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8359U -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8359U
CN215908359U CN202122519527.3U CN202122519527U CN215908359U CN 215908359 U CN215908359 U CN 215908359U CN 202122519527 U CN202122519527 U CN 202122519527U CN 215908359 U CN215908359 U CN 215908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box
backup pad
oil
shaft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195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晓光
李法友
苏成云
苑衍灵
王硕
赵培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195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8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8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8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该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支撑输入轴的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支撑传动轴的支撑座,所述支撑板与变速箱的壳体之间设有油槽。该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在为输入轴和传动轴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与壳体之间设置的油槽,不仅解决了壳体靠近输入轴的输入端的一侧侧壁薄,难加工油路的问题,还解决了油路不好清理的问题,当油槽发生堵塞,只需要将支撑板掀开即可清理油槽,同时,利用油槽和支撑板配合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油路的同时还能保证此处侧壁的平面度。

Description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器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器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器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器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目前使用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箱一般都使用箱体侧壁对轴体进行支撑,但是多轴的自动变速器内除了输入轴,还有其他的传动轴,而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共用的侧壁厚度较小,导致传动轴无法支撑在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共用的侧壁上,此外,由于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共用的侧壁厚度较小,导致该侧壁上无法开设油路,而布置油道管又会影响该处侧壁的平面度,无法满足该处对平面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支撑输入轴的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支撑传动轴的支撑座,所述支撑板与变速箱的壳体之间设有油槽。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内开设有多组第一油道。
可选的,所述通孔通过所述第一油道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的第二油道。
可选的,所述通孔内同轴设有定子轴,所述定子轴套设在输入轴上,所述定子轴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定子轴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定子轴通过所述安装槽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的,所述定子轴上开设有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通过所述第三油道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的第四油道。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在为输入轴和传动轴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与壳体之间设置的油槽,不仅解决了壳体靠近输入轴的输入端的一侧侧壁薄,难加工油路的问题,还解决了油路不好清理的问题,当油槽发生堵塞,只需要将支撑板掀开即可清理油槽,同时,利用油槽和支撑板配合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油路的同时还能保证壳体此处侧壁的平面度,同时还能利用支撑座的设置,从而保证传动轴支撑的稳定性,保证传动轴的稳定运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板;2、壳体;3、定子轴;41、通孔;42、支撑座;43、第一油道;44、第二油道;45、第四油道;46、安装槽;5、油槽;7、螺栓孔;8、第三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器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器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器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器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目前使用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箱一般都使用箱体侧壁对轴体进行支撑,但是多轴的自动变速器内除了输入轴,还有其他的传动轴,而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共用的侧壁厚度较小,导致传动轴无法支撑在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共用的侧壁上,此外,由于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共用的侧壁厚度较小,导致该侧壁上无法开设油路,而布置油道管又会影响该处侧壁的平面度,无法满足该处对平面度的要求。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能够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在为输入轴和传动轴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与壳体之间设置的油槽,不仅解决了壳体靠近输入轴的输入端的一侧侧壁薄,难加工油路的问题,还解决了油路不好清理的问题,当油槽发生堵塞,只需要将支撑板掀开即可清理油槽,同时,利用油槽和支撑板配合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油路的同时还能保证壳体此处侧壁的平面度,同时还能利用支撑座的设置,从而保证传动轴支撑的稳定性,保证传动轴的稳定运转。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支撑板1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2上,支撑板1上开设有用于支撑输入轴的通孔41,支撑板1上设有用于支撑传动轴的支撑座42,支撑板1与变速箱的壳体2之间设有油槽5,其中,支撑板1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壳体2上,也可以是焊接或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壳体2上。
