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8304U -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8304U
CN216198304U CN202122584683.8U CN202122584683U CN216198304U CN 216198304 U CN216198304 U CN 216198304U CN 202122584683 U CN202122584683 U CN 202122584683U CN 216198304 U CN216198304 U CN 216198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movable part
stat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46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伟伟
李文飞
丁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46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8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8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8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该进风装置包括风道、固定部及可动部,风道具有第一风口,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风口处,可动部可运动地设置在风道内;风道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可动部位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可动部包围固定部且内环面与固定部的外环面贴合,以使第一风口处于封闭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可动部沿着风道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形成间隙,以使第一风口处于打开状态。该进风装置,当不通风时,第一风口处于封闭状态,使风道封闭,防止风道内落灰;当通风时,第一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使风道打开,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风道的开启和封闭状态。

Description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输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动力系统(例如空气压缩机、气动发动机)的动力源都是气体,气体一般通过动力系统的进气通道进入至动力系统中进而驱动动力系统进行相应的动作。目前,为了控制动力系统的进气通道的开与闭,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动力系统工作状态调节进气通道开、闭的进风装置,即动力系统工作时打开进风装置,停机时则关闭进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一种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包括:风道、固定部及可动部,所述风道具有第一风口,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处,所述可动部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所述风道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可动部位于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动部包围所述固定部且所述可动部的内环面与所述固定部的外环面贴合,以使所述第一风口处于封闭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部形成间隙,以使所述第一风口处于打开状态。
上述进风装置,当不通风时,可动部可位于第一位置,且在第一位置,可动部包围固定部且自身的内环面与固定部的外环面贴合,以使第一风口处于封闭状态,使风道封闭,防止风道内落灰;当通风时,可动部可沿着风道的长度方向运动以离开第一位置,从而在风道的长度方向上,可动部与固定部形成间隙,以使第一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使风道打开,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风道的开启和封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弹性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可动部提供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内壁径向延伸形成抵靠凸台,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抵靠凸台与所述可动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靠凸台的外壁沿由所述抵靠凸台至所述可动部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壁,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装于所述限位壁上,所述限位壁与所述风道的内壁共同对所述弹性件径向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部的外边缘沿由所述可动部至所述抵靠凸台的方向延伸形成止位壁,所述可动部能够朝着所述抵靠凸台运动直至所述可动部位于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止位壁与所述抵靠凸台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部的内环面沿所述风道的径向延伸形成搭接凸台,当所述风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搭接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以封堵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动部之间的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风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可动部位于第二位置;
所述可动部的内环面与所述风道的轴线的距离沿由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固定部的外环面与所述可动部的内环面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连接部与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风道的内壁、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为镂空结构以使所述风道内的气流穿设,所述支撑部用于将所述固定部支撑于所述第一风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棱,所述连接棱沿所述风道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棱的数目为3个,所述连接棱沿所述风道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上还设置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的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由小变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迎风面积等于所述可动部的横截面面积。
一种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具有进气通道,且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通道。
