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7601U -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7601U
CN216157601U CN202122057736.0U CN202122057736U CN216157601U CN 216157601 U CN216157601 U CN 216157601U CN 202122057736 U CN202122057736 U CN 202122057736U CN 216157601 U CN216157601 U CN 216157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platform
derrick
fixed beam
desc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77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宝林
吴奇兵
陈小伟
王鹏
谢俊成
刘汉光
徐光鹏
张士超
李志康
曹义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OOC Safety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OOC Safety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OOC Safety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OOC Safety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77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7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7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7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包括导向索、固定梁和缓降器,所述固定梁为倒L结构,且竖直固接在井架一侧的二层台上,所述导向索顶端和缓降器上端的拉绳均固接在固定梁顶部的横梁上,所述导向索底端固接在甲板上的逃生点处,且所述缓降器固接在导向索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该系统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对二层台改造程度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受逃生路线限制,防止逃生路线与井架等其他设备产生干涉,大大提高了海洋石油平台钻修机井架二层台的逃生效率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陆地油田井架二层台逃生装置多为德国米特曼RG10D型和美国DBI-SALA型逃生装置,此类逃生装置采用离心摩擦机构控制人体的下降速度,其导向索在安装时要求导向索需要与水平面形成45°左右的夹角,同时使用时还要确保离心机构必须垂直悬挂,以确保逃生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性,否则缓降器会失控;且在安装时,需要安装两条导向绳,两条导向绳地锚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4米,以防止相互产生干涉。
但是海洋石油平台钻修机由于受到平台甲板及空间限制,无法安装陆地油田井架二层台逃生装置以达到其安装要求。并且,现有的海洋石油平台钻修机井架中明确规定不能在井架上直接安装其他结构,因此逃生系统不能直接安装在井架上,否则会对井架产生拉力,造成井架疲劳,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在海洋钻修机作业时,出现井喷、火灾、有毒气体泄漏、井架倾倒等紧急情况下,井架工无法第一时间安全逃生,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包括导向索、固定梁和缓降器,所述固定梁为倒L结构,且竖直固接在井架一侧的二层台上,所述导向索顶端和缓降器上端的拉绳均固接在固定梁顶部的横梁上,所述导向索底端固接在甲板上的逃生点处,且所述缓降器固接在导向索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二层台外围沿边缘处竖直设有凵型的挡风墙,所述挡风墙上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处安装有逃生门,所述固定梁位于逃生门自由端对应的挡风墙外侧壁处。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门包括第一钢板和均匀固接在第一钢板一侧的多个第一无缝钢管,所述挡风墙包括第二钢板围成的凵型结构板和多个支撑立柱,多个所述支撑立柱均匀固接在凵型结构板的侧壁上,且所述支撑立柱底部固接在二层台上,所述逃生门远离固定梁的一侧与挡风墙的支撑立柱铰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口底部水平向外设有固接于二层台的飘台。