通过支撑板1的设置能够在为输入轴和传动轴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1与壳体2之间设置的油槽5,不仅解决了壳体2靠近输入轴的输入端的一侧侧壁薄,难加工油路的问题,还解决了油路不好清理的问题,当油槽5发生堵塞,只需要将支撑板1掀开即可清理油槽5,同时,利用油槽5和支撑板1配合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油路的同时还能保证壳体2此处侧壁的平面度,同时还能利用支撑座42的设置,从而保证传动轴支撑的稳定性,保证传动轴的稳定运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内开设有多组第一油道43,通过第一油道43的设置,能够使支撑板1在完成支撑工作的同时,使用本体连接变速箱内的油路,满足了变速箱的壳体2内部结构紧凑设计,同时在板状结构的支撑板1上开设油路也更加方便,加工成本更低。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通孔41通过第一油道43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利用通孔41和第一油道43,将输入轴上的油路与支撑板1上的油路连通,这样输入轴与变速箱内油路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座42上开设有与第一油道43连通的第二油道44,这样设置能够使传动轴和支撑座42的油路连通,支撑座42既能起到支撑传动轴的作用,又能连通传动轴上的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41内同轴设有定子轴3,定子轴3套设在输入轴上,定子轴3固定在支撑板1上,通过定子轴3的设置能够更加稳定的将输入轴安装在支撑板1上,保证输入轴的平稳工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上开设有与定子轴3配合的安装槽46,定子轴3通过安装槽46安装在支撑板1上,安装槽46能够使定子轴3更方便定位安装,同时增加支撑板1与定子轴3的接触面积,保证定子轴3与支撑板1之间相对稳定的状态,继而提高输入轴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1所示,定子轴3上开设有第三油道8,第一油道43通过第三油道8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由于定子轴3是单独的小部件,加工油路相比较于在支撑板1这种窄板结构上布置油路更加方便,并且定子轴3是套在输入轴上的,与输入轴的接触面积较大,在定子轴3上加工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的油路也比在支撑板1上直接加工更加方便,也就是说,利用定子轴3上的第三油道8连通第一油道43和输入轴上的油路加工更加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变速箱生产过程中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46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三油道8与第一油道43的第四油道45,第四油道45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错位的第三油道8和第一油道43连通,而无需为了使第三油道8的开口处对准第一油道43的开口处而在支撑板1和定子轴3上布置复杂的油路,能够有效地降低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第四油道45的设置,能够允许定子轴3与支撑板1之间存在一定角度的装配误差,并且第四油道45能够同时对应多个第三油道8的开口处,实现分油的作用。
再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定子轴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上,并且支撑板1和定子轴3上均对应的开设有螺栓孔7,当然,定子轴3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板1上,只要能够保证定子轴3与支撑板1的稳定连接即可。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传动轴用支撑结构。
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2)上,所述支撑板(1)上开设有用于支撑输入轴的通孔(41),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用于支撑传动轴的支撑座(42),所述支撑板(1)与变速箱的壳体(2)之间设有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内开设有多组第一油道(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1)通过所述第一油道(43)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油道(43)连通的第二油道(4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1)内同轴设有定子轴(3),所述定子轴(3)套设在输入轴上,所述定子轴(3)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定子轴(3)配合的安装槽(46),所述定子轴(3)通过所述安装槽(46)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轴(3)上开设有第三油道(8),所述第一油道(43)通过所述第三油道(8)与输入轴上的油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6)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油道(8)与所述第一油道(43)的第四油道(45)。
9.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
CN202122519527.3U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Active CN215908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9527.3U CN215908359U (zh)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9527.3U CN215908359U (zh)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8359U true CN215908359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31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19527.3U Active CN215908359U (zh) 2021-10-19 2021-10-19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83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1297A (zh) * 2023-05-08 2023-06-06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及其装配工艺以及混动汽车的变速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1297A (zh) * 2023-05-08 2023-06-06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及其装配工艺以及混动汽车的变速箱
CN116221297B (zh) * 2023-05-08 2023-09-0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及其装配工艺以及混动汽车的变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8496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US6540636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a front and rear-wheel drive vehicle
JP4274117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1746248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系
WO2006137602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07001445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06030948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06035982A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15908359U (zh) 变速箱传动轴用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JP4165532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4207024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02001592U (zh) 传动器
JP2006194299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15908357U (zh) 变速箱输入轴的连接结构以及变速箱
CN102705469B (zh) 传动器
JP2007001444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10068789U (zh)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离合器、离合器总成、双离合结构及两挡自动变速器
CN215908356U (zh) 变速箱端盖以及变速箱
JP200700148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3085528A (zh) 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变速器以及汽车
CN110001371B (zh) 一种对置式双电机动力耦合自动变速器
CN113280054A (zh) 变速器用离合器总成的安装结构及变速器
CN216200320U (zh) 变速箱用换向结构以及变速箱
CN213064570U (zh) 可同步转动的太阳轮组
CN113639033B (zh) 变速箱油路系统以及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