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6649U - 力量训练机 - Google Patents

力量训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6649U
CN216136649U CN202121493454.9U CN202121493454U CN216136649U CN 216136649 U CN216136649 U CN 216136649U CN 202121493454 U CN202121493454 U CN 202121493454U CN 216136649 U CN216136649 U CN 216136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assembly
rope
strength training
train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934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934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6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6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6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力量训练机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分配组件、配重组件、两个绕线轮组件以及两个拉手组件;每个绕线轮组件均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架上的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相互啮合传动,且第二绕线轮和第一绕线轮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第一拉绳的背离第一动滑轮的两侧绳段分别卷绕在两个第一绕线轮上;拉手组件包括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绕线轮上,第二拉绳的第二端用于供使用者牵引;同一个绕线轮组件中对应的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卷绕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力量训练机的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

Description

力量训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力量训练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诸如力量训练机等健身器械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现有力量训练机可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配重源、分配组件和手柄组件等结构。手柄组件可以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拉力绳,手柄用于供使用者拉动,分配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分配组件的滑动方向可以沿支架的长度方向。分配组件分别和配重源、拉力绳连接,配重源用于驱动分配组件向靠近配重源的方向移动,并通过分配组件向拉力绳施加配重拉拽力,而手柄被使用者拉动时,可以带动分配组件向背离配重源的方向移动。
然而,上述现有的力量训练机中,遇到身高较高的人群使用时,手柄和拉力绳的拉动行程较长,这导致分配组件在支架上的移动行程也较长,相应的支架的长度方向尺寸较大,最终导致力量训练机的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力量训练机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分配组件、配重组件、两个绕线轮组件以及两个拉手组件;
分配组件包括第一动滑轮和绕设在第一动滑轮部分轮面上的第一拉绳,配重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移动;
每个绕线轮组件均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架上的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相互啮合传动,且第二绕线轮和第一绕线轮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
第一拉绳的背离第一动滑轮的两侧绳段可分别卷绕在两个第一绕线轮上;拉手组件包括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绕线轮上,第二拉绳的第二端用于供使用者牵引;同一个绕线轮组件中对应的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卷绕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轮包括第一绕线轮本体,第二绕线轮包括第二绕线轮本体,第一绕线轮本体的端部和第二绕线轮本体的端部均设有齿轮,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通过齿轮啮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轮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一绕线轮本体内设有可供第一转动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第一绕线轮本体可相对于第一转动轴沿第一转动轴的轴向串动;
第二绕线轮包第二转动轴,第二绕线轮本体内设有可供第二转动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第二绕线轮本体可相对于第二转动轴沿第二转动轴的轴向串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绕线轮组件还包括绕线轮支座,绕线轮支座上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第一转动轴的两个端部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上,第二转动轴的两个端部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且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在垂直于第一转动轴的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座内设有中心螺孔,中心螺孔和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同轴设置,第一绕线轮本体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一外螺纹段,第一外螺纹段和中心螺孔通过传动螺纹旋合;和/或
