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2890U -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2890U
CN216162890U CN202121738664.XU CN202121738664U CN216162890U CN 216162890 U CN216162890 U CN 216162890U CN 202121738664 U CN202121738664 U CN 202121738664U CN 216162890 U CN216162890 U CN 216162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coil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86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周建东
余青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86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2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2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2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区域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第一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第二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之间并联,且与第一电磁线圈串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同时工作形成主加热回路,其余的第二电磁线圈可切换的接入或断开连接主加热回路。电磁加热设备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进行不同的火力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器具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电器,通过在线路组成部分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磁力线通过金属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金属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从而金属原子之间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得含有金属的被加热体自行高速发热。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加热器具大多采用单线盘加热的方式,加热区域单一,加热温度可选范围小,然而随着加热模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多,现有的电磁加热器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对于IH电饭煲、IH电压力煲等厨用电磁加热器具,现有结构的加热线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实现分区加热,且火力调节选择范围小,导致其不能针对蒸、煮、焖、炖等不同的烹饪需求以及不同的食材特性调节火力大小,模拟明火加热效果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因此如何更好的模拟明火加热,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阐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能够对电磁加热设备的不同加热区域进行独立加热,并且部分不同加热区域上分布的电磁线圈连接方式不同,由此不同的加热区域可以实现不同火力的加热,因此,电磁加热设备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进行不同的火力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火力可调节范围广,用户可针对不同的加热需求调节火力大小,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了达到上述的两个目的,本申请采取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区域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一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之间并联,且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串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同时工作形成主加热回路,其余的第二电磁线圈可切换的接入或断开连接主加热回路。
由上,电磁加热线盘的电路中,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同时工作,即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同时加热,由于第二电磁线圈之间并联连接,且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可以进行独立工作,因此,在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并入电路中的第二电磁线圈数量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感量越小,第二电磁线圈的总加热功率越大,即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火力越大。由此,本申请实现了分区加热,且通过改变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能够进行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火力的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模拟明火效果好,能够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包括谐振电容,并将所述谐振电容与串联后的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并联,形成谐振电路,使得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减少电源的无用功,节省电能,提高工作效率。
由上述可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独立工作,电磁线圈的独立控制通常需要控制开关,然而若出现流过控制开关的电流过大的情况,会影响开关的可靠性,由此,本申请设置控制开关,将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串联,减小流过控制开关的电流,提高控制开关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更多种火力的加热模式,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本申请设置至少两个绕线盘,其分别绕有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且至少部分所述绕线盘在不同的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即存在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的情况。当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工作时,加热体温度升高,由于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被加热体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所处的磁场范围大小不同,被加热体中产生的涡流大小不同,进一步,被加热体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受到的加热温度也不同,距离越近,加热温度越高,即火力越大;距离越远,加热温度越低,即火力越小。由此,第一电磁线圈或者部分第一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的距离或远或近,相应的,第二电磁线圈或者部分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的距离或近或远,由此在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能够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情况下,电磁加热线盘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加热模式,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
为了达到更大的火力调节范围,增大火力变化的程度,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将所述绕线盘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域与所述被加热体的距离设置成大于所述绕线盘在所述第二加热区域与所述被加热体的距离,上述说明中提到,距离越近,加热温度越高,即火力越大;距离越远,加热温度越低,即火力越小,由此,在电磁加热线盘能够进行功率调节以调节火力大小的情况下,将进行能够进行大功率加热的电磁线圈,即第二电磁线圈设置的与被加热体近;将能够进行小功率加热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设置的与被加热体远,由此,在电磁加热线盘能够通过调小功率进行小火力加热时,使火力更小;在电磁加热线盘能够通过调大功率进行大火力加热时,使火力更大,进一步扩大了火力变化的程度,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电磁加热设备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调节要求不同,为满足要求加热区域的中心部分火力较小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需求,将与被加热体距离较大的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加热区域的中心部分。
