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2816U - 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2816U
CN216122816U CN202121864377.3U CN202121864377U CN216122816U CN 216122816 U CN216122816 U CN 216122816U CN 202121864377 U CN202121864377 U CN 202121864377U CN 216122816 U CN216122816 U CN 216122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ircuit board
battery
shell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43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英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43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2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2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2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耳机,包括外壳、组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路单元、电池及发声单元,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杆体与后壳、前壳、塞入体及扣合于所述杆体底部的底座,所述杆体与所述后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电路单元包括电路板及通过FPC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柔性电路,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杆体内,所述柔性线路自所述杆体内延伸至所述后壳与前壳内,所述电池置于所述后壳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电连接,所述发声单元置于所述前壳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电连接。本申请组装方便,占用空间少。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通信领域,尤指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现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无线耳机一般包括外壳、组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电路板、连接线及发声单元。所述外壳包括杆体及耳塞,一般所述电池组装于所述杆体内,在所述耳塞靠近所述杆体一侧设置连接于所述电池上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若干电路及电子元器件,如无线收发模块等。所述耳塞内还设有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一般包括动圈喇叭或动铁喇叭,所述发声单元接收所述电路板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传输给人耳。
中华人名共和国第201920617475.3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无线耳机,由于无线耳机尺寸非常小,该专利的电池与电路板、发声单元之间采用连接器连接,造成腔内尺寸不足,组装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过柔性线路进行内部连接无线耳机,以解决采用连接器连接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包括外壳、组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路单元、电池及发声单元,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杆体与后壳、前壳、塞入体及扣合于所述杆体底部的底座,所述杆体与所述后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电路单元包括电路板及通过FPC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柔性电路,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杆体内,所述柔性线路自所述杆体内延伸至所述后壳与前壳内,所述电池置于所述后壳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电连接,所述发声单元置于所述前壳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柔性线路包括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向上延伸形成的竖直连接部、自所述竖直连接部弯曲沿底侧延伸至所述后壳内的水平延伸部、自所述水平延伸部向上弯曲延伸形成的竖直延伸部及自所述竖直延伸部弯曲延伸至所述前壳内的前向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线路上焊接有若干元器件,所述元器件包括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以及降噪处理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底座电连接的第一端部及朝向所述电池的第二端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柔性线路的竖直延伸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杆体与外壳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将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后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扣合为一个整体,所述杆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设有限位所述电路板左右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后侧壁外侧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所述电池的支撑凸条,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端部后侧设有连接柱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柱末端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支撑于所述支撑凸条之间的后壳后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电池通过胶贴粘结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端部前侧,所述柔性线路的竖直延伸部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发声单元之间延伸,所述电池连接于所述柔性线路上。