第四轴承座内设有中心螺孔,中心螺孔和第四轴承座内的轴承同轴设置,第二绕线轮本体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二外螺纹段,第二外螺纹段和中心螺孔通过传动螺纹旋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轮本体的外周面上包括可供第一拉绳卷绕的第一绕线段,第一绕线段位于第一绕线轮上的齿轮和第一外螺纹段之间;第二绕线轮本体的外周面上包括可供第二拉绳卷绕的第二绕线段,第二绕线段位于第二绕线轮上的齿轮和第二外螺纹段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为花键轴,第一贯穿孔内表面开设有与花键轴的花键相匹配的花键槽;和/或
第二转动轴为花键轴,第二贯穿孔内表面开设有与花键轴的花键相匹配的花键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绕线轮支座上设有穿绳孔,第二拉绳穿设在穿绳孔中,且第二拉绳的第二端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部轮廓尺寸大于穿绳孔的内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配组件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第一绕线轮组件位于第一动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之间,第四定滑轮位于第一绕线轮组件的背离第三定滑轮的一侧;
与配重组件位于相对侧的绕线轮组件为第一绕线轮组件;第一拉绳依次越过第一动滑轮、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组绕线轮组件中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的布置顺序,与另一组绕线轮组件中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的布置顺序相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同一组绕线轮组件中,第一绕线轮上的齿轮沿第一绕线轮轴向的尺寸,小于第二绕线轮上的齿轮沿第二绕线轮轴向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绕线轮组件中,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卷绕方向相同,因此在第二拉绳被使用者拉动而从第二绕线轮上释放的过程中,第一拉绳逐步卷绕在第一绕线轮上。由于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相互啮合传动,因此第二拉绳的释放行程和第一拉绳的卷绕行程之比等于第二绕线轮和第一绕线轮的啮合传动的速比,而第二绕线轮和第一绕线轮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则第二拉绳的释放行程始终大于第一拉绳的卷绕行程,基于同样的理由,第二拉绳的卷绕行程也始终大于第一拉绳的释放行程,这与现有技术中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与使用者拉动手柄和拉力绳的行程相同相比,显然在同样的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的情况下,本申请中可供使用者拉动的移动行程更大。换言之,即使身高较高的人群拉动手柄的行程较大,反映到分配组件上的行程也较小,为此可以使支架的长度减小,使整个力量训练机的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中配重组件和分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原理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另一种原理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中绕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力量训练机;101、102-滑轮;103-连接绳;10-支架;11-补强梁;12-导向杆;20-分配组件;21-第一动滑轮;22-第一拉绳;23-滑轮支座;231-第一安装臂;232-第二安装臂;233-挂接件;2331-挂接臂;2332-连接部;2333-挂接空间;30-配重组件;31-驱动电机;32-配重支座;33-输出轮;34-输出绳;35-第二动滑轮;40-拉手组件;41-手柄;42-第二拉绳;43-限位块;44-万向套;50-绕线轮组件;51-第一绕线轮;511-第一绕线轮本体;5111-第一外螺纹段;5112-第一绕线段;512-第一转动轴;52-第二绕线轮;521-第二绕线轮本体;5211-第二外螺纹段;5212-第二绕线段;522-第二转动轴;53-绕线轮支座;531-第一轴承座;5311-中心螺孔;532-第二轴承座;533-第三轴承座;534-第四轴承座;54-支座主体;541-第一支撑臂;542-第二支撑臂;543-第三支撑臂;544-第四支撑臂;61-第三定滑轮;62-第四定滑轮;63-第五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力量训练机可以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配重源、分配组件和手柄组件等结构。其中,分配组件用于将配重源输出的配重力分配至多个手柄组件中,手柄组件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拉力绳,拉力绳还与分配组件连接。使用者拉动手柄时,拉力绳被拉动并带动分配组件移动。现有的力量训练机为了适应各种身高人群的使用需求,一般体积都设置得较大。这是由于身高较高人群在拉动手柄进行训练时,手柄的移动行程较长,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也相应地较长,作为分配组件移动的承载结构,支架的长度尺寸也较长,这导致整个力量训练机的体积较大。
而本申请的力量训练机分配组件通过绕线轮组件与拉手组件连接,拉手组件中手柄的拉动行程总是大于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即使对于身高较高的使用者,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也较小,整个力量训练机的体积较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力量训练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力量训练机100包括支架10和设置在支架10上的分配组件20、配重组件30、两个绕线轮组件50以及两个拉手组件40;
分配组件20包括第一动滑轮21和绕设在第一动滑轮21部分轮面上的第一拉绳22,配重组件30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21移动;
