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6214U - 一种轮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6214U
CN216136214U CN202120610002.8U CN202120610002U CN216136214U CN 216136214 U CN216136214 U CN 216136214U CN 202120610002 U CN202120610002 U CN 202120610002U CN 216136214 U CN216136214 U CN 216136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upport
wheelchair
frame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00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剑捷
戴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co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co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co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co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00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6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6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6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椅支架。轮椅支架包括:座椅支架;靠背支架,其通过靠背转轴与所述座椅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座椅支架折叠或展开;减震组件,其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被配置为:在所述靠背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向所述靠背支架施加驱使所述靠背支架绕所述靠背转轴顺指针转动的力矩。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椅支架,能够提高轮椅支架和轮椅的使用舒适性和操作便利性,减小靠背支架的前后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轮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椅支架。
背景技术
轮椅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康复工具,有助于轮椅使用者借助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轮椅一般包括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坐垫和靠垫等部分组成,其中轮椅架一般包括座椅支架、靠背支架、前腿支架、后轮支架、扶手支架等部分组成,车轮中的前轮设置在前腿支架上,车轮中的后轮设置在后轮支架上,刹车装置设置在车轮上,坐垫和背靠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上。普通轮椅采用人为推动的方式使轮椅运行;手摇轮椅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手摇装置,控制轮椅的运行;电动轮椅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助力系统,能够使轮椅使用者更为方便地对轮椅的运行进行操作和控制,减轻使用者的体力消耗。
由于轮椅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为方便轮椅的使用,现有的电动轮椅大多为可折叠结构,且可采用整车折叠的形式,以减小轮椅非使用时的体积。且现有的折叠式轮椅,靠背能够相对座椅折叠的同时,还能够相对座椅调节展开角度,以提高使用舒适性。但是现有的靠背在角度调节完毕且锁紧后,容易因外力或者使用者的后背下压作用力产生晃动,影响轮椅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支架,以减小靠背支架前后晃动的概率,提高轮椅的使用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轮椅支架,包括:
座椅支架;
靠背支架,其通过靠背转轴与所述座椅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座椅支架折叠或展开;
减震组件,其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被配置为:在所述靠背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向所述靠背支架施加驱使所述靠背支架绕所述靠背转轴顺指针转动的力矩。
可选地,所述减震弹簧沿所述轮椅支架的后侧至前侧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座椅支架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靠背支架连接,当所述靠背支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位于所述靠背转轴的后侧且所述减震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
下支架,其与所述座椅支架转动连接;
滑杆,其下部滑动穿设于所述下支架,其上端通过枢接轴与所述靠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部,所述下支架及所述枢接轴的转动轴线均与所述靠背转轴的轴线平行;
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所述滑杆上,且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抵靠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抵靠于所述上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滑套部,所述滑杆的下部滑动穿设于所述滑套部,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抵靠于所述滑套部的上端端面。
