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4920U -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4920U
CN215734920U CN202121714216.6U CN202121714216U CN215734920U CN 215734920 U CN215734920 U CN 215734920U CN 202121714216 U CN202121714216 U CN 202121714216U CN 215734920 U CN215734920 U CN 215734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coil
wir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42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周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42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4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4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4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相邻的至少两个加热区域,电磁加热线盘包括至少两个绕线盘和至少两个电磁线圈,至少两个绕线盘分别分布在对应的加热区域;至少两个电磁线圈分别绕制在对应的线盘上,其中,至少部分加热区域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电磁线圈中的至少部分电磁线圈独立工作。分布在不同加热区域的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距离下,作用于被加热体的加热温度不同,由此电磁加热设备不同的加热区域不仅能够独立进行加热还能够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器具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电器,通过在线路组成部分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磁力线通过金属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金属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从而金属原子之间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得含有金属的被加热体自行高速发热。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加热器具大多采用单线盘加热的方式,加热区域单一,加热温度可选范围小,然而随着加热模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多,现有的电磁加热器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对于IH电饭煲、IH电压力煲等厨用电磁加热器具,现有结构的加热线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实现分区加热,且火力调节选择范围小,导致其不能针对蒸、煮、焖、炖等不同的烹饪需求以及不同的食材特性调节火力大小,模拟明火加热效果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因此,如何使电磁加热设备更好的模拟明火加热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阐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能够对电磁加热设备的不同加热区域进行独立加热,并且其具有多个电磁线圈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加热区域,分布在不同加热区域的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距离下,作用于被加热体的加热温度不同,由此电磁加热设备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进行不同的火力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功率调节可选范围广,用户可针对不同加热需求调节功率大小,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了达到上述的两个目的,本申请采取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相邻的至少两个加热区域,所述电磁加热线盘包括至少两个绕线盘和至少两个电磁线圈,所述至少两个绕线盘分别分布在对应的加热区域;所述至少两个电磁线圈分别绕制在对应的所述线盘上,其中,至少部分加热区域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所述电磁线圈中的至少部分电磁线圈独立工作。
由此,电磁线圈中至少部分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即存在不同的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且至少部分加热区域能够进行单独加热。当电磁线圈工作时,加热体温度升高,由于不同的加热区域对应的电磁线圈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被加热体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所处的磁场范围大小不同,被加热体中产生的涡流大小不同,进一步,被加热体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受到的加热温度也不同,距离越近,加热温度越高,即火力越大;距离越远,加热温度越低,即火力越小。综上,具有本申请的电磁加热线盘的电磁加热设备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进行不同的火力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保证均匀的加热效果,本申请在加热区域中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将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最远;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越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最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最近。由此,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工作时,可实现小火力加热;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工作时,可实现大火力加热。
仅依靠对应加热区域不同部分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具有距离变化以实现多种加热模式可能导致火力变化程度过小,造成不同加热模式下的加热效果区别不明显,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加大火力变化的程度,本申请还将电磁线圈之间并联连接,且在至少一个并联支路上串联设置第一开关,即越多电磁线圈工作,电路中电感量越小,加热功率越大,即加热火力越大。
同理,本申请还可以在所述加热区域中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将所述绕线盘与所述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最近;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越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最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最远。由此,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工作时,可实现较小火力加热;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工作时,可实现较大火力加热。
同理,仅依靠对应加热区域不同部分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之间具有距离变化以实现多种加热模式可能导致火力变化程度过小,造成不同加热模式下的加热效果区别不明显,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加大火力变化的程度,本申请还将电磁线圈之间串联连接,且至少一个电磁线圈并联有第二开关,即越少电磁线圈工作,电路中电感量越小,加热功率越大,即加热火力越大。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设置谐振电容,并将谐振电容与电磁线圈并联连接,形成并联谐振电路,使得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减少电源的无用功,节省电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联谐振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由此流过电容和电感的电流特别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加热效果。
