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3306U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23306U CN216123306U CN202120673300.1U CN202120673300U CN216123306U CN 216123306 U CN216123306 U CN 216123306U CN 202120673300 U CN202120673300 U CN 202120673300U CN 216123306 U CN216123306 U CN 2161233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ght plate
- bend
- straight
- plate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包括衔接件和型材本体;所述衔接件包括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通过衔接螺钉进行连接,在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和型材本体进行衔接的衔接柱;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其中包括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本实用新型的经过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多道工艺,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轻量化的同时,加强了其受压强度;并且在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的配合下,本实用新型能够于对应的衔接件牢固结合,再通过衔接件与其他部件进行紧密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背景技术
型材是指金属经过塑性加工成形、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直条;型材的品种规格繁多,用途广泛,在轧制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有的型材通常是通过重量来提升强度的,换句话说,强度高的型材必然厚重,这显然不符合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但是,现代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机柜制造等多个领域,对于其产品的重量要求有一定的要求,重量较轻的产品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因此,也会对型材的重量及强调有一定要求;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一体化的框架,进而提升框架整体的结构强度;但是一体化的框架在后期进行维护维修、美化喷漆等一些操作时显得尤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后续可进行各类操作并且轻量化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包括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通过衔接螺钉进行连接,在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和型材进行衔接的衔接柱。
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柱包括下衔接柱、第一侧衔接柱和第二侧衔接柱;其中下衔接柱和第一侧衔接柱设置于主衔接件上,第二侧衔接柱设置于副衔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衔接件呈四棱台状,在主衔接件的其中一个侧边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并在第一安装部相邻的侧边面上设置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呈四棱柱状,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面积<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面积,并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的侧边面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邻的侧边面设置成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连接的斜面,通过斜面对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进行过度;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靠近主衔接件下表面的侧边面设置有下安装板,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远离斜面的侧边面设置有侧安装板,其中下安装板和侧安装板相互连接且垂直;下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的下表面连通,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下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型材本体装配的下衔接柱;在主衔接件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侧边面上设置有与型材本体装配的第一侧衔接柱。
进一步的,在主衔接件内设置有用于和副衔接件完成装配的装配空间,并在主衔接件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侧边面设置有开口;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对应衔接螺钉的衔接螺孔,所述衔接螺孔与装配空间相通;并在主衔接件上下端面设置有与装配空间相通的辅助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副衔接件的一端面设置有对应装配空间的装配块,在装配块上设置有对应衔接螺钉的衔接螺孔,并在装配块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安装孔;在副衔接件设置有装配块的一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条的密封条安装槽;在副衔接件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型材本体装配的第二侧衔接柱。
进一步的,还包括型材本体,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其中包括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所述型材本体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半部和右半部包围形成安装空间,且左半部和右半部相互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包括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七直板和第八直板,第一直板的一侧与第二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二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直板的一侧以及第三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三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直板远离第一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四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四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直板远离第二直板的一侧以及第五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五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四直板远离第三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六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六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五直板远离第四直板的一侧以及第七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七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六直板远离第五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八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二直板、第四直板、第六直板和第八直板相互平行,第三直板和第五直板相互平行,第五直板和第六直板相互垂直;
