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7242U - 铰刀 - Google Patents

铰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77242U
CN216177242U CN202122651265.6U CN202122651265U CN216177242U CN 216177242 U CN216177242 U CN 216177242U CN 202122651265 U CN202122651265 U CN 202122651265U CN 216177242 U CN216177242 U CN 216177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reamer
chip
cutting part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12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占海
岳鹏
樊保龙
杜振宏
齐江川
张金波
樊浩
古学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12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77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77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77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刀,包括具有刀柄部与切削部的基体,以及设于切削部上的刀片,所述切削部上设有自所述切削部的端部向所述刀柄部一侧延伸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一侧槽壁上分别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刀片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刀柄部之间,所述刀片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凸出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刀,通过在排屑槽内设置第一表面,并使刀片的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呈上升的台阶状,有利于切屑断裂,从而便于排屑。

Description

铰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铰刀。
背景技术
为了排出铰刀产生的切屑,通常采用在切削刃口增加分屑槽、断屑槽、改变切削刃进入角度等方法,此类方法均需要在切削刃口处设计相应结构,会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切削刃口设置分屑槽,会在分屑槽的两侧产生尖角,在刀具使用中会加剧该尖角处的磨损,甚至有发生崩刃的风险,而且,此方式导致刀具加工困难,且成本较高。而改变切削刃角度则会增大机床的扭转负载,且断屑效果较差。若未将断屑及时排出,当缠屑严重时需要停机对刀具进行手动清理,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铰刀,其利于切屑断裂,从而便于排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铰刀,包括具有刀柄部与切削部的基体,以及设于所述切削部上的刀片;所述切削部上设有自所述切削部的端部向所述刀柄部一侧延伸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一侧槽壁上分别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刀片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刀柄部之间,所述刀片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凸出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1.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刀片安装槽,所述刀片位于所述刀片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屑槽沿所述切削部的周向分布,各所述排屑槽中各设有一个所述刀片。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连接有过渡面。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面为开口朝向所述刀片的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过渡面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一出液孔朝向所述刀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部的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出液孔位于所述刀片的靠近所述刀柄部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液孔向所述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柄部的一端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的侧部设有圆柱刃带,且沿所述切削部的径向,所述圆柱刃带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切削部的周面。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采用PCD刀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刀,通过在排屑槽内设置第二表面,将刀片设置在该第二表面上,并使得第一表面相对刀片的第三表面凸出设置,由此可使得刀片的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呈上升的台阶状,在铰刀切削时可利于切屑的断裂,从而能够便于排屑。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设为大于1.5mm,可进一步利于切屑断裂。通过将过渡面设置为开口朝向刀片的圆弧状,一方面当切屑通过过渡面时可发生变形弯曲,能够进一步利于切屑的断裂,另一方面也可在过渡面和第一表面相接处形成尖部,在切屑通过该尖部时,利于切屑断裂。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出液孔朝向刀片设置,可通过向刀片喷射冷却液,由此可加大切屑的变形,并能够带走切屑及产生的热量,不仅可有效防止切屑堆积,同时也可延长本铰刀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切屑部的周面设置第二出液孔,可使一部分冷却液流向排屑槽带走切屑,以及使另一部分冷却液对已加工表面进行冷却。而使得圆柱刃带凸出切削部的周面,可在基体和待加工的孔壁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从而使切屑无法通过,进而可有效防止切屑缠绕于基体的外周面上。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铰刀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切削部;101、排屑槽;102、刀片安装槽;103、第一出液孔;104、第二出液孔;
