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1987U - Type c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Type c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1987U
CN216161987U CN202122274342.0U CN202122274342U CN216161987U CN 216161987 U CN216161987 U CN 216161987U CN 202122274342 U CN202122274342 U CN 202122274342U CN 216161987 U CN216161987 U CN 216161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ll
glue
metal
mai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43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林
袁伟
王钰
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ji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anj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anj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anj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43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1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1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1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YPE C 连接器,包括有主体金属壳、绝缘本体及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舌板部、固定座;所述端子组设置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组包括有分别排列于舌板部的上、下表面的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并围绕于舌板部外周以形成对接腔,所述固定座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凸环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如此,其提高主体金属壳套设后的结合紧密度,组装可靠性更好,阻挡胶水往前溢,有效减少出现胶水往前溢至对接腔的可能。

Description

TYPE C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TYPE C 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TYPE C 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SB)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数据的传输大多采用这种通用的标准;USB3.1 Type C型接口连接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因此,目前USB3.1 Type C型接口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以USB3.1 Type C型接口连接器的母座为例,其通常包括有金属壳、绝缘本体、端子组及保护罩等;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舌板部、固定座;所述端子组设置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组包括有分别排列于舌板部的上、下表面的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所述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并围绕于舌板部外周以形成对接腔,所述保护罩则罩设于金属壳的外部靠后方。现有技术中,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后,金属壳的内周面与固定座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后续依赖于后端打胶实现密封,容易出现胶水往前溢至对接腔的问题。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TYPE C连接器,其提高主体金属壳套设后的结合紧密度,组装可靠性更好,阻挡胶水往前溢,有效减少出现胶水往前溢至对接腔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TYPE C 连接器,包括有主体金属壳、绝缘本体及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舌板部、固定座;所述端子组设置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组包括有分别排列于舌板部的上、下表面的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并围绕于舌板部外周以形成对接腔;所述固定座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凸环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环设置于固定座的前端外周,所述凸环的前端面为导引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包括有定位肩部和位于定位肩部后侧的焊接座,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套设于定位肩部外周,所述凸环设置于定位肩部的前端外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超出绝缘本体后端,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绝缘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胶水,通过胶水密封连接于主体金属壳与绝缘本体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容腔槽的点胶口,所述端子组穿过点胶口呈隔栏排列,所述胶水还密封连接于端子组与绝缘本体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金属壳上罩设有金属保护罩;所述胶水密封连接于金属保护罩与主体金属壳之间、端子组与金属保护罩之间、绝缘本体与金属保护罩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座上设置有限位凸柱,所述金属保护罩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柱伸入限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肩部上设置有金属焊接片,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套设于定位肩部外周后并焊接固定于金属焊接片,所述胶水粘接于金属焊接片与主体金属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保护罩的后端顶部设置焊接排气散热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固定座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凸环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如此,其提高主体金属壳套设后的结合紧密度,组装可靠性更好,阻挡胶水往前溢,有效减少出现胶水往前溢至对接腔的可能。
其次是,在利用主体金属壳的后端超出绝缘本体后端,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绝缘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容胶槽,容胶槽内填充有胶水后通过胶水密封连接于主体金属壳与绝缘本体之间,有利于提升防水密封性;同时,借助固定座的底部的点胶口,使得容胶槽作为半开放型区域,点胶后,胶水可密封连接于端子组、绝缘本体、金属保护罩、主体金属壳之间均形成密封连接,也起到固定TYPE C 连接器内各零部件、增加连接强度的作用,有利于减少TYPE C 连接器内各零部件出现松动的可能,提高TYPE C 连接器的耐摔能力,有利于延长TYPE C 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示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及端子组的结构示图;
