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8620U -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8620U
CN216188620U CN202122633396.1U CN202122633396U CN216188620U CN 216188620 U CN216188620 U CN 216188620U CN 202122633396 U CN202122633396 U CN 202122633396U CN 216188620 U CN216188620 U CN 216188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miting
mounting
unit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33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明
马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33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8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8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8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单元、驱动单元、两第二安装单元、两第一从动单元以及两抬升单元;其中,第一安装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槽、两第二安装槽以及两第一滑槽;驱动单元安装于第一安装槽;两第二安装单元滑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槽;两第一从动单元覆设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并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啮合连接;两抬升单元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内。本实用新型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在搬运四向车的情况下,能够对四向车进行良好的保护,避免四向车从叉车上发生坠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向车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背景技术
四向穿梭车,又称四向车,其是在普通穿梭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解决了普通穿梭车无法横向移动的缺点,实现了穿梭车在一个层面内,可以由轨道到达任何指定的位置。通常在四向车发生故障或转运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使用叉车搬运四向车或搬运四向车和四向车上端的货物,以实现对四向车进行转运。
现有的叉车搬运四向车,通常是将叉车的叉臂伸入到四向车的底端以对四向车进行搬运,但是在四向车运行于地面的轨道时,叉车的叉臂无法伸入四向车的底端,需要人工将四向车搬运到叉车的叉臂上,这无疑增加了转运四向车的难度;此外,现有的叉车在对四向车进行搬运的情况下,叉车的叉臂难以与四向车完全对齐,从而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调整叉车的位置才能搬运四向车,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搬运难度。
目前,针对现有的叉车难以对运行于地面轨道上的四向车进行转运以及叉车搬运四向车难以与四向车对齐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以至少解决针对现有的叉车难以对运行于地面轨道上的四向车进行转运以及叉车搬运四向车难以与四向车对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包括:
第一安装单元,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第一端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一滑槽;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其左右两端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两第二安装单元,两所述第二安装单元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包括位于其一端底部的第二滑槽及位于其中部的第三安装槽、第三滑槽以及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三安装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一限位槽;
两第一从动单元,两所述第一从动单元覆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从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啮合连接;
两抬升单元,两所述抬升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内,第二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外部,用于抬升四向车;
两伸缩支撑单元,两所述伸缩支撑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抬升单元啮合连接,用于在所述抬升单元抬升所述四向车的情况下,伸入所述四向车的下方以支撑所述四向车;
两限位单元,两所述限位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其第一端与所述抬升单元相对应布置,第二端与所述伸缩支撑单元相对应布置,用于对所述抬升单元或所述伸缩支撑单元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其左右两端的输出轴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两齿轮轴承,两所述齿轮轴承转动且对应套设于双输出轴电机的两输出轴;
两第一传动齿轮,两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对应套设于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两输出轴,并位于对应的所述齿轮轴承远离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侧,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从动单元啮合连接,用于在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从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单元还包括:
两第四滑槽,每一所述第四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下端;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还包括:
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下端,并位于所述第四滑槽的内部,且与所述第四滑槽相配合,用于对所述第二安装单元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单元包括:
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并位于所述第一从动单元的端部,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转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从动单元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单元包括:
抬升电机,所述抬升电机装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抬升电机的输出轴;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其中,所述限位孔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单元的第一端相对应;
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外周壁,用于在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进行限位;
抬升元件,所述抬升元件的第一端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侧壁,第二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外周壁开设的第三限位槽内;
限位齿牙,所述限位齿牙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
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限位齿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元件包括:
抬升杆,所述抬升杆的第一端倾斜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侧壁连接,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外部;
抬升板,所述抬升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设置于所述抬升杆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支撑单元包括:
伸缩支撑板,所述伸缩支撑板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内,其上端面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单元的第二端相对应;
齿条元件,所述齿条元件横向设置于所述伸缩支撑板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布置的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第三限位元件,所述第三限位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伸缩支撑板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齿条元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相配合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呈C形,其上端对应与抬升单元相对应,下端与所述伸缩支撑单元相对应设置;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部的内侧壁,并与所述限位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其第一端与所述限位杆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部的内侧壁,并与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四向车搬运结构,还包括:
两第二从动单元,两所述第二从动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其第一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下端的连接元件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单元包括: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元件相对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元件包括:
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下端;
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设置于所述连接槽的内部;
若干弹性件,若干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上下两侧,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螺纹套筒的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
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筒的第二端开设有安装孔;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连接;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与所述螺纹套筒的外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第二安装单元能够沿第一安装单元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抬升单元和伸缩支撑单元移动到四向车的两侧,以使抬升单元抬升四向车,并使伸缩支撑单元伸入到四向车的下方以对四向车进行支撑,以便于对四向车进行搬运,解决了针对现有的叉车难以对运行于地面轨道上的四向车进行转运;
(2)通过限位单元对抬升单元或伸缩支撑单元进行限位,从而在抬升单元对四向车进行抬升的情况下,电机元件能够带动伸缩支撑单元支撑四向车;
(3)通过驱动单元带动第二从动单元进行转动,从而在第二从动单元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的连接元件相对应的情况下,第二从动单元能够配合连接元件带动第二安装单元进行移动,以使第二安装单元与四向车的侧边对齐,以便于搬运四向车;
(4)本实用新型的四向车搬运结构,结构合理,在搬运四向车的情况下,能够对四向车进行良好的保护,避免四向车发生坠落,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第一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第二安装单元的局部剖面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第二安装单元的仰视图;
图7为图6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第二安装单元的局部剖面图(二);
