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7292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7292U
CN215187292U CN202120651500.7U CN202120651500U CN215187292U CN 215187292 U CN215187292 U CN 215187292U CN 202120651500 U CN202120651500 U CN 202120651500U CN 215187292 U CN215187292 U CN 215187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ound
side plate
cavity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15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15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7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7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7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耳机包括外壳、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外壳包括音嘴及与音嘴连接的前壳,音嘴包括挡板及环绕挡板设置的侧板,侧板与挡板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前壳连接于侧板的远离挡板的一端,前壳具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安装腔。侧板于远离前壳的一端设置有向侧板内侧凸起的配合部。高音单元收纳于容置腔且与配合部相卡持。低音单元收纳于安装腔且与前壳连接。以上耳机,由于音嘴的侧板于远离前壳的一端设置有向侧板内侧凸起的配合部,高音单元收纳于音嘴的容置腔且与配合部相卡持,低音单元收纳于前壳的安装腔且与前壳连接,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对较大,以减小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之间的磁干扰,进而提升耳机的音效。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设备,一般可用于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由于耳机的体积较小,其内部堆叠的发声单元容易受其它磁性器件的磁干扰而产生底噪,对于同时配备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的耳机,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之间也会相互发生磁干扰,降低了耳机的音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以提升耳机的音效。
一种耳机,包括:
外壳,包括音嘴及与所述音嘴连接的前壳,所述音嘴包括挡板及环绕所述挡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挡板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前壳连接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所述前壳具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侧板于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侧板内侧凸起的配合部;
高音单元,收纳于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配合部相卡持;及
低音单元,收纳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前壳连接。
以上耳机,由于音嘴的侧板于远离前壳的一端设置有向侧板内侧凸起的配合部,高音单元收纳于音嘴的容置腔且与配合部相卡持,低音单元收纳于前壳的安装腔且与前壳连接,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对较大,以减小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之间的磁干扰,进而提升耳机的音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板与所述挡板的连接处,部分所述侧板向所述容置腔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具有两个沿轴向延伸的抵持位,两个所述抵持位相对设置,所述配合部于周向上位于两个所述抵持位之间,所述高音单元的相对的两侧与两个所述抵持位一一对应并相互抵持,在所述高音单元的周向上,两个所述抵持位之间的所述高音单元与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成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单元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配合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配合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抵持位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音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音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且与所述配合部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侧板与所述高音单元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单元呈圆柱状,在所述高音单元的周向上,所述音腔从所述配合部向所述抵持位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弧面,