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08310U - 振捣台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振捣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08310U
CN210308310U CN201920766661.3U CN201920766661U CN210308310U CN 210308310 U CN210308310 U CN 210308310U CN 201920766661 U CN201920766661 U CN 201920766661U CN 210308310 U CN210308310 U CN 21030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fixing
frame
movable member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66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翔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66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0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0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08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捣台结构。振捣台结构包括振捣台,台底架设有多个第一固定装置;及振捣架,振捣架设有振捣装置和多个第二固定装置,振捣装置用于提供振捣运动的动力源,第二固定装置能够与第一固定装置可拆卸固定,以将振捣架与振捣台固定。当进行振捣作业时,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一固定装配固定在一起,从而将振捣台直接紧密固定在振捣架上,相当于使振捣台和振捣架形成为一体,相比传统方式,连接稳固,避免了产生噪音的问题,从而改善了施工环境。

Description

振捣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振捣台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厂预制件生产时,将混凝土浇筑于预制件模具内,模具固定于模台上,混凝土在浇筑后通常会存在大量的气泡和空隙,如果不对气泡和空隙进行处理,直接硬化,将会对浇筑后形成的预制件的强度产生很大影响,如后期容易出现马蜂窝状结构及产生开裂。因此,混凝土振捣成为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混凝土振捣时通常采用大量的振捣装置和固定装置,待模台移动至振捣区域时,通过固定装置与模台的边缘或两侧固定,通常采用夹持结构,如卡爪形式,启动振捣装置,对模台上模具中的混凝土进行振捣。由于固定装置是与模台的两侧或边缘固定,固定效果较差、使用寿命短,并且在振捣工作过程中会发出巨大的噪声,现场噪声很容易超过100分贝,严重影响现场操作者的身心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振捣台结构。该振捣台结构在振捣作业时,振捣台和振捣架固定为一体,连接稳固,降低了噪音,改善施工环境。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振捣台结构,包括振捣台,振捣台设有台底架,台底架设有多个第一固定装置;及振捣架,振捣架设有振捣装置和多个第二固定装置,振捣装置用于提供振捣运动的动力源,第二固定装置能够与第一固定装置可拆卸固定,以将振捣架与振捣台固定。
上述振捣台结构,当进行振捣作业时,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一固定装配固定在一起,从而将振捣台直接紧密固定在振捣架上,相当于使振捣台和振捣架形成为一体,相比传统方式,避免了产生噪音的问题,从而改善了施工环境。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台底架的固定件,固定件设有固定孔,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活动件,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振捣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活动件运动,使活动件伸入固定孔配合固定;
或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吸附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二吸附件与第二驱动件电性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吸附件与第一吸附件进行吸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呈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动件呈钩状结构设置,活动件转动设于振捣架,第一驱动件驱动活动件转动,使活动件伸入对应的固定孔配合固定;
或活动件呈可伸缩设置,第一驱动件驱动活动件伸出,使活动件伸入对应的固定孔配合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振捣架的转动轴,活动件转动设于转动轴,活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孔卡持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台底架包括底框和设于底框内的横梁,横梁的两端连接底框,横梁呈间隔设有至少两条,第一固定装置设于相邻的横梁之间;振捣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或/和第二支撑梁上设有振捣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梁上设有限位凹槽,第一支撑梁或/和第二支撑梁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捣装置包括振捣驱动器和振捣底座,振捣驱动器设于第一支撑梁或/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梁的底部均设有振捣底座;第一支撑梁和振捣底座之间设有缓冲件或第二支撑梁和振捣底座之间设有缓冲件;振捣架和台底架之间设有缓冲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动件的一端与振捣架转动连接,活动件的另一端设有卡持部,卡持部与固定孔配合卡持固定;卡持部包括相连的圆弧段和平面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动件的平面段与固定孔的内壁卡合;
