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52147U -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52147U
CN215352147U CN202121214816.6U CN202121214816U CN215352147U CN 215352147 U CN215352147 U CN 215352147U CN 202121214816 U CN202121214816 U CN 202121214816U CN 215352147 U CN215352147 U CN 215352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and
settling
mud
prec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48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剑
张晓明
张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hui Fluid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48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52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52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52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将沉淀罐和砂水分离器结合,使得沉泥装置设置为一体化集成式结构,具有造价低,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可有效节省土建施工费用,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初雨治理、及污水厂沉砂工艺中能够广泛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通过进水管和出水廊道与沉淀罐内部的进水方向呈切向合适,当水流进入后,在锥形挡板的作用下,使得水流方向发生改变,靠近中心的区域,水流螺旋向上,向上和向下的水流界面处形成“剪切区”,此区域内,流速为零,比重较大的泥沙,在沉淀罐的底部进行泥沙沉积,从而实现其沉积,由于中间位置的水流趋近余零可以防止底部泥沙扰动,以保证其沉积效果。

Description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背景技术
沉泥井用在排水管网系统中,目的是为了将雨污管中泥沙分离沉积,避免进入到管网中从而进入到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系统中泥砂的含量及分布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雨水径流、建筑工地排放、道路冲洗及管网渗漏是市政排水系统中无机砂砾的主要来源,而食物残渣、皂化油脂等是有机类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泥砂会存在在污水处理工艺的各个处理阶段,但是去除砂砾仅能依靠前段的预处理工艺。大量的泥砂堆积会造成生化工艺段池容降低,从而降低水力停留时间,并且增加了清淤频次,同时大量的泥砂堆积会加速各个工艺段中设备的磨损,继而增加设备更换的成本及人工维护费用,同时还会影响污泥消化的效果。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兴建沉泥改造项目,通过沉泥井将城市排水管网管后排至污水管网,实现泥沙在尘泥井淤积,而不淤积到后续工艺段,削减进入下游管网和处理厂的泥沙量,避免管道堵塞。
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可以有效缓解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现有使用的沉泥井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常见的土建结构沉泥井,无法应对流量波动引起的泥沙波动,使得平时旱季淤积的泥沙,往往在雨季大流量冲刷时,再次扰动,使得原本沉积的泥沙再次冲刷到下游管道或者工艺段中。
2)沉泥效率较低,当大量雨水涌入进水管时,传统的泥沙的沉积效率立马降低,甚至直接随着水流冲击到下游,而不会形成沉积。
3)采用智能截污井,进行泥沙截流。但其监测系统过于复杂,监测设备容易损坏,动态启闭的截污闸能耗高,防倒灌闸门底部易淤积泥砂,运行效果较差。此外,智能截污井造价高、占地面积大、施工安装不便,难以广泛应用。
为此,亟需研发一种抗冲击性能好,沉泥性能稳定高效的一体的沉泥井,并能稳定运行、节能降耗,同时能优化施工安装流程,以提高整个排水管网的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冲击性能好、沉泥性能稳定高效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泥效率低、容易出现泥沙再次扰动进入下游管网的问题,以及运行安装复杂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包括内设容置腔的沉淀罐和砂水分离器,所述沉淀罐的底部呈锥形并装设有反冲水装置,所述沉淀罐的中部装设有进水管和出水廊道,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廊道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沉淀罐的内侧面相切,所述沉淀罐中还装设有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与所述进水管的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沉淀罐的底部通过排砂管路与所述砂水分离器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反冲水装置包括与外部水箱连接的冲洗管路和流化环,所述冲洗管路与所述流化环相连通,且所述流化环上间隔设置有高压喷嘴。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砂水分离器的底部装设有滑轮,且所述砂水分离器与所述沉淀罐之间通过长度可调的连接体相连。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砂水分离器的顶部装设有泥水混合液排放管路,并在所述砂水分离器的侧部装设有设有排水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沉淀罐的底部还装设有提泥管,所述提泥管通过排泥泵与所述沉淀罐的顶部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沉淀罐的顶部装设有检修孔和盖板,所述盖板活动式盖设在所述检修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将沉淀罐和砂水分离器结合,使得沉泥装置设置为一体化集成式结构,具有造价低,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可有效节省土建施工费用,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初雨治理、及污水厂沉砂工艺中能够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通过进水管和出水廊道与沉淀罐内部的进水方向呈切向合适,当水流进入后,在锥形挡板的作用下,使得水流方向发生改变,靠近中心的区域,水流螺旋向上,向上和向下的水流界面处形成“剪切区”,此区域内,流速为零,比重较大的泥沙,在沉淀罐的底部进行泥沙沉积,从而实现其沉积,由于中间位置的水流趋近余零可以防止底部泥沙扰动,以保证其沉积效果。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罐的底部连接有排沙管路,可以将沉淀后的泥沙输送至砂水分离器内进行沙水分离,使其结构一体化,功能更全。
而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罐中部的反冲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泥沙在底部结板的问题,使泥沙充分流化,防止阻塞管道,提高其流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包括内设容置腔的沉淀罐1和砂水分离器7,沉淀罐1 的底部呈锥形并装设有反冲水装置,沉淀罐1的中部装设有进水管3 和出水廊道9,进水管3和出水廊道9的水流方向与沉淀罐1的内侧面相切,沉淀罐1中还装设有锥形挡板14,锥形挡板14呈上大下小的结构,而锥形挡板14与进水管3的方向相对设置,沉淀罐1的底部通过排砂管路与砂水分离器7相连通。
使用时,进水管3通常和污水处理厂中的细格栅处理后的出水,污水处理厂中经细格栅处理过的污水通过进水管3沿切线进入到沉淀罐1内,由于惯性,在池壁的限制下形成旋流,外部池壁的区域,水流螺旋向下,在遇到锥形挡板14后水流方向发生改变,靠近中心的区域,水流螺旋向上,向上和向下的水流界面处形成“剪切区”,此区域内,流速为零,比重较大的泥沙,向容置腔的底部砂斗内形成沉积,处理过后干净的水通过出水廊道9向外发生溢流,最终通过出水管排向下游的处理构筑物当中。
而沉积在沉淀罐1底部的大量泥沙,砂斗中的泥沙挤压紧实,流动性差较差,时间过长后泥砂堆积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了将该沉积泥沙顺利排出,避免泥沙在泵和管道内堵塞。因而在该腔体内设置有反冲水装置,反冲水装置包括冲洗管路4以及流化环,冲洗管路4与流化环相连通,且流化环上间隔设置有高压喷嘴,且该流化环上的高压喷嘴等间距设置并且其角度相同,使得反冲洗水能够高速均匀的射出,采用冲洗水进行冲洗、使泥沙充分流化,提高其流动性。