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于所述抵持位处具有第二弧面,所述高音单元内切于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配合部开设有连通所述音腔与外界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用于所述低音单元的出音;所述挡板开设有连通至所述高音单元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用于所述高音单元的出音,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音孔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音孔沿所述侧板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出音孔间隔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出音孔环绕所述高音单元的轴线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于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从所述配合部延伸至所述侧板与所述前壳的连接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单元包括平衡振膜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的靠近所述音嘴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槽口,所述音嘴穿设于所述槽口并与所述前壳相卡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单元与所述低音单元共轴线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耳机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耳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耳机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耳机沿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耳机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耳机沿B-B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耳机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耳机 11、外壳 111、音嘴
1111、挡板 1113、侧板 1115、配合部
111a、容置腔 113、前壳 113a、安装腔
113b、槽口 113c、凸块 13、高音单元
15、低音单元 a1、抵持位 b1、音腔
c1、第一弧面 c2、第二弧面 d1、第一出音孔
d2、第二出音孔 e1、泄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10,耳机10可用于佩戴至用户的耳部并用于播放音频,即耳机10可用于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0也可以包括麦克风,麦克风可用于接收声音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0为有线耳机,即耳机10需要通过耳机接口插接至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并实现与这类设备的有线通信。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0可以为无线耳机,即耳机10可以通过短距通信单元例如蓝牙(bluetooth)通信单元、红外通信单元等实现与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
参考图2和图3,耳机10包括外壳11及设于外壳11内的高音单元13和低音单元15。其中,高音单元13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其通电时可以发出频率在1.5KHz~40KHz之间的声音,低音单元15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其通电时可以发出频率在10Hz~10kHz之间的声音。为简化表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中、低音可以统一视为低音,以在频率上区分于高音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音单元15包括动圈单元,高音单元13包括平衡振膜单元。其中,动圈单元是指利用细小的绝缘导线绕成的线圈(也称作音圈)与振膜粘接,线圈悬于磁场间隙中,在线圈内通入变化的音频信号时,音圈受力而驱动振膜振动发声。动圈单元的中频、低频、高频的衔接较为自然,其音色温暖且富有感情,声场亦较为宽松自然。动圈单元的振膜一般采用高回弹材料制成且悬置于磁场,该振动系统的轴向恢复顺性较大,因而可以在磁路及振动系统出现非线性失真时,产生大的运动行程,从而有较为出色强劲的低频表现。
平衡振膜单元的振膜一般采用超导磁微型非晶态超薄合金平膜制成,且振膜一般是多层复合膜,振膜悬置于两相互平行的磁体之间,两磁体分别对应套设于两线圈外,且两线圈同轴设置。线圈通电时,超导磁微型非晶态超薄合金平膜被磁化,在两磁铁产生的磁场中受力而上下振动发声。对于平衡振膜单元,由于力直接作用在振膜上而非通过线圈带动,所以传输损耗极小、传输延时也极低,因此其高频瞬态和延展表现较为出色,且振膜各处的受力较为均衡,高频声音更为圆润,使得配备平衡振膜单元的耳机10在动态和声音信息量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高音单元13的平衡振膜单元也可以采用动铁单元、动圈单元、平面振膜单元或者压电单元替换。其中,平面振膜单元也可以包括振膜及贴附于振膜的线圈。压电单元可采用电压驱动,相较于采用磁场驱动的其他单元,可以避免磁干扰的问题。换言之,在高音单元13采用压电单元的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和低音单元15之间的间距可以缩小,以缩减耳机10的体积。