或第一固定装置还包括环形加强板,环形加强板设于固定孔的内壁,活动件的平面段与环形加强板卡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振捣台结构的第一视角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振捣台结构的第二视角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振捣台结构的第三视角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振捣台结构的第四视角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装配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和振捣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实施例中振捣架、振捣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1实施例中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台底架,101、底框,102、横梁,110、第一固定装置,111、固定件,1111、固定孔,112、环形加强板,200、振捣架,201、第一支撑梁,202、第二支撑梁,203、限位凸起,210、振捣装置,211、振捣驱动器,212、缓冲件,213、振捣底座,220、第二固定装置,221、第一驱动件,222、活动件,2221、卡持部,22211、平面段,22212、圆弧段,223、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振捣台结构,包括振捣台,振捣台设有台底架100,振捣台还包括模台板(未示出),模台板安装于台底架100的上表面,模台板的上表面固定生产预制件的模具和浇筑的混凝土,台底架100设有多个第一固定装置110;及振捣架200,振捣架200设有振捣装置210和多个第二固定装置220,振捣装置210用于提供振捣运动的动力源,第二固定装置220能够与第一固定装置110可拆卸固定,以将振捣架200与振捣台固定。
该振捣台结构,当进行振捣作业时,第二固定装置220与第一固定装置110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台底架100直接紧密固定在振捣架200上,相当于使振捣台和振捣架200形成为一体,相比传统方式,连接稳固,避免了产生噪音的问题,从而改善了施工环境。
现有的振捣台结构,由于固定效果较差,通常通过在振捣架200和振捣台之间设置橡胶垫,然而,在振捣的过程中,由于橡胶属于柔性结构,会吸收掉一部分振动能量,同时,由于橡胶在振动作用下极易损坏与掉落,从而使振捣架200和振捣台之间接触,此时,由于没有橡胶垫的填充作用,振捣架200和振捣台之间形成松动空间,在传递振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剧烈的噪音。
本实施例提供的振捣台结构,第二固定装置220能够与第一固定装置110迅速配合固定,从而可以使振捣台和振捣架200牢靠的固定在一起,相当于形成一体结构,此时,振捣装置210作为振动源提供振动能量后,能够直接传递至振捣台,实现更为有效的振捣效果,由于振动作用更为可靠,使得振捣台能够将需要夯实的物料(如混凝土)振捣的更加均匀;另外,振动能量直接传导至振捣台,相比间接传导的方式,降低了噪音。
物料如混凝土,通常装设在模具内,当振捣架200与振捣台的台底架100固定后,也即将振捣台上的模具固定在了振捣架200上,从而进行后续的振捣操作。
振捣架200上设置振捣装置210,振捣装置210提供进行振捣作业的动力源,可采用任意现有的振动源;第二固定装置220和第一固定装置110能够可靠的固定,从而将振捣架200和振捣台固定为一体,因此,第一固定装置110和第二固定装置220可以采用机械固定方式、电磁吸附方式等任意能够实现使振捣架200和振捣台迅速固定的现有技术实现,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8,第一固定装置110包括设于台底架100的固定件111,固定件111设有固定孔1111,第二固定装置220包括第一驱动件221和活动件222,活动件222活动连接于振捣架200,第一驱动件221用于驱动活动件222运动,使活动件222伸入固定孔1111配合固定。
固定件111开设有固定孔1111,第一驱动件221能够驱动活动件222伸入固定孔1111,以与固定件111配合固定,因此,任意能够通过活动件222伸入固定孔1111进行配合,以将活动件222和固定件111固定为一体的现有技术均可采用,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由于活动件222在装配过程中与固定孔1111配合,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对孔结构造成磨损等损坏,因此,还可以在固定件111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加强板112,环形加强板112的环内孔与固定孔1111对应设置,以增强固定孔1111的孔边缘的刚性,延长使用寿命,并保证固定技术效果。
另外,还可以是:第一固定装置110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二固定装置220包括第二吸附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二吸附件与第二驱动件电性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吸附件与第一吸附件进行吸附固定。
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可以是电磁式吸附结构,也可以是负压吸附式结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4、图9,第一固定装置110呈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装置220设有至少两个,并与第一固定装置110对应设置。以起到更好的固定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装置110的设有数量可以是两个,其可以是非间隔设置,也可以是如本实施例中所进一步限定的间隔设置,以使固定的受力更加均匀,起到更好的固定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9,活动件222呈钩状结构设置,活动件222转动设于振捣架200,第一驱动件221驱动活动件222转动,使活动件222伸入对应的固定孔1111配合固定。
活动件222呈弯钩状,第一驱动件221驱动活动件222转动时,弯钩状的驱动件的端部伸入固定孔1111内,如图1和图9,当其中有两个第二固定装置220为相对设置时,弯钩状的驱动件在伸入固定孔1111后从而实现将振捣台和振捣架200的可靠固定。
图5中,固定件111为T型钢或工型钢,固定件111的中部开设方形通孔形成固定孔1111,活动件222的弯钩部分穿过固定孔1111以进行卡固。
当然,也可以是:活动件222呈可伸缩设置,第一驱动件221驱动活动件222伸出,使活动件222伸入对应的固定孔1111配合固定。
此时,固定件111可以是固定在台底架100上的固定块,活动件222伸出时伸入固定孔1111内,从而对振捣架200和振捣台进行限位配合并卡固,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和图8,第二固定装置220还包括固设于振捣架200的转动轴223,活动件222转动设于转动轴223,活动件22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221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件222的另一端与固定孔1111卡持固定。