优选地,所述杆体内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后壳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前壳内形成有第三腔体,所述电路板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柔性线路沿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底壁延伸至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发声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相互卡扣扣合,并在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形成有延伸腔。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圈喇叭与动铁喇叭,所述前壳还包括自所述第三腔体凸出延伸形成的入耳部、贯穿所述入耳部并连通所述第三腔体的第四腔体,所述动铁喇叭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四腔体内,所述动圈喇叭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柔性线路的前向延伸部分别在第三腔体内与所述动圈喇叭与动铁喇叭电连接。
本申请无线耳机通过柔性线路来连接电路板、电池及发声单元,避免传统采用连接器来连接电池、电路板与发声单元所造成的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无线耳机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无线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无线耳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无线耳机的外壳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无线耳机的前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无线耳机的塞入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无线耳机的底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1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1所示C-C虚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10;杆体-11;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第一腔体-111;凹槽-112;后壳-12;第二腔体-121;延伸腔-122,132;卡扣部-123;第一孔-124;支撑凸条-125;前壳-13;前壳体-131;第三腔体-137;入耳部-133;第四腔体-134;腔壁-135;第一音孔-136;塞入体-14;保护壁-141;衔接部-142;衔接孔-143;膜-151,152,153;胶垫-16;底座-20;绝缘座体-21;弧形底部-211;扣合部-213;收容腔-214;防水圈垫-22;圈体-221;通孔-222;连接座-23;连接板-231;充电柱-232;充电模块-233;电路单元-30;电路板-31;第一端部-311;第二端部-312;元器件-313,325;连接柱-315;支撑垫-314;柔性线路-32;竖直连接端-321;水平延伸部-322;竖直延伸部-323;前向延伸部-324;电池-40;动圈喇叭-51;动铁喇叭-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以图1所示,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前方,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的下方。
请参阅图1至图6、图10所示,本申请无线耳机包括外壳10、组装于所述外壳10内的电路单元30、电池40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电路单元30连接于所述电池40上,所述电池40提供电能,所述电路单元30包括电路板31、柔性线路32及设于所述电路板31和/或所述柔性线路32上的元器件33313,325。所述电路单元30起到传输电能、接收并降噪处理电信号后传输至所述发声单元的作用。
所述外壳10包括竖直延伸的杆体11、形成于所述杆体11顶端的后壳12、与所述后壳12配合固定在一起的前壳13及衔接于所述前壳13上的塞入体14。所述杆体11与所述后壳12为一体结构,且分为左右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所述第一部分101与所述第二部分102相互扣合后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杆体11围设成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腔体111,且所述第一腔体111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凹槽112。所述杆体11底部呈开放状态,所述底座20卡扣于所述杆体11的底部。所述后壳12与所述杆体11一样分为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所述后壳1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联通的第二腔体121。所述后壳12从后向前的内径逐步加大,并在所述第二腔体121前侧外周形成有延伸腔122,所述延伸腔122外周形成有卡扣部123,所述延伸腔122顶部开设有第一孔124,所述第一孔124内贴附有膜151,所述膜151为多微孔防尘结构。所述第一腔体1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1结合处位于所述杆体11后壁位置处设有若干支撑凸条125。
所述前壳13包括前壳体131、设于所述前壳体131远离所述后壳12一侧的第三腔体137、位于所述第三腔体137外周的延伸腔132、形成于所述第三腔体137与所述延伸腔132之间的腔壁135、自所述第三腔体137前向凸出形成的入耳部133、贯通所述入耳部133并连通所述第三腔体137的第四腔体134。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2卡扣固定后,所述前壳13的延伸腔132与所述后壳12的延伸腔122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延伸腔122,132。所述第三腔体137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音孔136,所述第一音孔136内侧贴有膜152,所述膜152的结构与膜151的结构一致,为多微孔网状结构。