可选地,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限位件,当所述靠背支架向后翻转至设定角度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下支架抵接以限制所述下支架继续随所述靠背支架逆时针转动。
可选地,所述靠背支架具有多个角度档位,多个所述角度档位的档位数随所述靠背支架展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设定角度等于或小于一档角度档位时所述靠背支架相对所述座椅支架的展开角度。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水平设置的限位圆棒,所述限位圆棒与所述靠背转轴平行,所述下支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圆棒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下支架转动。
可选地,所述轮椅支架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靠背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所述靠背支架和所述座椅支架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调节件以及锁定件,所述调节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靠背支架且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齿槽,若干个所述齿槽沿所述靠背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座椅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锁定件上设有凸齿,所述凸齿能够卡入任一所述齿槽中以锁定所述靠背支架和所述座椅支架,且所述减震弹簧能够在所述凸齿卡入所述齿槽中时,使所述齿槽的前侧槽壁与所述凸齿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支架,通过设置减震弹簧,使靠背支架在处于展开且锁定状态时,具有顺指针转动的运动趋势,能够消除靠背支架锁紧时的间隙,减小靠背支架前后晃动的概率;同时,能够消除使用者背靠在靠背支架上时重力对靠背支架的影响,提高轮椅支架和轮椅的使用舒适性;再者,该弹性恢复力,能够角度调节时,实现靠背支架的回弹,由此能够更加方便地减小靠背支架的角度,降低调节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轮椅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轮椅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处于最后一档锁定状态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在连杆与抵靠面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在凸齿与导向面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处于最后一档锁定状态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轮椅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角度调节机构;20、靠背支架;201、插杆;30、座椅支架;40、动力总成;401、第一搭接杆;402、第二搭接杆;403、第三搭接杆;404、底座; 50、第二搭接块;501、第二凹槽;60、第三搭接块;
1、调节件;11、板主体;12、凸缘部;121、齿槽;122、导向面;13、安装筒部;14、减重孔;15、限位挡缘;2、安装板;21、安装主板部;22、边缘部;23、加强筋;24、第一搭接块;241、第一凹槽;3、摇臂;31、臂转轴; 32、手柄;4、连杆;41、第一杆部;42、第二杆部;43、致动轴;5、锁定件; 51、凸齿;52、滑孔;6、减震组件;61、减震弹簧;62、滑杆;621、杆主体; 622、上限位部;623、下限位部;63、下支架;631、滑套部;632、安装架部; 633、转接架部;6331、限位槽;64、限位件;65、安装座;66、枢接轴;67、架转轴;7、靠背转轴;8、限位凸起;81、限位斜面;9、挡边;91、抵靠面; 92、挡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前”、“后”等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轮椅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轮椅,其具有折叠和展开两种状态,当轮椅处于展开状态时,轮椅使用者可以将轮椅作为代步工具或康复辅助工具进行正常使用;当轮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方便轮椅使用者或其他辅助人员对轮椅进行搬运和收纳,节省轮椅的占地空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轮椅主要包括轮椅支架、前轮、后轮、坐垫及靠垫等。其中,轮椅支架包括座椅支架30、靠背支架20、后轮支架40 及前腿支架,座椅支架30的后部与靠背支架20的下端转动连接,座椅支架30 的前端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腿支架,前腿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前轮;后轮支架40的上端与座椅支架30的后部转动连接且位于靠背支架20的下方,后轮支架40的下端连接有后轮;坐垫覆设在座椅支架30的上表面,靠垫覆设于靠背支架20的前侧面,以提高轮椅的使用舒适性。
靠背支架20与座椅支架30通过角度调节机构10转动连接,以实现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的折叠及角度调节。且本实用新型主要对角度调节机构 1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和限制,靠背支架20、座椅支架30、后轮支架40及前腿支架等的具体结构可以和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详述。