每个绕线轮组件50均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架10上的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上相互啮合传动,且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
第一拉绳22背离第一动滑轮21的两侧绳段可分别卷绕在两个第一绕线轮51上;拉手组件40包括第二拉绳42,第二拉绳4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绕线轮52上,第二拉绳42的第二端用于供使用者牵引;同一个绕线轮组件50中对应的第一拉绳22和第二拉绳42的卷绕方向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在同一个绕线轮组件50中,第一拉绳22和第二拉绳42的卷绕方向相同,因此在第二拉绳42被使用者拉动而从第二绕线轮52上释放的过程中,第一拉绳22逐步卷绕在第一绕线轮51上。由于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相互啮合传动,因此第二拉绳42的释放行程和第一拉绳22的卷绕行程之比等于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的啮合传动的速比,而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则第二拉绳42的释放行程始终大于第一拉绳22的卷绕行程,基于同样的理由,第二拉绳42的卷绕行程始终大于第一拉绳22的释放行程,这与现有技术中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与使用者拉动手柄和拉力绳的行程相同相比,显然在同样的分配组件20的移动行程的情况下,本申请中可供使用者拉动的移动行程更大。换言之,即使身高较高的人群拉动手柄41的行程较大,反映到分配组件20上的行程也较小,为此可以使支架10的长度减小,使整个力量训练机100的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的啮合传动的速比是指,第二拉绳42受到使用者的拉动而从第二绕线轮52上释放时,第二绕线轮52旋转,例如产生正向旋转,第一绕线轮51由于第二绕线轮52的驱动而反向旋转,此时第一拉绳22被带动而逐渐卷绕在第二绕线轮52上。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上均设有齿轮,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是通过齿轮啮合的情况下,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的速比=第一绕线轮51上的齿轮的齿数与第二绕线轮52上的齿轮的齿数的齿数比。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支架10可以形成为框状件,两个拉手组件40可以位于支架10的长度方向L两侧边缘处。此外,为了增强框状件的结构强度,支架10上还设有补强梁11,补强梁11可以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框状件内侧。本申请中支架10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它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例示出的是支架10横向放置在地面上的情况,即支架10的框状面大致与地面平行的情况,此时,两个拉手组件40位于支架10的顶部侧,使用人员也在支架10的顶部侧对力量训练机100进行操作。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支架10的框状面立起设置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配重组件30、分配组件20、两个绕线轮组件50均设置在支架10上。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中配重组件和分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图3,配重组件3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31、配重支座32以及输出轮33,在输出轮33上绕制有输出绳34。具体的,配重组件30可以与两个拉手组件40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支架10上的相同侧。例如配重组件30可以位于图2的图面左侧位置处,设置在支架10的底侧上。配重支座32可以连接在支架10上,例如连接在支架10的底端面上。驱动电机31连接在配重支座32上,输出轮33连接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并可以在驱动电机31的驱动下转动。
可选的,配重组件30还可以包括第二动滑轮35,第二动滑轮35的轮芯和第一动滑轮21的轮芯相对固定。输出绳34一端和输出轮33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动滑轮35,并连接在支架10上。这样当输出轮33在驱动电机31的带动下转动时,输出轮33带动输出绳34逐渐卷绕在输出轮33上,由此,输出绳34的跨绕在第二动滑轮35上的部分绳段带动第二动滑轮35朝向输出轮33移动,与第二动滑轮35相对固定的第一动滑轮21也朝向输出轮33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分配组件20包括第一动滑轮21和绕设在第一动滑轮21部分轮面上的第一拉绳22,此外,分配组件20可以包括滑轮支座23,其中,第一动滑轮21和第二动滑轮35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滑轮支座23上。具体的,滑轮支座23可以包括朝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个第一安装臂231和两个第二安装臂232,第一安装臂231朝向背离输出轮33的方向伸出,第二安装臂232朝向输出轮33伸出;第一动滑轮21安装在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臂231之间,第二动滑轮35安装在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安装臂232之间。此处,第二动滑轮35的轮芯和第一动滑轮21的轮芯通过滑轮支座23而连接起来。此外第二动滑轮35的轮芯形成配重组件30的输出端,即配重组件30的输出端和第一动滑轮21的轮芯相对固定,以驱动第一动滑轮21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配重组件30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21移动包含两种情况,即配重组件30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21向靠近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或者配重组件30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21向远离配重组件的30方向移动。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原理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另一种原理的示意图。