上述动力系统,当进风装置不通风时,可动部可位于第一位置,且在第一位置,可动部包围固定部且自身的内环面与固定部的外环面贴合,以使第一风口处于封闭状态,使风道封闭,防止风道内落灰;当进风装置通风时,可动部可离开第一位置以在风道长度方向上与固定部形成间隙,以使第一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使风道打开,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风道的开启和封闭状态,从而可打开或关闭动力系统的进气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装置在风道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装置在风道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装置在风道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在第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装置在可动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装置在在风道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在第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在第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0、进风装置;100、风道;100a、第一风口;100b、第二风口;110、抵靠凸台;120、限位壁;200、固定部;200a、外环面;200b、安装通孔;200b1、第一孔段;200b2、第二孔段;200c、台阶面;300、可动部;300a、内环面;310、止位凸台;320、搭接凸台;400、弹性件;500、连接部;510、连接棱;600、支撑部;600a、安装沉孔;20、抽吸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风装置10,进风装置10包括:风道100、固定部200及可动部30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风道100具有第一风口100a,固定部200设置于第一风口100a处。其中,风道100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图1、图3所示出的第一状态和图4、图5所示出的第二状态;具体地,如图1及图3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可动部300位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可动部300包围固定部200且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与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贴合,以使第一风口100a处于封闭状态;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可动部300沿着风道10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200形成间隙,以使第一风口100a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可动部300可运动地设置在风道100内且可动部300的中心至外边缘的面积等于第一风口100a的面积。
上述进风装置10,可用来打开或关闭动力系统的进气通道。该动力系统可以为空气压缩机、气动发生机、敲击装置等以气体为动力源的装置。其中,敲击装置是指能够依靠流动的气体产生一定的动能从而可对吸尘器、去湿器、净水机等器件进行敲击的装置,该装置可去除器件上的灰尘等杂质,从而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下面以吸尘器为例,当对其内部的过滤器进行去尘处理时,可先将吸尘器的抽吸口20怼入至进风装置10的风道100内并推动进风装置10的可动部300运动,使得可动部300在自身运动的方向上与进风装置10的固定部200形成间隙,以使风道100的第一风口100a处于打开状态;之后利用吸尘器的抽吸口20从风道100内抽吸气流或向风道100内输送气流,该气流可穿过敲击装置使得敲击装置产生一定的动能,敲击装置便敲击过滤器或吸尘器中与过滤器相邻的部件,使得过滤器发生高频振动,从而可将过滤器上的灰尘等杂质去除。
上述进风装置10,当不通风时,可动部300可位于第一位置,且在第一位置,可动部300包围固定部200且自身的内环面300a与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贴合,以使第一风口100a处于封闭状态,使风道100封闭,防止风道100内落灰;当通风时,可动部300沿着风道100的长度方向运动以离开第一位置,从而在风道100的长度方向上,可动部300与固定部200具有间隙,以使第一风口100a处于打开状态,使风道100打开,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风道100的开启和封闭状态,从而可打开或关闭动力系统的进气通道。
下面就进风装置10的各个部件进行描述
(1)风道100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100可由壳体构成,壳体的内腔用来走气流。作为一种示例,该壳体可以为竖直的筒结构。
如图2所示,风道100上还可设置有第二风口100b,第二风口100b的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由小变大。如此,可以使得风道100拐弯,避免气流直进直出;同时,利用消音器原理(即第二风口100b由小变大扩散开),降低噪音。可选地,第二风口100b与第一封口相对设置,并均沿上述壳体的轴向依次分布。
(2)固定部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200的迎风面积等于可动部300的横截面面积。如此可以保证风道100的通风效率最大。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200的迎风面积是指固定部200中与风道100的进风口相对的侧面面积,其中风道100的进风口可以指第一风口100a,也可以指第二风口100b,这主要与风道100的气流方向有关。
另外,关于固定部200在风道100内的安装方式,本申请给出一种示例:如图6所示,进风装置10还包括连接部500与支撑部600,连接部500与风道100的内壁、固定部200、支撑部600连接,连接部500为镂空结构以使风道100内的气流穿设,支撑部600用于将固定部200支撑于第一风口100a处。通过连接部500与支撑部600的配合可将固定部200牢固地支撑于第一风口100a处。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部500包括多个连接棱510,连接棱510沿风道100的周向间隔分布。该结构的连接部500,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也便于风道100内的气流穿设。可以理解的是,风道100内的气流经相邻连接棱510间的间隙穿设。
可选地,连接棱510可采用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支撑部600、风道100的内壁连接。另外,连接棱510可以为圆柱杆、多棱杆(例如三棱杆、四棱杆、五棱杆)等。
可选地,连接棱510沿风道100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排布连接棱510,可以使支撑部600受力均匀,可更稳定地支撑固定部200。关于连接棱510的数目,可以为图9所示出的2个、图6所示出的3个、图10所示出的4个或者更多。优选地,可以设置3个连接棱510,三棱的结构稳定且通风面积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200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支撑部600上。通过螺纹件将固定部200与支撑部600相连,便于固定部200的拆装。其中,螺纹件可以为螺钉。当然了,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200上可通过设置螺杆结构或螺纹孔结构与支撑部600螺纹连接,该方式也便于固定部200的拆装。
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部200沿风道100的轴向设置有安装通孔200b,支撑部600中靠近固定部200的端部上设置有安装沉孔600a,安装通孔200b与安装沉孔600a相对应,螺纹件固定于安装通孔200b、安装沉孔600a中。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沉孔600a的孔壁上设置有与螺纹件上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
可选地,如图5所示,安装通孔200b包括第一孔段200b1、第二孔段200b2,第一孔段200b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段200b2的孔径,第二孔段200b2靠近支撑部600分布。其中,螺纹件的头部位于第一孔段200b1中,螺纹件的螺杆穿设于第二孔段200b2从而进入安装沉孔600a中。如此设置安装通孔200b的结构,既满足了螺纹件的穿设需求,也可避免螺纹件的头部由固定部200凸出,从而可以防止螺纹件的头部刮坏动力系统的相关部件。
可选地,如图5所示,固定部200中靠近支撑部600的端部上设置有台阶面200c,支撑部600中靠近固定部200的端部与台阶面200c相抵。装配时,直接利用固定部200的台阶面200c将固定部200对接在支撑部600上,如此利于螺纹件的安装,可加快螺纹件的安装进程。当然了,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600中靠近固定部200的端部上设置有台阶面200c,固定部200中靠近支撑部600的端部与台阶面200c相抵。
