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9870U -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9870U
CN211549870U CN201922447176.2U CN201922447176U CN211549870U CN 211549870 U CN211549870 U CN 211549870U CN 201922447176 U CN201922447176 U CN 201922447176U CN 211549870 U CN211549870 U CN 211549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dust
filter
filt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71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o Bingquan
Li Shunjie
Su Baoguo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4471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9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9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9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滤芯及滤芯除尘结构。其中,于壳体内形成有可容置滤芯的容纳腔,且于壳体上设有供含尘气流流通的壳体进风口,对应于壳体进风口,于壳体上还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含尘气流由壳体进风口流经滤芯,并因滤芯的过滤而流出出风口,滤芯除尘结构包括形成于壳体上的吹气通道,吹气通道与滤芯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相连通,以在吹气通道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可构成对滤芯外表面灰尘的清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可在不用拆除滤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对附着在滤芯上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可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技术领s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发动机中,特别是农用机械、矿山工程机械等车辆的发动机,由于作业环境恶劣,且在工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的尘土,因此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进气口处必须加装空气除尘器,而现有的空气除尘器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除尘效果不佳,滤芯使用寿命短,更换滤芯频繁,费时费力且成本高;二是虽用空气除尘器减少了空气的灰尘,但是在下雨的时候,含尘气流的进气口很容易进水,导致空气除尘器中的滤芯被吸入大量的水分而影响过滤效果,从而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及导致发动机故障。三是在定期使用发动机除尘器后,需清理发动机空气除尘器中的滤芯上的灰尘,通常是将滤芯拆下,直接通过压缩空气对着滤芯内、外表面吹,以清理沾附在滤芯外表面上的灰尘,而此时清理滤芯灰尘时处于开放的环境中,使得灰尘四处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滤芯拆装费时费力,清理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以可便于清理滤芯,从而缩短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可容置滤芯的容纳腔,且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含尘气流流通的壳体进风口,对应于所述壳体进风口,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含尘气流由所述壳体进风口流经所述滤芯,并因所述滤芯的过滤而流出所述出风口;
滤芯除尘结构,所述滤芯除尘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吹气通道,所述吹气通道与所述滤芯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相连通,以在所述吹气通道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可构成对所述滤芯外表面灰尘的清理。
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内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筒状的滤芯,各所述滤芯嵌套设置,且相邻所述滤芯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于最内侧的所述滤芯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过滤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进风口和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滤芯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壳体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端盖两者其一上设有卡扣,对应于所述卡扣,于两者另一上设有构成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配合端。
进一步的,相对于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扣合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经由外部连接件螺接紧固。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壳体之间及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壳体之间均设置密封橡胶垫。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端盖上构造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的中心轴沿所述滤芯轴向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上盖设有圆环状的密封板,所述环状凹槽与所述密封板共同围构成所述吹气通道。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环状凹槽,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侧上形成有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的、且可供所述高压空气通过的吹气口,所述吹气口构成所述吹气通道的进口。