图9为图8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抬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伸缩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第二安装单元的局部剖面图(三);
图14为图13中D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第二安装单元和第二从动单元的装配图;
图16为图15中E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中弹性件的局部剖面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第一安装单元;101、第一安装槽;102、第二安装槽;103、第一滑槽;104、第四滑槽;
200、驱动单元;201、双输出轴电机;202、齿轮轴承;203、第一传动齿轮;
300、第二安装单元;301、第二滑槽;302、第三安装槽;303、第三滑槽;304、连接元件;305、第一限位槽;306、滑块;307、连接槽;308、螺纹套筒;309、弹性件;310、连接筒;311、复位弹簧;312、连接柱;
400、第一从动单元;401、第一限位元件;
500、抬升单元;501、抬升电机;502、第二传动齿轮;503、第一从动齿轮;504、第二限位元件;505、抬升元件;506、限位孔;507、支撑杆;508、限位齿牙;509、限位弹簧;510、抬升杆;511、抬升板;512、第三限位槽;
600、伸缩支撑单元;601、伸缩支撑板;602、第五滑槽;603、齿条元件;604、第三限位元件;605、第二限位槽;
700、限位单元;701、限位杆;702、支撑块;703、弹性元件;704、电磁铁;
800、第二从动单元;801、第二从动齿轮;802、第三从动齿轮;803、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如图1~2、5、9所示,包括第一安装单元100、驱动单元200、两第二安装单元300、两第一从动单元400、两抬升单元500、两伸缩支撑单元600以及两限位单元700。其中,第一安装单元100安装与叉车的叉臂;驱动单元200装配于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两第二安装单元300滑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单元100的上端两侧;两第一从动单元400覆设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底部,并与驱动单元200啮合连接,用于在驱动单元200的驱动下带动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两抬升单元500对应设置于两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内部,用于抬升四向车;两伸缩支撑单元600对应设置于两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内部,并与抬升单元500啮合连接,用于在两抬升单元500抬升四向车的情况下,伸入四向车的下方以支撑四向车;两限位单元700对应设置于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内部,用于对抬升单元500或伸缩支撑单元600进行限位。
具体地,在需要搬运四向车的情况下,驱动单元200驱动第二安装单元300和第一从动单元400移动到四向车的两侧,然后抬升单元500挤压推动四向车,以抬升四向车,此时限位单元700对抬升单元500进行限位,然后抬升单元500驱动伸缩支撑单元600伸入四向车的下方以支撑四向车,最后驱动单元200反转以驱动第二安装单元300返回第一安装单元100。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单元100的第一端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1,第一安装槽10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02,且第一安装单元100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对应连通第二安装槽102的第一滑槽103,第一安装单元100用于安装驱动单元200以及第二安装单元300。
其中,第一安装单元100能够活动安装于叉车的叉臂上,也可以固定安装于叉车的叉臂上。
具体地,驱动单元20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01内,其左右两端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02内,且其左右两端的输出端均能够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02的内部转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从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驱动单元200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驱动单元200的智能控制。
其中,控制单元为可编程控制器。
如图3、5所示,两第二安装单元300滑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槽103内,每一第二安装单元300包括位于其一端底部的第二滑槽301及位于其中部的第三安装槽302、第三滑槽303以及第一限位槽305,且第三安装槽302分别连通第三滑槽303和第一限位槽305,第二安装单元300用于安装抬升单元500、伸缩支撑单元600以及限位单元700。
其中,第二滑槽301的纵截面呈弧形。
两第一从动单元400覆设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二滑槽301的下表面,且第一从动单元400与驱动单元200啮合连接,第一从动单元400用于在驱动单元200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以使第二安装单元300沿第二滑槽30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其中,第一从动单元400包括但不限于齿条。
两抬升单元500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302的内部,两抬升单元500的第二端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外部,用于抬升四向车,以便于伸缩支撑单元600伸入四向车的下方以对四向车进行支撑。
两伸缩支撑单元600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滑槽303内,伸缩支撑单元600用于在抬升单元500将四向车抬起的情况下,伸入四向车的下方以支撑四向车,避免四向车发生坠落。
如图9所示,限位单元700设置于第一限位槽305内,其第一端与抬升单元500相对应布置,第二端与伸缩支撑单元600相对应,限位单元700用于对第一从动齿轮503或伸缩支撑单元600进行限位。
具体地,在抬升单元500抬升四向车的情况下,限位单元700对抬升单元500进行限位,以释放抬升单元500的驱动结构;此时限位单元700释放伸缩支撑单元600,抬升单元500的驱动结构能够驱动伸缩支撑单元600伸入四向车的下方,以对四向车进行支撑。