具体地,靠背支架20与座椅支架30通过靠背转轴7转动连接,且靠背支架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10。角度调节机构10包括调节件1以及联动设置的摇臂3及锁定件5,调节件1固定连接于靠背支架20,且调节件 1的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齿槽121,若干个齿槽121沿靠背转轴7的周向间隔设置;摇臂3转动安装于座椅支架30的外侧,锁定件5上设置有凸齿51,且摇臂3的转动能够带动锁定件5转动以使凸齿51卡入或者脱出齿槽121,且当凸齿51卡入齿槽121时,靠背支架20与座椅支架30相对锁定,当凸齿51脱离齿槽121时,靠背支架20能够相对座椅支架30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10和轮椅支架,由于摇臂3设置于座椅支架 30的外侧,能够方便轮椅使用者对摇臂3进行转动操作,提高靠背支架20角度调节和折叠的便利性;通过在调节件1的边缘处设置多个齿槽121,能够通过控制凸齿51卡入不同位置的齿槽121,调节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的倾斜角度,调节便利,且能够实现对不同角度档位的调节。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轮椅支架和轮椅,可以实现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的折叠及角度调节,且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锁和可靠,调节操作便利。
如图3和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10还包括安装板2,安装板2固定连接于座椅支架30的后端,且安装板2与调节件1通过靠背转轴7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安装板2,能够使座椅支架30与靠背支架20之间的连接结构集中于调节件1和安装板2上,简化座椅支架30和靠背支架20的加工和组装。且安装板2的设置,能够抬高靠背转轴7相对座椅支架30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增大靠背支架20与座椅支架30的折叠程度,使靠背支架20能够完全折叠至与大致与座椅支架30平行的位置。且该种设置,当靠背支架20上设置有靠垫,座椅支架30上设置有坐垫时,能够使靠垫与坐垫贴合,提高轮椅的折叠性能和折叠后的美观性。
优选地,安装板2的第一端与座椅支架30的后端连接,安装板2的第二端向后向上倾斜延伸,调节件1与安装板2的第二端通过靠背转轴7转动连接。
优选地,锁定件5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10还包括连杆4,连杆4分别与摇臂3及锁定件5连接,摇臂3通过连杆4带动锁定件5转动,以使锁定件5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当锁定件5处于锁定位置时,凸齿51能够卡入任一齿槽121中,当锁定件5处于解锁位置时,凸齿51脱出齿槽121。该种设置,能够简化锁定件5的结构,缩小锁定件5的尺寸,且能够更好地对凸齿51的运行轨迹进行设计。
摇臂3包括臂转轴31和手柄32,臂转轴31水平设置且与靠背支架20的转轴靠背转轴7平行,臂转轴31转动穿设于座椅支架30,且臂转轴31的第一端伸入座椅支架30内侧并与连杆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外露于座椅支架30 的外侧并与手柄32连接,手柄32沿座椅支架30的前后方向延伸。该种设置,能够提高对摇臂3的操作便利性,提高轮椅的使用体验。更为优选地,当角度调节机构10处于锁定状态时,手柄32水平设置,以减少与外部结构的干涉。
锁定件5上开设有滑孔52,连杆4上凸设有致动轴43,致动轴43滑动插入滑孔52中,且当致动轴43随连杆4绕摇臂3转轴轴线转动时,致动轴43在滑孔52中滑动以带动锁定件5转动,且当致动轴43由滑孔52的第一端滑动至滑孔52的第二端时,锁定件5由锁定位置转动切换至解锁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连杆4上开设滑孔,锁定件5上设置致动轴。
在一实施例中,锁定件5包括主体部53,主体部53的一端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主体部53的另一端沿朝向靠背转轴7的方向凸设有凸齿51,滑孔52 设置于主体部53上,凸齿51为梯形齿,梯形齿的大端与主体部53连接。
对应的,齿槽121为矩形槽,其具有相对设置的前槽壁和后槽壁,且可以理解的是,前槽壁是指更加靠近轮椅支架前侧的槽壁,后槽壁为更加靠近轮椅支架后侧的槽壁。除最后侧的一齿槽121外,其余齿槽121的形状与凸齿51的形状适配。且当凸齿51卡入除最后侧的任一齿槽121中时,齿槽121的后槽壁能够与凸齿51贴合,且凸齿51与后槽壁形成的压力角为负角。该种设置,靠背支架20在使用者的下压作用或者外力的下压作用下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时,后侧槽壁向凸齿51施加向前倾斜且垂直于后侧槽壁的力,该作用力促使凸齿51具有向齿槽121槽底卡入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凸齿51与齿槽121配合更加紧密,有效防止凸齿51脱出齿槽121,保证对靠背支架20与座椅支架30锁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当致动轴42位于滑孔52的第一端时,连杆4于致动轴42所在处的压力角为负值。由此,当靠背支架20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时,齿槽121 的前侧槽壁与凸齿51贴合,且连杆4处于死点位置,锁定件5无法带动连杆4 动作,从而凸齿51无法脱出齿槽121,即凸齿51紧密卡设在齿槽121中。
即,本实施例中致动件5、连杆4及齿槽121的设置,能够是凸齿51卡入除最后侧的任一齿槽121中,锁定件5、连杆4及调节件1组成的锁定组件均具备自锁功能,使靠背支架20无论具有顺时针向前翻转的趋势或逆时针向后翻转的趋势时,凸齿51均无法脱离齿槽121,仅能通过摇臂3的转动带动凸齿51 脱离齿槽121,提高了角度调节机构10的状态锁定可靠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致动轴43为圆柱形轴,滑孔52为长条形孔,且滑孔52的宽度等于致动轴43的直径。
优选地,为使锁定件5保持会回复至锁定位置,角度调节机构10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用于向锁定件5施加保持或回复至锁定位置的弹性力。在一实施例中,锁定件5通过锁轴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复位件为套设在锁轴上的扭簧,扭簧一端相对安装板2固定,另一端相对锁定件5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复位件还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一端相对安装板2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锁定件5或连杆4上。
