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8394U -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8394U
CN216128394U CN202121152684.9U CN202121152684U CN216128394U CN 216128394 U CN216128394 U CN 216128394U CN 202121152684 U CN202121152684 U CN 202121152684U CN 216128394 U CN216128394 U CN 216128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od
circuit board
rotating shaft
component
shaf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526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利锁
乔万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526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8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8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8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其中,平衡车的构件,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内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具有开口;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上设有电路板,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转轴座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电接部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电路板耦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功能组件设置在控制杆内,合理利用的控制杆的空间,且对功能组件提供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功能组件使得控制杆的功能多样化,同时,在转轴座上设置电路板,在控制杆与转轴座连接时,实现电路板与功能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电路板与功能组件之间的快速拆卸和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的代步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电动平衡车即为一种常见的代步工具,电动平衡车具有结构简单、驾驶简便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目前所使用的电动平衡车中,大部分是通过控制杆进行控制车辆的转向,但是,控制杆仅具有控制转向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包括:
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内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具有开口;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上设有电路板,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转轴座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电接部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电路板耦接。
可选地,所述电接部与所述开口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转轴座的一端,所述转轴座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控制杆连接;
或者
所述电接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转轴座具有连接槽,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处,所述控制杆伸入所述连接槽内与所述转轴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轴座上设有安装槽或安装凸起,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或所述安装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电接触部,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电接部接触连接或插接。
可选地,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用电单元及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作为所述电接部;
所述用电单元包括发光装置、发声装置、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功能组件的位置处设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电接部设置在所述用电单元上,或者,所述电接部通过线束与所述用电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用电单元及所述电接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用电单元及所述电接部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孔;
紧固件可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将所述用电单元及所述电接部连接在所述控制杆上。
可选地,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电路板耦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转轴座之间通过抱箍组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杆或所述转轴座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抱箍组件上设有配合所述定位槽使用的定位凸起。
可选地,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抱箍组件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转轴座上对应所述抱箍组件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置对应;
所述抱箍组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紧固件可穿入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将所述抱箍组件固定在所述控制杆及所述转轴座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杆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腿靠部、把手、座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转向机构及主控系统;以及
上述中所述的构件;