对应的,为满足要求加热区域的外围部分火力较小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需求,将与被加热体距离较大的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外围部分。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包括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由此,本申请所提出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火力可调节范围广,用户可针对不同的加热需求调节火力大小,提高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具有容纳内胆的腔室,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或侧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腔室的侧部或底部。由此,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分布在腔室的不同部位,通过改变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能够进行腔室侧部或者底部的加热火力的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模拟明火效果好,能够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由此,结合上述说明,本申请所包含的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火力调节范围大,且可分区加热,可选加热模式多,能够针对不同的烹饪需求以及不同的食材特性调节火力大小,可以大火进行猛火快速烹饪或文火慢炖,模拟明火烹饪效果好,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一种电路控制图;
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另一种电路控制图;
图3是与图2中的控制电路对应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结构B的放大示意图;
L1.第一电磁线圈;
L2、L3、L4:第二电磁线圈;
S1.第一开关;
C.电容器;
G1.第一接线端子;G2.第二接线端子;G3.第三接线端子
5.绕线盘;
6.被加热体;
A1:第一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的距离;
A2:第二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市场上的电磁加热器具大多采用单线盘加热的方式,加热区域单一,加热温度可选范围小,然而随着加热模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多,现有的电磁加热器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一种电路控制图;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另一种电路控制图;图3是与图2中的控制电路对应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局部结构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为了达到上述的两个目的,本申请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区域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第一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L1,第二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电磁线圈(L2、L3和L4均为第二电磁线圈,电路中至少存在L2、L3和L4中的任意两个),第二电磁线圈之间并联,且与第一电磁线圈L1串联;其中,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同时工作形成主加热回路,其余的第二电磁线圈可切换的接入或断开连接主加热回路。
由上,电磁加热线盘的电路中,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L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同时工作,即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同时加热,由于第二电磁线圈之间并联连接,且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可以进行独立工作,因此,在第一电磁线圈L1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并入电路中的第二电磁线圈数量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感量越小,第二电磁线圈的总加热功率越大,即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火力越大。由此,本申请实现了分区加热,且通过改变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能够进行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火力的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模拟明火效果好,能够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比第一电磁线圈L1的数量多,即第二加热区域的面积比第一加热区域的面积大,第二电磁线圈负责实现大盘加热,第一电磁线圈L1负责实现小盘加热,结合上述说明,并入电路中的第二电磁线圈数量越多,第二电磁线圈的总加热功率越大,由此可实现大盘大火力加热,小盘小火力加热。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行举例说明:
参照图2和图3,将加热区域的形状设为半球形,比如电磁加热电饭煲,L1为第一电磁线圈,位于加热区域底部,L2和L3均为第二电磁线圈,分布于加热区域侧部不同位置,L1、L2和L3电感量相近,S1为第一开关,C为电容器,G1、G2、G3和G4分别为四个接线端子,L1与L2的公共端为G2,L2与L3的公共端为G3,其中,L1与L2串联,L3与S1串联后再与L2并联。由此,当S1断开时,L1与L2串联,此时电路中总电感量较大,可以实现L1与L2同时加热,加热面积较小,可以做到小面积小火力加热;当S1闭合时,L2与L3形成并联,再与L1串联,此时电路中总电感量较小,加热面积较大,做到大面积大火力加热,加热均匀,火力强劲。由此本申请可以实现小盘小火力加热,大盘大火力加热。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包括谐振电容,并将谐振电容与串联后的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并联,形成谐振电路,使得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减少电源的无用功,节省电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联谐振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由此流过电容和电感的电流特别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加热效果。
由上述可知,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独立工作,很多情况下,现有技术会设置与电磁线圈并联的开关,开关开启,该电磁线圈工作;开关闭合,该电磁线圈被短路,由此使该电磁线圈可控制的独立工作,然而这种情况下,开关会在短时间内突然流过过大的电流,影响开关的可靠性,由此,本申请设置控制开关,将其与至少一个第二电磁线圈串联,既实现了第二电磁线圈的独立控制,又能够减小流过控制开关的电流,提高了控制开关的可靠性。
参照图4和图5,为了实现更多种火力的加热模式,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本申请设置至少两个绕线盘5,其分别绕有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且至少部分绕线盘5在不同的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不同,即存在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电磁线圈L1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比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大。当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工作时,加热体温度升高,由于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6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被加热体6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所处的磁场范围大小不同,被加热体6中产生的涡流大小不同,进一步,被加热体6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受到的加热温度也不同,距离越近,加热温度越高,即火力越大;距离越远,加热温度越低,即火力越小。由此,第一电磁线圈L1或者部分第一电磁线圈L1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或远或近,相应的,第二电磁线圈或者部分第二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或近或远,由此在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能够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情况下,电磁加热线盘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加热模式,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