图7 是图6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8 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金属固定件的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主体金属壳10 绝缘本体20
舌板部21 固定座22
定位肩部221 凸环2211
导引斜面2212 焊接座222
限位凸柱2221 第一绝缘本体201
第二绝缘本体202 第三绝缘本体203
中间隔板204 端子组30
对接腔40 金属固定件50
上折弯片51 下折弯片52
第一折板部511 第二折板部512
第三折板部521 第四折板部522
上EMI片53 下EMI片54
圈体部55 上埋设段551
左埋设段552 下埋设段553
右埋设段554 缺口501
金属保护罩60
限位孔61 焊接排气散热槽62
密封胶圈70 胶水80
容胶槽A 点胶口B。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TYPE C 连接器,包括有主体金属壳10、绝缘本体20及端子组30;所述绝缘本体20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舌板部21、固定座22;所述端子组30设置于绝缘本体20上,所述端子组30包括有分别排列于舌板部21的上、下表面的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所述主体金属壳10围绕于舌板部21外周以形成对接腔40。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22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2211,所述主体金属壳10套设于固定座22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内壁面与凸环2211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其提高主体金属壳10套设后的结合紧密度,组装可靠性更好,阻挡胶水往前溢,有效减少出现胶水往前溢至对接腔的可能。
具体而言:所述固定座22包括有定位肩部221和位于定位肩部221后侧的焊接座222,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后端套设于定位肩部221外周。所述定位肩部221上围绕定位肩部221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2211,所述主体金属壳10套设于定位肩部221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内壁面与凸环2211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所述凸环2211设置于定位肩部221的前端外周,所述凸环2211的前端面为导引斜面2212,有利于主体金属壳10的顺利组装。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后端超出绝缘本体20后端,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内壁面与绝缘本体20的后端之间形成容胶槽A,所述容胶槽A内填充有胶水80,通过胶水80密封连接于主体金属壳10与绝缘本体20之间。如图1,以及图5至图7所示,所述固定座22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容腔槽A的点胶口B,所述端子组30穿过点胶口B呈隔栏排列,所述胶水80还密封连接于端子组30与绝缘本体20之间。所述主体金属壳上罩设有金属保护罩;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的焊脚伸出焊接座222,所述焊接座222上设置有限位凸柱2221,所述金属保护罩60上设置有限位孔61,所述金属保护罩60遮盖住焊接座222后,所述限位凸柱2221伸入限位孔61内,起到防止金属保护罩60左右摆动的作用。优选地,也可以在金属保护罩60的后端顶部设置焊接排气散热槽62,焊接排气散热槽62可以为若干短形槽或者一个、两个长条形槽等,其形状、尺寸可以不作局限,主要起到将焊接时产品的烟雾气体散发到外界的作用,同时,也可散热。所述金属保护罩60与主体金属壳10之间,通过多处镭射焊接方式形成连接固定,例如:在顶部、左侧、右侧分别镭射焊接。以及,在主体金属壳10的前端外周,还可套设密封胶圈70,当TYPE C 连接器应用到电子产品上后,利用密封胶圈70来提高TYPE C 连接器与其安装位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性。
所述胶水80密封连接于金属保护罩60与主体金属壳10之间、端子组30与金属保护罩60之间、绝缘本体20与金属保护罩60之间,使得容胶槽A作为半开放型区域,点胶后,胶水80可密封连接于端子组30、绝缘本体20、金属保护罩60、主体金属壳10之间均形成密封连接,也起到固定TYPE C 连接器内各零部件、增加连接强度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定位肩部221上设置有金属焊接片,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后端套设于定位肩部221外周后并焊接固定于金属焊接片,所述胶水80粘接于金属焊接片与主体金属壳10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金属固定件50来形成金属焊接片,例如:可以利用下述的上折弯片51、下折弯片52作为金属焊接片使用。
如图2、图4及图8所示,所述金属固定件50镶嵌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20内,所述金属固定件50的后端具有向上延伸弯折的上折弯片51、向下延伸弯折的下折弯片52,所述上折弯片51、下折弯片52分别露于固定座22的上、下侧,具体是指所述上折弯片51、下折弯片52分别露于定位肩部221的上、下侧;所述主体金属壳10于固定座22的上、下侧分别与上折弯片51、下折弯片52形成焊接固定,通常可以采用镭射焊接方式。
如图8所示,所述上折弯片51包括有第一折板部511和第二折板部512,所述第一折板部511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折板部512自第一折板部511的上端一体往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折板部512露于固定座22的上侧;所述下折弯片52包括有第三折板部521和第四折板部522,所述第三折板部521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折板部522自第三折板部521的上端一体往后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折板部522露于固定座22的下侧;所述主体金属壳10分别焊接于第二折板部512、第四折板部522。所述金属固定件50的前端具有向前延伸的上EMI片53、下EMI片54,所述上EMI片53、下EMI片54分别露于舌板部21的上、下侧,以供公头对插后接触上EMI片53或下EMI片54。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排列于舌板部21的前段区域上、下表面,所述上EMI片53、下EMI片54分别露于舌板部21的后段区域上、下侧。
公头的弹片接触到上EMI片53或下EMI片54,起到当静电渗透时保护回路的作用。所述金属固定件50具有圈体部55,所述圈体部55埋设于绝缘本体20内,且,所述圈体部55沿绝缘本体20的周向延伸布置,所述圈体部55具有依次连接的上埋设段551、左埋设段552、下埋设段553及右埋设段554,所述上折弯片51一体连接于上埋设段551的后端,所述下弯折片52一体连接于下埋设段553的后端,所述上EMI片53一体连接于上埋设段551的前端,所述下EMI片54一体连接于下埋设段553的前端。以及,所述上EMI片53、下EMI片54的前端均设置有缺口501,提高上EMI片53、下EMI片54于绝缘本体20上的定位精准度,避免上EMI片53、下EMI片54发生左右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201、第二绝缘本体202及第三绝缘本体203,所述上排端子镶嵌注塑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201内形成上端子模组,所述下排端子镶嵌注塑成型于第二绝缘本体202内形成下端子模组,所述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之间叠设有中间隔板204,所述金属固定件50套设于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中间隔板204的外周,形成一个夹紧模块,再将夹紧模块镶嵌注塑成型于第三绝缘本体203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固定座22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2211,所述主体金属壳10套设于固定座22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10的内壁面与凸环2211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如此,其提高主体金属壳10套设后的结合紧密度,组装可靠性更好,阻挡胶水80往前溢,有效减少出现胶水80往前溢至对接腔的可能。