进一步的,所述飘台包括第三钢板和固接在第三钢板底部的第二无缝钢管,所述第四钢板与二层台固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飘台的外围边沿处向上固接有两个相对设置且沿 L型路线分布的围栏,在所述飘台远离逃生口的一侧两个围栏之间连接有多道安全防护链。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顶部的横梁延伸方向与飘台伸出二层台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的顶角处设有连接横梁和纵梁的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梁的横梁底部固接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导向索上端和缓降器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耳板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所述导向索上端和缓降器上端分别通过第一卸扣和自锁安全钩与第一耳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点为在钻台甲板上靠近船首方向的钻台甲板边缘处和/或靠近船尾方向的钻台甲板边缘处,所述逃生口的数量为 1个或2个且与逃生点相对应。
进一步的,在所述逃生点处的钻台甲板上固接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有第二卸扣,所述导向索下端穿过卸扣对折并通过多个绳卡将导向索的对折处固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缓降器为擒纵机构式缓降器。
进一步的,所述缓降器的外壳表面和缓降器上的拉绳表面均涂覆有一层防腐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索呈直线连接在固定梁顶部的横梁和甲板上的逃生点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在二层台处的挡风墙上设置逃生门,并设置与逃生门对应的逃生点,在逃生门自由端一侧的挡风墙上设置固定梁,在固定梁顶部的横梁与逃生点之间固定导向索,井架工通过缓降器沿导向索逃生;该系统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对二层台改造程度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受逃生路线限制,防止逃生路线与井架等其他设备产生干涉,大大提高了海洋石油平台钻修机井架二层台的逃生效率和安全性,适用于逃生空间受限的情况。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二层台逃生系统的逃生路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二层台逃生系统在二层台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二层台逃生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井架;2、二层台;3、挡风墙;4、逃生口;5、固定梁;6、加强板;7、飘台;8、围栏;9、安全防护链;10、第一耳板;11、钻台甲板;12、导向索;13、缓降器;14、导向滑轮;15、手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包括导向索12、固定梁5和缓降器13,所述固定梁5为倒L结构,且竖直固接在井架1一侧的二层台2上,所述导向索12顶端和缓降器13 上端的拉绳均固接在固定梁5顶部的横梁上,所述导向索12底端固接在甲板上的逃生点处,且所述缓降器13固接在导向索12上。二层台2包括呈E字型框架结构的主结构梁和多个连接梁,在主结构梁上每个凵型开口内均并排焊接有多个连接梁,在并排的连接梁中,每相邻两连接梁均设有间隔,用于连接钻杆,此为现有技术,具体情况不再赘述,因此本实施例中,固定梁5底部焊接在二层台2的主结构梁上,增大逃生系统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逃生点位于钻修机的钻台甲板11上,井架工在二层台2逃生时,将身上穿戴好的安全带挂接在缓降器13下端的拉绳上,然后下跳离开二层台2,沿导向索12 下移至钻台甲板11上的逃生点处,将安全带与缓降器13下端的拉绳分离开即可。如图1所示为逃生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导向索 12的安装位置,且箭头所指位置为逃生点位置。该逃生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受逃生路线限制,防止逃生路线与井架1等其他设备产生干涉。
在所述二层台2外围沿边缘处竖直设有凵型的挡风墙3,所述挡风墙3上开设有逃生口4,所述逃生口4处安装有逃生门,所述固定梁5位于逃生门自由端对应的挡风墙3外侧壁处。二层台2上设置挡风墙3,有效确保井架工在二层台上施工时的安全性,在挡风墙3上设置逃生门,方便井架工从二层台逃生。
所述逃生门包括第一钢板和均匀焊接在第一钢板一侧的多个第一无缝钢管,通过第一无缝钢管增加逃生门的钢性,所述挡风墙3包括第二钢板围成的凵型结构板和多个支撑立柱,多个所述支撑立柱均匀焊接在凵型结构板的侧壁上,且所述支撑立柱底部焊接在二层台2 上,所述逃生门远离固定梁5的一侧与挡风墙3的支撑立柱铰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插销,插销可插接在挡风墙3上的插销槽内,使逃生门关合并固定在逃生口4处。本实施例中,逃生门采用外推方式,方便逃生时操作人员打开并逃生;支撑立柱底部焊接在二层台2的主结构梁上,这样设计是为了提高挡风墙3的安装稳定性。
所述逃生口4底部水平向外设有固接于二层台2的飘台7,所述飘台7包括第三钢板和焊接在第三钢板底部的第二无缝钢管,所述第四钢板与二层台2的主结构梁焊接在一起。由于二层台2空间和使用面积本就有限,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对逃生人员的心理考验很大,向二层台2外延伸一个逃生的飘台7,首先能够保障有足够的空间佩戴逃生装置,减轻人员恐惧感,其次外延飘台7能够有效降低导向索12 与井架1产生的干涉,保障逃生人员在下滑过程中不与井架1发生碰撞。
