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2771U -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72771U
CN216172771U CN202122675706.6U CN202122675706U CN216172771U CN 216172771 U CN216172771 U CN 216172771U CN 202122675706 U CN202122675706 U CN 202122675706U CN 216172771 U CN216172771 U CN 216172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movable
movable needle
disc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57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宾
梁扬
吴业鹏
汪雨
薛磊
杨静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yand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yan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yand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yan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57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72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72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72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包括圆形壳体,圆形壳体的上端口覆盖有顶盖,圆形壳体内腔安装有可以旋转的动盘,动盘包括圆形的下盘片和环形的上盘片,上盘片与下盘片共轴线且相互平行,上盘片与下盘片的外圆周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动针,圆形壳体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定针,各动针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沿动盘的半径方向延伸,沿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设有动针固定孔和动针定位孔,动针螺钉穿过动针固定孔将动针固定在上盘片与下盘片之间,动针定位孔中插接有动针定位销,动针定位销的另一端插接在上盘片或下盘片中。该离心式针型冲击磨的安全性好,检修时间短,劳动强度小,动针的使用寿命长,降低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属于粮食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用于把中等密度的原料破碎成均匀的粉末粒度,广泛应用于玉米、薯类等淀粉类原料的粉碎加工。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圆形壳体和主电机,圆形壳体内腔安装有可以旋转的动盘,动盘包括圆形的下盘片和环形的上盘片,上盘片与下盘片共轴线且相互平行,上盘片与下盘片的外圆周之间连接有多个动针,各动针沿同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圆形壳体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定针,定针与动针之间保持均匀的细小间隙;动盘的中心安装在主轴的下端,主轴的上端安装有主轴带轮,主轴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皮带轮传动连接,电机皮带轮安装在主电机的输出轴上端。
工作时,在主电机的驱动下,动盘高速旋转,动针随动盘也高速旋转,物料进入动盘的中心,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快速向四周分散,在圆形壳体的工作腔内,物料首先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击动针,然后受到高速回转的动针和固定不动的定针反复多次的强烈撞击,被粉碎成粉粒。
现有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在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因材质及成本等原因,目前动针使用周期仅有3个月,需要频繁更换动针,造成大量停机损失及人工费用;
2、主轴带轮的锁紧螺母在主机振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松动,上螺母有概率飞出伤人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3、因为每个用户的动针使用时间不一致,需要停机检查动针使用情况,磨损大才进行更换,目前需要将下锥体全部拆除后才能检查,耗时耗力;
4、物料中含有部分水,经过动盘后,含水物料在动盘周围自由流动速度慢,动盘转动会与该物料摩擦,导致处理量减少,电流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安全性好,检修时间短,劳动强度小,动针的使用寿命长,降低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包括圆形壳体,所述圆形壳体的上端口覆盖有顶盖,所述圆形壳体内腔安装有可以旋转的动盘,所述动盘包括圆形的下盘片和环形的上盘片,上盘片与下盘片共轴线且相互平行,上盘片与下盘片的外圆周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动针,所述圆形壳体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定针,各动针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沿所述动盘的半径方向延伸,沿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设有动针固定孔和动针定位孔,动针螺钉穿过动针固定孔将动针固定在上盘片与下盘片之间,所述动针定位孔中插接有动针定位销,所述动针定位销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上盘片或下盘片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动针固定孔