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1771U - 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31771U CN216531771U CN202220339988.4U CN202220339988U CN216531771U CN 216531771 U CN216531771 U CN 216531771U CN 202220339988 U CN202220339988 U CN 202220339988U CN 216531771 U CN216531771 U CN 2165317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accommodating cavity
- sounding
- ear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包括壳体组件、发声器件、电池以及第一线路板。壳体组件包括头部,头部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发声孔,第一容纳腔设有与发声孔相对设置的端壁以及设置于端壁与发声孔之间的第一侧壁。发声器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发声器件包括发声部、承压部以及设置于发声部与承压部之间的第二侧壁,相对于承压部,发声部朝向发声孔设置;电池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电池包括设置于端壁与承压部之间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第一线路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间隙。该无线耳机,能够保证佩戴舒适性的情况下,提高无线耳机的发音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发声设备,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无线耳机发音质量的提升以及制造水平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欢。无线耳机包括头部,头部内堆叠有扬声器(SPK)、线路板以及电池等部件。
在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的头部需要部分插入耳朵中,而耳朵的空间有限,为了保证无线耳机佩戴的舒适性,导致头部在入耳方向的空间有限,这不利于提高无线耳机的发音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耳机,能够保证佩戴舒适性的情况下,提高无线耳机的发音质量。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包括壳体组件、发声器件、电池以及第一线路板;壳体组件包括头部,头部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发声孔,第一容纳腔设有与发声孔相对设置的端壁以及设置于端壁与发声孔之间的第一侧壁;发声器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发声器件包括朝向发声孔设置的发声部以及与发声部相对设置的承压部;电池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电池包括设置于端壁与承压部之间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第一线路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间隙。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无线耳机将第一线路板设置头部的第一侧壁与电池的第二侧壁之间,优化头部的第一容纳腔内的空间,进而可以优化发声部件发声空间和/或发声器件的性能,能够保证佩戴舒适性的情况下,提高无线耳机的发音质量,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体积,以提高续航能力;和/或改变头部入耳部分的大小,以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下面进一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头部包括入耳体以及入耳体连接的非入耳体,发声孔设置于入耳体,端壁设置于非入耳体,从非入耳体至发声孔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入耳体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的部分设置于非入耳体所在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固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的限位体,限位体设置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限位体的至少部分与第一侧壁间隔形成第一插槽,第一线路板通过第一插槽安设于第一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耳机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电池通过固定支架固设于第一容纳腔;固定支架设有第二插槽,或者固定支架的部分与第二侧壁的部分间隔设置形成第三插槽,或者,固定支架的部分与第一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第四插槽,第一线路板通过第二插槽、第三插槽或者第四插槽安设于第一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呈环形,第一侧壁的部分与第二侧壁的部分贴靠设置,第一侧壁的部分与第二侧壁的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发声孔,第一线路板设置于承压部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呈圆柱形,电池的一端与端壁相抵接,电池的另一端与承压部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还包括与头部固定连接的耳柄部,耳柄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相通的第二容纳腔;无线耳机还包括第二线路板,第二线路板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第一线路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耳机还包括传输件,第一线路板通过传输件与第二线路板电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内部构件虚线示意)。
图2为图1所示无线耳机在剖视方向的半剖示意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在剖视方向的半剖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在剖视方向的半剖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在剖视方向的半剖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在剖视方向的半剖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无线耳机装有弹性入耳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无线耳机;100、壳体组件;110、头部;111、第一容纳腔;101、端壁;102、第一侧壁;103、容纳间隙;112、发音孔;113、限位体;114、第一插槽;115、入耳体;117、非入耳体;120、耳柄部;121、第二容纳腔;200、发声器件;210、发声部;220、承压部;300、电池;310、第二侧壁;400、第一线路板;500、固定支架;510、第二插槽;520、第三插槽;530、第四插槽;600、第二线路板;700、传输件;800、导电部件;900、弹性入耳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耳机作为一种发音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随着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无线耳机发展,无线耳机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无线耳机也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成了无线耳机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目前,无线耳机包括头部,头部内依次堆叠有扬声器(SPK)、线路板以及电池等部件。但在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的头部需要部分插入耳朵中,而耳朵的空间有限,为了保证无线耳机佩戴的舒适性,导致头部在入耳方向的空间有限,这不利于提高无线耳机的发音质量。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耳机,能够保证佩戴舒适性的情况下,提高无线耳机的发音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无线耳机10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无线耳机10的结构示意图(内部构件虚线示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线耳机10,包括壳体组件100、发声器件200、电池300以及第一线路板400;壳体组件100包括头部110,头部110设有第一容纳腔111以及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的发声孔,第一容纳腔111设有与发声孔相对设置的端壁101以及设置于端壁101与发声孔之间的第一侧壁102;发声器件20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内,发声器件200包括朝向发声孔设置的发声部210以及与发声部210相对设置的承压部220;电池30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内,电池300包括设置于端壁101与承压部220之间的第二侧壁310,第二侧壁310的至少部分与第一侧壁102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103;第一线路板40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间隙103。