所述左半部包括第一折弯、第二折弯、第三折弯、第四折弯、第五折弯、第六折弯和第七折弯;在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在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弯;在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在第四直板和第五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弯;在第五直板和第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弯;在第六直板和第七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六折弯;在第七直板和第八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七折弯;所述第一折弯和第三折弯为外折弯;第二折弯、第四折弯、第五折弯、第六折弯和第七折弯为内折弯。
进一步的,所述右半部包括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第十四直板、第十五直板和第十六直板,第九直板的一侧与第十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九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一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一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直板远离第九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二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二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一直板远离第十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三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三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二直板远离第十一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四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四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三直板远离第十二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五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五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四直板远离第十三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六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四直板和第十六直板相互平行,第十一直板和第十三直板相互平行,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相互垂直;
所述右半部包括第八折弯、第九折弯、第十折弯、第十一折弯、第十二折弯、第十三折弯和第十四折弯;在第九直板和第十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八折弯;在第十直板和第十一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九折弯;在第十一直板和第十二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折弯;在第十二直板和第十三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一折弯;在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二折弯;在第十四直板和第十五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三折弯;在第十五直板和第十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四折弯;所述第八折弯和第十折弯为外折弯;第九折弯、第十一折弯、第十二折弯、第十三折弯和第十四折弯为内折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板远离第二直板的一端与第九直板远离第十直板的一端连接;第八直板远离第七直板的一端与第十六直板远离第十五直板的一端连接,且第八直板和第十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五折弯,所述第十五折弯为内折弯;
所述第七直板和第十五直板的截面为波浪状;并在第七直板和第十五直板上分别设置有三处折弯;其中第七直板包括第十六折弯、第十七折弯和第十八折弯,所述第十六折弯为内折弯设置于第六折弯和第七折弯之间,所述第十七折弯和第十八折弯为外折弯设置于第十六折弯的两侧,其中第十七折弯靠近第六折弯,第十八折弯靠近第七折弯;第十五直板包括第十九折弯、第二十折弯和第二十一折弯,所述第十九折弯为内折弯设置于第十三折弯和第十四折弯之间,所述第二十折弯和第二十一折弯为外折弯设置于第十九折弯的两侧,其中第二十折弯靠近第十三折弯,第二十一折弯靠近第十四折弯;
在第一直板和第九直板上分布设置有固定通孔;在第六直板、第八直板、第十四直板和第十六直板上分布设置有安装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衔接柱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贴;所述第一侧衔接柱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贴合;所述第二侧衔接柱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型材本体经过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多道工艺,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轻量化的同时,加强了其受压强度;并且在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的配合下,本实用新型能够于对应的衔接件牢固结合,再通过衔接件与其他部件进行紧密装配。
2.在本实用新型的型材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通孔和安装通孔,使得本实用新型自身的安装稳定性能更高也更为牢固,并且能够在本实用新型上安装一些对应的部件,譬如传感器、控制开关等等,进一步的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3.本实用新型衔接件的上设置的衔接柱,同时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匹配,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与其他型材进行装配。
4.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空间呈三角柱状,通过采用三角形稳定性较高的远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抗形变效果更好,并且与衔接件配合时更为牢固。
5.本实用新型第七直板和第十五直板的截面为波浪状,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拥有一定减震效果,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耐用程度。
6.本实用新型的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通过衔接螺钉连接,使得当其两者之一损坏后,可针对损坏件进行直接的拆除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并且使其维修过程更为方便简单。
7.装配空间与装配块的配合使得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8.相较于当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通过焊接将型材进行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衔接件和型材本体之间的组装显得更为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装配只需要简单工具就可以进行组装,而焊接则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和专业的设备进行工作,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大量的成本。
