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2635U -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2635U
CN216152635U CN202122193213.9U CN202122193213U CN216152635U CN 216152635 U CN216152635 U CN 216152635U CN 202122193213 U CN202122193213 U CN 202122193213U CN 216152635 U CN216152635 U CN 216152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vibration
cross beam
base
tab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32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da Hou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da Hou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da Hou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da Hou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32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2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2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2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振动台包括:多个底座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每一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个减震底座及横梁,两个所述减震底座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支撑设置于两个所述减震底座上;至少两个纵梁,支撑设置于各个所述底座组件的所述横梁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至少两个纵梁用于支撑模台;振动电机,安装于每一所述纵梁;及多个压紧组件,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压紧组件,每一所述压紧组件用于将所述模台压紧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台通过减震底座、横梁和纵梁对模台进行支撑,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构件,又称PC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预制混凝土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可实现建筑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流程依次包括配料、搅拌、运输、入模、振动、脱模、码垛、护养等。
其中,振动阶段对物料施加高频振动,以消除物料中的空隙和气泡,达到振实成型的效果。然而,传统的振动台结构复杂、维修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振动台结构复杂、维修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一种振动台,包括:
多个底座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每一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个减震底座及横梁,两个所述减震底座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支撑设置于两个所述减震底座上;
至少两个纵梁,支撑设置于各个所述底座组件的所述横梁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至少两个纵梁用于支撑模台;
振动电机,安装于每一所述纵梁;及
多个压紧组件,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压紧组件,每一所述压紧组件用于将所述模台压紧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纵梁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振动电机,且安装于同一所述纵梁上的多个所述振动电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于同一所述纵梁上的所述振动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同,分别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纵梁上的所述振动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减震底座包括支撑底座、升降驱动件及支撑顶座,所述升降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支撑顶座之间,所述横梁的端部和所述压紧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顶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减震底座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顶座与所述升降驱动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件为空气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减震底座还包括膨胀螺栓,所述支撑底座通过所述膨胀螺栓锁紧固定于振捣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臂及压紧驱动件,所述压紧臂与对应的所述横梁铰接连接,且所述压紧臂具有压紧端和驱动端,所述压紧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横梁,且与所述驱动端驱动连接;
所述压紧臂相对所述横梁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压紧端用于压紧或松开所述模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驱动件为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驱动端铰接。
一种振动台系统,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振动台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振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振动电机旋转。