处理过程中,为了方便检修,本实用信息在沉淀罐1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孔,检修孔上装设有盖板2,通过检修孔可以实现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等操作。
为了方便搬运移动和设备整理保持合理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砂水分离器7的底部装设有滑轮,且砂水分离器7与沉淀罐1之间通过长度可调的连接体13相连,砂水分离器7的顶部装设有泥水混合液排放管路10,并在砂水分离器7的侧部装设有设有排水管11,用于排出泥水混合液中多余的水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在沉淀罐1的底部还装设有提泥管15,提泥管15通过排泥泵与沉淀罐1的顶部相连通,使用时,通过反冲水装置和提泥管15的交替运行,使得在沉泥时达到防止泥沙板结,即反冲洗停止时,提泥管道开始运行,通过排泥泵16将泥沙等沉积物提升出来。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罐1安装在其下部的支架底座 12上,进水管3的管内底高程应低于出水廊道9的渠道底高程,污水采用低进高出的流动方式,排砂管路的管中心到设备支架底座12间的高差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将沉淀罐1和砂水分离器7结合,使得沉泥装置设置为一体化集成式结构,具有造价低,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可有效节省土建施工费用,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初雨治理、及污水厂沉砂工艺中能够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通过进水管3和出水廊道9与沉淀罐1内部的进水方向呈切向合适,当水流进入后,在锥形挡板的作用下,使得水流方向发生改变,靠近中心的区域,水流螺旋向上,向上和向下的水流界面处形成“剪切区”,此区域内,流速为零,比重较大的泥沙,在沉淀罐1的底部进行泥沙沉积,从而实现其沉积,由于中间位置的水流趋近余零可以防止底部泥沙扰动,以保证其沉积效果。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罐1的底部连接有排沙管路,可以将沉淀后的泥沙输送至砂水分离器7内进行沙水分离,使其结构一体化,功能更全。
而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罐1中部的反冲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泥沙在底部结板的问题,使泥沙充分流化,防止阻塞管道,提高其流动性。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容置腔的沉淀罐和砂水分离器,所述沉淀罐的底部呈锥形并装设有反冲水装置,所述沉淀罐的中部装设有进水管和出水廊道,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廊道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沉淀罐的内侧面相切,所述沉淀罐中还装设有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与所述进水管的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沉淀罐的底部沉泥区通过排砂管路与所述砂水分离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水装置包括与外部水箱连接的冲洗管路和流化环,所述冲洗管路与所述流化环相连通,且所述流化环上间隔设置有高压喷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水分离器的底部装设有滑轮,且所述砂水分离器与所述沉淀罐之间通过长度可调的连接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水分离器的顶部装设有泥水混合液排放管路,并在所述砂水分离器的侧部装设有设有排水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的底部还装设有提泥管,所述提泥管通过排泥泵与所述沉淀罐的顶部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的顶部装设有检修孔和盖板,所述盖板活动式盖设在所述检修孔上。
CN202121214816.6U 2021-06-02 2021-06-02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Active CN215352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4816.6U CN215352147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4816.6U CN215352147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52147U true CN215352147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3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4816.6U Active CN215352147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52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4191A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CN105714913B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CN206045496U (zh)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WO2019085186A1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CN105442696B (zh) 水力颗粒分离装置
CN204607764U (zh) 地埋式高效初期雨水处理装置
CN108996740A (zh) 一种初雨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804200A (zh) 一种分片截流在线处理排放系统
CN106902569B (zh)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CN108625461A (zh) 一种合流排水系统上的截流式分流井
CN215352147U (zh) 一体化高精度水力旋流沉泥装置
CN108483827B (zh) 用于城市雨水道干渠出水的处理和净化系统
CN203989972U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
CN216918855U (zh) 一种新型的隧道废水处理多级精滤系统
CN205635304U (zh) 一种新型淤泥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8747804U (zh) 一种初雨处理系统
CN212425642U (zh) 一种罐式污水油污清除装置
CN209053196U (zh) 桥面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0002198U (zh) 一种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
CN106237670A (zh)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CN106245749B (zh) 安全分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回收系统和污水回流系统
CN206368079U (zh) 一种煤场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105148607A (zh) 一种隧道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9815376U (zh) 一种用于溢流污水预处理的斜板沉砂装置
CN205347013U (zh) 一种雨洪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6

Address after: Room 316, East Side, 3rd Floor, Building 8, Li'an Park, Anhui North,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Patentee after: Zhihui Fluid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206 room 328-21013, No. 1, Yindian street, liujiadian Town, Pingg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