9.相较于通过焊接将型材进行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衔接件和型材本体在装配之前无论是运输方面还是存放方面都较为方便且场地利用率高,在同一个运输环境或是存放环境内可以放置更多的产品,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运输途中采用拆开运输的方式,避免了型材之间连接位置可能会出现的损坏;在本实用新型后续的处理上也更为方便,譬如衔接件和型材本体上喷漆或是与其他部件进行组合装配。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衔接件和型材本体两者装配形成,当其两者任意一个出现损坏时,可以就损坏部件所在的区域进行拆卸并对已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相较于通过焊接处理的型材,进一步的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后续维护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端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端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端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端的侧面图。
图6为衔接件结构图。
图7为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装配结构图。
图8为主衔接件正面结构图。
图9为主衔接件反面结构图。
图10为副衔接件正面结构图。
图11为副衔接件反面结构图。
图中标号:
1.型材本体;2.左半部;3.右半部;4.衔接件;11.安装空间;12.安装通孔;13.主安装口;14.辅助安装口;15.固定通孔;51.第一直板;52.第二直板;53.第三直板;54.第四直板;55.第五直板;56.第六直板;57.第七直板;58.第八直板;59.第九直板;60.第十直板;61.第十一直板;62.第十二直板;63.第十三直板;64.第十四直板;65.第十五直板;66.第十六直板;71.第一折弯;72.第二折弯;73.第三折弯;74.第四折弯;75.第五折弯;76.第六折弯;77.第七折弯;78.第八折弯;79.第九折弯;80.第十折弯;81.第十一折弯;82.第十二折弯;83.第十三折弯;84.第十四折弯;85.第十五折弯;86.第十六折弯;87.第十七折弯;88.第十八折弯;89.第十九折弯;90.第二十折弯;91.第二十一折弯;100.主衔接件;101.副衔接件;102.衔接螺钉;103.第一安装部;104.;第二安装部;105.斜面;106.下安装板;107.侧安装板;108.下衔接柱;109.第一侧衔接柱;110.第二侧衔接柱;111.装配空间;112.装配块;113.密封条;114.密封条安装槽;115.衔接螺孔;116.辅助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包括衔接件和型材本体;所述衔接件包括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通过衔接螺钉进行连接,在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和型材本体进行衔接的衔接柱;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其中包括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本实用新型的经过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多道工艺,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轻量化的同时,加强了其受压强度;并且在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的配合下,本实用新型能够于对应的衔接件牢固结合,再通过衔接件与其他部件进行紧密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柱包括下衔接柱、第一侧衔接柱和第二侧衔接柱;其中下衔接柱和第一侧衔接柱设置于主衔接件上,第二侧衔接柱设置于副衔接件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型材本体1包括左半部2和右半部3,左半部2和右半部3包围形成安装空间11,且左半部2和右半部3相互对称,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牢固稳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安装空间11呈三角柱状,通过采用三角形稳定性较高的远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抗形变效果更好。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半部2包括第一直板51、第二直板52、第三直板53、第四直板54、第五直板55、第六直板56、第七直板57和第八直板58,第一直板51的一侧与第二直板52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二直板5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直板51的一侧以及第三直板53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三直板53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直板52远离第一直板51的一侧以及第四直板54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四直板54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直板53远离第二直板52的一侧以及第五直板55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五直板55的两侧分别与第四直板54远离第三直板53的一侧以及第六直板56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六直板56的两侧分别与第五直板55远离第四直板54的一侧以及第七直板57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七直板57的两侧分别与第六直板56远离第五直板55的一侧以及第八直板58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二直板52、第四直板54、第六直板56和第八直板58相互平行,第三直板53和第五直板55相互平行,第五直板55和第六直板56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半部2包括第一折弯71、第二折弯72、第三折弯73、第四折弯74、第五折弯75、第六折弯76和第七折弯77;在第一直板51和第二直板52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71;在第二直板52和第三直板53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弯72;在第三直板53和第四直板54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73;在第四直板54和第五直板55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弯74;在第五直板55和第六直板56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弯75;在第六直板56和第七直板57之间设置有第六折弯76;在第七直板57和第八直板58之间设置有第七折弯77;所述第一折弯71和第三折弯73为外折弯;第二折弯72、第四折弯74、第五折弯75、第六折弯76和第七折弯77为内折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半部3包括第九直板59、第十直板60、第十一直板61、第十二直板62、第十三直板63、第十四直板64、第十五直板65和第十六直板66,第九直板59的一侧与第十直板60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直板60的两侧分别与第九直板59的一侧以及第十一直板61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一直板61的两侧分别与第十直板60远离第九直板59的一侧以及第十二直板62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二直板62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一直板61远离第十直板60的一侧以及第十三直板63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