所述塞入体14为软胶材质制成,所述塞入体14包括保护壁141、自所述保护壁141中间向后延伸形成的衔接部142及贯通所述衔接部142的衔接孔143。所述衔接孔143套设于所述前壳13的入耳部133外部,所述衔接孔143内还固定有膜153,所述膜153为网状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7所示,所述底座20包括绝缘座体21、固定于所述绝缘底座21内的防水圈垫22与连接座23。所述绝缘座体21包括弧形底部211、向上延伸形成的扣合部213及收容腔214。所述防水圈垫22扣入所述收容腔214的腔底上,所述防水圈垫22包括圈体221及上下贯穿所述圈体221的若干通孔222。所述连接座23包括包括连接板231、固定于所述连接板231下侧的充电柱232及设于所述连接板231上表面并与所述充电柱232连通的充电模块233。所述连接座23扣入所述收容腔214内,所述充电柱232沿所述防水圈垫22的通孔222向下延伸并暴露于所述绝缘座体21的弧形底部211下表面以连接充电盒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柱232被挤压于所述防水圈垫22的通孔222密封,所述防水圈垫22与所述收容腔214内壁面挤压密封。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图8、图9所示,所述电路单元30的电路板31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所述电路板31的左右两侧分别限位于所述凹槽112内,所述凹槽112的宽度稍大于所述电路板31的厚度。所述电路板31的第一端部311与所述底座20内的充电模块232电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在所述电路板31的第一端部311上焊接连接弹片等方式实现。所述电路板31的第二端部312前侧朝向所述第二腔体121,所述第二端部312后侧固定有一连接柱315,所述连接柱315上设置有支撑垫314,所述支撑垫314支撑于所述后壳12的壁面上以支撑所述电路板31的位置度,所述支撑垫314采用弹性支撑材料实现一定的前后位移空间。所述柔性线路32包括沿竖直方向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1中间或第一端部311上的竖直连接部321、自所述竖直连接部311上侧折弯沿所述第二腔体121底壁延伸至所述延伸腔122,132内的水平延伸部322、自所述水平延伸部322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竖直延伸部323及自所述竖直延伸部323继续前向延伸至所述第三腔体137内的前向延伸部324。
所述第二腔体121位于所述电路板31的第二端部312与所述柔性线路32的竖直延伸部323之间,所述第二腔体121位置处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电池40。所述后壳12后侧的若干支撑凸条125位于所述支撑垫314外周并限位支撑所述电池40的后侧。所述电路板31与所述柔性线路32上设有若干元器件313,325,所述元器件313,325用以实现无线接收电信号、将所述电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发声单元。
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圈喇叭51与动铁喇叭52,所述动铁喇叭52的体积小于所述动圈喇叭51。所述动圈喇叭51组装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37内,所述动铁喇叭52插入所述第四腔体134内并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三腔体137内,所述柔性线路32在所述第三腔体137内与所述动圈喇叭51与所述动铁喇叭52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柔性线路32的前向延伸部324沿所述动圈喇叭51的顶部延伸后斜向所述第四腔体134方向延伸。所述动圈喇叭51的底部还设有一个胶垫16还支撑所述动圈喇叭51。所述外壳10内还设有一个入耳传感器33,所述入耳传感器33与所述柔性线路32连接并传递电信号。
本申请无线耳机通过将电路板31固定于所述杆体11的第一腔体111内,而将电池设于所述后壳12的第二腔体121内,再通过柔性线路32来连接电路板31、电池40及发声单元,避免传统采用连接器来连接电池、电路板与发声单元所造成的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同时,将所述动铁单元52置于所述前壳13的入耳部133的第四腔体134内,如此,可以极大地利用入耳部的133的空间,使其成为零件组装空间,而不是单纯地作为一个声音传输通道。
本申请无线耳机通过结构设计的改变,实现了更优秀的组装工艺以提升组装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本申请无线耳机的组装方法如下:
S10、提供电路单元30、发声单元与电池40,并将所述发声单元与电池40连接或焊接于所述电路单元30上;
本步骤在于将所述电路单元30、发声单元与电池40连接为一个整体,为方便后续的组装。本步骤具体包括,所述电路板31与所述柔性线路32通过FPC连接器连接,所述电池40可以通过胶贴粘结于所述电路板31的第一端部312上,所述柔性线路32沿所述电池40底部延伸至所述电池40前侧上方,所述电池40可通过焊接或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1或所述柔性线路32上。所述发声单元及入耳传感器33均连接于所述柔性线路32上。
S20、提供所述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的杆体11与外壳12,将所述电路板31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01与所述第二部分102之间并将所述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扣合为一个整体;
本步骤中,所述电路板31左右两侧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的凹槽112内限位。所述电路板31的第二端部312后侧的支撑垫314抵持于所述后壳12的后侧壁上以支撑所述电路板31,所述柔性线路32沿所述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21的底壁延伸。所述电池40卡入所述扣合后的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围设成的第二腔体121内,所述电池40的后侧抵持于所述后壳12后侧壁上的支撑凸条125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池40可以先不与所述电路单元30固定在一起,而是在所述第一单元101与所述第二单元102扣合后再装入所述第二腔体121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32连接在一起。所述柔性电路32为柔性部件,采用此方案时,所述竖直延伸部323初始时并未形成而处于前后延伸状态。
S30、提供前壳13,将所述发声单元装入所述前壳13内后将所述前壳13扣合于所述后壳12上;
此步骤中,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圈喇叭51与动铁喇叭52,先将所述动铁喇叭52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四腔体134内,再将所述动圈喇叭51扣入所述第三腔体137内。最后,将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2扣合固定在一起,此过程中,所述柔性线路32的竖直延伸部323位于所述电池40的前侧与所述动圈喇叭51之间,此处所述竖直延伸部323并未指垂直延伸,包括且不限于垂直延伸及倾斜向上延伸。