上述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各个减震底座固定安装在振捣工位的地面上,多个横梁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个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减震底座进行支撑固定。再利用该多个横梁支撑固定至少两个纵梁。在实际作业时,将模台流转至上述至少两个纵梁上,利用各个纵梁对模台进行支撑,并利用压紧组件将模台压紧固定于各个横梁,使得横梁和纵梁与模台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开启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产生的激振力通过纵梁传递至模台以及模台上的模具内的混凝土,从而实现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部密实,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台通过减震底座、横梁和纵梁对模台进行支撑,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振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振动台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振动台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振动台的减震底座和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台,包括多个底座组件10、至少两个纵梁20、振动电机30及多个压紧组件40。
多个底座组件10沿第一方向a1间隔布设在振捣工位的地面上。每一底座组件10包括两个减震底座11及横梁12。该两个减震底座11沿与第一方向a1垂直的第二方向a2间隔布设。横梁12的两端分别支撑设置于两个减震底座11上。上述至少两个纵梁20支撑设置于各个底座组件10的横梁12上,且沿第二方向a2间隔布设。该至少两个纵梁20用于共同支撑模台。振动电机30安装于每一纵梁20,用于产生振动。横梁12沿第二方向a2的两端均安装有压紧组件40,每一压紧组件40用于将模台压紧固定在横梁12上。
上述振动台,各个减震底座11固定安装在振捣工位的地面上,多个横梁12沿第一方向a1间隔布设,且每个横梁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减震底座11进行支撑固定。再利用该多个横梁12支撑固定至少两个纵梁20。在实际作业时,将模台流转至上述至少两个纵梁20上,利用各个纵梁20对模台进行支撑,并利用压紧组件40将模台压紧固定于各个横梁12,使得横梁12和纵梁20与模台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开启振动电机30,振动电机30产生的激振力通过纵梁20传递至模台以及模台上的模具内的混凝土,从而使得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部密实,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台通过减震底座11、横梁12和纵梁20对模台进行支撑,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横梁12的两端均利用两个减震底座11支撑,一方面起到支撑横梁12、纵梁20及模台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了振动电机30产生的激振力传递至地面,因此无需在振捣工位预埋用于设备安装的基准垫铁。
请参见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减震底座11包括支撑底座111、升降驱动件113及支撑顶座112。支撑底座111安装于振捣工位的地面,升降驱动件113安装于支撑底座111与支撑顶座112之间,对应横梁12的端部和压紧组件40均连接在支撑顶座112上。如此,利用升降驱动件113驱动支撑顶座112升降,从而实现对横梁12和纵梁20的升降,以支撑或释放位于纵梁20上方的模台。
可选地,升降驱动件113可以采用空气弹簧,一方面实现横梁12和纵梁20的升降;另一方面也起到减震的作用,进一步减弱振动电机30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横梁12和减震底座11传递至地面。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减震底座11还包括弹性件114,该弹性件114设置于支撑顶座112与升降驱动件113之间。如此,该弹性件114也可起到减震的作用,进一步减弱振动电机30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横梁12和减震底座11传递至地面。可选地,该弹性件114可以采用橡胶块。
进一步地,每一减震底座11还包括底部垫板115和顶部垫板116,升降驱动件113的一端通过底部垫板115安装在支撑底座111上,升降驱动件113的另一端通过顶部垫板116安装在支撑顶座112上。并且,弹性件114设置在顶部垫板116和支撑顶座112之间,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可选地,顶部垫板116和支撑顶座112之间可以设置多个弹性件114,有利于提升减震效果,且使得对横梁12的支撑更加稳定可靠。顶部垫板116和底部垫板115之间可以设置多个升降驱动件113,利用该多个升降驱动件113共同实现横梁12和纵梁20的升降,有利于提高振动台的承载能力和减震效果。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减震底座11还包括膨胀螺栓117,支撑底座111通过膨胀螺栓117锁紧固定于振捣工位的地面上,安装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纵梁20上安装有多个振动电机30,且安装于同一纵梁20上的多个振动电机30沿第一方向a1间隔布设。
具体到实施例中,安装于同一纵梁20上的振动电机30的旋转方向相反,分别安装于相邻两个纵梁20上的振动电机30的旋转方向相反。如此,相邻两个纵梁20上的振动电机30产生的无效的沿第二方向a2的振动相互抵消,并保留了有效的沿与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垂直的第三方向a3(即重力方向)上的振动,从而有效减小了噪音。
具体到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纵梁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梁20沿第二方向a2间隔布设,每个纵梁20的纵长方向与第一方向a1平行,利用两个纵梁20共同支撑模台。进一步地,沿纵梁20的纵长方向具有多个承载位,每个承载位承载一个模台,从而利用两个纵梁20共同支撑多个模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压紧组件40包括压紧臂41及压紧驱动件42。该压紧臂41与对应的横梁12铰接连接,且压紧臂41具有压紧端412和驱动端411。压紧驱动件42安装于横梁12,且与驱动端411驱动连接,以驱动压紧臂41相对横梁12转动。压紧臂41相对横梁12转动的过程中,压紧端412用于将模台压紧于横梁12或松开模台。如此,当需要捣振时,将模台流转至两个纵梁20的上方,升降驱动件113驱动横梁12和纵梁20上升,使得模台承载在两个纵梁20上。然后,压紧驱动件42驱动压紧臂41转动,使得压紧臂41的压紧端412将模台压紧固定于对应的横梁12。再然后,开启振动电机30,以实现对模台上的模具内的混凝土进行捣振。最后,捣振完成后,压紧驱动件42驱动压紧臂41转动,使得压紧臂41的压紧端412解除对模台的压紧(即松开模台),以便于将模台流转至下一工位。可选地,压紧驱动件42为伸缩油缸,该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横梁12铰接,该伸缩油缸的伸缩端与压紧臂41的驱动端411铰接。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压紧组件40还包括压紧块43,该压紧块43固定连接于压紧端412,从而利用压紧块43对模台进行压紧,有利于提高压紧的稳定性。可选地,压紧块43可采用弹出材料制成,例如橡胶。
基于上述振动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振动台系统,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台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各个振动电机30电连接,用于控制振动电机30开启或关闭。