位于动针横截面长轴的中部,所述动针定位孔对称设于动针固定孔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针固定孔位于动针横截面长轴偏外的一侧,所述动针定位孔位于动针固定孔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盘的中心安装在主轴的下端,所述主轴的上部安装有主轴带轮,所述主轴带轮的上方压有锁紧厚螺母,所述锁紧厚螺母的上方设有锁紧薄螺母,所述锁紧厚螺母和锁紧薄螺母均旋接在所述主轴的上端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隙,沿锁紧薄螺母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薄螺母光孔,沿锁紧厚螺母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厚螺母螺孔,防松螺钉分别穿过薄螺母光孔旋接在相应的厚螺母螺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壳体的外周设有检修门,与检修门对应的定针为检修用定针,所述检修用定针通过检修用定针螺钉固定在所述顶盖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圆形壳体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倾斜的导料板,各导料板的下端偏向动盘的前进方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改变动针的结构,动针的使用周期是原来的两倍,大大减少了动针检修的时间,减少客户因换动针所造成的停机损失及人力成本。
2、在设备振动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主轴带轮的锁紧螺母松脱,结构更可靠,安全性更高。
3、原来需要将下锥体拆下,才能检查动针的磨损情况,耗时耗力,本实用新型在圆形壳体上增加检修口,拆卸方便,减少拆卸工时,降低成本。
4、物料在经过动盘甩出后,在动盘与圆形壳体之间会有停留,动盘在转动的时候会与停留的物料形成刮蹭,造成电流过高。本实用新型在罩壳与动盘间增加带有角度的倒料板,动盘转动会加速物料向下流动,减少摩擦,从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针型冲击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动盘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动针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动针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8为图1去掉旋转机构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主轴部位的放大图。
图中:1.顶盖;1a.进料口;2.圆形壳体;3.动盘;3a.上盘片;3b.下盘片;4.动针;4a.动针固定孔;4b.动针定位孔;4c.动针螺钉;4d.动针定位销;5.检修门;6.检修用定针;6a.检修用定针螺钉;7.导料板;8.主轴;9.主轴带轮;10.锁紧厚螺母;11.锁紧薄螺母;12.防松螺钉;13.锥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靠近动盘轴线为“内”,远离动盘轴线为“外”。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包括圆形壳体2,圆形壳体2的上端口覆盖有顶盖1,顶盖1上对称设有两个进料口1a,圆形壳体2内腔安装有可以旋转的动盘3,动盘3包括圆形的下盘片3b和环形的上盘片3a,上盘片3a与下盘片3b共轴线且相互平行,上盘片3a与下盘片3b的外圆周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动针4,圆形壳体2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定针,圆形壳体2的下端连接有锥斗13。
各动针4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各动针4横截面的长轴沿动盘3的半径方向延伸,沿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设有动针固定孔4a和动针定位孔4b,动针螺钉4c先穿过上盘片3a的光孔,然后穿过动针固定孔4a并旋入下盘片3b的螺孔中,将动针固定在上盘片3a与下盘片3b之间。动针定位孔4b中插接有动针定位销4d,动针定位销4d的另一端插接在上盘片3a或下盘片3b中,避免动针4发生转动。
冲击磨通过旋转的动盘3来分配物料,冲击磨的动盘3高速旋转,稀浆分左右两侧进入高速旋转的动盘中心,经过动盘3加速,在强大的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快速被甩向周边;分布在动盘3周边的动针4击碎原料,被击碎的原料再撞向定针,这时的原料被破碎成粉粒状。物料在工作腔内受到高速回转的动针4和固定不动的定针的反复多次的强烈撞击,物料中绝大部分淀粉和纤维松脱而游离出来。
动针4面向动盘轴线的一侧率先受到物料的撞击,磨损最快,将动针4的横截面改为沿动盘半径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加大动针易磨损面的厚度,可大大延长动针4使用时间,减少客户因换动针所造成的停机损失及人力成本。
如图6所示,作为动针的实施例一,动针固定孔4a位于动针横截面长轴的中部,动针定位孔4b对称设于动针固定孔4a的两侧。如此一方面增加了动针易磨损面的厚度,另一方面当动针内侧磨损后,可以转动180°即换个方向重新安装,将磨损最严重的换到外侧,磨损稍轻的换到内侧,如此可以更加延长动针的总体使用寿命,降低配件消耗。
如图7所示,作为动针的实施例二,动针固定孔4a位于动针横截面长轴偏外的一侧,动针定位孔4b位于动针固定孔4a的外侧;即动针螺钉4c偏外安装,动针定位销4d更加偏外安装,即均靠近定针所在的一侧安装,如此更增加了动针面向转盘轴线一侧的厚度,使磨损最快的内侧更加厚实,内外两侧的使用寿命更加均衡,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动盘3的中心安装在主轴8的下端,主轴8的上部安装有主轴带轮9,主轴带轮9的上方压有锁紧厚螺母10,锁紧厚螺母10的上方设有锁紧薄螺母11,锁紧厚螺母10和锁紧薄螺母11均旋接在主轴8的上端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隙,沿锁紧薄螺母11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薄螺母光孔,沿锁紧厚螺母10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厚螺母螺孔,防松螺钉12分别穿过薄螺母光孔旋接在相应的厚螺母螺孔中。各防松螺钉12将锁紧厚螺母10和锁紧薄螺母11固定连接在一起,锁紧厚螺母10与锁紧薄螺母11之间的间隙使锁紧厚螺母10与锁紧薄螺母11的内螺纹产生变形,与主轴上端公螺纹实现自锁,避免发生松脱伤人的风险,杜绝安全隐患。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正常的定针螺钉安装在定针下端,检测动作磨损情况时,需要将锥斗13整体拆掉才能拆除定针螺钉,拆下定针后才能观察动针4。本实用新型的圆形壳体2外周设有检修门5,与检修门5对应的定针为检修用定针6,检修用定针6通过检修用定针螺钉6a固定在顶盖1的下方。通过在圆形壳体2外周的设置检修门5,且在检修门5的检修范围内专门设置检修用定针6,检修用定针螺钉6a从顶盖1插入固定检修用定针6。检测动针4磨损情况时,打开检修门5,从上方卸掉检修用定针螺钉6a,将检修用定针6取出,即可看到动针4,无需拆卸锥斗13,大大降低了拆卸工作量,减少拆卸工时,降低维修成本及停机成本。