进一步的,于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多个导通孔,因所述导通孔的设置而构成所述吹气通道于所述过滤通道的导通。
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进风口处连接有进风装置,于所述进风装置内设有旋风分离器,以可构成对所述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分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的吹气通道,可使得洁净的高压空气经吹气通道由滤芯的一侧吹向滤芯的另一侧,也即是与滤芯过滤空气的气流方向反向,从而在不用拆除滤芯的情况下可有效对附着在滤芯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进而缩短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并且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2)通过设置的筒状的滤芯及嵌套装配形式,以便于实现对含尘气流进行多次过滤,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3)第一端盖和壳体通过卡扣卡接连接,以便于第一端盖的拆卸,从而便于安装和更换滤芯。
(4)第二端盖和壳体通过螺接固定连接,以便于第二端盖的拆装,从而有利于装配及设备的检修。
(5)在第一盖体和壳体之间及第二端盖和壳体之间设置密封橡胶垫,以便于形成密封的空间,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6)通过环状凹槽及圆环状的密封板共同围构成吹气通道,具有结构较简单,便于成型加工及装配。
(7)在密封板上设置导通孔,以便于使得吹气通道与过滤通道导通。
(8)在壳体进风口处连接进风装置,并通过在进风装置内设置的旋风分离器,可使得含尘气流在旋涡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将灰尘分离出来,从而使得通过滤芯的空气比较纯净,进而进一步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应用有过滤装置的发动机空气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进气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密封隔板与立柱及侧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旋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板与旋风筒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集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吹气通道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端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第一端盖,3-第二端盖,4-安装板,5-侧板,51-进气叶片,6-旋风筒,7-密封隔板,8-集尘盒,9-立柱,10-固定座,11-壳体进风口,12-第一滤芯,13-第二滤芯,31-出风口,32-吹气口,33-第一导通孔,34-第二导通孔,41-旋风管,411-进气孔,412-螺旋出风口,42-定位槽,43-安装槽,61-圆柱段,62-螺旋进风口,63-圆锥段,64-除尘口,65-锁紧螺母,71-限位凸起,72-限位卡槽,81-集尘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滤芯及滤芯除尘结构。其中,于壳体内形成有可容置滤芯的容纳腔,且于壳体上设有供含尘气流流通的壳体进风口,对应于壳体进风口,于壳体上还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含尘气流由壳体进风口流经滤芯,并因滤芯的过滤而流出出风口,滤芯除尘结构包括形成于壳体上的吹气通道,吹气通道与滤芯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相连通,以在吹气通道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可构成对滤芯外表面灰尘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可在不用拆除滤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对附着在滤芯上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可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基于如上整体设计思想,于如下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装配于发动机除尘器的应用结构为示例,描述如下:
其应用状态的装配结构整体包括:进风装置和过滤装置,其中,进风装置包括安装壳,于安装壳内形成有密封的腔体,于安装壳的侧壁上构造有由间距设置的多个进气叶片构成的腔体进风口,进气叶片相对于安装壳的侧面呈倾斜设置,从而能够引导含尘气流倾斜向上吹入至腔体内,并且在雨天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腔体进风口进水而损坏滤芯。对应于腔体进风口,于安装壳的顶端设有螺旋出风口,于安装壳内设有旋风筒,旋风筒具有螺旋进风口及除尘口,且螺旋进风口与螺旋出风口连通,腔体内的含尘气流经由螺旋进风口流入至旋风筒内,并经旋风筒而可将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分离,也即是含尘气流在高速螺旋转动下,利用产生的离心力,将灰尘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并经除尘口排出,同时使得灰尘分离后的气体从螺旋出风口的排出。
而过滤装置包括壳体,于壳体内形成有可容置滤芯的容纳腔,且于壳体上设有供含尘气流流通的壳体进风口,对应于壳体进风口,于壳体上还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含尘气流由壳体进风口流经滤芯,并因滤芯的过滤而流出出风口。该过滤装置还包括滤芯除尘结构,滤芯除尘结构包括形成于壳体上吹气通道,其中吹气通道与滤芯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相连通,以在吹气通道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能够对滤芯外表面灰尘进行清理,从而在不用拆除滤芯的情况下可有效对附着在滤芯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进而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
基于发动机除尘器的整体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发动机除尘器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首先对进风装置进行描述,描述如下:
由图1结合图2所示,进风装置包括安装壳,于安装壳内形成有密封的腔体,于安装壳的侧壁上构造有由间距设置的多个进气叶片51构成的腔体进风口,进气叶片51相对于安装壳的侧面呈倾斜设置。具体结构上,结合图2至图4所示,安装壳包括位于底部的密封隔板7,及与密封隔板7垂直设置且沿该密封隔板7的周向插装连接的四个侧板5,和与各侧板5连接的、且与密封隔板7相对设置的安装板4。其中,进气叶片51成型于各侧板5上,密封隔板7及各侧板5和安装板4共同围构成腔体。
本实施例中,密封隔板7及四个侧板5和安装板4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为便于下述的旋风筒6的安装及后续的检修,当然,密封隔板7和四个侧板5也可固定连接成一体。为了便于侧板5于密封隔板7上的插装连接,于密封隔板7的周向螺接有多个立柱9,于立柱9上构造有供侧板5插装的插槽,插槽沿侧板5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对应于各插槽,于密封隔板7上还构造有多个沿密封隔板7周向设置的限位凸起71,以构成对侧板5的厚度方向的限位。
具体而言,该立柱9包括相互卡接的弧形角板及加强板,如图4中所示,该弧形角板设有加强板的外侧,于弧形角板与加强板的中部设有卡接结构,如卡块与卡孔的卡接配合。同时于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可与密封隔板7及安装板4连接的安装孔,于该安装孔中可穿设紧固件,从而实现立柱9与密封隔板7及安装板4的紧固连接。其中,弧形角板优选为工程聚丙材质,而加强板为钢板,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提高安装壳体1的强度,另一方面可实现产品整体轻量化设计。另外,弧形角板与加强板之间形成有沿立柱9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间隙,并且该间隙分布在立柱9周向上相互垂直的两侧,也即是两两相邻的两个立柱9上相对侧上的间隙共面,从而构成供侧板5插装的插槽。
当然,立柱9除了上述的结构形式外,还可为其他的、能够与侧板5卡接连接的结构形式,其主要是适配于侧板5的结构而被设置。
为了进一步加强侧板5与立柱9的插装连接,本实施例中,于密封隔板7上还构造有多个沿密封隔板7周向设置的限位凸起71,以使限位凸起71抵接于侧板5的内侧面山,也即是对侧板5的厚度方向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侧板5在插装后的稳固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前述的旋风筒6设于安装壳内,且旋风筒6具有螺旋进风口62及除尘口64,且螺旋进风口62与下述的螺旋出风口412连通,腔体内的含尘气流经由螺旋进风口62流入至旋风筒6内,并经旋风筒6而可将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分离,从而使得含尘气流在旋转中而产生离心力,使得含尘气流的灰尘在离心力及重力作用下分离出来,并经除尘口64的排出,同时使得灰尘分离后的气体从螺旋出风口412的排出。
具体结构上,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旋风筒6具有与安装壳固连的圆柱段61,及与圆柱段61连接的圆锥段63,其中,螺旋进风口62形成于圆柱段61上,并沿圆柱段61的切线方向设置,而除尘口64形成于圆锥段63上。如此,可有利于含尘气流在旋风筒6内按图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产生漩涡。当向下旋转的气流到达圆锥段63的底部时,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从螺旋出风口412排出流入至下述的过滤装置。同时含尘气流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使得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旋风筒6的内壁,从而在下旋气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内壁滑落出除尘口64。
由图2、图3结合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于安装壳内设有多个旋风筒6,且各旋风筒6的螺旋进风口62相对交错设置,从而可有利于进入腔体的含尘气流形成漩涡,提高含尘气流的分离效果。本实施例中,于安装壳体1内对称排布有16支旋风筒6,各旋风筒6的具有螺旋进风口62的一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连在安装板4上,并且具有除尘口64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65螺接在上述的密封隔板7上。对应于各螺旋进风口62,于安装板4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旋风筒6的定位槽42,从而便于旋风筒6的固定安装。
为了进一步提高含尘气流的旋转及含尘气流的分离效果,结合图6和图7所示,对应于上述的旋风筒6,于壳体1上设有中空柱状的旋风管41,具体的,旋风管41一体形成于安装板4上,并且旋风管41插设于旋风筒6内的上段,也即是圆柱段61中,并与旋风筒6的内壁呈间距设置,使得旋风管41的一端构成螺旋出风口412,另一端与螺旋进风口62相连通。如此,含尘气流经螺旋进风口62进入旋风筒6内,分离的灰尘沿旋风筒6的内壁滑落至除尘口64,而旋转气流经旋风管41的下端向上从螺旋出风口412排出至下述的过滤装置的壳体进风口11。
另外,为了便于下述的过滤装置的安装,于安装板4的上表面形成有安装槽43,下述的过滤装置的下端插装于该安装槽43内,并螺接紧固。在此需说明的是,在壳体1内除了设置上述的旋风筒6结构,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比如旋风分离器,只要在功能上能达到含尘气流在离心作用下分离灰尘的效果即可。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除尘口64滑落除了的灰尘进行收集,结合图2和图9所示,于安装壳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集尘盒8,且所述集尘盒8设于旋风筒6的下方,以可承接除尘口64排出的灰尘。其中,为了便于对集尘盒8的拆装及清理,于安装壳和集尘盒8两者其一上设有连接卡扣,对应于连接卡扣,于两者另一上设有构成与连接卡扣卡接配合的限位卡槽72。另外为了防止集尘盒8内的灰尘四处散落,如图9所示,对应于各旋风筒6的除尘口64,于集尘盒8内构造有多个与各除尘口64对应的集尘槽81,也即是集尘槽81的数量及排布与旋风筒6的数量及排布相适配。
在此需说明的是,设于安装壳上端的过滤装置,可为现在技术中过滤装置,且该过滤装置具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31,同时该过滤装置内设有滤芯,以可对进气装置中经螺旋出风口412吹出的气流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其连接于前述的进风装置的上端,且该过滤装置的壳体进风口11与进气装置中的螺旋出风口412相连通。本实施的过滤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滤芯、以及设于壳体1上的滤芯除尘结构。其中,结合图1和图10所示,于壳体1内形成有可容置滤芯的容纳腔,且于壳体1上可供含尘气流流通的壳体进风口11,对应于壳体进风口11,于壳体1上还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31,含尘气流由壳体进风口11流经滤芯,并因滤芯的过滤而经出风口31流至发动机的进气口。
