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6915U -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76915U
CN216176915U CN202122403902.8U CN202122403902U CN216176915U CN 216176915 U CN216176915 U CN 216176915U CN 202122403902 U CN202122403902 U CN 202122403902U CN 216176915 U CN216176915 U CN 216176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de drill
drill insert
blade
insert according
sh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39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比尔
殷绍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ongkexiangyua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ongkexiangyua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ongkexiangyua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ongkexiangyua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39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76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76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76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属于机械加工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呈犄角状的两后刀面,两后刀面的相邻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两前刀面,其中,两后刀面的边线上分别设置有带切削刃的两硬质部,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的交线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通过在硬质部上设置切削刃,使得刀片在切削过程中,通过硬质部对被加工孔进行加工,使得刀片的耐磨度大大提高,使用寿命长,可加工更高硬度的产品,使用范围广,同时,还使得被加工孔的加工光泽度高,粗糙度小,大大提升了加工精度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背景技术
铲钻是在U钻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刀具,其所用设备范围广,可用在摇臂钻、立钻、卧床、加工中心等设备,对设备的刚性要求不高。
现有铲钻刀片的刀刃与本体多为一体设置且材料为多为高速钢或硬质合金,这两种材料相对于超硬材料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刀片整体硬度不足,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耐磨度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铲钻刀片及铲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铲钻刀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呈犄角状的两后刀面,两后刀面的相邻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两前刀面,其中,两后刀面的边线上分别设置有带切削刃的两硬质部,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的交线处。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两后刀面的犄角处连接形成有横刃,其中,两硬质部以所述横刃为中心呈错位分布或对称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外接刀杆相连的安装孔,其中,所述横刃相对所述硬质部沿远离所述安装孔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所述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两侧面,所述两侧面相对于所述横刃设置,其中,所述硬质部的一端与所述侧面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所述前刀面上凹设有与对应后刀面相连接的卷屑槽,其中,所述卷屑槽沿对应后刀面的倾斜方向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所述后刀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分屑槽。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所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两刃带,且两刃带相对于所述横刃错位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铲钻刀片中,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刃带的连接处设置为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铲钻,包括刀杆和铲钻刀片,其中,所述本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刀杆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铲钻刀片,通过在硬质部上设置切削刃,使得刀片在切削过程中,通过硬质部对被加工孔进行加工,使得刀片的耐磨度大大提高,使用寿命长,可加工更高硬度的产品,使用范围广,同时,还使得被加工孔的加工光泽度高,粗糙度小,大大提升了加工精度和实用性。
2、通过将硬质部设置为与侧面相连,使得在切削过程中,最易磨损的边缘位置设置为超硬材料,即可以最小的加工成本实现最优的耐磨效果,大大提高整个刀片的耐磨性。
3、通过在前刀面上凹设有卷屑槽,使得碎屑可以被卷屑槽卷起带出,而卷屑槽的内壁与对应刀面的连接让碎屑能够直接由切削刃进入卷屑槽,更快更高效地被排出刀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中,100、本体;200、后刀面;210、横刃;220、分屑槽;300、前刀面;310、卷屑槽;400、硬质部;410、切削刃;500、侧面;510、刃带;520、倒角;60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铲钻刀片,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100上设有呈犄角状的两后刀面200,两后刀面200的相邻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两前刀面300,其中,两后刀面200的边线上分别设置有带切削刃410的两硬质部400,所述切削刃410位于所述后刀面200与所述前刀面300的交线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铲钻刀片,在后刀面200的边线上设置有硬质部400,硬质部400的材料可以是PCD,可以是CBN,或其他超硬材料,硬质部400可以设置于后刀面200的局部或全部,PCD材料硬度高,耐磨性好,导热性好,在加工非铁金属和非金属时作用广,高速切时效果好,切削速度快且广泽度高;CBN材料硬度高,耐磨性好,能在高速切削速度时保持加工精度,大幅节省工时和能耗。