电磁加热设备实际工作的功率超限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总功率不超上限,提高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的,本申请设置第三开关,且第三开关分别于至少两个电磁线圈连接,用于分时使能电磁线圈,由此,与第三开关连接的电磁线圈不能同时工作,保证了电磁线圈工作时的总功率不会超出功率上限,提高了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包括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由此,本申请所提出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火力调节的可选范围广,用户可针对不同加热需求调节火力大小,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具有容纳内胆的腔室,其中,在所述腔室的底部和侧部分别布置有不同的所述绕线盘,其中布置在底部的绕线盘与内胆的距离与布置在侧部的绕线盘与所述内胆的距离不同。由此,分布在腔室的底部和侧部的绕线盘上的电磁线圈能够独立加热,且与内胆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距离下,作用于内胆的加热温度不同,由此分布在腔室底部和侧部的绕线盘上的电磁线圈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提供不同的加热温度,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由此,结合上述说明,本申请所包含的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火力调节范围大,且可分区加热,可选加热模式多,能够针对不同的烹饪需求以及不同的食材特性调节火力大小,可以大火进行猛火快速烹饪或文火慢炖,模拟明火烹饪效果好,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一种电路控制图;
图5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另一种电路控制图;
图6是与图4中的控制电路对应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又一种电路控制图。
1.电磁加热线盘;11.绕线盘;12.电磁线圈;
2.被加热体;
L1.第一电磁线圈;L2.第二电磁线圈;L3.第三电磁线圈;L4.第四电磁线圈;L5.第五电磁线圈;L6.第六电磁线圈;L7.第七电磁线圈;L8.第八电磁线圈;
S1、S2、S3:第一开关;S4.第二开关;S5.第三开关;
C1.第一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
G1.第一接线端子;G2.第二接线端子;G3.第三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市场上的电磁加热器具大多采用单线盘加热的方式,加热区域单一,加热温度可选范围小,然而随着加热模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多,现有的电磁加热器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箭头为被加热体的安装方向;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一种电路控制图;图4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另一种电路控制图;图5是与图4中的控制电路对应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中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的又一种电路控制图。
参照图1、图2和图3,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线盘1,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相邻的至少两个加热区域,电磁加热线盘1包括至少两个绕线盘11和至少两个电磁线圈12,至少两个绕线盘11分别分布在对应的加热区域;至少两个电磁线圈12分别绕制在对应的线盘上,其中,至少部分加热区域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的距离不同,电磁线圈12中的至少部分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
由此,电磁线圈12中至少部分与被加热体2的距离不同,即存在不同的电磁线圈12与被加热体2的距离不同,且至少部分加热区域能够进行单独加热。当电磁线圈12工作时,加热体温度升高,由于不同的加热区域对应的电磁线圈12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被加热体2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所处的磁场范围大小不同,被加热体2中产生的涡流大小不同,被加热体2上不同的被加热区域的升温速率和以及温度也不同,因此,被加热体受到的火力也不同。距离越近,升温速率和温度越高,即火力越大;距离越远,升温速率和温度越低,即火力越小。综上,具有本申请的电磁加热线盘1的电磁加热设备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进行不同的火力调节,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至少部分加热区域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的距离不同”中的“至少部分”既可以指全部的绕线盘,也可以指至少两个绕线盘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还可以指某一个或某几个绕线盘中的局部。
为了产生更好的加热效果,通常需要电磁加热设备尽可能地对被加热体2进行均匀加热,因而既要保证均匀加热,又要可实现多种加热模式。为保证均匀加热以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绕线盘11在加热区域的分布需要具有规律性;在本申请中,为保证电磁加热设备可实现多种加热模式,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需要具有变化,因此,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需要具有规律性的变化。由上,本申请在加热区域中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将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最远;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越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最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最近。由此,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12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12工作时,可实现小火力加热;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12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12工作时,可实现大火力加热。例如,当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时,可实现小火力加热;当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时,可实现大火力加热;当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一起工作时,可实现超大火力加热。由此,同时保证了加热效果和实现多种火力调节。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行举例说明:将加热区域的形状设为半球形,比如电磁加热电饭煲,加热区域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处于半球形加热区域底部中心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最远,在沿底部中心向侧部延伸的方向上,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与底部中心距离最远的侧部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距离最近,由此,当底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或者部分侧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时,可实现小火力加热;当侧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时,可实现大火力加热;当底部和侧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一起工作时,可实现超大火力加热,由此,根据用户需要可进行多种加热模式的选择,提高用户体验感。
仅依靠对应加热区域不同部分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具有距离变化以实现多种加热模式可能导致火力变化程度过小,造成不同加热模式下的加热效果区别不明显,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加大火力变化的程度,参照图4,本申请将至少两个电磁线圈12之间并联连接,且在至少一个并联支路上串联设置第一开关,即越多电磁线圈12工作,电路中电感量越小,加热功率越大,即加热火力越大。例如,当只有与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串联的第一开关闭合时,或者与部分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串联的第一开关闭合时,此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大,可以实现小火加热;当只有与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串联的第一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小,能够实现大火加热;当所有的第一开关闭合时,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一起工作,电路中电感量最小,能够实现超大火加热。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4,第一电磁线圈L1为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第二电磁线圈L2为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中的一部分,第三电磁线圈L3为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中的另一部分,S1、S2和S3均为第一开关。第一电磁线圈L1、第二电磁线圈L2和第三电磁线圈L3之间彼此并联连接,第一电容器C1与第一电磁线圈L1、第二电磁线圈L2和第三电磁线圈L3并联连接,第一电磁线圈L1、第二电磁线圈L2和第三电磁线圈L3分别与S1、S2和S3串联。由此,当S1闭合,S2和S3打开时,只有第一电磁线圈L1工作,此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大,可以实现小火加热;当S2和S3至少一个闭合,S1打开时,第二电磁线圈L2和第三电磁线圈L3至少一个工作,此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小,可实现大火加热;当S1、S2和S3都闭合时,电路中电感量更小,可实现更大火力的加热。