参照图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配重组件30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21向远离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力量训练机100可以包括连接在支架10上的滑轮101和滑轮102,滑轮101和滑轮102相对设置,且滑轮101和滑轮102的相对方向与第二动滑轮35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一动滑轮21和第二动滑轮35之间连接有连接绳103,具体的,连接绳103的一端与第二动滑轮35的轮芯连接,另一端越过滑轮101、滑轮102后连接到第一动滑轮21的轮芯上,这样可以实现第一动滑轮21和第二动滑轮35的联动。参照图4,在输出绳34向驱动电机31上连接的输出轮33上卷绕时,第二动滑轮35向靠近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第一动滑轮21向远离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5,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配重组件30用于驱动第一动滑轮21向靠近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具体的,第一动滑轮21和第二动滑轮35相对固定,二者可以通过滑轮支座23实现相对固定。在输出绳34向驱动电机31上连接的输出轮33上卷绕时,第二动滑轮35向靠近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动滑轮21也向靠近配重组件30的方向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图5所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图4所示的情况,与图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参照图2、图3,为了便于分配组件20相对于支架10滑动,支架10上还设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沿支架10的长度方向L延伸,分配组件20中的滑轮支座23上设有挂接件233,挂接件233可以挂接在导向杆12上,这样,在输出绳34或者第一拉绳22的带动下,滑轮支座23可以带着第一动滑轮21和第二动滑轮35沿导向杆12的延伸方向滑动。
参照图3,挂接件233可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挂接臂2331,两个挂接臂2331可以连接在两个第一安装臂231上,两个挂接臂2331之间可以设有连接部2332,连接部2332连接在两个挂接臂2331之间,这样两个挂接臂2331和连接部233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置导向杆12的挂接空间2333。导向杆12就穿设在挂接空间2333中。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中绕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量训练机的仰视图。
参照图6、图7,绕线轮组件50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架10上的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第一绕线轮51包括第一绕线轮本体511,第二绕线轮52包括第二绕线轮本体521,第一绕线轮本体511和第二绕线轮本体521的端部均设有齿轮,这样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通过各自包括的齿轮啮合,这里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中包括的齿轮均为外齿轮,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在垂直于绕线轮轴向的方向上(即支架10的长度方向L上)间隔设置,以便于第一绕线轮51的齿轮和第二绕线轮52的齿轮相互啮合。
另外,第二绕线轮52和第一绕线轮51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这样可以使第二拉绳42的释放行程始终大于第一拉绳22的卷绕行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拉绳22背离第一动滑轮21的两侧绳段可分别卷绕在两个第一绕线轮51上;拉手组件40包括第二拉绳42,第二拉绳4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绕线轮52上,第二拉绳42的第二端用于供使用者牵引;同一个绕线轮组件50中对应的第一拉绳22和第二拉绳42的卷绕方向相同。这样在第二拉绳42被使用者拉动而从第二绕线轮52上释放的过程中,第一拉绳22逐渐卷绕在第一绕线轮51上。
继续参照图6,第一绕线轮51上的齿轮位于第一绕线轮本体511的第一端,第二绕线轮52上的齿轮位于第二绕线轮本体521的第一端。第一绕线轮51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线轮52的第一端相邻设置,这样在两个齿轮相啮合时,不会影响到第一绕线轮本体511和第二绕线轮本体521上的其它部件。
示例性的,第一绕线轮51包括第一转动轴512,第一绕线轮本体511内设有可供第一转动轴512贯穿的第一贯穿孔,第一绕线轮本体511套设在第一转动轴512上,并可以相对于第一转动轴512沿第一转动轴512的轴向串动;
第二绕线轮52包第二转动轴522,第二绕线轮本体521内设有可供第二转动轴522贯穿的第二贯穿孔,第二绕线轮本体521套设在第二转动轴522上,第二绕线轮本体521可相对于第二转动轴522沿第二转动轴522的轴向串动。
可选的,绕线轮组件50还包括绕线轮支座53,绕线轮支座53上设有第一轴承座531、第二轴承座532、第三轴承座533和第四轴承座534,第一转动轴512的两个端部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第一轴承座531和第二轴承座532上,第二转动轴522的两个端部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第三轴承座533和第四轴承座534上。
示例性的,绕线轮支座53可以包括支座主体54,以及分别间隔设置在支座主体54上的第一支撑臂541、第二支撑臂542、第三支撑臂543以及第四支撑臂544,支座主体54可以固定在支架10上,第一轴承座531、第二轴承座532、第三轴承座533、第四轴承座534可以依次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541、第二支撑臂542、第三支撑臂543以及第四支撑臂544上。