三直板63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二直板62远离第十一直板61的一侧以及第十四直板64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四直板64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三直板63远离第十二直板62的一侧以及第十五直板65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五直板65的两侧分别与第十四直板64远离第十三直板63的一侧以及第十六直板66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直板60、第十二直板62、第十四直板64和第十六直板66相互平行,第十一直板61和第十三直板63相互平行,第十三直板63和第十四直板64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半部3包括第八折弯78、第九折弯79、第十折弯80、第十一折弯81、第十二折弯82、第十三折弯83和第十四折弯84;在第九直板59和第十直板60之间设置有第八折弯78;在第十直板60和第十一直板61之间设置有第九折弯79;在第十一直板61和第十二直板62之间设置有第十折弯80;在第十二直板62和第十三直板63之间设置有第十一折弯81;在第十三直板63和第十四直板64之间设置有第十二折弯82;在第十四直板64和第十五直板65之间设置有第十三折弯83;在第十五直板65和第十六直板66之间设置有第十四折弯84;所述第八折弯78和第十折弯80为外折弯;第九折弯79、第十一折弯81、第十二折弯82、第十三折弯83和第十四折弯84为内折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板51远离第二直板52的一端与第九直板59远离第十直板60的一端连接;第八直板58远离第七直板57的一端与第十六直板66远离第十五直板65的一端连接,且第八直板58和第十六直板66之间设置有第十五折弯85,所述第十五折弯85为内折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直板57和第十五直板65的截面为波浪状,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拥有一定减震效果,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耐用程度;并在第七直板57和第十五直板65上分别设置有三处折弯;其中第七直板57包括第十六折弯86、第十七折弯87和第十八折弯88,所述第十六折弯86为内折弯设置于第六折弯76和第七折弯77之间,所述第十七折弯87和第十八折弯88为外折弯设置于第十六折弯86的两侧,其中第十七折弯87靠近第六折弯76,第十八折弯88靠近第七折弯77;第十五直板65包括第十九折弯89、第二十折弯90和第二十一折弯91,所述第十九折弯89为内折弯设置于第十三折弯83和第十四折弯84之间,所述第二十折弯90和第二十一折弯91为外折弯设置于第十九折弯89的两侧,其中第二十折弯90靠近第十三折弯83,第二十一折弯91靠近第十四折弯84。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七直板57为对称结构,第十六折弯86、第十七折弯87和第十八折弯88均关于其中心轴线对称。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十五直板65为对称结构,第十九折弯89、第二十折弯90和第二十一折弯91均关于其中心轴线对称。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弯71和第八折弯78为钝角,其两者的折弯角度一般采用130°。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六折角、第七折角、第十三折角和第十四折角为钝角,其折弯角度一般采用130°。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十六折弯86、第十七折弯87、第十八折弯88、第十九折弯89、第二十折弯90和第二十一折弯91均为锐角,其折弯角度一般采用60°。
如图3、4所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第一直板51和第九直板59上分布设置有固定通孔15,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更为牢固;在第六直板56、第八直板58、第十四直板64和第十六直板66上分布设置有安装通孔12,使得本实用新型自身的安装稳定性能更高也更为牢固,并且能够在本实用新型上安装一些对应的部件,譬如传感器、控制开关等等,进一步的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安装通孔12包括主安装口13和辅助安装口14,所述主安装口13呈矩形,辅助安装口14呈圆形并设置于主安装口13两端,主安装口13和辅助安装口14的大小以及形状可根据对应的安装部件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设置。
如图6、7所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衔接件4包括主衔接件100和副衔接件101,主衔接件100和副衔接件101通过衔接螺钉102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衔接件100和副衔接件101通过衔接螺钉102连接,使得当其两者之一损坏后,可针对损坏件进行直接的拆除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并且使其维修过程更为方便简单。
如图8、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衔接件100呈四棱台状,在主衔接件100的其中一个侧边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03,并在第一安装部103相邻的侧边面上设置第二安装部104;所述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均呈四棱柱状,其中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的上表面面积<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的下表面面积,并且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100的侧边面连接;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相邻的侧边面设置成分别与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的上表面连接的斜面105,通过斜面105对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进行过度;在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靠近主衔接件100下表面的侧边面设置有下安装板106,在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远离斜面105的侧边面设置有侧安装板107,其中下安装板106和侧安装板107相互连接且垂直;下安装板106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100的下表面连通,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下安装板106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100的下表面设置有下衔接柱108,所述下衔接柱108设置于安装空间11内与第一直板51、第二直板52、第三直板53、第四直板54、第五直板55、第六直板56、第九直板59、第十直板60、第十一直板61、第十二直板62、第十三直板63和第十四直板64贴合;在主衔接件100远离第一安装部103的侧边面上设置有第一侧衔接柱109,所述第一侧衔接柱109设置于安装空间11内与第一直板51、第二直板52、第三直板53、第四直板54、第五直板55、第六直板56、第九直板59、第十直板60、第十一直板61、第十二直板62、第十三直板63和第十四直板64贴合;主衔接件100通过下衔接柱108与本实用新型完成垂直方向的装配,主衔接件100通过第一侧衔接柱109与本实用新型完成水平方向的装配;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组合配合,更适用于多种生活生产的环境;并且下衔接柱108以及第一侧衔接柱109均与第一直板51、第二直板52、第三直板53、第四直板54、第五直板55、第六直板56、第九直板59、第十直板60、第十一直板61、第十二直板62、第十三直板63和第十四直板64贴合,使得其两者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如图10、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主衔接件100内设置有用于和副衔接件101完成装配的装配空间111,并在主衔接件100远离第二安装部104的侧边面设置有开口;在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上设置有对应衔接螺钉102的衔接