外壳11包括音嘴111及与音嘴111连接的前壳113,音嘴111包括挡板1111及环绕挡板1111设置的侧板1113,侧板1113与挡板111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111a。前壳113连接于侧板1113的远离挡板1111的一端,前壳113具有与容置腔111a连通的安装腔113a。在本实施方式中,音嘴111大致呈圆筒状,音嘴111的一端被挡板1111的封闭,另一端呈开放状并连接于前壳113。前壳113大致呈圆锥台状,且前壳113在与音嘴111的连接位置处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围设的面积不小于音嘴1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围设的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音嘴111可用于套设硅胶耳帽(未图示),并在耳机10使用过程中将佩戴有硅胶耳帽的音嘴111塞入耳道内,以提升佩戴的舒适性。套设有耳帽的耳机10可以视为耳机套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音嘴111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成与耳道形状匹配的曲面,以省去硅胶耳帽,并可直接将音嘴111塞入耳道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壳113的靠近音嘴111的一端具有与安装腔113a连通的槽口113b,音嘴111穿设于槽口113b并与前壳113相卡持。示例性地,音嘴111的远离挡板1111的一端、前壳113的槽口113b中的一者可以设置凸环,另一者设置环形槽,音嘴111可以穿设于前壳113的槽口113b并通过凸环与环形槽的相互卡持实现音嘴111与前壳113的可靠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音嘴111和前壳113中的一者可以设置密封环,通过密封环即可实现音嘴111与前壳113的过盈配合,进而实现音嘴111与前壳113的可靠固定并提升密封的可靠性。当然,音嘴111与槽口113b的连接部位也可通过点胶工艺实现两者的可靠固定。这种结构设置,高音单元13与音嘴111的组装、低音单元15与前壳113的组装可以相互独立,以提升组装的便捷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音嘴111也可以与前壳113一体成型以简化成型工艺。
进一步,耳机10还可以包括后壳(未图示),后壳连接于前壳113的远离音嘴111的一端并用于将安装腔113a封闭。当然,后壳也可以形成凹陷的空间以用于扩大安装腔113a的容积。安装腔113a内还可设置电路板、麦克、触控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电路板与高音单元13和低音单元15通信连接且可以集成耳机10的控制电路。在耳机10为无线耳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腔113a内还可以设有电池,电池可用于为高音单元13、低音单元15、电路板及其他电子元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音嘴111、前壳113和后壳的材料均可采用塑胶材料制成,以便于音嘴111、前壳113和后壳的加工成型并减轻耳机10的重量。
参阅图3,侧板1113于远离前壳113的一端设置有向侧板1113内侧凸起的配合部1115。高音单元13收纳于容置腔111a且与配合部1115相卡持,低音单元15收纳于安装腔113a且与前壳113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板1113与挡板1111的连接处,部分侧板1113向容置腔111a内凹陷形成配合部1115。换言之,在音嘴111的远离前壳113的一端,配合部1115所在处的径向(图3的X轴方向)宽度相对较窄,从而可以利用配合部1115对音嘴111的挤压实现音嘴111与高音单元13的相互卡持,进而实现高音单元13在音嘴111的限位固定。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与音嘴111卡持固定后,可以在音嘴111与高音单元13相接触的局部位置点胶,以提升高音单元13与音嘴111连接的可靠性,避免耳机10因振动或意外跌落、碰撞而造成高音单元13的松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侧板1113向容置腔111a内凹陷的设置不是必须的,配合部1115可以注塑成型,侧板1113的周向可以呈规则的柱面状。
以上耳机10,由于音嘴111的侧板1113于远离前壳113的一端设置有向侧板1113内侧凸起的配合部1115,高音单元13收纳于音嘴111的容置腔111a且与配合部1115相卡持,低音单元15收纳于前壳113的安装腔113a且与前壳113连接,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对较大,以减小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的磁干扰,进而提升耳机10的音效。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7mm,在保证耳机10的轴向(图3的Z轴方向)宽度较小的同时使得两者之间的磁干扰较小。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还可以包括金属屏蔽罩(未图示),金属屏蔽罩可以采用薄钢片、薄铁片或铍钼合金等铁磁性材料制成,且金属屏蔽罩包覆平衡振膜单元。金属屏蔽罩可以进一步降低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的磁干扰,以进一步提升耳机10的音效。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高音单元13可以设置于音嘴111的远离前壳113的一端,低音单元15亦可向音嘴111所在位置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以使整个耳机10的重心更靠近音嘴111,耳机10的其他零部件例如电池、电路板、后壳等亦可更靠近音嘴111设置,从而缩减耳机10在轴向(本申请即为高音单元13中心与低音单元15中心的连线方向)的整体高度,提升佩戴的稳定性。进一步,由于高音单元13设置于音嘴111的远离前壳113的一端,前壳113的安装腔113a可以节省出高音单元13的安装空间,节省的安装空间可以用于其他电子元器件例如电路板、麦克、电池等的布置,以提升耳机10内部元器件的布局紧凑性。而且,在耳机10佩戴至用户的耳部后,由于高音单元13更靠近耳膜,因此耳膜与高音单元13之间可以形成更高的声压,即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更清晰的高频声音,从而进一步提升耳机10的音频体验。