所述飘台7的外围边沿处向上焊接有两个相对设置且沿L型路线分布的围栏8,在所述飘台7远离逃生口4的一侧两个围栏8之间连接有多道安全防护链9,确保井架工站在飘台7上操作逃生系统时的安全性,也能方便井架工在逃生时打开安全防护链9下跳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安全防护链9两端均通过挂钩挂接在对应的围栏8上固接的挂耳上。
所述固定梁5顶部的横梁延伸方向与飘台7伸出二层台2的方向一致,能够确保井架工站在飘台7上操作缓降器13时的安全性;且所述导向索12呈直线连接在固定梁5顶部的横梁和甲板上的逃生点之间,方便逃生过程顺利进行。
所述固定梁5的顶角处设有连接横梁和纵梁的加强板6。
所述固定梁5的横梁底部焊接有第一耳板10,所述第一耳板10 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导向索12上端和缓降器 13上端。
所述缓降器13下端的拉绳通过手动控制器连接在导向索12上,如手刹15,逃生时,井架工身上的安全带固接在缓降器13下端的拉绳上,松开手刹15,井架工下跳并沿导向索12下移,此时缓降器13 内部缠绕的拉绳则会在井架工下拉作用下从下端缓慢绕出。
所述第一耳板10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所述导向索12上端和缓降器13上端分别通过第一卸扣和自锁安全钩与第一耳板10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耳板10数量为一个时,第一耳板10上共同连接第一卸扣和缓降器13上端的自锁安全钩,通过第一卸扣和自锁安全钩分别连接导向索12上端和缓降器13;当第一耳板10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第一耳板10在固定梁5的横梁底部前后设置,外端的第一耳板10上连接第一卸扣,通过第一卸扣连接导向索12上端,内端的第一耳板10上连接缓降器13上端的自锁安全钩。
所述逃生点为在钻台甲板11上靠近船首方向的钻台甲板11边缘处和/或靠近船尾方向的钻台甲板11边缘处,所述逃生口4的数量为 1个或2个且与逃生点相对应,此处所说的逃生口4和逃生点相对应,是指逃生口4在挡风墙3上的设置尽可能与逃生点所在方向靠近。在安装固定梁5时需要保证固定梁5上连接的缓降器13和导向索12不会对逃生门的开合造成影响,即将固定梁5安装在逃生口4靠近逃生点方向的一侧,且该侧为逃生口4自由端一侧。本实施例中,挡风墙 3与井架1相邻的两侧板分别处于靠近船首和船尾的方向处,即挡风墙3远离井架1的一侧壁处于靠近船舷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当逃生点处于靠近船首方向时,对应的逃生口4也在挡风墙3上处于靠近船首方向的一侧,当逃生点处于靠近船尾方向时,对应的逃生口4也在挡风墙3上处于靠近船尾方向的一侧,当逃生点在靠近船首和船尾两处时,对应的逃生口4分别处于挡风墙3上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在所述逃生点处的甲板上焊接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有第二卸扣,所述导向索12下端穿过卸扣对折并通过多个绳卡将导向索12的对折处固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逃生点设置在钻台甲板11上,在钻台甲板11上焊接第二耳板的位置处底部对应有钻台甲板11的主梁,即在钻台甲板11表面位于对应的钻台甲板11主梁上方位置处焊接第二耳板,确保逃生系统的着落点处的承载能力。并且,本实施例所选的逃生点对现场作业影响较小,且不影响井架1移动,在此提前下,确保导向索12与水平面夹角能够处于井架工逃生的安全角度内越平稳越好,即导向索 12呈直线绷紧后长度越长越好,如果选在其他位置均会存在一定影响,如钻台甲板11的坡道口处会影响起下管柱且距离井口较近,飞机甲板处会影响飞机起降,主甲板处会对严重影响吊装作业,主甲板上的吊车侧也会影响吊装作业。
所述缓降器13为擒纵机构式缓降器13,此类缓降器13通过改变擒纵轮与卡瓦组件的轮数比实现速度的恒速控制,对导向索12的安装角度无技术限制,可垂直降落,也可斜拉逃生,稳定性相对较强,且能长距离、长时间地安全工作且发热少。
所述缓降器13的外壳表面和缓降器13上的拉绳表面均涂覆有一层防腐层,本实施例中,防腐层为防腐漆。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井架工在二层台2上遇到危险时,外推逃生门并站在飘台7上,拉动缓降器13的下端的拉绳,发出均匀响声即可正常使用,然后将作业前就已穿戴好的全身式安全带与缓降器13下端拉绳上的安全挂钩连接在一起,不可将缓降器13内的拉绳从缓降器13下端拉出太长,以免产生缓降冲击力;再打开安全防护链9下跳,井架工就会沿导向索12下滑到逃生点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索(12)、固定梁(5)和缓降器(13),所述固定梁(5)为倒L结构,且竖直固接在井架(1)一侧的二层台(2)上,所述导向索(12)顶端和缓降器(13)上端的拉绳均固接在固定梁(5)顶部的横梁上,所述导向索(12)底端固接在甲板上的逃生点处,且所述缓降器(13)固接在导向索(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层台(2)外围沿边缘处竖直设有凵型的挡风墙(3),所述挡风墙(3)上开设有逃生口(4),所述逃生口(4)处安装有逃生门,所述固定梁(5)位于逃生门自由端对应的挡风墙(3)外侧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远离固定梁(5)的一侧与挡风墙(3)的支撑立柱铰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