将此种电路连接方式与加热区域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减小的结构设计方式结合,能够进一步扩大火力变化程度。例如,位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的距离相较于位于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远,在只有位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单独工作时,加热火力小,且此时回路中只有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工作,电感量大,加热功率小,因此所能提供的火力更小,扩大了火力变化的程度,能够实现小盘加热时,电磁加热设备具有更小的火力。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更为精细的火力调节,加热区域中心部分也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绕线盘11,每个独立的绕线盘11中都具有能够独立工作的电磁线圈12,通过控制电磁线圈12接入回路的数量可以逐步加大或者减小火力,因此,在加热区域中心部分已经能够实现相对小火力加热的基础上,控制并联的电磁线圈12接入回路的数量,可以在相对小火力加热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火力变化的程度,实现精细化的火力控制。
同理,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同时保证了加热效果和实现多种加热模式,本申请在加热区域中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将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最近;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越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距离最远的外围,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最远。由此,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12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远的电磁线圈12工作时,可实现较小火力加热;当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12工作,或者较多与加热区域中心距离近的电磁线圈12工作时,可实现较大火力加热。例如,当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或者和部分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同时工作时,可实现小火力加热;当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时,可实现大火力加热。由此,同时保证了加热效果和实现多种加热模式。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行举例说明:将加热区域的形状设为半球形,比如电磁加热电饭煲,加热区域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增大,即,处于半球形加热区域底部中心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最近,在沿底部中心向侧部延伸的方向上,绕线盘11与被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与底部中心距离最远的侧部对应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距离最远,由此,当侧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或者和部分底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同时工作时,可实现小火力加热;当底部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独立工作时,可实现大火力加热,由此,根据用户需要可进行多种加热模式的选择,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上述说明仅为方便理解本申请而作出的举例说明,加热区域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半球形,根据电磁加热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同,加热区域还可以为板形、圆形等其他形状。
同理,仅依靠对应加热区域不同部分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具有距离变化以实现多种加热模式可能导致火力变化程度过小,造成不同加热模式下的加热效果区别不明显,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加大火力变化的程度,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5,本申请将至少两个电磁线圈12之间串联连接,且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2并联有第二开关,即越少电磁线圈12工作,电路中电感量越小,加热功率越大,即加热火力越大。例如,当与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或者和部分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并联的第二开关同时闭合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小,能够实现大火力加热;当只有与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大,能够实现小火加热。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5和图6,第一接线端子G1、第二接线端子G2、第三接线端子G3为3个接线端子,第四电磁线圈L4为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第五电磁线圈L5为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中的一部分,第六电磁线圈L6为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中的另一部分。第四电磁线圈L4、第五电磁线圈L5和第六电磁线圈L6之间串联连接,第二接线端子G2为公共端,第四电磁线圈L4与第二开关S4并联,第二电容器C2与第四电磁线圈L4、第五电磁线圈L5和第六电磁线圈L6并联连接。由此,当第二开关S4打开,第四电磁线圈L4、第五电磁线圈L5和第六电磁线圈L6工作,此时电路中电感量较大,可以实现小火力加热;当第二开关S4闭合,第四电磁线圈L4被短路,第五电磁线圈L5和第六电磁线圈L6工作,此时电路中电感较小,可实现较大火力加热。
本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通常比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多。
将此种电路连接方式与加热区域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之间的距离增大的结构设计方式结合,能够进一步扩大火力变化程度。例如,位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与被加热体2的距离相较于位于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近,在位于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单独工作时,加热火力大,且若此时回路中只有对应加热区域中心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工作,电感量小,加热功率大,因此所能提供的火力更大,扩大了火力变化的程度,能够实现小盘加热时,电磁加热设备具有更大的火力。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更为精细的火力调节,加热区域中心部分也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绕线盘11,每个独立的绕线盘11中都具有能够独立工作的电磁线圈12,通过控制电磁线圈12接入回路的数量可以逐步加大或者减小火力,因此,在加热区域中心部分已经能够实现相对大火力加热的基础上,控制串联的电磁线圈12接入回路的数量,可以在相对大火力加热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火力变化的程度,实现精细化的火力控制。