转动轴223提供活动件222的转动支撑,活动件222的弯钩一端伸入固定孔1111之后,活动件222的弯钩一端与固定孔1111卡持固定,以起到更为可靠的卡紧固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活动件222的弯钩一端设有卡持部2221,具体实施时,当活动件222伸入固定孔1111之后,卡持部2221进一步卡持固定孔1111的下侧孔壁,从而达到更为可靠的固定效果;另外,卡持部2221也可以是卡持固定件111的上表面(板面),以起到更为可靠的卡紧固定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件222呈弯钩状设置时,其弧度需要满足转动时能够恰好伸入固定孔1111内,并且使活动件222与固定孔1111的孔壁接触卡持,以起到卡紧固定的作用;而卡持部2221还必须要同时能够与固定孔1111的孔壁或固定件111的表面接触,以进一步起到卡持固定的作用,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221可以是液压油缸,当然,第一驱动件221可以是能够实现使活动件222转动的任意驱动件,如气压驱动及电机驱动等,在安装时,第一驱动件221的两端均为转动连接设置,而对应的,需要设置转动安装座或支架结构等,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台底架100包括底框101和设于底框101内的横梁102,横梁102的两端连接底框101,横梁102呈间隔设有至少两条,第一固定装置110设于相邻的横梁102之间;振捣架200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第一支撑梁201或/和第二支撑梁202上设有振捣装置210和第二固定装置220。
底框101可以是方形框架结构,横梁102等间距的排布设在底框101内,而第一固定装置110也设有多个,相邻的横梁102之间设置位于横梁102正中两侧对称的第一固定装置110;相应地,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上也对应设置第二固定装置220。
这里的梁可以是T型钢梁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底框101也可以是两根并行的梁结构,而两根并行的梁结构之间设置横梁102,从而形成框架结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9,横梁102上设有限位凹槽,第一支撑梁201或/和第二支撑梁202上设有限位凸起203,限位凸起203与限位凹槽对应设置。
限位凸起203和限位凹槽配合,一方面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台底架100和振捣架200的配合更为匹配,提升两者的结合精度。
图9中,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均为T型钢梁,限位凸起203设在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的上平面,而横梁102也为T型钢梁,横梁102的梁底设置限位凹槽。一方面,第一固定装置110和第二固定装置220固定后,第一支撑梁201、第二支撑梁202、横梁102的钢梁平面紧密贴合对接,另一方面,限位凸起203和限位凹槽使贴合的精度更加高,从而使第一支撑梁201、第二支撑梁202和横梁102的结合更加可靠,形成一体,避免振捣工作时第一支撑梁201、第二支撑梁202和横梁102之间发生振动产生噪音。
请参照图4和图6,振捣装置210包括振捣驱动器211和振捣底座213,振捣驱动器211设于第一支撑梁201或/和第二支撑梁202,第一支撑梁201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梁202的底部均设有振捣底座213。
振捣底座213起到对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的支撑作用,振捣驱动器211可以是振捣驱动电机,振捣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撑梁201或/和第二支撑梁202的下部,但不接触地面,从而在振捣驱动器211启动时提供振动源。
振捣底座21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以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
请参照图4和图6,第一支撑梁201和振捣底座213之间设有缓冲件212或第二支撑梁202和振捣底座213之间设有缓冲件212。
缓冲件212起到减轻振捣底座213和第一支撑梁201或/和第二支撑梁202之间的振动的作用,缓冲件212可以是减振橡胶、缓冲弹簧等结构。
另外,振捣架200和台底架100之间设有缓冲层。振捣架200的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与台底架100的横梁102之间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以是一层橡胶垫,也可以是其他的缓冲材料。
以上任一个实施例所提到的振捣架200与台底架100的重量不超过60公斤,而相对重达数吨的模台,成本并未明显增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请再参照图10,活动件222的一端与振捣架200转动连接,活动件222的另一端设有卡持部2221,卡持部2221用于与固定孔1111配合卡持固定;卡持部2221包括相连的圆弧段22212和平面段22211。
具体地,请再参照图10,平面段22211设在活动件222的弯钩端,而圆弧段22212设于活动件222的弯钩端的端部。在台底架100与振捣架200装配固定时,平面段22211与固定孔1111卡持固定,圆弧段22212进一步卡紧,使卡持固定更为可靠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动件222的平面段22211与固定孔1111的内壁卡合。
第一固定装置110还包括环形加强板112,环形加强板112设于固定孔1111的内壁,活动件222的平面段22211与环形加强板112卡合。
环形加强板112与固定孔1111的孔对应设置,由于固定件111为工字型材时,固定孔1111开设在一块板上,强度较差,当活动件222的平面段22211与固定孔111的孔壁卡持固定时,卡持受力会使固定孔1111的孔壁变形或弯折,从而降低第一固定装置110和第二固定装置220之间的固定精度,因此,设置环形加强板112,固定时,卡持部2221的平面段22211与环形加强板112卡持,从而避免该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捣台,所述振捣台设有台底架,所述台底架设有多个第一固定装置;及
振捣架,所述振捣架设有振捣装置和多个第二固定装置,所述振捣装置用于提供振捣运动的动力源,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可拆卸固定,以将所述振捣架与所述振捣台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台底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振捣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运动,使所述活动件伸入所述固定孔配合固定;