如此,该无线耳机10将第一线路板400设置头部110的第一侧壁102与电池300的第二侧壁310之间,优化头部110的第一容纳腔111内的空间,使得发声器件200与电池300具有更多的空间,进而可以优化发声部210件发声空间和/或发声器件200的性能,能够保证佩戴舒适性的情况下,提高无线耳机10的发音质量,更能获得消费者青睐,进而有利于提高无线耳机10的产品竞争力。
此外,可以理解地,由于扬声器与电池300具有更多的空间,在发声器件200占用的发音空间情况下,多余出来的空间还可以容纳电池300,进而还有利于扩大电池300的体积,以提高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在提高发声器件200的发发音质量量后,还有空间剩余,也可以用于缩小改变头部110入耳部分的大小,避免挤压耳朵,进而能够提高无线耳机10的佩带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发音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扬声器或受话器等。发音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发音器件的类型进行选择,如振膜结构等。
一示例中,发音器件为扬声器,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30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纽扣电池300、圆柱电池300、异形电池300等等,能够为耳机供电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1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至少两个壳体拼装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路板4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能够实现耳机电控的部分功能即可。例如,第一线路板400为声控板和/或电控板。
一示例中,第一线路板400还可以集成收音器件(麦克风等)、心率检测器件或佩带检测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间隙103至少为两个,第一线路板400至少为两块,并设置于对应的容纳间隙103内。进而可以在不改变壳体组件100的形状,充分利用电池300设置于头部110形成的容纳间隙103来设置线路板,提高第一容纳腔111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头部110包括入耳体115以及入耳体115连接的非入耳体117115,发声孔设置于入耳体115,端壁101设置于非入耳体117115,从非入耳体117115至发声孔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入耳体115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如此,通过入耳体115使得头部110的部分可以插入耳朵中,实现真无线立体发声(TrueWireless Stereo,简称TWS)。而此时,至少部分入耳体115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可以用于缩小改变头部110入耳部分的大小,避免挤压耳朵,进而能够提高无线耳机10的佩带舒适性。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40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非入耳体117115所在空间内。如此,充分利用入耳体115的内部空间来作为发音器件的发音腔使用,提高发发音质量量;而将第一线路板400部分设置于非入耳体117115,便于扩大非入耳体117115的体积来容纳更大的第一线路板400,进而可以在第一线路板400上集成更多的功能器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至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400与壳体组件100固定连接。如此,易于实施,有利于降低无线耳机10的组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路板400与壳体组件100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卡扣、粘接等固定方式实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包括固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的限位体113,限位体113设置于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310之间,限位体113的至少部分与第一侧壁102间隔形成第一插槽114,第一线路板400通过第一插槽114安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如此,利用限位体113与第一侧壁102相配合形成第一插槽114,便于将第一线路板400插入第一插槽114中,并固定在壳体组件100内,易于实施。
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体113能够与壳体组件100一体成型。如此,可以减少装配工序,提高无线耳机10的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10还包括固定支架500,固定支架500固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电池300通过固定支架500固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如此,利用固定支架500,实现将电池300可靠地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11内,避免无线耳机10发生碰撞导致电池300移动而发生断路,提高无线耳机1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500与壳体组件100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卡扣固定、粘接固定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500与电池300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卡扣固定、粘接固定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500设有第二插槽510,第一线路板400通过第二插槽510、安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如此,将第一线路板400插入第二插槽510,利用固定支架500将第一线路板400也固定在壳体组件100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或者,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500的部分与第二侧壁310的部分间隔设置形成第三插槽520,第一线路板400通过第三插槽520安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如此,将第一线路板400插入第三插槽520,利用固定支架500与第二侧壁310相配合,将第一线路板400也固定在固定支架500上,便于随电池300一起固定在壳体组件100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或者,如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500的部分与第一侧壁102间隔设置形成第四插槽530,第一线路板400通过第四插槽530安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如此,将第一线路板400插入第四插槽530,利用固定支架500与第一侧壁102相配合,将第一线路板400也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11内。
利用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实现将第一线路板400固定在容纳间隙103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310呈环形,第一侧壁102的部分与第二侧壁310的部分贴靠设置,第一侧壁102的部分与第二侧壁310的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103。如此,第一侧壁102的部分与第二侧壁310的部分贴靠设置,以形成更大空间容纳间隙103,可以容纳更厚第一线路板40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发声孔,第一线路板400设置于承压部220的下方。如此,第一线路板400设置发音器件的侧面,并设置于承压部220下方,有利于减少噪音,进一步提高无线耳机10的发发音质量量。例如,部分会影响发音器件发发音质量量的功能器件远离发音器件设置于端壁101或靠近端壁101设置,进而可以有效减少第一线路板400对发音器件的干扰,同时不会增加发音器件与第一线路板400的连接距离,进一步提高无线耳机10的发发音质量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电池300呈圆柱形,电池300的一端与端壁101相抵接,电池300的另一端与承压部220相抵接。如此,使得电池300与端壁101以及承压部220相抵接,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容纳腔111的空间来扩大电池300的体积,有利于提高电池300容量,提升无线耳机10的续航能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与头部110固定连接的耳柄部120,耳柄部120设有与第一容纳腔111相通的第二容纳腔121;无线耳机10还包括第二线路板600,第二线路板60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1内,并与第一线路板400电连接。如此,充分利用耳柄部120的空间来容纳第二线路板600,而利用第二线路板600与第一线路板400配合,使得耳机上的功能器件可以灵活设置,降低耳机内部结构的排布难度。