其次是,在利用主体金属壳10的后端超出绝缘本体20后端,主体金属壳10的内壁面与绝缘本体20的后端之间形成容胶槽A,容胶槽A内填充有胶水80后通过胶水80密封连接于主体金属壳10与绝缘本体20之间,有利于提升防水密封性;同时,借助固定座22的底部的点胶口B,使得容胶槽A作为半开放型区域,点胶后,胶水80可密封连接于端子组30、绝缘本体20、金属保护罩60、主体金属壳10之间均形成密封连接,也起到固定TYPE C 连接器内各零部件、增加连接强度的作用,有利于减少TYPE C 连接器内各零部件出现松动的可能,提高TYPE C 连接器的耐摔能力,有利于延长TYPE C 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TYPE C 连接器,包括有主体金属壳、绝缘本体及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舌板部、固定座;所述端子组设置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组包括有分别排列于舌板部的上、下表面的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并围绕于舌板部外周以形成对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外周沿周向延伸设置有一整圈闭合式的凸环,所述主体金属壳套设于固定座外周后,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凸环形成干涉式紧配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设置于固定座的前端外周,所述凸环的前端面为导引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有定位肩部和位于定位肩部后侧的焊接座,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套设于定位肩部外周,所述凸环设置于定位肩部的前端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超出绝缘本体后端,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内壁面与绝缘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胶水,通过胶水密封连接于主体金属壳与绝缘本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容腔槽的点胶口,所述端子组穿过点胶口呈隔栏排列,所述胶水还密封连接于端子组与绝缘本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金属壳上罩设有金属保护罩;所述胶水密封连接于金属保护罩与主体金属壳之间、端子组与金属保护罩之间、绝缘本体与金属保护罩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座上设置有限位凸柱,所述金属保护罩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柱伸入限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肩部上设置有金属焊接片,所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套设于定位肩部外周后并焊接固定于金属焊接片,所述胶水粘接于金属焊接片与主体金属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YPE C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罩的后端顶部设置焊接排气散热槽。
CN202122274342.0U 2021-09-18 2021-09-18 Type c 连接器 Active CN216161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4342.0U CN216161987U (zh) 2021-09-18 2021-09-18 Type c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4342.0U CN216161987U (zh) 2021-09-18 2021-09-18 Type c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1987U true CN216161987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5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4342.0U Active CN216161987U (zh) 2021-09-18 2021-09-18 Type c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1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26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orward and rearward waterproof sealing
CN107565241B (zh) 电连接器
TW201334323A (zh) 插座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CN109149277B (zh) 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TWI769256B (zh) 電連接器
CN108281813B (zh) 电连接器
TWM556031U (zh) 防水連接器
TWM496864U (zh) 電連接器
CN207542475U (zh) 电连接器
CN216161987U (zh) Type c 连接器
CN113871930A (zh) Type c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1428495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6161988U (zh) Type c连接器
CN216794093U (zh)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WO2015089906A1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CN21142849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2783885U (zh)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WO2011140988A1 (zh) 电连接器插头
CN10954642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4313691U (zh) 电连接器
CN220797171U (zh) 一种侧插式连接器
US20140213114A1 (en) Connector and mating connector connectable to the same
CN216312146U (zh) 防水型Type-C连接器
CN220652490U (zh) 稳定可靠型Type-C插头连接器
TWI674712B (zh) 插座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總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138 Gangjian Road, Changpi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nji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212, building 3, No. 42, Muxuan Chuangye 1st Road, Changpi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ianji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