如图4所示,驱动单元200包括双输出轴电机201、两齿轮轴承202以及两第一传动齿轮203。其中,双输出轴电机20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01内,其左右两端的输出轴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02内;两齿轮轴承202转动且对应套设于双输出轴电机201的两输出轴,用于支撑在第二安装单元300沿第二安装槽102移动的情况下,以支撑第二安装单元300;两第一传动齿轮203对应套设于双输出轴电机201的两输出轴,并位于对应的齿轮轴承202远离双输出轴电机201的一侧,且与对应的第一从动单元400啮合连接,用于带动第一从动单元400移动,继而第一从动单元400带动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
其中,双输出轴电机201为正反转电机。
其中,双输出轴电机201与齿轮轴承202转动连接,在双输出轴电机201的输出轴转动的情况下,双输出轴电机201无法带动齿轮轴承202进行转动。
其中,齿轮轴承202包括外齿轮和轴承,轴承套设于双输出轴电机201的输出轴,外齿轮套设于轴承上,从哪儿在双输出轴电机201工作的情况下,不会带动外齿轮进行转动,且外齿轮转动也不会带动双输出轴电机201的输出轴进行转动。
其中,齿轮轴承202靠近第一传动齿轮203的一端设置为倾斜面,且齿轮轴承202靠近第一传动齿轮203的一端的最小直径等于第一传动齿轮203齿圆的直径,齿轮轴承202靠近第一传动齿轮203的一端的最大直径等于第一传动齿轮203的外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齿轮轴承202的齿牙的端部设置为菱形。
具体地,第一传动齿轮203的轴向尺寸为100mm~200mm。
更为具体地,第一传动齿轮203的轴向尺寸为100mm~150mm。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单元100还包括两第四滑槽104,每一第四滑槽104分别开设于第二安装槽102的下端以及第一滑槽103的下端,用于对第二安装单元300进行限位。
其中,第四滑槽104整体呈L形,第四滑槽104的纵截面呈凸字形。
如图5所示,第二安装单元300还包括滑块306,滑块306设置于第二安装单元300的下端,并位于第四滑槽104的内部,且与第四滑槽104相配合,滑块306能够在第四滑槽104内部移动,用于对第二安装单元300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安装单元300脱离第一滑槽103。
其中,滑块306的高度小于第四滑槽104的高度,滑块306的宽度小于第四滑槽104的宽度,从而滑块306能够在第四滑槽104的内部进行略微翻转。
其中,滑块306的底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十字形。
如图6~7所示,第一从动单元400包括第一限位元件401,第一限位元件401设置于第二滑槽301,并位于第一从动单元400的端部,用于在驱动单元200转动的情况下,对第一从动单元400进行限位。
具体地,在第一限位元件401与第一传动齿轮203啮合的情况下,第一传动齿轮203带动第一限位元件401做往复运动,并不会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
如图8~10所示,抬升单元500包括抬升电机501、第二传动齿轮502、第一从动齿轮503、第二限位元件504以及抬升元件505。其中,抬升电机501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302内;第二传动齿轮502套设于抬升电机501的输出轴上,抬升电机501用于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02进行转动;第一从动齿轮503转动设置于第三安装槽302内,并与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连接,且第一从动齿轮503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506,第二传动齿轮502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转动;第二限位元件504设置于第一从动齿轮503的外周壁,用于在与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的情况下,对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抬升元件505的第一端倾斜设置于第一从动齿轮503的侧壁,第二端穿过第二安装单元300的侧壁位于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外部,抬升元件505用于在第一从动齿轮503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以挤压抬升四向车或在第一从动齿轮503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以释放四向车。
其中,限位孔506与对应的限位单元700的第一端相对应。
其中,第二限位元件504与第一限位元件401结构相同。
其中,抬升电机501为正反转电机,第一从动齿轮503可以为不完全齿轮机构。
其中,第一从动齿轮503可以通过转动柱和轴承转动设置于第三安装槽302的内部。
具体地,转动柱的第一端与第一从动齿轮503同轴连接,转动柱的第二端套设于轴承的内部,轴承嵌设于第三安装槽302的侧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限位元件504包括支撑杆507、限位齿牙508以及限位弹簧509。其中,支撑杆507设置于第一从动齿轮503的外周壁开设的第三限位槽512内;限位齿牙508套设于支撑杆507上,限位齿牙508用于与第二传动齿轮502进行啮合,且能够沿支撑杆507上下滑动;限位弹簧509套设于支撑杆507上,其第一端与支撑杆507固定连接,第二端与限位齿牙508固定连接,限位弹簧509用于在限位齿牙508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对限位齿牙508进行复位。
具体地,在限位齿牙508与第二传动齿轮502进行啮合的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502转动能够带动限位齿牙508沿支撑杆507滑动,又因限位齿牙508与限位弹簧509固定连接,从而限位齿牙508在沿支撑杆507滑动之后,若限位齿牙508与第二传动齿轮502上的齿牙分离,限位齿牙508能够在限位弹簧509的带动下进行复位,从而能够避免第二传动齿轮50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转动。
如图10所示,如图12所示,抬升元件505包括抬升杆510和抬升板511。其中,抬升杆510的第一端与第一从动齿轮503的侧壁连接,第二端穿过第二安装单元300的侧壁,位于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外部;抬升板511水平且固定设置于抬升杆510的第二端,抬升板511用于与四向车的侧壁进行紧密连接,用于在抬升杆510的驱动下挤压抬升四向车。
可选地,抬升杆510整体呈L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抬升板511远离抬升杆510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以避免抬升板511损坏四向车。
其中,在第一从动齿轮503转动的情况下,第一从动齿轮503带动抬升杆510的第一端向上移动,继而抬升杆510的第二端和抬升板511能够在抬升杆510的第一端的带动下向抬升杆510的侧上方移动,以挤压抬升四向车。