所述构件通过转轴座与所述转向机构连接,所述构件中的电路板与所述主控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功能组件设置在控制杆内,合理利用的控制杆的空间,且对功能组件提供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功能组件使得控制杆的功能多样化,同时,在转轴座上设置电路板,在控制杆与转轴座连接时,实现电路板与功能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电路板与功能组件之间的快速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侧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件的侧视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及图2中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包括:控制杆10、功能组件20及转轴座30。
其中,结合图3参见图4,控制杆10内具有容置腔11,控制杆10的一端具有开口。控制杆10包括但不能限于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腔即为容置腔11,容置腔11通过开口与外部连通。控制杆10也可为一部分实心结构,一部分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内腔做为容置腔11。功能组件20设置在容置腔11内。功能组件20用于增加控制杆10的除控制转向之外的其他辅助功能,如功能组件20可用于发光、发声、路况检测、车况检测等,丰富控制杆10的功能,改善车辆驾驶的体验度。
转轴座30上设有电路板31,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连接,功能组件20的电接部21通过开口与电路板31耦接。转轴座30可与车辆的转向机构连接,作为控制杆10与转向机构之间的中间部件,转轴座30起到传动作用。转轴座30与控制杆10连接的同时,实现功能组件20与电路板31之间的电性连接,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功能组件20设置在控制杆10内,合理利用的控制杆10的空间,功能组件20无需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且控制杆10对功能组件20提供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功能组件使得控制杆10的功能多样化,同时,在转轴座30上设置电路板31,在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连接时,实现电路板31与功能组件20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电路板31与功能组件20之间的快速拆卸和安装。
将功能组件20设置在控制杆10内,在外部看不到功能组件20,使得控制杆10从外观上看来更加简洁、美观,并且,功能组件20无需安装在车体50上,可有效释放车体50安装功能组件20的空间,释放出的空间可用于安装其他的功能部件,使得车辆的功能更加丰富,或者,通过释放出的空间调整车体50体积,使得车体50的重量变轻、体积变小,使得车体50的轻量化、体积小型化程度更高。另外,功能组件20无需与车体50内的部件共同安装在一个空间内,减少了部件之间运行产生的热量对彼此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杆10可应用于平衡车的控制结构中,当然,也可应用于其他车辆的控制结构中,其中,车辆包括电动车及燃料车,电动车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等。参见图1至图5,以控制杆10应用在平衡车为例,控制杆10包括但不限于为腿控杆、手控杆、座椅杆等。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至图5,控制杆10远离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部13。控制部13包括腿靠部、把手、座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控制杆10上设有腿靠部时,使得控制杆10形成腿控杆。控制杆10上设有把手时,使得控制杆10形成手控杆。控制杆10上设有座椅时,使得控制杆10形成躯控杆。根据不同的需求,腿靠部、把手及座椅可通过可伸缩、可折叠或可变形等方向组合在一起使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平衡车包括车体50及控制杆10,车体50上设有转向机构及主控系统,上述中所述的构件通过转轴座30与转向机构连接,当然,转轴座30也可为转向机构的一部分。控制杆10通过转轴座30与转向机构连接,用户可通过控制杆10操纵转向结构转向,从而带动车辆转向。构件中的电路板31与主控系统连接,通过电路板31可接收主控系统发来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功能组件20的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组件20也可通过电路板31向主控系统反馈功能信息。电路板31可与车体50内的电源连接,以便为电路板31上的元件及功能组件20供电,或者,构件还包括供电单元,通过另设的独立供电单元,为电路板31上的元件及功能组件20供电。
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的设置方式,电接部21与电路板31的连接方式也不同。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4,电接部21与开口之间具有安装空间。电路板31设置于转轴座30的一端,转轴座30从开口伸入安装空间内与控制杆10连接。控制杆10通过开口配合安装空间套接在转轴座30的外部,转轴座30的带有电路板31的一端伸入安装空间内,电路板31与电接部21连接。此种设置方式下,电接部21位于控制杆10的内部,不易受到外部部件的干扰,减少损坏的几率。
为使得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控制杆10的横截面与转轴座30的横截面可互为匹配的形状,如,控制杆10的横截面可呈圆形、矩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或其他多边形中的一种形状,对应的转轴座30的横截面为匹配的形状。控制杆10的横截面为圆形,制作过程方便,易于加工,可减少制作工序。控制杆10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或其他多边形时,配合相应形状的转轴座30,可更好地实现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之间的定位及限位,减少发生周向转动的情况,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电接部21与电路板31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电接部21设置在开口处,并至少部分伸出容置腔11。转轴座30具有连接槽,电路板31设置于连接槽的槽底处,控制杆10伸入连接槽内与转轴座30连接。通过连接槽,控制杆10可插接在转轴座30的内部,并通过电接部21与位于连接槽底部的电路板31连接,此种设置方式下,电路板31位于连接槽的内部,不易受到外部部件的干扰,减少损坏的几率。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电路板31的安装,连接槽的槽壁上可设置豁口,以便电路板31通过豁口安装在连接槽内。电接部21位于控制杆10的端部,方便安装时对准电路板31,确保电接部21可准确与电路板31进行连接。此种方式下,控制杆10的横截面与转轴座30的横截面可互为匹配的形状。
为使得电路板31与转轴座3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位置准确,转轴座30上设有用于安装电路板31的安装部,电路板31安装在安装部上,一方面可使得电路板31与转轴座3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也可通过安装部对电路板31实现定位,使得电路板31的安装位置准确,从而当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连接时,可使得电路板31与功能组件20上的电接部21能够准确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部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参见图1,转轴座30上设有安装槽32,通过安装槽32作为安装部,电路板31设置于安装槽32内。安装槽32的形状与电路板31的形状相匹配,安装槽32内或电路板31上可设有粘接层,电路板31粘接在安装槽32内,或者电路板31上设有螺孔,电路板31通过螺钉连接在安装槽32内。安装部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是,转轴座30上设有安装凸起,电路板31设置于安装凸起上。通过安装凸起凸出电路板31,从而使得电路板31更易与电接部21连接。电路板31也可粘接或通过螺钉安装在安装凸起上。