如图4和5所示,优选地,角度调节机构10还包括折叠锁定结构,折叠锁定结构被配置在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折叠时,锁定靠背支架20与座椅支架3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折叠后的状态稳定性。
折叠锁定结构包括凸设在调节件1上的限位凸起8,限位凸起8具有朝向连杆4的限位斜面81。当靠背支架20处于折叠状态时,限位斜面81由下至上沿朝向轮椅前侧的方向延伸,连杆4处于锁定位置,且连杆4的第二端端面能够抵接于限位斜面81上,由此,能够限制限位凸起8相对连杆4绕逆时针转动,即限制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展开。当需要展开靠背支架20时,需要转动摇臂3,使连杆4由锁定位置绕逆时针转动至解锁位置,即可使连杆4与限位凸起8脱离接触,靠背支架20能够相对座椅支架30旋转展开。
为提高展开操作的便利性,在连杆4与限位凸起8接触锁定后,即可在靠背支架20旋转一定角度后放开手柄32,以方便靠背支架20展开操作的继续实施。为防止连杆4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回复至锁定位置,造成调节件1转动卡滞或卡死,角度调节机构10还包括止挡结构,止挡结构用于使锁定件5在靠背支架20的折叠或展开过程中保持非锁定位置。
如图5-7所示,止挡结构包括凸设于调节件1上的挡边9,挡边9的第一端与限位凸起8连接,挡边9的第二端沿远离限位凸起8的方向向后延伸,挡边 9远离靠背转轴7的一侧形成抵靠面91,抵靠面91与靠背转轴7的距离沿挡边 9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增大,连杆4的末端能够抵压于抵靠面91。该种止挡结构的设置,结构简单,设置方便,且成本较低。且当靠背支架20处于折叠过程中时,连杆4的末端抵靠于抵靠面91上,复位件始终处于具有弹性恢复力,当靠背支架20折叠到位的瞬间,连杆4与挡边9脱离接触,连杆4与复位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突然复位并与限位斜面81抵接,由此产生咔哒到位声音,提醒折叠自锁形成。
更为优选地,挡边9与靠背转轴7的间距沿挡边9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增大,由此,可以在靠背支架20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保证挡边9始终抵压连杆4,避免连杆4复位,提高限位可靠性。进一步地,挡边9的第二端沿朝向靠背转轴7的方向延伸有挡钩部92,且当连杆4与挡边9脱离接触后,挡钩部92位于连杆4的前侧,从而当靠背支架20顺时针折叠时,挡钩部92能够与连杆4的侧部抵接以限制靠背支架20继续转动,即挡钩部92的设置,能够限制靠背支架20在展开过程中反向转动,提高展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包括设置于调节件1边缘处的导向面122,导向面122 位于齿槽121沿逆时针方向的一侧,且当靠背支架20由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锁定状态时,凸齿51能够顺着导向面121滑动至最靠近导向面122的一齿槽122 中。导向面122的设置,一方面通过导向面122对凸齿51的抵压,使锁定件5 始终处于非锁定位置,避免出现卡滞或卡死,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控制凸齿 51的运动状态,使靠背支架20在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凸齿51能够顺着导向面122滑入第一个齿槽121中,提高凸齿51卡入齿槽121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被配置为:当连杆4与抵靠面91抵接时,凸齿51与导向面122非接触;当连杆4位于挡边9远离限位凸起8的一侧时,凸齿51滑动抵接于导向面122上。由此,可以简化角度调节机构10的结构设置。
为方便描述,将最靠近导向面122的齿槽121称为第一齿槽121,每个齿槽121对应一个角度档位,第一齿槽121对应的角度档位为第一角度档位,齿槽121和角度档位的序号沿远离导向面122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角度档位有四个,分别能够使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呈105°、115°、125°和135°倾斜。但可以理解的是,角度档位的个数以及每个角度档位对应的角度数值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限制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展开的最大角度,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展开限位结构,展开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提高靠背支架20角度调节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靠背支架20在向后转动调节的过程中向后倾倒对人员或结构造成碰撞。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展开限位结构包括凸设在调节件1外表面的限位挡缘15,限位挡缘15位于安装板2的后侧,当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 30处于最后一档时,限位挡缘15与安装板2抵接以限制靠背支架20继续向后转动。该种展开限位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结构限制靠背支架20的向后翻转的最大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件1包括板主体11和凸设于板主体11周缘处的凸缘部12,板主体11与安装板2平行且位于安装板2的内侧,凸缘部12沿板主体 11的厚度方向外凸于板主体11的想相对两侧面,安装板2和连杆4分别位于调节件1的相对两侧,且凸缘部12的一侧与安装板2抵接,凸缘部12的另一侧与连杆4抵接。