2、刀柄部;
3、刀片;301、圆柱刃带;
a、第一表面;b、第二表面;m、第三表面;n、过渡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铰刀,整体构成上,其包括具有刀柄部2与切削部1的基体,以及设于切削部1上的刀片3。
其中,如图1至图3中所示,在切削部1上设有自切削部1的端部向刀柄部2一侧延伸的排屑槽101,刀片3即设于排屑槽101中,且刀片3的端部也高出切削部1远离刀柄部2的端面。此外,在排屑槽101的一侧槽壁上也分别具有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刀片3具体设置在第二表面b上,第一表面a则位于第二表面b与刀柄部2之间。同时,刀片3远离第二表面b的一侧也具有第三表面m,且第一表面a相对该第三表面m凸出设置。
本实施例的铰刀通过在排屑槽101内设置第二表面b,将刀片3设置在该第二表面b上,并使得第一表面a相对刀片3的第三表面m凸出设置,由此可使得刀片3的第三表面m与排屑槽101中的第一表面a之间呈上升的台阶状,从而能够在铰刀切削时利于切屑的断裂,以达到便于排屑的效果。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中排屑槽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屑槽101沿切削部1的周向分布,并且在各排屑槽101中各设有一个刀片3。而具体实施时,例如排屑槽101可具体为沿切屑部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两个,并且,各排屑槽101的结构相同,各刀片3的结构也相同,下文中则仅以一侧的排屑槽101和刀片3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设置两个排屑槽101,亦可仅设置一个排屑槽101,或者,也可设置诸如三个、四个等更多个排屑槽101。当排屑槽101的数量多于两个时,各排屑槽101也仍沿切削部1周向均布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基体例如可采用耐磨超细粒度硬质合金棒料制成,刀片3则优选的可采用PCD刀片。此时,通过采用PCD刀片,一方面可利用PCD材料的高耐磨性,以及散热性好的特性,保证刀具尺寸精度,以及加工精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PCD刀片的光洁度可达到镜面效果,且其与切屑的摩擦系数也较低,也能够也利于排屑。
此外,沿靠近刀柄部2的方向,本实施例的排屑槽101靠近刀柄部2的后段也为横截面渐小设置,由此能便于切屑的排出。同时,上述使得排屑槽101后段的截面渐小设置,在具体结构上,例如可参考图1或图4中所示,将排屑槽101另一侧槽壁靠近刀柄部2一端设置为弧形面。第一表面a与该弧形面相交,且该弧形面也使得第一表面a靠近刀柄部2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并且通过该弧形面的设置,便能够有效地引导切屑从排屑槽101排出,达到利于排屑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第二表面b与第一表面a平行设置,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表面之间平行设置,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两个表面之间不相交,同时,也包括两个表面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但从整体视觉上来看,两个表面之间仍可视为平行的情形。
此外,对于刀片3在第二表面b上的设置,本实施例具体为在第二表面b靠近切削部1周面的一侧形成有刀片安装槽102。刀片3通过钎焊固定于该刀片安装槽102中。而且,由图2中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后的刀片3仅占据第二表面b的一部分,刀片3的第三表面m也与第二表面b平齐,并由此使得刀片3的第三表面m也与第一表面a平行。
此时,仍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表面m与第二表面b平齐,既包括两个表面严格意义上的平齐,也包括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的垂直距离,但从整体视觉上来看仍可视为两者平齐的情形。而且,本实施例作为优选实施形式,在第一表面a与第二表面b之间也连接有过渡面n。该过渡面n由第一表面a向第二表面b延伸,并为沿延伸方向下倾设置。与此同时,优选的,过渡面n可如图2或图4所示,设置为开口朝向刀片3的圆弧面。
通过将过渡面n设置为圆弧状,一方面当切屑通过过渡面n时可发生变形弯曲,以利于切屑断裂,另一方面,圆弧状的过渡面n的设置,也能够在过渡面n和第一表面a相接处形成尖部,在切屑通过该尖部时,同样能够利于切屑断裂。当然,除了将过渡面n设为开口朝向刀片3的圆弧状,本实施例也可将过渡面n设置为平面,以使其成为连接在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之间的斜面,其也是可以的。不过,优选的,仍为采用上述开口朝向刀片3的圆弧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对于相对于第三表面m凸出设置的第一表面a,优选的,可将第一表面a与刀片3上的第三表面m之间的垂直距离设置为大于1.5mm。此时,通过将第一表面a与第三表面m之间的垂直距离设为大于1.5mm,同样能够利于断屑。而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垂直距离例如可采用1.6mm、1.8mm、2.1mm等。
继续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在刀片3的侧部设置有圆柱刃带301,并且,沿切削部1的径向,圆柱刃带301也至少凸出切削部1的周面,以在基体与被加工孔之间形成间隙。此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圆柱刃带301凸出切削部1周面的距离H可在0.03-0.15mm之间,如此设置,能够在基体和待加工的孔壁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使切屑无法通过,进而可有效防止切屑缠绕于基体的周面上。
具体实施时,上述距离H设为0.03mm、0.07mm、0.09mm、0.13mm、0.15mm,或者设为其他数值。而本实施例的圆柱刃带301的宽度则可设置在0.3-0.5mm之间,并例如可为0.3mm、0.4mm或0.5mm等。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铰刀的使用效果,在基体内设置有冷却液流道,冷却液通道沿基体轴向布置,并在刀柄部2远离切削部1的端面上设有与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进口。另外,由图2和图4中所示,在过渡面n上则设置有与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孔103,且该第一出液孔103朝向刀片3设置。通过第一出液孔103向刀片3喷射冷却液,不仅能够进行刀片3的冷却,也能够加大切屑的变形量,从而可达到有效防止切屑堆积,以及延长铰刀使用寿命的效果。