通过在硬质部400上设置切削刃410,使得刀片在切削过程中,通过硬质部400对被加工孔进行加工,使得刀片的耐磨度大大提高,使用寿命长,可加工更高硬度的产品,使用范围广,同时,还使得被加工孔的加工光泽度高,粗糙度小,大大提升了加工精度和实用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两后刀面200的犄角处连接形成有横刃210,其中,两硬质部400以所述横刃210为中心呈错位分布或对称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两硬质部400可以是以横刃210为中心进行错位分布,也可以是以横刃210为中心进行对称分布,无论是错位分布还是对称分布,硬质部400均可以在切削过程中对加工孔壁进行均匀切削,且为双刃同时切削,在保证切削的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了切削的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体100上设置有与外接刀杆相连的安装孔600,其中,所述横刃210相对所述硬质部400沿远离所述安装孔600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0通过安装孔600与外接刀杆相连接,安装孔600的设置使得刀杆与刀片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减小工作中更换刀片的时间,另外,横刃210为相对所述硬质部400沿远离所述安装孔600处设置,即后刀面200形成的犄角是朝向刀片切削方向设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体100的两侧设置有两侧面500,所述两侧面500相对于所述横刃210设置,其中,所述硬质部400的一端与所述侧面500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硬质部400的一端与侧面500相连,使得硬质部400位于后刀面200的边角处,使得在切削过程中,最易磨损的边缘位置被设置为超硬材料,即可以最小的加工成本实现最优的耐磨效果,大大提高整个刀片的耐磨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前刀面300上凹设有与对应后刀面200相连接的卷屑槽310,其中,所述卷屑槽310沿对应后刀面200的倾斜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前刀面300上凹设有卷屑槽310,使得碎屑可以被卷屑槽310卷起带出,而卷屑槽310沿对应后刀面200的倾斜方向设置使得碎屑能够直接由切削刃410进入卷屑槽310,更快更高效地被排出刀片。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后刀面20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分屑槽2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后刀面200上设置分屑槽220,使得刀片可以降低切屑宽度,便于切削过程中的排屑,分屑槽220可以设置为多个,加工灵活、方便。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两侧面500上分别设有两刃带510,且两刃带510相对于所述横刃210错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本体100上设置刃带510,使得刀片可以更好的安装、固定,保证切削工作的稳定性,使得整个切削工作安全可靠。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后刀面200与所述刃带510的连接处设置为倒角5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后刀面200上设置倒角520,使得整个刀片可以减小应力集中,防止刀片蹦坏,增加刀片的使用寿命,同时,倒角520部分还可以在切削时对被加工孔进行修光,使得被加工孔表面更加平滑,加工粗糙度好、精度高。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铲钻,包括刀杆和实施例一中的铲钻刀片,铲钻刀片本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刀杆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呈犄角状的两后刀面,两后刀面的相邻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两前刀面,其中,两后刀面的边线上分别设置有带切削刃的两硬质部,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的交线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两后刀面的犄角处连接形成有横刃,其中,两硬质部以所述横刃为中心呈错位分布或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外接刀杆相连的安装孔,其中,所述横刃相对所述硬质部沿远离所述安装孔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两侧面,所述两侧面相对于所述横刃设置,其中,所述硬质部的一端与所述侧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上凹设有与对应后刀面相连接的卷屑槽,其中,所述卷屑槽沿对应后刀面的倾斜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刀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分屑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两刃带,且两刃带相对于所述横刃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铲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刃带的连接处设置为倒角。
9.一种铲钻,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铲钻刀片,其中,所述刀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刀杆的一端。
CN202122403902.8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Active CN216176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3902.8U CN21617691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3902.8U CN21617691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76915U true CN21617691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0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3902.8U Active CN21617691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76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1401B1 (ja) 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JPWO2010114094A1 (ja) 切削用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109304507B (zh) 一种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用pcd铣刀
CN209935971U (zh) 一种油泵泵体铣面铣刀
CN111770805B (zh) 具有间隔开的向上凸形刃带部的切削刀片以及设有该切削刀片的非旋转式切削工具
CN109249071B (zh) 一种阵列微槽微铣刀
CN216176915U (zh) 一种铲钻刀片及铲钻
CN206869180U (zh) 一种内冷镶焊式整体聚晶pcd钻尖钻头
CN215509121U (zh) 一种方便排屑的铝合金加工刀具
CN110636915B (zh) 包括具有前缘和后缘部件切削刃的分裂切削刃的切削刀片
CN214079467U (zh) 一种玉米铣刀
CN112620760B (zh) 具有pcd镶片及微刃的组合铣刀
CN211387075U (zh) 一种可断续加工的高效三刃扩孔刀
CN210648706U (zh) 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
CN113458463A (zh) 一种加工汽车发动机缸体孔的复合式多刃pcd铰刀
CN207710014U (zh) 一种pcd玉米粒铰刀
CN211413902U (zh) 铰刀
CN218460954U (zh) 一种用于加工铸铁的钻削刀具
CN215880050U (zh) 一种高精度的汽车abs阀体加工刀具
CN207710013U (zh) 一种pcd铰刀
CN100417476C (zh) 高硬度、高粘性材料加工用可转位车削刀片
CN206869197U (zh) 一种双面可转位四刃口铣刀片
CN217370616U (zh) 一种多功能钻孔铰孔倒角一体钻
CN211413925U (zh) 铰刀
CN215094261U (zh) 一种具有三段分齿结构的复合木板钻铣一体式加工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