另外,如前所述,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在支架10的长度方向L上间隔布置,为此,需要使第一转动轴512和第二转动轴522平行设置,且第一转动轴512和第二转动轴522在垂直于第一转动轴512的方向上间隔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轴承座531内设有中心螺孔5311,中心螺孔5311和第一轴承座531内的轴承同轴设置,第一绕线轮本体511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一外螺纹段5111,第一外螺纹段5111和中心螺孔5311通过传动螺纹旋合;和/或
第四轴承座534内设有中心螺孔(未图示),中心螺孔和第四轴承座534内的轴承同轴设置,第二绕线轮本体521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二外螺纹段5211,第二外螺纹段5211和中心螺孔通过传动螺纹旋合。
由于第一绕线轮51的第一外螺纹段5111和第一轴承座531螺纹旋合,在第一绕线轮51转动时,在第一轴承座531相对于支架10固定的情况下,第一绕线轮51还在第一转动轴512上沿第一转动轴512的轴向移动,这样,对于第一拉绳22,在第一绕线轮51上的绕制过程是等径螺旋绕,绕制而成的第一拉绳22不会彼此重叠。对于第二拉绳42也是同样地,在第二绕线轮52上的绕制过程也是等径缠绕,绕制而成的第二拉绳42也不会彼此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绕线轮本体511的外周面上还可以包括可供第一拉绳22卷绕的第一绕线段5112,第一绕线段5112位于第一绕线轮51上的齿轮和第一外螺纹段5111之间;
第二绕线轮本体521的外周面上还可以包括可供第二拉绳42卷绕的第二绕线段5212,第二绕线段5212位于第二绕线轮52上的齿轮和第二外螺纹段5211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转动轴512为花键轴,第一贯穿孔内表面开设有与花键轴的花键相匹配的花键槽(未图示);和/或第二转动轴522为花键轴,第二贯穿孔内表面开设有与花键轴的花键相匹配的花键槽(未图示)。由于第一转动轴512、第二转动轴522是传递扭矩的结构,转动轴和绕线轮为花键副的配合,既不会影响到第一绕线轮51、第二绕线轮52沿对应的转动轴轴向的移动,又不会影响到扭矩的传递。
另外,绕线轮支座53上还可以设有穿绳孔,第二拉绳42穿设在穿绳孔中,且第二拉绳42的第二端上设有限位块43,限位块43的外部轮廓尺寸大于穿绳孔的内径,以防止第二拉绳42的第二端自穿绳孔中脱落。
另外,由于使用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可能会向不同的方向拉动手柄41,为此,可考虑在穿绳孔中设有可供第二拉绳42贯穿的万向套44。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拉绳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手柄41和第二绕线轮52上,因此可以考虑使两组绕线轮组件50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个拉手组件40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可选的,参照图5,两组绕线轮组件50中的其中一者与配重组件30位于支架10的相同侧。换言之,其中一组绕线轮组件50与配重组件30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图5所示的是图面左侧的绕线轮组件50和配重组件30相对应,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图面右侧的绕线轮组件50和配重组件30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两组绕线轮组件50而言,其中一组绕线轮组件50中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的布置顺序,与另一组绕线轮组件50中第一绕线轮51和第二绕线轮52的布置顺序相反。
示例性的,参照图5,图面左侧的绕线轮组件50中,第一绕线轮51比第二绕线轮52靠上侧;图面右侧的绕线轮组件50中,第一绕线轮51比第二绕线轮52靠下侧。
可选的,同一组绕线轮组件50中,第一绕线轮51上的齿轮沿第一绕线轮51轴向的尺寸,小于第二绕线轮52上的齿轮沿第二绕线轮52轴向的尺寸。这样在第一绕线轮本体511和第二绕线轮本体521上的齿轮沿各自对应的转动轴轴向串动时,还能保持齿轮啮合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力量训练机100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架10上的第三定滑轮61和第四定滑轮62,与配重组件30位于相对侧的绕线轮组件50为第一绕线轮组件,其中,第一绕线轮组件位于第一动滑轮21和第三定滑轮61之间,第四定滑轮62位于第一绕线轮组件的背离第三定滑轮61的一侧;第一拉绳22依次越过第一动滑轮21、第三定滑轮61和第四定滑轮62。
可选的,第三定滑轮61的轴向、第一动滑轮21的轴向、以及第四定滑轮62的轴向平行。
另外,导向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五定滑轮63,第五定滑轮63位于第四定滑轮62和第二绕线轮组件之间,其中,与配重组件30位于相同侧的绕线轮组件50为第二绕线轮组件,且第一拉绳22依次越过第一动滑轮21、第三定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和第五定滑轮63。
参照图5,第一拉绳22的一个端部固定在第一绕线轮组件的第一绕线轮51上,另一端越过第一动滑轮21、第三定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以及第五定滑轮63后,固定在第二绕线轮组件的第一绕线轮51上。第三定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以及第五定滑轮63用于对第一拉绳22进行换向,以使第一拉绳22可以卷绕在位于支架10相对两侧的第一绕线轮5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5说明拉手组件40的移动行程和分配组件20的移动行程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参照图2、图5,在手柄拉动时,第二拉绳42从第二绕线轮52上释放,第二绕线轮52逆时针转动,此时若第一拉绳22和第二拉绳42的卷绕方向相同,在第二绕线轮52上释放第二拉绳42的过程中,第一拉绳22逐渐卷绕在第一绕线轮51上。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绕线轮52上的齿轮和第一绕线轮51上的齿轮的速比大于1的情况下,例如速比是m(m>1)的情况下,第二拉绳42在该过程中释放的长度,是第一绕线轮51在该过程中新卷绕的第一拉绳22的长度的m倍。