电磁线圈12可看作电感,电容与电感配合,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电路端的电压和总电流不能同相位时,电源会做无用功,为了节省电能,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设置谐振电容,并将谐振电容与电磁线圈12并联连接,形成并联谐振电路,使得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减少电源的无用功,节省电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联谐振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由此流过电容和电感的电流特别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加热效果。
电磁加热设备实际工作的功率超限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总功率不超上限,提高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本申请设置第三开关,且第三开关分别于至少两个电磁线圈12连接,用于分时使能电磁线圈12,由此,与第三开关连接的电磁线圈12不能同时工作,保证了电磁线圈12工作时的总功率不会超出功率上限,提高了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7,第七电磁线圈L7为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中的一部分,第八电磁线圈L8为对应加热区域外围部分的绕线盘11中的电磁线圈12中的另一部分,第三开关S5为双向开关,只能与第七电磁线圈L7和第八电磁线圈L8中的一个连接,第三电容器C3与第七电磁线圈L7和第八电磁线圈L8并联连接。因此,第七电磁线圈L7和第八电磁线圈L8不能同时工作,由此保证了电磁线圈12工作时的总功率不会超出功率上限,提高了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包括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和上述任意一项的电磁加热线盘1。由此,本申请所提出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火力调节的可选范围广,用户可针对不同加热需求调节火力大小,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示例性的,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包括机座,机座上具有容纳内胆的腔室,其中,在腔室的底部和侧部分别布置有不同的绕线盘11,其中布置在底部的绕线盘11与内胆的距离与布置在侧部的绕线盘11与内胆的距离不同。由此,分布在腔室的底部和侧部的绕线盘11上的电磁线圈12能够独立加热,且与内胆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距离下,作用于内胆的加热温度不同,由此分布在腔室底部和侧部的绕线盘11上的电磁线圈12不仅能够进行分区加热,还能够提供不同的加热温度,使得电磁加热设备能够实现多种加热模式。
本所属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胆即被加热体2。
示例性的,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设备包括IH(Induction Heating)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由此,结合上述说明,本申请所包含的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火力调节范围大,且可分区加热,可选加热模式多,小盘小火或者大盘小火加热时能够进行焖饭、煲粥、熬汤、保温等文火烹饪需求,大盘大火或者小盘大火加热时能够进行快速蒸煮、焯水等猛火烹饪需求,由此能够针对不同的烹饪需求以及不同的食材特性调节火力大小,模拟明火烹饪效果好,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线盘,适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相邻的至少两个加热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盘包括:
至少两个绕线盘,分别分布在对应的加热区域;
至少两个电磁线圈,分别绕制在对应的所述绕线盘上,其中,至少部分加热区域对应的绕线盘与被加热体的距离不同,所述电磁线圈中的至少部分电磁线圈独立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区域中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所述绕线盘与所述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线圈之间并联连接,在至少一个并联支路上串联有第一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区域中,沿中心向外围的方向所述绕线盘与所述被加热体之间的距离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线圈之间串联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磁线圈并联有第二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谐振电容,与所述电磁线圈并联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开关,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电磁线圈连接,用于分时使能所述电磁线圈。
8.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加热设备本体;
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本体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具有容纳内胆的腔室,其中,在所述腔室的底部和侧部分别布置有不同的所述绕线盘,其中布置在底部的绕线盘与内胆的距离与布置在侧部的绕线盘与所述内胆的距离不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IH电饭煲和/或IH电压力煲。
CN202121714216.6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Active CN215734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4216.6U CN215734920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4216.6U CN215734920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4920U true CN215734920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4216.6U Active CN215734920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4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636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家电的控制方法
CN102652460B (zh) 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具有该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US4453067A (en) Induction heating coil
CN104039033A (zh) 可增加加热范围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US20200163171A1 (en) Induction cooktop
CA2775974A1 (en) An induction hob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duction hob
CN202281269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
KR0176773B1 (ko) 유도가열조리 겸용 전자레인지 및 그 제어방법
JPH05347180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1928464U (zh) 一种适于锅具侧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多用途电磁炉
CN21573492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CN104930561A (zh) 一种电磁炉
CN21616289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加热设备
JPH04341790A (ja)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4219809B (zh)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KR102142413B1 (ko) 조리 장치의 워킹 코일 어셈블리
KR102238455B1 (ko) 피가열체 특성에 따른 온도 제어를 수행하는 조리 기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CN207354649U (zh)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CN209470259U (zh) 扒炉
CN201789651U (zh) 电磁炉线圈盘
CN217066090U (zh) 烹饪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JP3292059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08435211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JP5625296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KR20200101804A (ko) 열전도 효율이 향상된 무선 유도가열 밥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