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7675U -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7675U
CN216127675U CN202122807726.4U CN202122807726U CN216127675U CN 216127675 U CN216127675 U CN 216127675U CN 202122807726 U CN202122807726 U CN 202122807726U CN 216127675 U CN216127675 U CN 216127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plate
top surface
die
station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77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要盛
王志兵
吴书盛
邓华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al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al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al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al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77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7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7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7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立板,且立板的顶部表面设有横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缸带动固定板进行下移,使得固定板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进行下移,当上模具底部表面上的插杆与下模具顶部表面上的插槽插接时,即可自动完成合模,通过液压缸带动固定板进行上移,使得固定板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进行上移,当上模具底部表面上的插杆远离下模具上的插槽时,即可自动完成取模,其中通过插杆和插槽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注塑时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便于提高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注塑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成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主要类型:橡胶注塑、塑料注塑、成型注塑。注塑产品广泛用于:手机、手提电脑、多种塑胶外壳、通信、微电机、电脑、电器、电子、玩具、钟表、灯饰、机车等行业。
现有的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现有的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便于对模具进行合模、取模的的问题,且在合模过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还容易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容易影响其注塑成型效果,并且在注塑完成后,模具自然冷却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其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具备便于进行合模、取模,且合模过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不易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稳定性高,并且冷却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立板,且立板的顶部表面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横板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表面设有上模具,且上模具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插杆,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支柱,且支柱的顶端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表面设有下模具,且下模具的顶部表面两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表面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贯穿下模具固定连接有推板。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一侧表面设有出风口,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远离立板的两侧安装有鼓风机,且鼓风机通过连接管与出风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板和承载板之间贯穿固定板设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立板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立板关于底板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插杆与插槽插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共设有多个,且多个上模具均匀分布在固定板的底部表面上,所述下模具共设有多个,且多个下模具均匀分布在承载板的顶部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一侧表面设有注塑管。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表面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均匀交错分布在底板的底部表面上。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压缸带动固定板进行下移,使得固定板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进行下移,当上模具底部表面上的插杆与下模具顶部表面上的插槽插接时,即可自动完成合模,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液压缸带动固定板进行上移,使得固定板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进行上移,当上模具底部表面上的插杆远离下模具上的插槽时,即可自动完成取模,其中通过插杆和插槽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注塑时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便于提高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注塑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成型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注塑完成后,打开鼓风机,鼓风机通过连接管把风输送给立板一侧表面上的出风口,再通过出风口对上模具、下模具进行吹风,能够有效对上模具、下模具进行散热,缩短了其冷却时间,便于提高生产效率,其中通过气缸带动推板在下模具中进行移动,能够有效使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移动,防止工件粘连在下模具中,从而便于对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取模,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的A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的下模具剖视图。
图例说明:
1、底板;2、立板;3、支柱;4、横板;5、限位杆;6、液压缸;7、上模具;8、注塑管;9、插杆;10、固定板;11、出风口;12、鼓风机;13、承载板;14、气缸;15、下模具;16、插槽;17、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4,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立板2,且立板2的顶部表面设有横板4,横板4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液压缸6,且液压缸6的输出端贯穿横板4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底部表面设有上模具7,且上模具7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插杆9,底板1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支柱3,且支柱3的顶端设有承载板13,承载板13的顶部表面设有下模具15,且下模具15的顶部表面两侧开设有插槽16,承载板13的底部表面安装有气缸14,且气缸14的输出端贯穿下模具15固定连接有推板17,其中通过液压缸6带动固定板10进行下移,使得固定板10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7进行下移,当上模具7底部表面上的插杆9与下模具15顶部表面上的插槽16插接时,即可自动完成合模,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液压缸6带动固定板10进行上移,使得固定板10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7进行上移,当上模具7底部表面上的插杆9远离下模具15上的插槽16时,即可自动完成取模,其中通过插杆9和插槽16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模具7和下模具15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