S40、提供所述塞入体14,将所述塞入体14的衔接孔143套入所述前壳13的入耳部133外周;同时,将所述底座20扣入所述杆体11的底部以使所述电路板31与所述充电柱232电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无线耳机的组装方法通过所述柔性线路32替代连接器,预先将所述电路单元30与所述发声单元与电池40连接在一起,简化了组装流程,提高了组装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耳机,包括外壳、组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路单元、电池及发声单元,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杆体与后壳、前壳、塞入体及扣合于所述杆体底部的底座,所述杆体与所述后壳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包括电路板及通过FPC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柔性线路,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杆体内,所述柔性线路自所述杆体内延伸至所述后壳与前壳内,所述电池置于所述后壳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电连接,所述发声单元置于所述前壳内并与所述柔性线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包括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向上延伸形成的竖直连接部、自所述竖直连接部弯曲沿底侧延伸至所述后壳内的水平延伸部、自所述水平延伸部向上弯曲延伸形成的竖直延伸部及自所述竖直延伸部弯曲延伸至所述前壳内的前向延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线路上焊接有若干元器件,所述元器件包括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以及降噪处理模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底座电连接的第一端部及朝向所述电池的第二端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柔性线路的竖直延伸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与外壳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将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后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扣合为一个整体,所述杆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设有限位所述电路板左右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后侧壁外侧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所述电池的支撑凸条,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端部后侧设有连接柱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柱末端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支撑于所述支撑凸条之间的后壳后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通过胶贴粘结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端部前侧,所述柔性线路的竖直延伸部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发声单元之间延伸,所述电池连接于所述柔性线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内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后壳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前壳内形成有第三腔体,所述电路板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柔性线路沿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底壁延伸至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发声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相互卡扣扣合,并在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形成有延伸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圈喇叭与动铁喇叭,所述前壳还包括自所述第三腔体凸出延伸形成的入耳部、贯穿所述入耳部并连通所述第三腔体的第四腔体,所述动铁喇叭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四腔体内,所述动圈喇叭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柔性线路的前向延伸部分别在第三腔体内与所述动圈喇叭与动铁喇叭电连接。
CN202121864377.3U 2021-08-10 2021-08-10 无线耳机 Active CN216122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4377.3U CN216122816U (zh) 2021-08-10 2021-08-10 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4377.3U CN216122816U (zh) 2021-08-10 2021-08-10 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2816U true CN216122816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5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4377.3U Active CN216122816U (zh) 2021-08-10 2021-08-10 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2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7470B (zh) 耳机插座
CN216122815U (zh) 无线耳机
CN209897263U (zh) 发声单体及扬声器
CN109547888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16122816U (zh) 无线耳机
CN113691906A (zh) 无线耳机及其组装方法
CN109246949B (zh) Sim卡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721438U (zh) 入耳式耳机的电路结构及入耳式耳机
CN219087251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776039U (zh) 壳体组件、机芯模组及耳机
CN218514473U (zh) 一种改进的麦克风
CN216531771U (zh) 无线耳机
CN219087276U (zh) 机芯模组及耳机
CN219087294U (zh) 骨传导耳机
CN219087277U (zh) 一种耳机
CN221043189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217546269U (zh) 一种复合耳机壳体及辅听耳机
CN214256589U (zh) 一种耳机单体及蓝牙耳机
CN220359313U (zh) 一种耳机
CN220359310U (zh) 一种耳机
CN21009245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2344026U (zh)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4045907U (zh) 音响组件和音响
CN220234899U (zh) 一种耳机
CN220234900U (zh) 一种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