另外,仍由图2和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在切削部1的周面上还设有与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液孔104,该第二出液孔104位于刀片3靠近刀柄部2的一侧,并具体为向切削部1远离刀柄部2的一端倾斜设置。而通过在切屑部1的周面上设置第二出液孔104,可利用基体和被加工孔壁之间的间隙,使一部分冷却液流向排屑槽101带走切屑,同时也可使另一部分冷却液对已加工表面进行冷却,以提高加工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上述第一出液孔103除了如图2中所示设置有一个,当然也可将其设置为分布在过渡面n上的多个。与之类似的,第二出液孔104除了为图2中所示的一个,也可将第二出液孔104设置为分布在切削部1周面上的多个。当第一出液孔103与第二出液孔104为多个时,其均采用与上述相同的设置方式便可。
本实施例的铰刀,通过使得刀片3的第三表面m与第一表面a之间呈上升的台阶状,并在第一表面a与第三表面m之间设置过渡面n,可配合于排屑槽101及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的设置,利于铰刀工作时切屑的排出,并可避免缠屑现象的发生,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铰刀,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刀柄部(2)与切削部(1)的基体,以及设于所述切削部(1)上的刀片(3);
所述切削部(1)上设有自所述切削部(1)的端部向所述刀柄部(2)一侧延伸的排屑槽(101);
所述排屑槽(101)的一侧槽壁上分别具有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所述刀片(3)设于所述第二表面(b)上,所述第一表面(a)位于所述第二表面(b)与所述刀柄部(2)之间,所述刀片远离所述第二表面(b)的一侧具有第三表面(m),所述第一表面(a)相对所述第三表面(m)凸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a)与所述第三表面(m)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b)上设有刀片安装槽(102),所述刀片(3)位于所述刀片安装槽(102)中,且所述第三表面(m)与所述第二表面(b)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屑槽(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屑槽(101)沿所述切削部(1)的周向分布,各所述排屑槽(101)中各设有一个所述刀片(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表面(a)与所述第二表面(b)之间连接有过渡面(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面(n)为开口朝向所述刀片(3)的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过渡面(n)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孔(103),所述第一出液孔(103)朝向所述刀片(3)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削部(1)的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液孔(104),所述第二出液孔(104)位于所述刀片(3)的靠近所述刀柄部(2)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液孔(104)向所述切削部(1)远离所述刀柄部(2)的一端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3)的侧部设有圆柱刃带(301),且沿所述切削部(1)的径向,所述圆柱刃带(301)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切削部(1)的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3)采用PCD刀片。
CN202122651265.6U 2021-11-01 2021-11-01 铰刀 Active CN216177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1265.6U CN216177242U (zh) 2021-11-01 2021-11-01 铰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1265.6U CN216177242U (zh) 2021-11-01 2021-11-01 铰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77242U true CN21617724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1265.6U Active CN216177242U (zh) 2021-11-01 2021-11-01 铰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77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6263B2 (e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edge replaceable cutting tool
US4340327A (en) Tool support and drilling tool
WO2010146839A1 (ja)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ドリル
CN209935971U (zh) 一种油泵泵体铣面铣刀
CN210254406U (zh) 一种直线型三尖-细齿状钻铣复合刀具
KR20100004921A (ko) 드릴용 인덱서블 인서트와 이의 제조를 위한 블랭크 인서트
CN216177242U (zh) 铰刀
CN212019542U (zh) 铣刀
EP3624970B1 (en) Cutting insert having a split cutting edge with leading and trailing component cutting edges
JP6551812B1 (ja) 切削工具
JP4952068B2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回転工具
JP4940863B2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回転工具
CN113458463B (zh) 一种加工汽车发动机缸体孔的复合式多刃pcd铰刀
CN214053814U (zh) 一种立式安装刀片的螺旋铣削刀具
KR101161837B1 (ko) 경사각을 갖는 팁이 부착된 bta 드릴
CN214079467U (zh) 一种玉米铣刀
JP2003136319A (ja) 刃先交換式ツイストドリル
CN210648706U (zh) 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
CN218855637U (zh) 镗孔刀具
CN211413902U (zh) 铰刀
CN217891186U (zh) 微钻头
CN217452410U (zh) 铰刀及加工刀具
CN221134198U (zh) 一种刀具
KR102548877B1 (ko) 6날 드릴
CN216176915U (zh)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