限位凸起8和挡边9均凸设于板主体11的内侧,且限位凸起8 和挡边9凸出板主体11的厚度大于凸缘部12向内凸出安装板2的高度,导向面122形成于凸缘部12的侧面上。该种设置,能够方便限位凸起8、挡边9及导向面122的设置的同时,能够避免板主体11与连杆4及安装板2直接接触,减少调节件1与安装板2及连杆4的接触面积,降低转动阻力,提高连杆4和调节件1的转动顺畅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调节件1与靠背支架20的连接,调节件1还连接有安装筒部13,靠背支架20包括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插杆201,插杆201插入对应侧的安装筒部13中并与安装筒部13螺纹连接。优选地,凸缘部12与安装筒部13焊接连接,以提高调节件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板主体11 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减重孔14,以减轻角度调节机构10的整体重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板2包括安装主板部21和围设于安装主板部21周缘处的边缘部22,安装主板部21与板主体11平行,且边缘部22沿安装主板部 21沿安装板2的厚度方向外凸于安装主板部21的相对两侧,边缘部22与凸缘部12抵接,以减小接触面积。优选地,安装主板部21上凸设有加强筋23,加强筋23的凸出高度等于边缘部22凸出安装主板部21同一侧的高度,以在增加安装板2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保证接触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连杆4包括相连呈V字形的第一杆部41和第二杆部42,第一杆部41远离第二杆部42的一端与摇臂3连接,第二杆部42远离第一杆部 41的一端能够与挡边9及限位斜面81抵接,第一杆部41和第二杆部42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致动轴43连接于第一杆部41和第二杆部42相连处。
如图3-5所示,进一步地,角度调节机构10还包括减震组件6,减震组件 6包括减震弹簧61,减震弹簧61被配置为:在靠背支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向靠背支架20施加驱使靠背支架20绕靠背转轴7顺指针转动的力矩。
减震弹簧61的设置,当凸齿51卡入齿槽121中时,即当靠背支架20处于展开且锁定状态时,减震弹簧61由于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使靠背支架20具有顺指针转动的运动趋势,进而使凸齿51与齿槽121靠近导向面122的一侧壁紧密贴合,避免因凸齿51与齿槽121槽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的靠背支架20前后晃动的问题;同时,能够消除使用者背靠在靠背支架20上时重力对靠背支架 20的影响,提高轮椅支架和轮椅的使用舒适性;再者,该弹性恢复力,能够角度调节时,实现靠背支架20的回弹,由此能够更加方便地减小靠背支架20的角度,降低调节难度。
进一步地,减震弹簧61沿轮椅支架的后侧至前侧倾斜向下延伸,且减震弹簧61的下端与座椅支架30连接,减震弹簧61的上端与靠背支架20连接,当靠背支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减震弹簧61的上端位于靠背转轴7的后侧且减震弹簧61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当凸齿51卡入任意齿槽121时,减震弹簧61 均处于压缩状态,且随着靠背支架20展开角度的增大即靠背支架20的档位数增大,减震弹簧61的压缩量增大,减震弹簧61向靠背支架20施加的弹性恢复力增大,能够更加有利于靠背支架20由高档位对应靠背支架20相对较大的角度向低档位对应靠背支架20相对较小的角度回弹,且更加适用于靠背支架20 转动角度越大,使用者向靠背施加的向后的压力越大的实际情况。
为方便减震弹簧61的安装,减震组件6还包括下支架63和滑杆62,下支架63与座椅支架30转动连接,滑杆62的下部滑动穿设于下支架63,其上端通过枢接轴66与靠背支架20转动连接,滑杆62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部622,下支架63及枢接轴66的转动轴线均与靠背转轴7的轴线平行;减震弹簧61套设于滑杆62上,且减震弹簧61的下端抵靠于下支架63上,减震弹簧61的上端抵靠于上限位部622。通过设置滑杆62和下支架63,使减震组件6能够在靠背支架20展开或折叠过程中随靠背支架20同步转动,避免减震弹簧61产生较大程度的扭转或弯折;同时,滑杆62的设置,也能够保证减震弹簧61的伸缩方向,提高减震弹簧61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下支架63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滑套部631,滑杆62的下部滑动穿设于滑套部631,减震弹簧61的下端抵靠于滑套部631的上端端面。
减震组件6还包括限位件64,当靠背支架20向后翻转至设定角度后,限位件64与下支架63抵接以限制下支架63继续随靠背支架20逆时针转动。优选地,设定角度等于或小于一档角度档位时靠背支架20相对座椅支架30的展开角度。
上述设置,当靠背支架20由折叠状态转动至设定角度时,靠背支架20带动滑杆62的上端向后向下转动,由此带动下支架63逆时针转动直至下支架63 与限位件64抵接,此后,下支架63停止转动,靠背支架20的转动带动滑杆 62相对下支架63滑动,减震弹簧61压缩,直至凸齿51插入卡入一档齿槽121 中;当增大靠背支架20的档位时,靠背支架20在解锁状态下逆时针向后翻转,滑杆62的枢接轴66随调节件1逆时针转动时,滑杆62的上端绕枢接轴66转动,由于下支架63相对固定,枢接轴66与滑套部631上端之间间距减小,滑杆62在滑套部631内向下滑动,减震弹簧61继续压缩。
即限位件64的设置,能够保证当靠背支架20的角度越大时,减震弹簧61 的压缩程度越大,且能保证靠背支架20的压缩方向正确性,提高角度调节机构 10的使用可靠性;且当靠背支架20处于锁定状态时,由于减震弹簧61处于压缩状态,减震弹簧61向下支架63施加向前向下的力,使下支架63紧密抵靠于限位件64上,保证减震组件6不再继续转动。再者,该种设置,能够在靠背支架20处于折叠和设定角度之间,使减震弹簧61处于伸长状态,从而能够使减震弹簧61向靠背支架20施加向后向上的恢复力作用,有利于靠背支架20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复位。