示例性的,参照图5,如上所述,在对手柄进行拉动时,对于两侧的两个绕线轮组件而言,第二拉绳42从第二绕线轮52上释放,第一拉绳22逐渐卷绕在第一绕线轮51上。在手柄的拉动行程为b的情况下,第二拉绳42的释放长度为b,第一拉绳22的两端被卷绕的长度均为b/m,在两个手柄41同时拉动时,两侧的第一绕线轮51同时对第一拉绳22进行卷绕,第一拉绳22的减少长度为2b/m,此时第一动滑轮21移动的距离为b/m。在只拉动其中一个手柄的情况下,只有单侧的第一绕线轮51对第一拉绳22进行卷绕,第一拉绳22的减少长度为b/m,此时第一动滑轮21移动的距离为b/2m。
而在将第一拉绳22的两端均连接在手柄41上的情况下,在手柄41的拉动行程为b时,在两个手柄41同时拉动时,第一动滑轮21移动的距离为b(大于本申请的b/m);在单个手柄41拉动时,第一动滑轮21移动的距离为b/2(大于本申请的b/2m)。
如上所述,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动滑轮21的移动行程与直接将第一拉绳22连接在手柄41上相比,采用本申请中的绕线轮组件50能够减小分配组件20的移动行程,可以使整个力量训练机100的结构较为紧凑。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绕线轮组件中,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卷绕方向相同,因此在第二拉绳被使用者拉动而从第二绕线轮上释放的过程中,第一拉绳逐步卷绕在第一绕线轮上。由于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相互啮合传动,因此第二拉绳的释放行程和第一拉绳的卷绕行程之比等于第二绕线轮和第一绕线轮的啮合传动的速比,而第二绕线轮和第一绕线轮的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则第二拉绳的释放行程始终大于第一拉绳的卷绕行程,基于同样的理由,第二拉绳的卷绕行程始终大于第一拉绳的释放行程,这与现有技术中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与使用者拉动手柄和拉力绳的行程相同相比,显然在同样的分配组件的移动行程的情况下,本申请中可供使用者拉动的移动行程更大。换言之,即使身高较高的人群拉动手柄的行程较大,反映到分配组件上的行程也较小,为此可以使支架的长度减小,使整个力量训练机的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分配组件、配重组件、两个绕线轮组件以及两个拉手组件;
所述分配组件包括第一动滑轮和绕设在所述第一动滑轮部分轮面上的第一拉绳,所述配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滑轮移动;
每个所述绕线轮组件均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二绕线轮相互啮合传动,且所述第二绕线轮和所述第一绕线轮的所述啮合传动的速比大于1;
所述第一拉绳的背离所述第一动滑轮的两侧绳段分别卷绕在两个所述第一绕线轮上;所述拉手组件包括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绕线轮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二端用于供使用者牵引;同一个所述绕线轮组件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的卷绕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轮包括第一绕线轮本体,所述第二绕线轮包括第二绕线轮本体,所述第一绕线轮本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绕线轮本体的端部均设有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二绕线轮通过所述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轮包括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绕线轮本体内设有可供第一转动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绕线轮本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向串动;
所述第二绕线轮包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绕线轮本体内设有可供第二转动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绕线轮本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沿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向串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组件还包括绕线轮支座,所述绕线轮支座上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个端部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个端部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方向上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内设有中心螺孔,所述中心螺孔和所述第一轴承座内的所述轴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绕线轮本体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一外螺纹段,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中心螺孔通过传动螺纹旋合;和/或
所述第四轴承座内设有中心螺孔,所述中心螺孔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内的所述轴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绕线轮本体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二外螺纹段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内的所述中心螺孔通过传动螺纹旋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轮本体的外周面上包括可供所述第一拉绳卷绕的第一绕线段,所述第一绕线段位于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的齿轮和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之间;
所述第二绕线轮本体的外周面上包括可供所述第二拉绳卷绕的第二绕线段,所述第二绕线段位于所述第二绕线轮上的齿轮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为花键轴,所述第一贯穿孔内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的花键相匹配的花键槽;和/或