螺孔115,所述衔接螺孔115与装配空间111相通;并在主衔接件100上下端面设置有与装配空间111相通的辅助安装孔116,所述辅助安装孔116用于和其他安装件或是固定件,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衔接件4装配后结构更稳定;所述副衔接件101的一端面设置有对应装配空间111的装配块112,在装配块112上设置有对应衔接螺钉102的衔接螺孔115,并在装配块112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安装孔116,使得其他安装件或是固定件的安装更为牢固;在副衔接件101设置有装配块112的一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条113的密封条安装槽114;在副衔接件101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二侧衔接柱110,所述第二侧衔接柱110设置于安装空间11内与第一直板51、第二直板52、第三直板53、第四直板54、第五直板55、第六直板56、第九直板59、第十直板60、第十一直板61、第十二直板62、第十三直板63和第十四直板64贴合,使得其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装配空间111与装配块112的配合使得主衔接件100和副衔接件10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包括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通过衔接螺钉进行连接,在主衔接件和副衔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和型材进行衔接的衔接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柱包括下衔接柱、第一侧衔接柱和第二侧衔接柱;其中下衔接柱和第一侧衔接柱设置于主衔接件上,第二侧衔接柱设置于副衔接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衔接件呈四棱台状,在主衔接件的其中一个侧边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并在第一安装部相邻的侧边面上设置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呈四棱柱状,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面积<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面积,并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的侧边面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邻的侧边面设置成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连接的斜面,通过斜面对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进行过度;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靠近主衔接件下表面的侧边面设置有下安装板,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远离斜面的侧边面设置有侧安装板,其中下安装板和侧安装板相互连接且垂直;下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的下表面连通,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下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主衔接件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型材本体装配的下衔接柱;在主衔接件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侧边面上设置有与型材本体装配的第一侧衔接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在主衔接件内设置有用于和副衔接件完成装配的装配空间,并在主衔接件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侧边面设置有开口;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对应衔接螺钉的衔接螺孔,所述衔接螺孔与装配空间相通;并在主衔接件上下端面设置有与装配空间相通的辅助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衔接件的一端面设置有对应装配空间的装配块,在装配块上设置有对应衔接螺钉的衔接螺孔,并在装配块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安装孔;在副衔接件设置有装配块的一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条的密封条安装槽;在副衔接件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型材本体装配的第二侧衔接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型材本体,在型材本体上设置有二十一个折弯,其中包括十三个内折弯和八个外折弯;所述型材本体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半部和右半部包围形成安装空间,且左半部和右半部相互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部包括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七直板和第八直板,第一直板的一侧与第二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二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直板的一侧以及第三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三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直板远离第一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四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四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直板远离第二直板的一侧以及第五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五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四直板远离第三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六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六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五直板远离第四直板的一侧以及第七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七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六直板远离第五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八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二直板、第四直板、第六直板和第八直板相互平行,第三直板和第五直板相互平行,第五直板和第六直板相互垂直;