更为优选地,限位件64为限位圆棒,限位圆棒与靠背支架20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位于下支架63的前侧。进一步地,下支架63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6331,限位槽6331为开口朝向限位圆棒的弧形槽。当靠背支架20处于第一档位时,限位圆棒插入限位槽6331中并与限位槽6331的槽壁抵接,
进一步地,滑杆62的下端设置有下限位部623,下限位部623位于滑套部 631的外部并能够与滑套部631的下端端面抵接,下限位部623用于防止滑杆 62倾斜上下脱离滑套部631。优选地,上限位部622与滑杆62一体成型,下限位部623与滑杆62可拆卸连接。上限位部622优选但不限定为限位片,下限位部623优选但不限定于螺丝。
为方便滑杆62与枢接轴66的转动连接,滑杆62的上端连接有安装座65,安装座65与上限位部622连接,且安装座65与枢接轴66转动连接。安装座 65呈开口背离滑杆62的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侧板处贯通开设有枢接孔,枢接轴66穿入枢接孔中并与枢接孔间隙配合。枢接轴66上设置有防止安装座 65沿枢接座轴向窜动的轴向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结构可以采用现有任意能够实现轴向限位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地,为方便下支架63的加工和组装,下支架63还包括安装架部632 和转接架部633,安装架部632呈与安装板2平行的板状结构,且安装架部632 通过架转轴67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转接架部633连接于安装架部632的上侧,转接架部633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6331,转接架部633的前侧连接有滑套部631。优选地,转接架部633与安装架部633及滑套部631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椅,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轮椅支架,还包括设置于轮椅支架后侧上的动力总成。
如图10和11所示,轮椅的轮椅支架和轮椅的动力总成40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结构至少包括两个连接组件,两个连接组件沿轮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组件包括搭接块和搭接杆,搭接块和搭接杆中的一个设置于轮椅支架上,搭接块和搭接杆中的另一个设置于动力总成40上,搭接块设置有用于容纳搭接杆的凹槽,两个搭接块上的凹槽的槽口方向相反,轮椅支架或动力总成40上转动设置有至少一个锁紧钩,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连接时,搭接杆搭接于相对应的凹槽内,锁紧钩转动至锁紧位置,并使至少一个搭接杆封闭于搭接块与锁紧钩之间。
本实施例中,动力总成40包括动力总成本体和设于动力总成本体上的驱动轮,驱动轮与电机连接,以使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动力总成40作为整个轮椅的动力源,动力总成40与轮椅支架可拆卸连接,以实现通过动力总成40驱动轮椅支架运动。搭接块和锁紧钩设置于轮椅支架上,搭接杆设置于动力总成40 上。锁紧钩的作用在于对搭接杆进行限位,防止搭接杆与搭接块分离。当轮椅支架和动力总成40处于连接状态时,搭接杆与搭接块搭接,即搭接杆位于搭接块的凹槽内,并与凹槽的槽底抵接。锁紧钩与轮椅支架转动连接,通过转动锁紧钩实现对搭接杆的锁紧和松开。由于两个搭接块上的凹槽的槽口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
具体地,两个搭接块中,位于上方的搭接块的凹槽的槽口向上设置,位于下方的搭接块的凹槽的槽口向下设置,因此只需要一个锁紧钩锁紧其中一个连接组件,即可实现对两个连接组件的固定,实现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的连接固定。
搭接块和锁紧钩可采用板材制得,搭接杆可采用管材或棒材制得,制造方便。安装时,只需将位于动力总成40上的搭接杆与位于轮椅支架上的搭接块的凹槽搭接,并转动锁紧钩将至少一个搭接杆封闭在搭接块的凹槽内,即可实现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的安装固定,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
具体地,两个连接组件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位于轮椅的上方,第二连接组件位于轮椅的下方。
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搭接块24和第一搭接杆401,第一搭接块24安装于轮椅支架上,第一搭接杆401安装于动力总成40上,锁紧钩安装在轮椅支架上,锁紧钩与第一搭接块24沿轮椅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锁紧钩具有用于勾住第一搭接杆401的钩接部,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连接时,锁紧钩的钩接部勾住第一搭接杆401并将第一搭接杆401限制在第一搭接块24上的第一凹槽 241内。
具体地,第一搭接块24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搭接杆401的第一凹槽241,从第一凹槽241的槽口至槽底,第一凹槽241的尺寸依次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过程中,先将位于下方的第二搭接杆402与第二搭接块50搭接,对轮椅支架和动力总成40进行预固定,然后使第一搭接杆401靠近第一搭接块24,转动锁紧钩,锁紧钩的钩接部勾住第一搭接杆401并移动至第一搭接块24的第一凹槽241内。由于第一搭接块24的第一凹槽241的槽口向上,第二搭接块 50的凹槽槽口向下,为方便第一搭接杆401进入第一凹槽241,使第一凹槽241 从槽口到槽底的尺寸依次减小,即第一凹槽241的开口呈喇叭状,以方便第一搭接杆401进入。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轮椅支架上的第二搭接块 50和设置于动力总成40上的第二搭接杆402,第二搭接块50与轮椅支架可拆卸连接,第二搭接块50具有用于容纳第二搭接杆402的第二凹槽501。连接状态时,将第二搭接杆402与第二凹槽501插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搭接块50为U形耐磨金属件。第二凹槽501的宽度相同,第二凹槽501的槽底尺寸与第二搭接杆402匹配,以使第二搭接杆402插入第二凹槽501内以后,第二搭接杆402能够与第二凹槽501抵接。由于第二搭接杆402与第二凹槽501的槽壁之间存在较强的挤压、摩擦,因此第二搭接块50采用耐磨金属材料制成。