口(4)底部水平向外设有固接于二层台(2)的飘台(7),所述飘台(7)的外围边沿处向上固接有两个相对设置且沿L型路线分布的围栏(8),在所述飘台(7)远离逃生口(4)的一侧两个围栏(8)之间连接有多道安全防护链(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5)顶部的横梁延伸方向与飘台(7)伸出二层台(2)的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5)的横梁底部固接有第一耳板(10),所述第一耳板(1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导向索(12)上端和缓降器(13)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10)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所述导向索(12)上端和缓降器(13)上端分别通过第一卸扣和自锁安全钩与第一耳板(10)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点为在钻台甲板(11)上靠近船首方向的钻台甲板(11)边缘处和/或靠近船尾方向的钻台甲板(11)边缘处,所述逃生口(4)的数量为1个或2个,且与逃生点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逃生点处的钻台甲板(11)上固接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有第二卸扣,所述导向索(12)下端穿过卸扣对折并通过多个绳卡将导向索(12)的对折处固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器(13)的外壳表面和缓降器(13)上的拉绳表面均涂覆有一层防腐层。
CN202122057736.0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Active CN216157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7736.0U CN216157601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7736.0U CN216157601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7601U true CN216157601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7736.0U Active CN216157601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7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9275B (zh) 电梯装置和方法
US75370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ching from outside an upper level of a tall structure
CN105019930B (zh) 一种矿用液压支架组装平台
WO2004020275A2 (en) Multipurpose tower for monohull
CN106744170A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垂直软辅助运输系统
US201501365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ching from outside an upper level of a tall structure
CN106121255A (zh) 一种超高层玻璃幕墙安装设备装置
CN111021744A (zh) 幕墙安装系统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CN217028004U (zh) 超高层建筑幕墙施工环形吊篮悬挂装置
CN107142954B (zh) 一种整体吊装的钢吊箱吊装系统及其吊装方法
CN216366357U (zh)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援系统
CN208393602U (zh) 一种用于水下检测作业的潜水笼
CN216157601U (zh) 一种海洋钻修机井架二层台逃生系统
CN106144929A (zh) 一种群吊葫芦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0437355U (zh) 一种风电海油型海上登靠步桥
CN107389366B (zh) 大拉力试验台
EP0345947A1 (en) An offshore drilling/production platform with a retractable work deck
CN208235927U (zh) 全钢智能建筑施工升降平台
CN214269987U (zh) 一种应用于高层建筑楼顶电梯井的吊装装置
CN113663237A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逃生系统及方法
CN205716004U (zh) 一种高压竖井压力钢管安装装置
CN114439213A (zh) 井道操作平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8438177A (zh) 一种用于水下检测作业的潜水笼
CN213864944U (zh) 一种建筑物楼顶消防救援系统
CN110304230B (zh) 机舱行车全行程检修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