而滤芯除尘结构包括形成于壳体1上的吹气通道,该吹气通道与滤芯的靠近出风口31的一侧向连通,以在吹气通道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能够对滤芯外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也即是使洁净的高压空气沿着与滤芯过滤含尘气流的过滤方向反向流动,也即是沿图1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从而在不用拆除滤芯的情况下可有效对附着在滤芯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进而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过滤装置的整体设计思想,并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于壳体1内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筒状的滤芯,各滤芯嵌套设置,且相邻滤芯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于最内侧的滤芯内部形成有与出风口31连通的出风通道,过滤通道分别与壳体进风口11和出风通道连通。本实施例中,于壳体1内安装有直径大小不同的两个滤芯,也即是第一滤芯12和第二滤芯13。
当然,滤芯除了上述的筒状结构外,还可为其他形状,比如封挡在壳体进风口11呈平板状的滤芯,而滤芯的数量亦可设置为多个,以实现对气流进行多次过滤,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为了便于滤芯的安装及后期的更换,本实施例中,于壳体1的沿滤芯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其中壳体进风口11形成于壳体1的下端,而出风口31设在第二端盖3上。
具体而言,于壳体1和第一端盖2两者其一上设有卡扣,对应于卡扣,于两者另一上设有构成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配合端。本实施例中于第一端盖2上设有卡扣,而在壳体1上设有卡接配合端,该卡接配合端可以为供卡扣钩挂的凸起,也可为供卡扣卡入的卡装槽,需根据使用的卡扣结构,相应的设计卡接配合端的结构。相对于连接第一端盖2的一端,第二端盖3扣合于壳体1的另一端,并经由外部连接件螺接紧固。另外,为了便于壳体1内形成密封的空间,以有效防止壳体1漏气,于第一端盖2和壳体1之间及第二端盖3和壳体1之间均设置密封橡胶垫,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由图10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于第二端盖3上构造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中心轴沿滤芯轴向设置,于环状凹槽上盖设有圆环状的密封板,环状凹槽与密封板共同围构成吹气通道。其中,密封板与第二端盖3螺接连接。基于上述描述中,于壳体1内设置的直径大小不同的两个滤芯,于第二端盖3上形成有两个直径不同的环状凹槽,对应的于各环状凹槽上分别盖设有密封板,从而形成有两个吹气通道。对应于各环状凹槽,于第二端盖3的外侧上形成有与环状凹槽连通的、且可供高压空气通过的两个吹气口32,该吹气口32构成吹气通道的进口。
为了便于吹气通道与过滤通道导通,如图13中所示,于密封板上开设有多个导通孔,因导通孔的设置而构成吹气通道于过滤通道的导通。也即是对应于第一滤芯12和第二滤芯13,于各密封板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导通孔33和多个第二导通孔34,第一导通孔33沿和第二导通孔34沿密封板的周向设置。其中第一导通孔33与位于第一滤芯12和第二滤芯13之间的过滤通道连通,而第二导通孔34与第一滤芯12的外侧腔体连通,从而在经高压泵连接的吹气口32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经由过滤通道吹至螺旋出风口412所在的腔体内,进而使得第二滤芯13外侧的灰尘经第一滤芯12吹着第一滤芯12外侧,而第一滤芯12外侧的灰尘由吹气通道吹至螺旋出风口412,使得灰尘有螺旋出风口412落入至旋风筒6的除尘口64。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空气除尘器可由上述的过滤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进风装置的其他结构形式适配组成,其中进风装置内设有旋风分离器以可能够对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分离。当然,当发动机空气除尘器采用上述的进气装置和过滤装置组合时,使得发动机空气除尘器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同时可在不拆除滤芯的情况下有效清理滤芯上的灰尘,从而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且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另外,于进气装置中的安装壳上及过滤装置中的壳体1上分别设有固定座10,以便于该发动机空气除尘器连接于固定基础上,比如机架等。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空气除尘器,通过设置的进风装置及过滤装置,不仅具有较好的除尘过滤效果,并且便于清理附着在滤芯外表面的灰尘,同时,在雨天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腔体进风口进水而损坏滤芯,从而可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不仅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滤芯除尘结构,能够有效清理附着在滤芯上的灰尘,从而可延长滤芯的更换周期及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于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可容置滤芯的容纳腔,且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供含尘气流流通的壳体进风口(11),对应于所述壳体进风口(11),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31),所述含尘气流由所述壳体进风口(11)流经所述滤芯,并因所述滤芯的过滤而流出所述出风口(31);
滤芯除尘结构,所述滤芯除尘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1)上的吹气通道,所述吹气通道与所述滤芯的靠近所述出风口(31)的一侧相连通,以在所述吹气通道吹入洁净的高压空气时,可构成对所述滤芯外表面灰尘的清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1)内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筒状的滤芯,各所述滤芯嵌套设置,且相邻所述滤芯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于最内侧的所述滤芯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出风口(31)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过滤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1)的沿所述滤芯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