第二搭接杆402与动力总成40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于当第二凹槽501磨损变形后进行更换,避免因第二凹槽501磨损而造成第二搭接杆402在第二凹槽 501内出现窜动而引起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之间松动。
具体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组件沿轮椅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组件沿轮椅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轮椅具有一定的宽度,轮椅的宽度大于人体的宽度。因此,为保证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之间连接稳定,沿轮椅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均设置在轮椅宽度方向靠近端部的位置。
具体地,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第三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轮椅支架上的第三搭接块60 和设置于动力总成40上的第三搭接杆403,连接状态时,第三搭接杆403与第三搭接块60搭接。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间隔。设置第三连接组件,有利于增加轮椅支架与动力总成40之间的连接点,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为方便第三搭接杆403与第三搭接块60顺利连接,第三搭接块60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三搭接杆403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槽口竖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三个连接组件沿轮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搭接块60位于中部位置,第三凹槽的槽口竖直设置,可使第三搭接杆403沿水平方向插入第三凹槽内。
具体地,连接组件还包括底座404,底座404用于安装搭接杆,底座404 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搭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支撑板上。可以理解的是,搭接杆穿设在两个间隔的支撑板上,连接状态时,搭接杆的非端部位于凹槽内。两个支撑板能够起到搭接杆长度方向上的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的后侧凸设有上述的第一搭接块24,安装架部632 形成上述的锁紧钩,锁紧钩上开设有锁紧槽,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搭接杆401即为实施例一中的限位圆棒。当靠背支架20处于折叠状态时,锁紧槽和第一凹槽 241的开口均向后设置,锁紧钩与第一搭接杆401处于非钩接状态,第一搭接杆401可以脱离第一凹槽241及锁紧槽,即动力总成40可以从座椅支架上拆除;当靠背支架20转动至一档角度档位时,锁紧槽的槽口向下设置,第一凹槽241 的槽口向后向上倾斜设置,第一搭接杆401位于锁紧槽内且不能从第一凹槽241 和锁紧槽中脱离。即,当靠背支架处展开锁定状态时,动力总成40锁紧于轮椅支架上。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轮椅支架和轮椅,通过靠背支架的转动,能够实现动力总成40在轮椅支架上的锁紧和可拆状态之间的切换,使动力总成40拆装方便,且能够有效保证动力总成40在轮椅支架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时的设置可靠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支架(30);
靠背支架(20),其通过靠背转轴(7)与所述座椅支架(30)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支架(20)能够相对所述座椅支架(30)折叠或展开;
减震组件(6),其包括减震弹簧(61),所述减震弹簧(61)被配置为:在所述靠背支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向所述靠背支架(20)施加驱使所述靠背支架(20)绕所述靠背转轴(7)顺指针转动的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61)沿所述轮椅支架的后侧至前侧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下端与所述座椅支架(30)连接,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上端与所述靠背支架(20)连接,当所述靠背支架(2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上端位于所述靠背转轴(7)的后侧且所述减震弹簧(61)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6)还包括:
下支架(63),其与所述座椅支架(30)转动连接;
滑杆(62),其下部滑动穿设于所述下支架(63),其上端通过枢接轴(66)与所述靠背支架(20)转动连接,所述滑杆(62)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部(622),所述下支架(63)及所述枢接轴(66)的转动轴线均与所述靠背转轴(7)的轴线平行;