如图12所示,伸缩支撑单元600包括伸缩支撑板601、齿条元件603以及两第三限位元件604。其中,伸缩支撑板601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滑槽303内,其上端面开设有第五滑槽602,第五滑槽60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605,伸缩支撑板601用于在四向车被抬升元件505抬起的情况下伸入四向车的下方以对四向车进行支撑;齿条元件603横向设置于伸缩支撑板601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布置的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连接,齿条元件603用于在第二传动齿轮502的带动下,带动伸缩支撑板601伸入四向车的下方;第三限位元件604设置于伸缩支撑板601的上端面,并位于齿条元件603的靠近第二传动齿轮502的一端,且与第二传动齿轮502相配合布置,用于在与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的情况下,避免第二传动齿轮502继续带动齿条元件603滑动。
其中,第二限位槽605与对应的限位单元700的第二端相对应。
其中,第三限位元件604的结构与第二限位元件504的结构相同。
具体地,在限位单元700的第一端进入到限位孔506以对第一传动齿轮203进行限位且抬升电机501能够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02转动的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502带动齿条元件603移动,齿条元件603带动伸缩支撑板601进行移动,且在第二传动齿轮502移动到与第三限位元件604相啮合的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502不在带动齿条元件603移动。
其中,在需要抬升四向车的情况下,限位单元700对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此时第二传动齿轮502与第三限位元件604进行啮合,从而第二传动齿轮502转动并不会带动伸缩支撑单元600进行移动,只会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从动齿轮503带动抬升元件505对四向车进行抬升,直至第二限位元件504与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此时限位单元700对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并不在对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然后第二传动齿轮502转动拨动第三限位元件604进行移动,第三限位元件604带动齿条元件603进行移动,继而齿条元件603带动伸缩支撑板601进行移动,以使伸缩支撑板601移动到四向车的下端以对四向车进行支撑。
如图13~14所示,限位单元700包括限位杆701、支撑块702、弹性元件703以及电磁铁704;其中,限位杆701整体呈C形,其上端与抬升单元500相对应设置,下端与伸缩支撑单元600相对应设置,用于对抬升单元500或伸缩支撑单元600继续限位;支撑块702设置于第一限位槽305的中部的内侧壁,并与限位杆701的中端转动连接,支撑块702用于提供限位杆701转动的支点,以使限位杆701能够绕自身与支撑块702的连接处进行转动;弹性元件703设置于第一限位槽305内,其第一端与限位杆70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槽305的侧壁固定连接,弹性元件703用于对限位杆701进行复位;电磁铁704设置于第一限位槽305内,并与限位杆701的第一端相对应,电磁铁704用于带动限位杆701的上端远离限位孔506,以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03。
具体地,限位杆701的上侧与第一从动齿轮503上的限位孔506相对应,限位杆701下端位于第五滑槽602的内部,并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605相对应布置,限位杆701用于对第一从动齿轮503或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
其中,支撑块702与限位杆70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铰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铁704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单元可以远程控制电磁铁704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在需要对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的情况下,此时电磁铁704关闭,限位杆701受到弹性元件703的作用,在限位杆701开口端的上侧与限位孔506对应的情况下,限位杆701的开口端的上侧进入到限位孔506的内部,以对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在需要对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的情况下,此时开启电磁铁704,电磁铁704吸引限位杆701的开口端的上侧远离限位孔506,从而限位杆701绕自身与支撑块702的铰接点进行转动,以使限位杆701的开口端的下侧进入到第二限位槽605的内部,以对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
如图15所示,四向车搬运结构还包括两第二从动单元800,两第二从动单元800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02内,第二从动单元800的第一端套设于对应的驱动单元200的输出轴,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300下端的连接元件304相对应,两第二从动单元800用于配合连接元件304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以使第二安装单元300与四向车进行对齐。
具体地,第二从动单元800能够配合连接元件304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到齿轮轴承202上,以使第一从动单元400与第一传动齿轮203分离。
其中,一个第二从动单元800用于带动一个第二安装单元300进行移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第二从动单元800包括第二从动齿轮801、第三从动齿轮802以及螺纹杆803;其中,第二从动齿轮801套设于对应的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驱动单元200能够带动第二从动齿轮801进行转动;第三从动齿轮802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02内,并与第二从动齿轮801啮合连接,第二从动齿轮801能够电动第三从动齿轮802进行转动;螺纹杆803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02内,其第一端与第三从动齿轮802同轴连接,第二端与连接元件304相对应布置。
具体地,螺纹杆803的第二端与螺纹套筒308相对应布置。
其中,第二从动齿轮801套设于双输出轴电机201的输出轴上。
其中,第三从动齿轮802可以通过转动柱和轴承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02的内部,转动柱的第一端与第三从动齿轮802同轴连接,转动柱的第二端套设于轴承内,轴承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02的侧壁。