(3)可动部300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沿风道100的径向延伸形成搭接凸台320,当风道100处于第一状态下,搭接凸台320的上表面与固定部200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以封堵固定部200与可动部300之间的缝隙。搭接凸台320,一方面可以起到二次密封的作用,保证风道100在第一状态下的气密性;另一方面,可以限定可动部300朝向固定部200运动的距离,避免可动部300由于运动距离过大而凸出于固定部200继而也就不能关闭第二风口100b。需要说明的是,一次密封是指,在风道100处于第一状态下,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与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相贴合而形成的风道100初次密封。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与风道100的轴线的距离沿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方向逐渐减小,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与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相适配。该结构的可动部300、固定部200既可以保证可动部300与固定部200间的密封可靠,也可以对可动部300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可动部30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现象。
可选地,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可为斜面或弧形面。可以理解的是,固定的外环面200a的具体结构与可动部300的具体结构相同。
另外,关于可动部300如何在外力撤掉的情况下回复至第一位置,本申请给出一种示例:如图3及图5所示,进风装置10还可包括设置于风道100内的弹性件400,在第二状态下,弹性件400用于向可动部300提供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当向可动部300施加沿着风道100方向的外力(例如将图7所述示出的抽吸口20怼入至风道100中)时,可动部300便在风道100内运动,使得在风道100的长度方向上与固定部200之间产生间隙,从而打开风道100的第一开口,使得风道100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调节为第二状态,且可动部300在运动的过程中也驱动弹性件400发生形变;当撤去可动部300上的外力(例如将图7所述示出的抽吸口20从风道100中撤离)时,弹性件400便进行复位,从而向可动部300提供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可动部300便朝着第一位置运动从而与固定部200相配合将风道100关闭。可见,该弹性件400,在撤去可动部300上的外力时,能够驱动可动部300朝着第一位置运动,从而关闭风道100,无需人为驱动可动部300运动来关闭风道10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风道100的内壁径向延伸形成抵靠凸台110,弹性件400设置于抵靠凸台110与可动部300之间。抵靠凸台110与可动部300共同对弹性件400轴向限位,保证弹性件400在轴向上的正常形变。可选地,抵靠凸台110整体可呈圆环结构,可采用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风道100的内壁相连。
可选地,如图2及图5所示,抵靠凸台110的外壁沿由抵靠凸台110至可动部300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壁120,弹性件400的一端套装于限位壁120上,限位壁120与风道100的内壁共同对弹性件400径向限位。通过对弹性件400进行径向限位,可以防止弹性件400在径向上运动幅度过大而不利于在第二状态下向可动部300提供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可选地,限位壁120整体可呈圆筒结构,可采用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抵靠凸台110相连。
可选地,如图5所示,可动部300的外边缘沿由可动部300至抵靠凸台110的方向延伸形成止位壁,可动部300能够朝着抵靠凸台110运动直至可动部300位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止位壁与抵靠凸台110相抵。止位壁既可以限定可动部300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距离,也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配合将可动部300牢固地止步于第二位置,避免可动部300在进风装置10进风速度过大时而发生晃动,利于弹性件400在第二状态下向可动部300提供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可选地,止位壁可呈圆筒结构,可采用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可动部300相连。
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弹性件400被压缩。可以理解的是,风道100还具有与第一风口100a相对的第二风口100b,那么在风道100内形成有抵靠凸台110的情况下,可动部300是暴露于第一风口100a处的,而抵靠凸台110位于第二风口100b与可动部300之间并未暴露于第二风口100b处,如此在不增大可动部300、风道100的径向尺寸的前提下可顺利向可动部300施加外力,示例地,将吸尘器的抽吸口20直接怼入至可动部300上;另外,也无需采用任何连接措施,例如焊接,将弹性件400与可动部300、抵靠凸台110相连,便可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弹性件400可有效向可动部300提供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
当然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不对风道100及可动部300的径向尺寸有要求的前提下,如图8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弹性件400被拉伸。从图8中可以看出,为了使外力能够顺利地向可动部300施加外力,示例地,将吸尘器的抽吸口20直接怼入至可动部300上,需满足抵靠凸台110与固定部200之间在径向上具有足够的距离。例如该距离大于或等于抽吸口20的壁厚;另外,弹性件400还需与抵靠凸台110、可动部300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400具有沿可动部300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内腔,吸尘器的抽吸口20能够穿过弹性件400的内腔直接作用于可动部300上,且吸尘器的抽吸口20与弹性件4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避免两者相互干涉。另外,如图8所示,抵靠凸台110、固定部200沿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方向依次分布且在该方向上这两者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以满足当可动部300位于第一位置来关闭第一风口100a时能够容纳弹性件400。
可选地,弹性件400可以为弹簧。该类弹性件400易获取,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其中,该弹簧可以为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应用时,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弹簧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具有进气通道,且该动力系统包括如上描述的进风装置10,进风装置10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气通道。
作为一种示例,该动力系统可以为空气压缩机、气动发生机、敲击装置等以气体为动力源的装置。
如上动力系统,当进风装置10不通风时,可动部300可位于第一位置,且在第一位置,可动部300包围固定部200且自身的内环面300a与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贴合,以使第一风口100a处于封闭状态,使风道100封闭,防止风道100内落灰;当进风装置10通风时,可动部300可离开第一位置以在风道100长度方向上与固定部200形成间隙,以使第一风口100a处于打开状态,使风道100打开,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风道100的开启和封闭状态,从而可打开或关闭动力系统的进气通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10)包括:风道(100)、固定部(200)及可动部(300),所述风道(100)具有第一风口(100a),所述固定部(200)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100a)处,所述可动部(300)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100)内;
