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5327U -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 Google Patents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5327U
CN216195327U CN202122556604.2U CN202122556604U CN216195327U CN 216195327 U CN216195327 U CN 216195327U CN 202122556604 U CN202122556604 U CN 202122556604U CN 216195327 U CN216195327 U CN 21619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t
funnel
water
drainage pip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66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婧
冯鑫楠
石笑颜
王宇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5566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53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涉及城市拦污排水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雨水口的进水箅,进水箅的下端面连接有小口朝下的锥形漏斗,锥形漏斗的内壁上设置有从上向下螺旋设置的螺旋导流片,漏斗的下端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排水管道,连接管道内安装有沉淀泥沙装置,漏斗出口的雨水经沉淀泥沙装置沉淀泥沙后溢出进入排水管道。工作时,雨水从进水箅进入到漏斗中,在螺旋导流片的作用下螺旋下降,水流在螺旋结构中流动产生离心力,使水和泥沙分离,落入沉淀泥沙装置中,由于泥沙密度比较大,泥沙会沉淀在沉淀泥沙装置底部,当水集聚到沉淀泥沙装置顶部时便会从四周溢出,流入排水管道,从而达到对水的过滤,减少了泥沙进入排水管道。

Description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拦污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的雨水口构造简单,一般由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组成,雨水由进水箅进入雨水口,经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雨水口未加拦污装置会导致雨水中携带的泥沙淤积在排水管道内,排水管道和雨水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影响城市道路排水速度。雨水口堵塞和排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路面形成积水,积水过多不仅影响人们日常交通出行,严重时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某市曾有这样一起雨水口堵塞案例,某一路段的地下雨水管道淤积情况相当严重,由于井内淤泥堵塞导致雨水排放不畅,最终造成满溢。“菲特”台风期间,该路段路面上,曾有20厘米深的积水,这无疑和雨水管道“健康状况”不佳有直接关系。市政的养护设备很难清理管道下的淤积,淤积情况严重到雨水管道接近“瘫痪”的程度,可能不得不要把路面挖开,动一次“大手术”。这对城市交通便利与环境保持都有着一定的危害。处理这样的地下排水管道非常麻烦,不仅费工费力,还费能源,这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不便。近年来,雨水口由于未加拦污装置导致排水管道和雨水口堵塞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提出一种减少雨水口和排水管道内泥沙淤积,加快排水速度的新型雨水口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包括安装在雨水口的进水箅,其特征在于:进水箅的下端面连接有小口朝下的锥形漏斗,锥形漏斗的内壁上设置有从上向下螺旋设置的螺旋导流片,漏斗的下端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排水管道,连接管道内安装有沉淀泥沙装置,漏斗出口的雨水经沉淀泥沙装置沉淀泥沙后溢出进入排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口的直径为D,螺旋导流片宽度为0.2D。导流片过宽会导致水流加速不明显,过窄会导致泥沙淤积,堵塞流道,经实验证明,该宽度设定能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进一步地,锥形漏斗竖向截面的侧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而锥形漏斗斜面过缓会导致加速效果不明显,流速缓慢,过陡会导致装置过高,增加成本。
进一步地,沉淀泥沙装置为上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漏斗的出口端对准桶体的上端开口,桶体通过支架与连接管道的内壁连接,支架设置有便于水流通过的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道水平设置在连接管道的下方,排水管道与道路路面的距离为L,沉淀泥沙装置安装于锥形漏斗下方0.2L处。该安装距离能够保证雨水顺畅溢出,且方便取出拦污结构进行清洁。
进一步地,考虑到安装便捷,节约成本,将桶体设置为圆柱形,桶体内径略大于漏斗出水口外径,桶体内径为0.45D,高度为0.5L,该尺寸的桶体可以减少地下排水管渠泥沙淤积量,延长清淤周期,节省清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只是在传统的雨水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良,制作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2)雨水从进水箅进入到漏斗中,在螺旋导流片的作用下螺旋下降,水流在螺旋结构中流动产生离心力,使水和泥沙分离,落入沉淀泥沙装置中,由于泥沙密度比较大,泥沙会沉淀在沉淀泥沙装置底部,当水集聚到沉淀泥沙装置顶部时便会从四周溢出,流入排水管道,从而达到对水的过滤,减少了泥沙进入排水管道,工人日常清理排水管道工作只需将沉淀泥沙装置中的泥沙取出。
(3)降雨时,提高雨水口汇水流量,加快地下排水管道排水速度。
(4)雨水经螺旋结构螺旋流入落入拦污结构,减小了雨水直接落入对排水管壁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雨水口的进水箅4,雨水口的直径为D,进水箅4的下端面连接有小口朝下的锥形漏斗1,锥形漏斗1竖向截面的侧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锥形漏斗1的内壁上设置有从上向下螺旋设置的螺旋导流片5,螺旋导流片5宽度为0.2D。
锥形漏斗1的下端口通过连接管道6连接排水管道3,所述排水管道水平3设置在连接管道6的下方,排水管道3与道路路面的距离为L。
连接管道6内安装有沉淀泥沙装置2,沉淀泥沙装置2安装于锥形漏斗下方0.2L处。沉淀泥沙装置2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桶体,所述漏斗1的出口端对准沉淀泥沙装置2的上端开口,沉淀泥沙装置2通过支架7与连接管道6的内壁连接,支架7设置有便于水流通过的空隙。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沉淀泥沙装置2的内径略大于漏斗1出水口外径,沉淀泥沙装置的2内径为0.45D,高度为0.5L。
工作时,雨水从进水箅4进入到漏斗1中,在螺旋导流片5的作用下螺旋下降,水流在螺旋结构中流动产生离心力,使水和泥沙分离,落入沉淀泥沙装置2中,由于泥沙密度比较大,泥沙会沉淀在沉淀泥沙装置2底部,当水集聚到沉淀泥沙装置2顶部时便会从四周溢出,流入排水管道3,从而达到对水的过滤,减少了泥沙进入排水管道,工人日常清理排水管道工作只需将沉淀泥沙装置2中的泥沙取出。