此外,可以将影响发音器件发发音质量量的功能器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600,进而可以减少发音器件的干扰,进一步提高无线耳机10的发发音质量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10还包括传输件700,第一线路板400通过传输件700与第二线路板600电连接。如此,利用传输件700使得第一线路板400与第二线路板600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排布,降低排布难度。
传输件700包括柔性线路板、通信电缆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1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组件100的导电部件800,导电部件800用于为电池300充电。
一示例中,第一线路板400为声控板,第二线路板600为电控板,并与导电部件800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10还包括弹性入耳胶900,弹性入耳胶900固定于发音孔112的外边缘。如此,利用弹性入耳胶900伸入耳道,既可以提高无线耳机10的发发音质量量,又可以避免损失耳道,提高佩带无线耳机10的佩带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头部110”可以为“壳体组件100的一部分”,即“头部110”与“壳体组件100的其他部分,如耳柄部120”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壳体组件100的其他部分,如耳柄部120”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连接体”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壳体组件100的其他部分,如耳柄部120”组合成一个整体。
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公开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发声孔,所述第一容纳腔设有与所述发声孔相对设置的端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壁与所述发声孔之间的第一侧壁;
发声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器件包括朝向所述发声孔设置的发声部以及与所述发声部相对设置的承压部;
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池包括设置于所述端壁与所述承压部之间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以及
第一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入耳体以及所述入耳体连接的非入耳体,所述发声孔设置于所述入耳体,所述端壁设置于所述非入耳体,从所述非入耳体至所述发声孔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入耳体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部分设置于所述非入耳体所在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壳体组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限位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线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插槽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固定支架设有第二插槽,或者所述固定支架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间隔设置形成第三插槽,或者,所述固定支架的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第四插槽,所述第一线路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三插槽或者所述第四插槽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呈环形,所述第一侧壁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贴靠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发声孔,所述第一线路板设置于所述承压部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呈圆柱形,所述电池的一端与所述端壁相抵接,所述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承压部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的耳柄部,所述耳柄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二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线路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传输件,所述第一线路板通过所述传输件与第二线路板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39988.4U CN216531771U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无线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39988.4U CN216531771U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无线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31771U true CN216531771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519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39988.4U Active CN216531771U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无线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31771U (zh) |
-
2022
- 2022-02-18 CN CN202220339988.4U patent/CN2165317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14120B2 (en) | Earphone housing and earphone | |
CN216649962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1406246U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WO2019142375A1 (ja) |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 |
CN213846943U (zh) | 扬声器与麦克风组件、电子设备 | |
CN216122815U (zh) | 无线耳机 | |
CN216531771U (zh) | 无线耳机 | |
CN215187292U (zh) | 耳机 | |
WO2023051005A1 (zh) |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 |
CN215420696U (zh) | 麦克风定位结构及耳机 | |
CN215340586U (zh) | 一种智能眼镜腿及智能眼镜 | |
CN214507368U (zh) |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 |
CN213126364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2727411U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 |
CN211152172U (zh) | 蓝牙耳机 | |
CN216122816U (zh) | 无线耳机 | |
CN217721438U (zh) | 入耳式耳机的电路结构及入耳式耳机 | |
CN217335840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9437149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5121119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蓝牙耳机 | |
CN212344026U (zh) |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 | |
CN211557465U (zh) | 线控结构及耳机 | |
CN212486744U (zh) | 便于组装的降噪耳机模组及耳机 | |
CN217883795U (zh) | 无线耳机 | |
CN218473335U (zh) | 耳机发声模块以及头戴式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