15)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路(11)和第三油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与变速箱壳体(4)之间设有第八油路(18),所述第八油路(18)与所述第六油路(1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油路(18)为油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结构的两侧面分别为所述支撑板(5)的侧面和变速箱壳体(4)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油路(15)和所述第一油路(1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71),所述第一间隙(7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油路(11)和所述第五油路(15)的直径,所述第五油路(15)和所述第三油路(1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72),所述第二间隙(7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油路(13)和所述第五油路(15)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71)连通所述第二支撑座(32)用于支撑输入轴(1)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二间隙(72)连通变速箱壳体(4)用于支撑输出轴(3)的支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入轴(1)和传动轴(2)上的行星齿轮组(9)均通过止推轴承(91)限制其轴向移动,所有所述止推轴承(91)均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11)的出口处和所述第二油路(12)的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内的制动器(10)的外毂上设有封闭齿牙段(101),所述封闭齿牙段(101)处设有油路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11)、所述第二油路(12)和所述第三油路(13)三者的出口处均设有敞口结构(8)。
10.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油路系统。
CN202122519486.8U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Active CN216200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9486.8U CN216200319U (zh)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9486.8U CN216200319U (zh)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0319U true CN21620031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19486.8U Active CN216200319U (zh)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0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01911B2 (ja) 油圧クラッチと遊星歯車装置とを備え、特に自動変速機のための、特定的には自動車用自動変速機のための組込みアッセンブリ、及び当該アッセンブリを使用する自動変速機
CN101248303B (zh) 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CN200975424Y (zh) 起步离合器
JP2003336729A (ja) オイル供給装置
CN1156358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JP5303004B2 (ja) 自動変速機
CN216200319U (zh)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CN202001592U (zh) 传动器
CN113639033B (zh)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CN101248293B (zh) 自动变速器中的压力油供给装置
US20080011263A1 (en) Oil Supply Device
CN208535127U (zh) 一种双离合混动变速器中间轴总成
CN115823234A (zh) 混动变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0353092C (zh) 手动换档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N215908357U (zh) 变速箱输入轴的连接结构以及变速箱
CN115574066A (zh) 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15908359U (zh)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CN212407378U (zh) 用于起步离合器摩擦片组的润滑通道结构
CN218408462U (zh) 变速箱油路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18408431U (zh) 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
CN102705469A (zh) 传动器
CN213064402U (zh) 用于变速器离合器的内毂
CN216200320U (zh) 变速箱用换向结构以及变速箱
CN215908273U (zh) 内毂及离合器
CN213298639U (zh) 用于离合器的内毂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