进一步地,电路板31与电接部21的连接方式也为多种,一种可实现方式是,电路板31上设置电接触部,电路板31通过电接触部与电接部21接触连接。电接触部包括但不限于为露铜点,电接部21包括但不限为带有弹性件的连接针或具有弹性的连接块,电接部21与电接触部连接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增加连接稳定性。
电路板31与电接部21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是,电路板31上电接触部为孔结构,电接触部为插针结构,电接部21与电接触部连接时,插针结构可插入电接触部内,从而实现电气连接,孔结构的电接触部可限制插针结构的位置,避免插针结构相对电接触部发生位移,使得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增加连接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1至图4,功能组件20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功能组件20包括用电单元22及插接件,插接件作为电接部21。例如,电路板31的电接触部为孔结构,插接件为插针结构,电接部21与电接触部连接时,插针结构可插入电接触部内,从而实现电气连接。用电单元22包括发光装置、发声装置、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发光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为照射灯、装饰灯等,发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喇叭、蜂鸣器等,检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为雷达、红外传感器、行车记录仪、路况检测设备、定位设备、车况监测设备及防盗预警设备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为便于用电单元22的发光、发声及对外部环境进行检测,控制杆10上对应功能组件20的位置处设有通孔12。用电单元22可部分伸出通孔12,从而更方便地实现其功能。
根据不同的安装需求,电接部21设置在用电单元22上,或者,电接部21通过线束23与用电单元22连接。电接部21设置在功能组件20上时,在安装时无需考虑两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可将电接部21与用电单元22看成一个整体结构进行安装,安装方式更加灵活。电接部21通过线束23与用电单元22连接时,可根据需求调整用电单元22及电接部21的安装位置,如,参见图4,可将用电单元22安装在靠近控制部13的位置,将电接部21安装在靠近开口的位置,线束23位于用电单元22及电接部21之间,为两者进行信号传输及电能的传输。用电单元22、电接部21及线束23均位于控制杆10的容置腔11内,线束23在控制杆10内部布线,控制杆10在使用时,不会对线束23产生影响,同时,从外观上看不到线束23,也使得控制杆10的外观更加美观。
继续参见图1及图2,功能组件20与控制杆10的一种可实现的连接方式是,控制杆10上对应用电单元22及电接部21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14,第一安装孔14贯穿容置腔11的相对的两侧腔壁。用电单元22及电接部21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孔24,第一连接孔24可贯穿用电单元22。紧固件可穿入第一安装孔14及第一连接孔24,以将用电单元22及电接部21连接在控制杆10上。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带有螺母的螺钉或螺杆,以螺钉连接用电单元22为例,将用电单元22上的第一连接孔24a与控制杆10上的第一安装孔14a对应设置,螺钉可从控制杆10的一侧依次穿过一侧的第一安装孔14a,再通过第一连接孔24a贯穿用电单元22,再从另一侧的容置腔11腔壁穿出,螺钉穿出容置腔11的部分与螺母连接,从而实现将用电单元22连接在控制杆10上。
相类似地,以螺钉连接电接部21为例,将电接部21上的第一连接孔24b与控制杆10上的第一安装孔14b对应设置,螺钉可从控制杆10的一侧依次穿过一侧的第一安装孔14b,再通过第一连接孔24b贯穿电接部21,再从另一侧的容置腔11腔壁穿出,螺钉穿出容置腔11的部分与螺母连接,从而实现将电接部21连接在控制杆10上。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螺钉的螺帽及螺母影响控制杆10的外观美观性,第一安装孔14的外周上设有凹陷的沉降槽,螺钉与控制杆10连接后,螺钉的螺帽及螺母可沉入沉降槽内,以减少在控制杆10外表面的露出部分,从而减小对控制杆10的外观的影响。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之间通过抱箍组件40可拆卸连接。抱箍组件4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抱箍组件40包括抱箍主体41、偏心扳手42及锁紧滑块43,抱箍主体41围绕在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的周向外周,通过偏心扳手42可带动锁紧滑块43动作,从而使得抱箍主体41抱紧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或松开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
为了确保抱箍组件40相对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的安装位置准确,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上设有定位槽,抱箍组件40上设有配合定位槽使用的定位凸起。将抱箍组件40套设在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的外部时,通过定位槽及定位凸起的配合,可使得抱箍组件40可定位抱箍组件40相对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安装位置准确,且可有效避免发生周向的相对移动,使得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为进一步确保抱箍组件40的连接稳定性,控制杆10上对应抱箍组件40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孔15,转轴座30上对应抱箍组件40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安装孔33。第二安装孔15与第二安装孔15位置对应。抱箍组件40上设有第二连接孔44。紧固件可穿入第二连接孔44、第二安装孔15及第三安装孔33,将抱箍组件40固定在控制杆10及转轴座30上。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带有螺母的螺钉或螺杆,以螺钉连接抱箍组件40为例,将抱箍组件40套设在控制杆10或转轴座30的外部时,抱箍组件40上的第二连接孔44与控制杆10上的第二安装孔15及转轴座30上的第三安装孔33位置对应,螺钉可依次穿入第二连接孔44、第二安装孔15及第三安装孔33后,与螺母连接,从而实现将抱箍组件40连接在控制杆10及转轴座30上,通过紧固件使得抱箍组件40与控制杆10及转轴座30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发生相对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平衡车的构件的基础上,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50及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构件。其中,车体50上设有转向机构及主控系统。构件通过转轴座30与转向机构连接,构件中的电路板31与主控系统连接。
车体50上还设有驱动系统、行进轮及电源等,电源可用于为车体50内各部件提供运行时需要的电能。车体50上还设有用于带动车体50运行的行进轮,用户可通过控制杆10操纵转向结构转向,从而带动行进轮转向。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杆10的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功能组件20设置在控制杆10内,合理利用的控制杆10的空间,功能组件20无需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且控制杆10对功能组件20提供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功能组件20使得控制杆10的功能多样化,同时,在转轴座30上设置电路板31,在控制杆10与转轴座30连接时,实现电路板31与功能组件20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电路板31与功能组件20之间的快速拆卸和安装。