上模具7和下模具15在注塑时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便于提高上模具7和下模具15在注塑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成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立板2的一侧表面设有出风口11,底板1的顶部表面远离立板2的两侧安装有鼓风机12,且鼓风机12通过连接管与出风口11连接,其中打开鼓风机12,鼓风机12通过连接管把风输送给立板2一侧表面上的出风口11,再通过出风口11对上模具7、下模具15进行吹风,能够有效对上模具7、下模具15进行散热,缩短了冷却时间,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板4和承载板13之间贯穿固定板10设有限位杆5,其中通过限位杆5的使用,便于保持固定板1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上模具7和下模具15进行合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立板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立板2关于底板1的中轴线对称,其中通过立板2对横板4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横板4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杆9与插槽16插接,其中通过插杆9和插槽16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模具7和下模具15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上模具7和下模具15在注塑时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便于提高上模具7和下模具15在注塑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具7共设有多个,且多个上模具7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0的底部表面上,下模具15共设有多个,且多个下模具15均匀分布在承载板13的顶部表面上,其中通过多个上模具7和多个下模具15的配合使用,便于同时加工多个工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具7的一侧表面设有注塑管8,其中通过注塑管8即可进行注塑。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的底部表面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均匀交错分布在底板1的底部表面上,其中通过防滑纹能够有效对底板1起到较好的防滑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底板1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面板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工作原理:
使用时,通过液压缸6带动固定板10进行下移,使得固定板10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7进行下移,当上模具7底部表面上的插杆9与下模具15顶部表面上的插槽16插接时,即可自动完成合模,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液压缸6带动固定板10进行上移,使得固定板10底部表面上的上模具7进行上移,当上模具7底部表面上的插杆9远离下模具15上的插槽16时,即可自动完成取模,其中通过插杆9和插槽16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上模具7和下模具15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上模具7和下模具15在注塑时发生晃动偏移的问题,便于提高上模具7和下模具15在注塑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成型效果,其中打开鼓风机12,鼓风机12通过连接管把风输送给立板2一侧表面上的出风口11,再通过出风口11对上模具7、下模具15进行吹风,能够有效对上模具7、下模具15进行散热,缩短了冷却时间,便于提高生产效率,其中通过气缸14带动推板17在下模具15中进行移动,能够有效使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移动,防止工件粘连在下模具15中,从而便于对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取模,减少了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立板(2),且立板(2)的顶部表面设有横板(4),所述横板(4)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液压缸(6),且液压缸(6)的输出端贯穿横板(4)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底部表面设有上模具(7),且上模具(7)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插杆(9),所述底板(1)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支柱(3),且支柱(3)的顶端设有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的顶部表面设有下模具(15),且下模具(15)的顶部表面两侧开设有插槽(16),所述承载板(13)的底部表面安装有气缸(14),且气缸(14)的输出端贯穿下模具(15)固定连接有推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2)的一侧表面设有出风口(11),所述底板(1)的顶部表面远离立板(2)的两侧安装有鼓风机(12),且鼓风机(12)通过连接管与出风口(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4)和承载板(13)之间贯穿固定板(10)设有限位杆(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立板(2)关于底板(1)的中轴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9)与插槽(16)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7)共设有多个,且多个上模具(7)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0)的底部表面上,所述下模具(15)共设有多个,且多个下模具(15)均匀分布在承载板(13)的顶部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7)的一侧表面设有注塑管(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表面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均匀交错分布在底板(1)的底部表面上。
CN202122807726.4U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Active CN216127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7726.4U CN2161276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7726.4U CN2161276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7675U true CN216127675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78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7726.4U Active CN2161276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76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7066A (zh) * 2022-06-25 2022-12-09 浙江博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上盖壳体快速成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7066A (zh) * 2022-06-25 2022-12-09 浙江博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上盖壳体快速成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9997Y (zh) 全自动模内嵌入金属片注塑成型系统
CN216127675U (zh) 一种多工位智能注塑成型装置
CN219076265U (zh) 一种带有顶出结构的模具
CN216544604U (zh) 一种带有循环水冷机构的键盘模具
CN217021174U (zh) 一种橡胶密封件自动脱模器
CN216027540U (zh) 一种带有快速冷却功能的逆变器外壳模具
CN108032490A (zh) 一种塑胶容器底座的注塑模具
CN215619808U (zh) 汽车内饰件注塑成型模具
CN214872486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进水阀模具
CN107972237B (zh) 一种可替换成型腔的注塑模具
CN210169292U (zh) 一种三段式口红装填装置
CN212579096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1616434U (zh) 一种防损注塑产品脱模设备
CN103891811A (zh) 花样馒头成型机
CN217166134U (zh) 一种汽车油泵壳体制造模具
CN215921115U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塑料容器成型机
CN105397991A (zh) 一种模内自动打孔的吹塑模具
CN212446160U (zh) 一种便于取出塑件的塑胶模具
CN220763453U (zh) 灯罩成型用易脱模注塑模具
CN216373050U (zh) 一种软胶注塑工装
CN218053833U (zh) 一种用电机驱动进行开模的注塑模具
CN216683069U (zh) 一种接线端子注塑装置
CN219503570U (zh) 便于出料的模具结构
CN215921065U (zh) 出线胶嘴生产用模具组件
CN210999784U (zh) 一种五金件精密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