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至少部分绕线盘5在不同的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不同”中的“至少部分”既可以指全部的绕线盘,也可以指至少两个绕线盘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还可以指某一个或某几个绕线盘中的局部。
为了达到更大的火力调节范围,增大火力变化的程度,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参照图5,将绕线盘5在第一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A1设置成大于绕线盘5在第二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6的距离A2,上述说明中提到,距离越近,加热温度越高,即火力越大;距离越远,加热温度越低,即火力越小,由此,在电磁加热线盘能够进行功率调节以调节火力大小的情况下,将进行能够进行大功率加热的电磁线圈,即第二电磁线圈设置的与被加热体6近;将能够进行小功率加热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L1设置的与被加热体6远,由此,在电磁加热线盘能够通过调小功率进行小火力加热时,使火力更小;在电磁加热线盘能够通过调大功率进行大火力加热时,使火力更大,进一步扩大了火力变化的程度,使大盘加热的火力能够更大,使小盘加热的火力能够更小,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电磁加热设备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调节要求不同,为满足要求加热区域的中心部分火力较小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需求,将与被加热体6距离较大的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加热区域的中心部分,即第一电磁线圈L1位于中心部分。
对应的,为满足要求加热区域的外围部分火力较小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需求,将与被加热体6距离较大的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加热区域的外围部分,及第二电磁线圈位于外围部分。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包括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和上述任意一项的电磁加热线盘。由此,本申请所提出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火力可调节范围广,用户可针对不同的加热需求调节火力大小,提高用户体验感。
示例性的,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包括机座,机座上具有容纳内胆的腔室,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腔室的底部或侧部,相对的,第二加热区域分布于腔室的侧部或底部。由此,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分布在腔室的不同部位,通过改变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能够进行腔室侧部或者底部的加热火力的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模拟明火效果好,能够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所属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胆即被加热体6。
示例性的,电磁加热设备包括IH(Induction Heating)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由此,结合上述说明,本申请所包含的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火力调节范围大,且可分区加热,可选加热模式多,小盘小火加热时能够进行焖饭、煲粥、熬汤、保温等文火烹饪需求,大盘大火加热时能够进行快速蒸煮、焯水等猛火烹饪需求,由此能够针对不同的烹饪需求以及不同的食材特性调节火力大小,模拟明火烹饪效果好,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区域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加热区域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之间并联,且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串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同时工作形成主加热回路,其余的第二电磁线圈可切换的接入或断开连接主加热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与串联后的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开关,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绕线盘,分别绕制有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至少部分所述绕线盘在不同的加热区域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域与所述被加热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绕线盘在所述第二加热区域与所述被加热体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加热区域的中心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外围部分。
8.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
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和,
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具有容纳内胆的腔室,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或侧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分布于所述腔室的侧部或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
CN202121738664.XU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Active CN216162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664.XU CN216162890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664.XU CN216162890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2890U true CN216162890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8664.XU Active CN216162890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2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2344B2 (ja)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120636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家电的控制方法
US4453067A (en) Induction heating coil
WO2014056785A1 (en) A wireless cooking appliance operated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cooktop
CN101574014B (zh) 用于控制感应灶具的方法和感应灶具
CN104039033B (zh) 可增加加热范围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KR101288551B1 (ko) 고주파 유도가열 기술을 이용한 인덕션렌지
KR101307594B1 (ko) 유도가열 히터가 구비된 전기 조리기기
JP2013149470A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H05347180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1928464U (zh) 一种适于锅具侧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多用途电磁炉
CN21616289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KR100861869B1 (ko) 인덕션 히팅코일을 이용한 튀김기
JPH04341790A (ja)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US11638330B2 (en) Food preparation apparatus with electrical PTC thermistors connected in parallel
CN21573492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01026094Y (zh) 电磁加热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电热锅、电磁灶、豆浆机
US5854473A (en)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lternating current generator with a saturable choke
CN206932430U (zh) 微型电磁线圈盘
JP2011171040A (ja)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9470259U (zh) 扒炉
CN108684094A (zh) 多电磁线圈使用同一频率同步加热不会互相干扰的电磁炉
JP3292059B2 (ja) 電気炊飯器
KR102238455B1 (ko) 피가열체 특성에 따른 온도 제어를 수행하는 조리 기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JP5625296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