将功能组件20设置在控制杆10内,在外部看不到功能组件20,使得控制杆10从外观上看来更加简洁、美观,并且,功能组件20无需安装在车体50上,可有效释放车体50安装功能组件20的空间,释放出的空间可用于安装其他的功能部件,使得车辆的功能更加丰富,或者,通过释放出的空间调整车体50体积,使得车体50的重量变轻、体积变小,使得车体50的轻量化、体积小型化程度更高。另外,功能组件20无需与车体50内的部件共同安装在一个空间内,减少了部件之间运行产生的热量对彼此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内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具有开口;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上设有电路板,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转轴座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电接部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电路板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部与所述开口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转轴座的一端,所述转轴座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控制杆连接;
或者
所述电接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转轴座具有连接槽,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处,所述控制杆伸入所述连接槽内与所述转轴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座上设有安装槽或安装凸起,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或所述安装凸起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电接触部,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电接部接触连接或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用电单元及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作为所述电接部;
所述用电单元包括发光装置、发声装置、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功能组件的位置处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部设置在所述用电单元上,或者,所述电接部通过线束与所述用电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用电单元及所述电接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用电单元及所述电接部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孔;
紧固件可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将所述用电单元及所述电接部连接在所述控制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电路板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转轴座之间通过抱箍组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或所述转轴座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抱箍组件上设有配合所述定位槽使用的定位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抱箍组件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转轴座上对应所述抱箍组件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置对应;
所述抱箍组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紧固件可穿入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将所述抱箍组件固定在所述控制杆及所述转轴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腿靠部、把手、座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3.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转向机构及主控系统;以及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构件;
所述构件通过转轴座与所述转向机构连接,所述构件中的电路板与所述主控系统连接。
CN202121152684.9U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Active CN216128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2684.9U CN216128394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2684.9U CN216128394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8394U true CN216128394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5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52684.9U Active CN216128394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8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9163B1 (ko) 이륜 동적 호버보드
JP3333387B2 (ja) スイッチの取付構造
CN216128394U (zh)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CN217672969U (zh) 一种摩托车把手开关总成
CN216185700U (zh) 电动滑板车
CN211229875U (zh) 一种智能门锁的前门锁、后门锁及模块化智能门锁
CN21182867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摩托车把手开关总成
KR200300669Y1 (ko) 자가발전 불빛 표시구
CN220915536U (zh) 一种电动车辆的域控制器及电动两轮车
CN214775595U (zh) 一种机械能发电的车轮毂灯
CN216468189U (zh) 一种u型车灯开关结构
CN217380122U (zh) 一种新型闪灯手柄及带有该手柄的锁具
CN212766625U (zh) 集成开关总成的刹车上泵
CN218645457U (zh) 一种照明接口装置及灯具
CN216521427U (zh) 方便集成式转向灯
CN219565379U (zh) 一种多功能刹车握把
CN218750637U (zh) 汽车方向盘开关
CN219565378U (zh) 一种带显示屏的刹车握把
US11932343B2 (en) Handlebar grip set
CN219406778U (zh) 一种电动车组合开关
CN211442119U (zh) 声控炫彩灯光的车轮结构
WO2023071076A1 (zh) 车辆刹车握把用刹车警示触发装置
CN211810061U (zh) 电动滑板车
CN209870300U (zh) 电动车防水型显示仪表的线束固定机构
CN215951222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消防应急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