所述减震弹簧(61)套设于所述滑杆(62)上,且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下端抵靠于所述下支架(63)上,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上端抵靠于所述上限位部(6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63)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滑套部(631),所述滑杆(62)的下部滑动穿设于所述滑套部(631),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下端抵靠于所述滑套部(631)的上端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6)还包括限位件(64),当所述靠背支架(20)向后翻转至设定角度后,所述限位件(64)与所述下支架(63)抵接以限制所述下支架(63)继续随所述靠背支架(20)逆时针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架(20)具有多个角度档位,多个所述角度档位的档位数随所述靠背支架(20)展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设定角度等于或小于一档角度档位时所述靠背支架(20)相对所述座椅支架(30)的展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4)为水平设置的限位圆棒,所述限位圆棒与所述靠背转轴(7)平行,所述下支架(63)上开设有限位槽(6331),所述限位圆棒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6331)中以限制所述下支架(63)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支架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靠背支架(20)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所述靠背支架(20)和所述座椅支架(30)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调节件(1)以及锁定件(5),所述调节件(1)固定连接于所述靠背支架(20)且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齿槽(121),若干个所述齿槽(121)沿所述靠背转轴(7)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锁定件(5)与所述座椅支架(30)转动连接,且所述锁定件(5)上设有凸齿(51),所述凸齿(51)能够卡入任一所述齿槽(121)中以锁定所述靠背支架(20)和所述座椅支架(30),且所述减震弹簧(61)能够在所述凸齿(51)卡入所述齿槽(121)中时,使所述齿槽(121)的前侧槽壁与所述凸齿(51)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51)为梯形齿,当所述凸齿(51)卡入所述齿槽(121)中且与所述齿槽(121)的后侧槽壁抵接时,所述后侧槽壁与所述凸齿(51)形成的压力角为负角。
CN202120610002.8U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轮椅支架 Active CN216136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0002.8U CN216136214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轮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0002.8U CN216136214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轮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6214U true CN216136214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0002.8U Active CN216136214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轮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6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2767B2 (ja) 格納式ヘッドレスト
TWI556773B (zh) The backrest of the chair is a reaction mechanism and a chair with the mechanism installed
US20090200850A1 (en) Reclining device for seats in vehicles
JPH0234443A (ja) 直線座席傾け器
US20100237674A1 (en) Chair with automatically movable back support
JP2011502883A (ja) 折り畳み機能を有するシートリクライナー機構
JP2014004321A (ja) ネスティング可能な椅子
CN216136214U (zh) 一种轮椅支架
JPH06141949A (ja) アームレストの角度調整機構
CN115120428A (zh) 一种轮椅支架及轮椅
JP2009039331A (ja)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及び該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TWM321261U (en) Elasticity adjusting structure of office chair capable of elastically leaning chairback backward
JP4871575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855792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荷重調整構造を備えた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3720257B2 (ja) 角度調整用ギヤ機構及び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
JP2011220505A (ja) ダンパ
CN114194088A (zh) 座椅骨架
JP3977480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4895601B2 (ja)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
JP2016078625A (ja) ヘッドレスト
CN215226235U (zh) 一种床头调节机构及床
CN219249646U (zh) 一种可调节扶手
CN214760154U (zh) 一种椅架
CN220877104U (zh) 折叠轮椅
CN214549885U (zh) 座椅组件及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