或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吸附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进行吸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呈钩状结构设置,所述活动件转动设于所述振捣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转动,使所述活动件伸入对应的所述固定孔配合固定;
或所述活动件呈可伸缩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伸出,使所述活动件伸入对应的所述固定孔配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振捣架的转动轴,所述活动件转动设于所述转动轴,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孔卡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底架包括底框和设于所述底框内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底框,所述横梁呈间隔设有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于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所述振捣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或/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所述振捣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梁或/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装置包括振捣驱动器和振捣底座,所述振捣驱动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梁或/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振捣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振捣底座之间设有缓冲件或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振捣底座之间设有缓冲件;所述振捣架和所述台底架之间设有缓冲层。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振捣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固定孔配合卡持固定;所述卡持部包括相连的圆弧段和平面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捣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所述平面段与所述固定孔的内壁卡合;
或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还包括环形加强板,所述环形加强板设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壁,所述活动件的所述平面段与所述环形加强板卡合。
CN201920766661.3U 2019-05-24 2019-05-24 振捣台结构 Active CN21030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6661.3U CN210308310U (zh) 2019-05-24 2019-05-24 振捣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6661.3U CN210308310U (zh) 2019-05-24 2019-05-24 振捣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08310U true CN210308310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0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6661.3U Active CN210308310U (zh) 2019-05-24 2019-05-24 振捣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083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060A (zh) * 2019-05-24 2019-08-16 广东联城住工装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振捣台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060A (zh) * 2019-05-24 2019-08-16 广东联城住工装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振捣台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8310U (zh) 振捣台结构
US4332540A (en) Press for moulding concrete products
CN110883905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振捣平台
CN102717034A (zh) 一种振实台
CN103162205A (zh) 灯具
JP6814489B1 (ja) 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成型方法及び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成型装置
CN106891418A (zh) 低噪声激振平台
CN110126060A (zh) 振捣台结构
CN210791391U (zh) 一种防震动型装饰砖模震式模具
CN202607787U (zh) 加工墙体砌块的夯实装置
CN216152635U (zh) 振动台及振动台系统
CN203210685U (zh) 振动摩擦塑料焊接机
US20040001902A1 (en) Device for vibrating and compacting
CN216609410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模具振动装置
JP4090507B2 (ja) 建築部品を製造する際に、コンクリートから成る建築部品のための型枠材料を受容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6633166U (zh) 低噪声激振平台
CN211590583U (zh) 一种叠合板生产用振动台
CN212554316U (zh) 混凝土振捣平台
CN206527857U9 (zh) 振动设备及预制件生产线
JP2002174575A (ja) 移動載荷疲労試験機
CN209954889U (zh) 混凝土振动台
CN220336910U (zh) 一种双层面板振捣式衬砌台车
CN211415570U (zh) 反共振震动平台
CN217920406U (zh) 振动填料装置
KR100526448B1 (ko) 콘크리트 성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