如图8所示,沿圆形壳体2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倾斜的导料板7,各导料板7的下端偏向动盘3的前进方向。物料被甩向圆形壳体2的内壁时,遇到向下倾斜的导料板7,会沿着倾斜的导料板7加快向下流动,避免物料形成沿圆周方向的环流,减少物料对动盘3旋转的内耗,降低工作电流,大大降低了电耗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包括圆形壳体,所述圆形壳体的上端口覆盖有顶盖,所述圆形壳体内腔安装有可以旋转的动盘,所述动盘包括圆形的下盘片和环形的上盘片,上盘片与下盘片共轴线且相互平行,上盘片与下盘片的外圆周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动针,所述圆形壳体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定针,其特征在于:各动针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沿所述动盘的半径方向延伸,沿各动针横截面的长轴设有动针固定孔和动针定位孔,动针螺钉穿过动针固定孔将动针固定在上盘片与下盘片之间,所述动针定位孔中插接有动针定位销,所述动针定位销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上盘片或下盘片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针固定孔位于动针横截面长轴的中部,所述动针定位孔对称设于动针固定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针固定孔位于动针横截面长轴偏外的一侧,所述动针定位孔位于动针固定孔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的中心安装在主轴的下端,所述主轴的上部安装有主轴带轮,所述主轴带轮的上方压有锁紧厚螺母,所述锁紧厚螺母的上方设有锁紧薄螺母,所述锁紧厚螺母和锁紧薄螺母均旋接在所述主轴的上端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隙,沿锁紧薄螺母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薄螺母光孔,沿锁紧厚螺母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厚螺母螺孔,防松螺钉分别穿过薄螺母光孔旋接在相应的厚螺母螺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壳体的外周设有检修门,与检修门对应的定针为检修用定针,所述检修用定针通过检修用定针螺钉固定在所述顶盖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针型冲击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圆形壳体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倾斜的导料板,各导料板的下端偏向动盘的前进方向。
CN202122675706.6U 2021-11-03 2021-11-03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Active CN216172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5706.6U CN216172771U (zh) 2021-11-03 2021-11-03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5706.6U CN216172771U (zh) 2021-11-03 2021-11-03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72771U true CN21617277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5706.6U Active CN216172771U (zh) 2021-11-03 2021-11-03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72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95684A (en) Screenless disk mill
CA2728783C (en) Conical-shaped impact mill
CN203140068U (zh) 螺旋状飞刀锤片粉碎机
KR20010035134A (ko) 분쇄기
CN216172771U (zh) 离心式针型冲击磨
CN101816969B (zh) 内置喂料风机和旋转筛的锤片式粉碎机
CN209646655U (zh) 一种液相机械剥离机
CN209124117U (zh) 一种胶带废料粉碎装置
CN109701700A (zh) 一种液相机械剥离机
CN214487230U (zh) 中药块茎粉碎机
CN201736370U (zh) 轮胎粗碎机
CN106334597B (zh) 强力撞击松粉机
CN210434641U (zh) 一种微粒粉碎机
CN211274859U (zh) 一种改良式饲料粉碎机
CN201154515Y (zh) 树皮粉碎机
CN219441901U (zh) 一种新型砂磨机陶瓷转子
CN219702165U (zh) 一种粉碎转子
KR200246780Y1 (ko) 원심형 곡물분쇄기
CN220238720U (zh) 高速粉碎装置
CN219631469U (zh) 一种具有增压气流的锤头
JP3649545B2 (ja) 横型超微粉砕ミルの摩耗防止方法
CN220027271U (zh) 一种粉碎设备
CN213315293U (zh) 一种粉碎机构及粉碎机
CN218796225U (zh) 一种双旋转高效粉碎机
CN212576506U (zh) 一种用于桑叶有效成分提取的破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