Claims (6)

1.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包括安装在雨水口的进水箅,其特征在于:进水箅的下端面连接有小口朝下的锥形漏斗,锥形漏斗的内壁上设置有从上向下螺旋设置的螺旋导流片,漏斗的下端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排水管道,连接管道内安装有沉淀泥沙装置,漏斗出口的雨水经沉淀泥沙装置沉淀泥沙后溢出进入排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的直径为D,螺旋导流片宽度为0.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其特征在于:锥形漏斗竖向截面的侧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沉淀泥沙装置为上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漏斗的出口端对准桶体的上端开口,桶体通过支架与连接管道的内壁连接,支架设置有便于水流通过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水平设置在连接管道的下方,排水管道与道路路面的距离为L,沉淀泥沙装置安装于锥形漏斗下方0.2L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桶体为圆柱形,桶体内径略大于漏斗出水口外径,桶体内径为0.45D,高度为0.5L。
CN202122556604.2U 2021-10-24 2021-10-24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19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6604.2U CN216195327U (zh) 2021-10-24 2021-10-24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6604.2U CN216195327U (zh) 2021-10-24 2021-10-24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5327U true CN21619532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7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660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195327U (zh) 2021-10-24 2021-10-24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5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7032A (zh) 雨水管道用旋流沉砂池
CN102774896A (zh) 雨水、污水中颗粒物一体化净化装置及方法
CN105863021A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3590484B (zh)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的跳越堰初期雨水截流井和截流方法
CN111705866B (zh)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
CN208472830U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装置
CN216195327U (zh) 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CN206385597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N111677089A (zh) 一种高效的市政排水系统
CN201850643U (zh) 一种截流深井自虹吸水力清淤装置
CN106522354A (zh) 设置有斜板或斜管分离的截流式排水泵站
CN207878628U (zh) 一种雨水分离装置
CN205935164U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虹吸式排水过滤装置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209011283U (zh)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CN103422566A (zh) 一种多功能分流井
CN209144648U (zh) 一种桥梁排水收集系统
CN115110470A (zh) 行洪河道截蓄装置
CN201981631U (zh) 一种一体化初期雨水弃流井
CN101892705B (zh) 一种截流深井自虹吸水力清淤装置
CN111321794A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及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方法
CN216041614U (zh) 一种新型离心式截污雨水口
CN212941621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导流沉砂池结构
CN215352147U (zh)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CN220890252U (zh) 一种矿井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