具体地,第三从动齿轮802能够带动螺纹杆803进行转动,因为螺纹杆803与连接元件304相配合且对应,所以在螺纹杆803进入到连接元件304内的情况下,螺纹杆803能够通过连接元件304拖拽第二安装单元300沿螺纹杆803进行移动,并使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到齿轮轴承202上;在螺纹杆803反转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单元300在反向移动的情况下不会立即与第一传动齿轮203啮合,只有在第二安装单元300与齿轮轴承202完全脱离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单元300再次与第一传动齿轮203相啮合,此时第二安装单元300已经与第一滑槽103前后对应。
更为具体地,在第二安装单元300被螺纹杆803拖拽而沿螺纹杆803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到齿轮轴承202上,此时第二安装单元300与第一滑槽103发生错位;在螺纹杆803反转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单元300沿螺纹杆803进行反向移动,直至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脱离齿轮轴承202,此时第二安装单元300重新与第一滑槽103前后对应,然后第二安装单元300在第一传动齿轮203的带动下进入第一滑槽103的内部。
其中,在驱动单元200带动两第二从动单元800同时工作的情况下,此时第二从动单元800带动两第二安装单元300做同向运动,如同时向左移动或同时向右移动。
连接元件304包括连接槽307、螺纹套筒308以及若干弹性件309。其中,连接槽307开设于第二安装单元300的下端;螺纹套筒308设置于连接槽307的内部;若干弹性件309设置于连接槽307内部的上下两侧,弹性件309的第一端与连接槽307的侧壁连接,弹性件309的第二端与螺纹套筒308的外侧壁连接,用于避免在螺纹杆803进入到螺纹套筒308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单元300带动连接槽307发生移动,连接槽307带动螺纹套筒308发生移动。
具体地,在第二从动单元800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到齿轮轴承202上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单元300挤压弹性件309,弹性件309挤压螺纹套筒308,由于螺纹杆803对螺纹套筒308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螺纹套筒308不会因弹性件309的挤压而发生移动,继而能够避免螺纹套筒308的位置随第二安装单元300发生移动,而使螺纹杆803无法通过螺纹套筒308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进行移动。
其中,弹性件309可以为减震器、避震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弹性件309包括连接筒310、复位弹簧311以及连接柱312。其中,连接筒310的第一端与连接槽307连接,连接筒310的第二端开设有安装孔;复位弹簧311设置于安装孔的内部,复位弹簧311的第一端与安装孔的内侧壁连接;连接柱312的第一端套设于安装孔内,并与复位弹簧311的第二端连接,连接柱312的第二端与螺纹套筒308的外侧壁连接。
其中,连接槽307和螺纹套筒308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开口,从而在第二安装单元300的端部移动到第二安装槽102内的情况下,螺纹杆803刚好能够通过开口进入到螺纹套筒308内,从而螺纹杆803通过3螺纹套筒308带动第二安装单元300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在需要对四向车进行搬运的情况下,双输出轴电机201工作以驱动两第一传动齿轮203进行转动,两第一传动齿轮203带动对应的两第一从动单元400进行移动,继而两第一从动单元400带动两第二安装单元300移动到四向车的侧边,在两第二安装单元300未与四向车的两侧边对齐的情况下,此时双输出轴电机201工作以带动两第二从动单元800进行工作,两第二从动单元800带动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单元300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以使两第二安装单元300与四向车的两侧边对齐,然后叉车带动第一安装单元100向前移动,使两第二安装单元300上的两抬升单元500分别与四向车的两侧壁相抵接,此时限位单元700对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抬升电机50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02转动,第二传动齿轮502拨动伸缩支撑板601上的一第三限位元件604,并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转动,继而第一从动齿轮503带动抬升元件505抬升四向车,同时在抬升元件505抬升四向车之后,限位单元700释放伸缩支撑板601并对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此时抬升电机501继续转动以通过齿条元件603带动伸缩支撑板601移动到四向车的下端,并对四向车进行支撑。
在需要将四向车搬运到第一安装单元100的上端面的情况下,双输出轴电机201反转以使第二安装单元300同时返回对应的第一滑槽103内,此时抬升元件505一直抬升四向车,且限位单元700也一直对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此时抬升电机501反转,以带动伸缩支撑板601从四向车的下方移出,然后限位单元700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03,并对伸缩支撑板601进行限位,此时抬升电机501继续反转,以使抬升元件505与四向车分离,从而将四向车放置到第一安装单元100上。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单元(100),所述第一安装单元(100)的第一端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1),所述第一安装槽(10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02),且所述第一安装单元(100)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102)的第一滑槽(103);
驱动单元(200),所述驱动单元(200)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内,且其左右两端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
两第二安装单元(300),两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103)内,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包括位于其一端底部的第二滑槽(301)及位于其中部的第三安装槽(302)、第三滑槽(303)以及第一限位槽(305),且所述第三安装槽(302)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滑槽(30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05);