所述风道(100)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可动部位于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动部(300)包围所述固定部(200)且所述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与所述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贴合,以使所述第一风口(100a)处于封闭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可动部(300)沿着所述风道(1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部(200)形成间隙,以使所述第一风口(100a)处于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100)内的弹性件(400),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件(400)用于向所述可动部(300)提供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件(400)被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0)的内壁径向延伸形成抵靠凸台(110),所述弹性件(400)设置于所述抵靠凸台(110)与所述可动部(3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凸台(110)的外壁沿由所述抵靠凸台(110)至所述可动部(300)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壁(120),所述弹性件(400)的一端套装于所述限位壁(120)上,所述限位壁(120)与所述风道(100)的内壁共同对所述弹性件(400)径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300)的外边缘沿由所述可动部(300)至所述抵靠凸台(110)的方向延伸形成止位壁(330),所述可动部(300)能够朝着所述抵靠凸台(110)运动直至所述可动部(300)位于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止位壁(330)与所述抵靠凸台(110)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沿所述风道(100)的径向延伸形成搭接凸台(320),当所述风道(1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搭接凸台(320)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部(200)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以封堵所述固定部(200)与所述可动部(300)之间的缝隙;
优选地,所述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与所述风道(100)的轴线的距离沿由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固定部(200)的外环面(200a)与所述可动部(300)的内环面(300a)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10)还包括连接部(500)与支撑部(600),所述连接部(500)与所述风道(100)的内壁、所述支撑部(600)连接,所述连接部(500)为镂空结构以使所述风道(100)内的气流穿设,所述支撑部(600)用于将所述固定部(200)支撑于所述第一风口(100a)处;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500)包括多个连接棱(510),所述连接棱(510)沿所述风道(100)的周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述连接棱(510)的数目为3个,所述连接棱(510)沿所述风道(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0)上还设置有第二风口(100b),所述第二风口(100b)的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由小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00)的迎风面积等于所述可动部(300)的横截面面积。
10.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具有进气通道,且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10),所述进风装置(10)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通道。
CN202122584683.8U 2021-10-26 2021-10-26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Active CN216198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4683.8U CN216198304U (zh) 2021-10-26 2021-10-26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4683.8U CN216198304U (zh) 2021-10-26 2021-10-26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8304U true CN21619830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0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4683.8U Active CN216198304U (zh) 2021-10-26 2021-10-26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8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98304U (zh)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CN211633087U (zh) 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CN116025422A (zh) 进风装置和动力系统
CN110811426A (zh) 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CN205037535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246513B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AU2018399202A1 (en) Pipe protecting support and air conditioner
WO2021212564A1 (zh) 空气净化装置、空调内机、空调器及新风系统
CN211549870U (zh)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CN210463476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979218U (zh) 一种新风口结构
CN202875225U (zh) 吸尘装置
CN218570035U (zh) 滑环系统通风装置、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0772508U (zh) 一种顶出风外机及空调器
CN219994004U (zh) 一种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通风机
CN213885351U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风口组合件
CN214516447U (zh) 一种吹气用具
CN210141677U (zh) 一种联动式送风口结构
CN220435100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通风机
CN213777904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515001U (zh) 一种有限空间内排烟装置
CN217423455U (zh) 一种空调后排风口的可拆卸安装结构
CN220852567U (zh) 过滤网部件和空调器
CN211116837U (zh) 一种壁式轴流风机
CN215171059U (zh) 一种便于出线的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