所述第二转动轴为花键轴,所述第二贯穿孔内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的花键相匹配的花键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支座上设有穿绳孔,所述第二拉绳穿设在所述穿绳孔中,且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二端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部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穿绳孔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组件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第一绕线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动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之间,所述第四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绕线轮组件的背离所述第三定滑轮的一侧;
与所述配重组件位于相对侧的所述绕线轮组件为所述第一绕线轮组件;所述第一拉绳依次越过所述第一动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绕线轮组件中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布置顺序,与另一组绕线轮组件中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布置顺序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同一组所述绕线轮组件中,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的齿轮沿所述第一绕线轮轴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绕线轮上的齿轮沿所述第二绕线轮轴向的尺寸。
CN202121493454.9U 2021-06-30 2021-06-30 力量训练机 Active CN216136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3454.9U CN216136649U (zh) 2021-06-30 2021-06-30 力量训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3454.9U CN216136649U (zh) 2021-06-30 2021-06-30 力量训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6649U true CN216136649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93454.9U Active CN216136649U (zh) 2021-06-30 2021-06-30 力量训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66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488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广州源动智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力量训练机
WO2023273489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广州源动智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力量训练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488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广州源动智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力量训练机
WO2023273489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广州源动智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力量训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6649U (zh) 力量训练机
CN202208565U (zh) 电缆传送机
CN104192637A (zh) 一种具有往复排线功能的绳驱动装置
CN216136662U (zh) 力量训练机
JP2000510203A (ja) ワイヤを加撚する装置
CN203582144U (zh) 电力线缆收线机
CN117208679A (zh)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自动收放机构
DE3030361A1 (de) Einrichtung zur energieuebertragung durch ein auf eine trommel aufgewickeltes elektrisches oder optisches kabel
CN115531822A (zh) 力量训练机
DE60007094T2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gebrauch bei der handhabung einer last
CN217367017U (zh) 力量训练机
CN214692719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可调节式放线装置
CN210029366U (zh) 一种卷料架
CN111361750B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机器人的折叠装置
CN212101161U (zh) 缠绕机
CN114001140A (zh) 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差速器
CN2344373Y (zh) 内装式螺纹驱动摩擦制动卷扬机
CN210418800U (zh) 一种电力试验用电缆收放装置
CN115531823A (zh) 力量训练机
CN221177114U (zh) 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架设电缆设备
CN210313274U (zh) 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绞盘导绳装置及绞盘
CN219268020U (zh) 一种便于用户使用的投影仪固定装置
CN113562551B (zh) 用于电力工程施工的线缆收放装置
CN217229740U (zh) 一种新型穿线牵引器
CN214828624U (zh) 一种组合式矿山提升机绞绳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