所述壳体进风口(11)形成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所述出风口(31)设在所述第二端盖(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第一端盖(2)两者其一上设有卡扣,对应于所述卡扣,于两者另一上设有构成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配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连接所述第一端盖(2)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3)扣合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并经由外部连接件螺接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端盖(2)和所述壳体(1)之间及所述第二端盖(3)和所述壳体(1)之间均设置密封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端盖(3)上构造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的中心轴沿所述滤芯轴向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上盖设有圆环状的密封板,所述环状凹槽与所述密封板共同围构成所述吹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环状凹槽,于所述第二端盖(3)的外侧上形成有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的、且可供所述高压空气通过的吹气口(32),所述吹气口(32)构成所述吹气通道的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多个导通孔,因所述导通孔的设置而构成所述吹气通道于所述过滤通道的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进风口(11)处连接有进风装置,于所述进风装置内设有旋风分离器,以可构成对所述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分离。
CN201922447176.2U 2019-12-30 2019-12-30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Active CN211549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7176.2U CN2115498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7176.2U CN2115498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9870U true CN211549870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7176.2U Active CN2115498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9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334A (zh) * 2021-05-27 2021-10-01 驻马店大力天骏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焊烟收集净化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334A (zh) * 2021-05-27 2021-10-01 驻马店大力天骏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焊烟收集净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2846B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01755193U (zh) 手持式清洁系统
US20220258182A1 (en) Method for cyclonic separation and discharging of dust
CN211549870U (zh) 发动机除尘器的过滤装置
KR100474079B1 (ko) 업라이트형 진공청소기
US20220274120A1 (en) Cyclonic separator and cleaning appliance
CN105942928B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112568786A (zh) 工业吸尘器
CN108784522B (zh) 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
CN205994452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105962848B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11549864U (zh) 发动机用空气除尘器
EP3991853A1 (en)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cleaning device
CN211549841U (zh) 发动机除尘器的进风装置
WO2021109626A1 (zh) 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CN102217912A (zh) 手持式清洁系统
CN105962847B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KR20040047086A (ko) 개별 분리형 백 필터 유닛을 구비하는 집진기
WO2015180319A1 (zh) 旋风分离装置、吸尘器、表面清洁装置和旋风分离方法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CN106068090A (zh) 表面清洁装置
CN209800128U (zh) 空气滤清器的预过滤总成
CN108261145B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KR102001630B1 (ko) 로터리 필터링 장치
CN210751866U (zh) 花椒筛分用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7

Address after: No. 251, Fujia village, Shimenqiao Town, Renqiu City,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62550

Patentee after: Li Shunjie

Patentee after: Su Baoguo

Patentee after: Huo Bingquan

Address before: No. 251, Fujia village, Shimenqiao Town, Renqiu City,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62550

Patentee before: Li Shunji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