振动台系统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与各个伸缩油缸连接,用于驱动伸缩油缸的伸缩端作伸缩运动。液压系统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液压液压系统。可选地,控制器可以采用工控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振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底座组件(10),沿第一方向(a1)间隔布设,每一所述底座组件(10)包括两个减震底座(11)及横梁(12),两个所述减震底座(11)沿与所述第一方向(a1)垂直的第二方向(a2)间隔布设,所述横梁(12)的两端分别支撑设置于两个所述减震底座(11)上;
至少两个纵梁(20),支撑设置于各个所述底座组件(10)的所述横梁(12)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间隔布设,所述至少两个纵梁(20)用于支撑模台;
振动电机(30),安装于每一所述纵梁(20);及
多个压紧组件(40),所述横梁(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压紧组件(40),每一所述压紧组件(40)用于将所述模台压紧固定在所述横梁(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纵梁(20)上均安装有多个所述振动电机(30),且安装于同一所述纵梁(20)上的多个所述振动电机(30)沿所述第一方向(a1)间隔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同一所述纵梁(20)上的所述振动电机(30)的旋转方向相同,分别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纵梁(20)上的所述振动电机(30)的旋转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减震底座(11)包括支撑底座(111)、升降驱动件(113)及支撑顶座(112),所述升降驱动件(113)安装于所述支撑底座(111)与所述支撑顶座(112)之间,所述横梁(12)的端部和所述压紧组件(40)连接在所述支撑顶座(1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减震底座(11)还包括弹性件(114),所述弹性件(114)设置于所述支撑顶座(112)与所述升降驱动件(1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113)为空气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减震底座(11)还包括膨胀螺栓(117),所述支撑底座(111)通过所述膨胀螺栓(117)锁紧固定于振捣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压紧组件(40)包括压紧臂(41)及压紧驱动件(42),所述压紧臂(41)与对应的所述横梁(12)铰接连接,且所述压紧臂(41)具有压紧端(412)和驱动端(411),所述压紧驱动件(42)安装于所述横梁(12),且与所述驱动端(411)驱动连接;
所述压紧臂(41)相对所述横梁(1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压紧端(412)用于压紧或松开所述模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驱动件(42)为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横梁(12)铰接,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驱动端(411)铰接。
10.一种振动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台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振动电机(3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振动电机(30)旋转。
CN202122193213.9U 2021-09-10 2021-09-10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Active CN216152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3213.9U CN216152635U (zh) 2021-09-10 2021-09-10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3213.9U CN216152635U (zh) 2021-09-10 2021-09-10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2635U true CN216152635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8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3213.9U Active CN216152635U (zh) 2021-09-10 2021-09-10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2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99396U (zh) 一种摇摆振动台
CN216152635U (zh)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CN211278909U (zh) 一种电梯配重块的下料振动装置
CN213703932U (zh) 一种空心砖震动脱模机
CN213946836U (zh) 一种搬迁式振动台
CN218693616U (zh) 消失模铸造的批量化落砂系统
CN210308310U (zh) 振捣台结构
CN208290133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振实装置
CN211615965U (zh) 一种多台面振动平台
CN216465291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浇筑装置
CN209774977U (zh) 一种模台的可移动振动装置
CN212888125U (zh) 一种轨枕混凝土振捣抹平装置
CN214110786U (zh) 一种可振动的立式平板车
CN210791391U (zh) 一种防震动型装饰砖模震式模具
CN220226272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振捣机器人的机械臂
CN111761697B (zh) 一种混凝土板的预制设备
CN116423609A (zh) 预制件轨道移动装置
CN110126060A (zh) 振捣台结构
CN214520851U (zh) 一种混凝土轨枕生产用加压振动装置
CN220864328U (zh) 空腔构件的叠合系统及预制构件生产线
CN220278220U (zh) 一种消失模振动造型装置
CN213999849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振动平台
CN220464235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振动装置
CN212554316U (zh) 混凝土振捣平台
CN216884470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成型用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