所述左半部包括第一折弯、第二折弯、第三折弯、第四折弯、第五折弯、第六折弯和第七折弯;在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在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弯;在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在第四直板和第五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弯;在第五直板和第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弯;在第六直板和第七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六折弯;在第七直板和第八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七折弯;所述第一折弯和第三折弯为外折弯;第二折弯、第四折弯、第五折弯、第六折弯和第七折弯为内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半部包括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第十四直板、第十五直板和第十六直板,第九直板的一侧与第十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九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一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一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直板远离第九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二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二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一直板远离第十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三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三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二直板远离第十一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四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四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三直板远离第十二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五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五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十四直板远离第十三直板的一侧以及第十六直板的其中一侧连接;第十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四直板和第十六直板相互平行,第十一直板和第十三直板相互平行,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相互垂直;
所述右半部包括第八折弯、第九折弯、第十折弯、第十一折弯、第十二折弯、第十三折弯和第十四折弯;在第九直板和第十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八折弯;在第十直板和第十一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九折弯;在第十一直板和第十二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折弯;在第十二直板和第十三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一折弯;在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二折弯;在第十四直板和第十五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三折弯;在第十五直板和第十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四折弯;所述第八折弯和第十折弯为外折弯;第九折弯、第十一折弯、第十二折弯、第十三折弯和第十四折弯为内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远离第二直板的一端与第九直板远离第十直板的一端连接;第八直板远离第七直板的一端与第十六直板远离第十五直板的一端连接,且第八直板和第十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十五折弯,所述第十五折弯为内折弯;
所述第七直板和第十五直板的截面为波浪状;并在第七直板和第十五直板上分别设置有三处折弯;其中第七直板包括第十六折弯、第十七折弯和第十八折弯,所述第十六折弯为内折弯设置于第六折弯和第七折弯之间,所述第十七折弯和第十八折弯为外折弯设置于第十六折弯的两侧,其中第十七折弯靠近第六折弯,第十八折弯靠近第七折弯;第十五直板包括第十九折弯、第二十折弯和第二十一折弯,所述第十九折弯为内折弯设置于第十三折弯和第十四折弯之间,所述第二十折弯和第二十一折弯为外折弯设置于第十九折弯的两侧,其中第二十折弯靠近第十三折弯,第二十一折弯靠近第十四折弯;
在第一直板和第九直板上分布设置有固定通孔;在第六直板、第八直板、第十四直板和第十六直板上分布设置有安装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衔接柱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贴;所述第一侧衔接柱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贴合;所述第二侧衔接柱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与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第四直板、第五直板、第六直板、第九直板、第十直板、第十一直板、第十二直板、第十三直板和第十四直板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73300.1U CN216123306U (zh) | 2021-04-01 | 2021-04-01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73300.1U CN216123306U (zh) | 2021-04-01 | 2021-04-01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23306U true CN216123306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8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73300.1U Active CN216123306U (zh) | 2021-04-01 | 2021-04-01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2330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7414A (zh) * | 2021-04-01 | 2021-07-20 | 辛柏机械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
2021
- 2021-04-01 CN CN202120673300.1U patent/CN2161233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7414A (zh) * | 2021-04-01 | 2021-07-20 | 辛柏机械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90719B1 (en) | Joint of a supporting frame | |
CN108626219B (zh) | 兼具高泛用性并易于组装的高强度支架组合结构 | |
CN216123306U (zh)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
CN108789359B (zh) | 一种生产线机器人用快速拼接轨道及其拼接方法 | |
CN202121913U (zh) | 一种拼装机柜框架 | |
CN201735977U (zh) | 焊接拱度型材框架的定位工装 | |
CN113137414A (zh) | 一种工业柜二十一折型材组装框架 | |
CN216123307U (zh) | 一种工业柜十六折型材组装框架 | |
CN203889400U (zh) | 一种集装箱用角件及其集装箱、集装箱式活动房 | |
CN113099678A (zh) | 一种工业柜十六折型材组装框架 | |
CN107143032B (zh) | 一种易于安装的集装箱及集装箱式活动房 | |
CN107386677B (zh) | 钢结构多截面通用装配式加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KR100359749B1 (ko) | 덕트 보강재 및 이를 적용한 덕트 유니트 | |
CN210475954U (zh) | 龙门式焊接机器人 | |
CN103423258A (zh) | 一种铝型材连接件 | |
CN210052987U (zh) | 拼接式动力柜 | |
CN110732984A (zh) | 一种导架板定距工装及其导轨架机构 | |
CN216537070U (zh) | 一种滤板与手柄的连接结构 | |
CN213899517U (zh) | 一种型材专用直角连接件 | |
CN213084037U (zh) | 一种立式锅炉用箱体框架 | |
JP2016037730A (ja) | 押出形材 | |
CN218607178U (zh) | 分体式快装复合材料氧舱 | |
CN213998330U (zh) | 一种耳板轴套孔对称焊接设备 | |
US10294659B1 (en) | Multidirectional aluminum extrusion connection device | |
KR102280483B1 (ko) | 테이블 다리 조립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