两第一从动单元(400),两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覆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301)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与所述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
两抬升单元(500),两所述抬升单元(500)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302)内,第二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外部,用于抬升四向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200)包括:
双输出轴电机(201),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01)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内,其左右两端的输出轴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
两齿轮轴承(202),两所述齿轮轴承(202)转动且对应套设于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01)的两输出轴;
两第一传动齿轮(203),两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03)对应套设于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01)的两输出轴,并位于对应的所述齿轮轴承(202)远离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01)的一侧,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啮合连接,用于在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0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沿所述第一滑槽(103)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单元(100)还包括:
两第四滑槽(104),每一所述第四滑槽(104)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02)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安装槽(101)的下端;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还包括:
滑块(306),所述滑块(306)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的下端,并位于所述第四滑槽(104)的内部,且与所述第四滑槽(104)相配合,用于对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包括:
第一限位元件(401),所述第一限位元件(401)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301),并位于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的端部,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200)转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从动单元(400)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单元(500)包括:
抬升电机(501),所述抬升电机(501)装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302)内;
第二传动齿轮(50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2)套设于所述抬升电机(501)的输出轴;
第一从动齿轮(503),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3)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302)内,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3)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506);
第二限位元件(504),所述第二限位元件(504)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3)的外周壁,用于在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3)进行限位;
抬升元件(505),所述抬升元件(505)的第一端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3)的侧壁,第二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元件(504)包括:
支撑杆(507),所述支撑杆(507)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3)的外周壁开设的第三限位槽(512)内;
限位齿牙(508),所述限位齿牙(508)套设于所述支撑杆(507)上;
限位弹簧(509),所述限位弹簧(509)套设于所述支撑杆(507)上,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507)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限位齿牙(508)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伸缩支撑单元(600),两所述伸缩支撑单元(600)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303)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抬升单元(500)啮合连接,用于在所述抬升单元(500)抬升所述四向车的情况下,伸入所述四向车的下方以支撑所述四向车;
两限位单元(700),两所述限位单元(700)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305)内,其第一端与所述抬升单元(500)相对应布置,第二端与所述伸缩支撑单元(600)相对应布置,用于对所述抬升单元(500)或所述伸缩支撑单元(600)进行限位;
两第二从动单元(800),两所述第二从动单元(800)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其第一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300) 下端的连接元件(304)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单元(600)包括:
伸缩支撑板(601),所述伸缩支撑板(601)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滑槽(303)内,其上端面开设有第五滑槽(602),所述第五滑槽(60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05),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605)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单元(700)的第二端相对应;
齿条元件(603),所述齿条元件(603)横向设置于所述伸缩支撑板(601)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布置的第二传动齿轮(502)啮合连接;
第三限位元件(604),所述第三限位元件(604)对应设置于所述伸缩支撑板(601)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齿条元件(603)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2)相配合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700)包括:
限位杆(701),所述限位杆(701)呈C形,其上端对应与抬升单元(500)相对应,下端与所述伸缩支撑单元(600)相对应设置;
支撑块(702),所述支撑块(70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05)中部的内侧壁,并与所述限位杆(701)的中部转动连接;
弹性元件(703),所述弹性元件(703)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05)内,其第一端与所述限位杆(70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05)的侧壁固定连接;
电磁铁(704),所述电磁铁(704)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05)上部的内侧壁,并与所述限位杆(701)的第一端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向车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单元(800)包括:
第二从动齿轮(80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801)套设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
第三从动齿轮(802),所述第三从动齿轮(802)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并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801)啮合连接;
螺纹杆(803),所述螺纹杆(803)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802)同轴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元件(304)相对应布置。
CN202122633396.1U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Active CN216188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3396.1U CN216188620U (zh)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3396.1U CN216188620U (zh)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8620U true CN21618862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3396.1U Active CN216188620U (zh)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86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221A (zh) * 2021-10-31 2022-02-08 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防坠落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221A (zh) * 2021-10-31 2022-02-08 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防坠落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88620U (zh)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结构
WO2005059276A1 (en) Trolley and park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6841995B2 (ja) 駐車場用智能型駐車管理システム
CN103807434A (zh) 车辆驻车锁止装置
US9616794B2 (en) Frame assembly of moveable stowage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transport vehicle
CN109502511A (zh) 一种升降式搬运设备及其作业方法
CN114014221A (zh) 一种用于叉车的四向车搬运防坠落结构
EP1104831B1 (en) Trolley to move motor vehicles in a car park
CN106006472A (zh) 一种窄巷道多向堆垛车
CN2937082Y (zh) 螺旋升降装置
CN218858255U (zh) 一种自卸半挂车后门升降装置
CN102587705B (zh) 载车升降装置
CN109488078B (zh) 一种基于agv的车辆搬运系统
CN216004465U (zh) 一种智能滑撬码垛设备
CN206142746U (zh) 一种窄巷道多向堆垛车
CN111619432A (zh) 一种自动搬运车辆的拖车
CN111251320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送餐机器人
CN112938311A (zh) 一种外接动力源多级离合移载贮存辊道装置
ITPN20090030A1 (it) Piattaforma mobile di sostegno e trasporto di autoveicoli per sistemi di parcheggio automatizzati ad uno o piu' piani sovrapposti, atta a trasportare tali autoveicoli verso e da posizione di parcheggio scelte preventivamente.
CN217894001U (zh) 一种与输送线接驳的载货提升机
CN212313509U (zh) 一种车辆侧向平移停车装置
CN201580956U (zh) 一种专用夹持装置
CN212403383U (zh) 一种双向伸缩货叉
CN109179258A (zh) 基于双剪刀叉结构的举升装置
CN204778269U (zh) 推送装置、起重机及其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