参考图4、图5和图6,侧板1113具有两个沿轴向延伸的抵持位a1,抵持位a1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侧板1113的局部位置,两个抵持位a1相对设置,配合部1115于周向上位于两个抵持位a1之间。高音单元13的相对的两侧与两个抵持位a1一一对应并相互抵持,在高音单元13的周向上,两个抵持位a1之间的高音单元13与侧板1113共同围合形成音腔b1,音腔b1可以视为容置腔111a的一部分。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呈圆柱状,高音单元13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第一方向为X轴、第二方向为Y轴、侧板1113的轴向为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配合部1115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当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被置于高音单元13的轴心时,两个配合部1115相对设置于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的两端,两个抵持位a1分别位于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的两端。换言之,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以用两个配合部1115的位置确定第一方向,进而确定第二方向;亦可以用两个抵持位a1的位置确定第二方向,进而确定第一方向。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引入仅是为了清楚描述技术方案,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严格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高音单元13可以呈棱柱状,其横截面可以呈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或者圆角矩形。又如,高音单元13的横截面可以呈跑道形或椭圆形,其中跑道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矩形的相对的两条短边分别外接半圆弧形成的图形。上述外形的高音单元13同样可以通过配合部1115卡持于音嘴111,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相对较大,以减小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的磁干扰,进而提升耳机10的音效,并简化装配过程、提升装配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7和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XOY平面截取配合部1115与前壳113之间音嘴111时,所得横截面的外轮廓大致呈椭圆状,椭圆的短轴对应Y轴,椭圆的长轴对应X轴,两个抵持位a1对应位于短轴的两端且抵持位a1沿侧板1113的轴向连续延伸。音腔b1设置有两个,两个音腔b1间隔设置于第一方向的两端且与配合部1115一一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共轴线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低音单元15也可以与高音单元13错位设置。
继续参阅图6和图7,配合部1115与前壳113之间的侧板1113与高音单元13间隔设置,且在高音单元13的周向上,音腔b1从配合部1115向抵持位a1逐渐减小。配合部1115包括第一弧面c1,容置腔111a的腔壁于抵持位a1处具有第二弧面c2,高音单元13内切于第一弧面c1和第二弧面c2。这种结构设置,两个配合部1115及两个抵持位a1可以在高音单元13的周向与高音单元13形成面接触,且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以起到较为稳定的夹持固定作用,以使高音单元13在音嘴111内的定位、限位较为可靠。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配合部1115与高音单元13的接触也可以近似为点接触或线接触。例如,配合部1115向内凸起的形状可以为球缺状。抵持位a1与高音单元13的接触也可以近似为线接触,例如抵持位a1处的侧板1113可以向容置腔111a内侧形成凸条,凸条沿侧板1113的轴向(即Z轴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耳机10还包括分频器(未图示),分频器可以设置于高音单元13与低音单元15之间,亦可设置于低音单元15的背向高音单元13的一侧。分频器作为一种电路装置,可用于将输入的音频信号分离成高音、低音等不同部分,然后分别送入相应的高音单元13、低音单元15中。可以理解的是,分频器还可以将输入的音频信号分离出中音等部分,为简化表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中、低音可以统一视为低音,以在频率上区分于高音即可。
再结合图2,每一配合部1115开设有连通音腔b1与外界的第一出音孔d1,第一出音孔d1用于低音单元15的出音。挡板1111开设有连通至高音单元13的第二出音孔d2,第二出音孔d2用于高音单元13的出音。第一出音孔d1与第二出音孔d2间隔设置。换言之,两个音腔b1被YOZ平面分隔,低音单元15通电发声时,其产生的声音可以分为两路并分别进入两个音腔b1内,再经由第一出音孔d1传出至音嘴111外。高音单元13通电产生的声音则可被隔离于挡板1111和高音单元13之间,并通过第二出音孔d2传出至音嘴111外。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实现高音单元13的声音与低音单元15的声音在音嘴111内的相互隔离,以减少高频声音和低频声音在耳机10内部的相互干扰,从而获得更好的音效和音频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音孔d1设置多个,多个第一出音孔d1沿侧板1113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侧板1113的周向,配合部1115与侧板1113的连接部位形成沿侧板1113的周向延伸过渡曲面,多个第一出音孔d1沿着过渡曲面间隔设置,以使音腔b1内的低频声音能够顺利地传出至音嘴111外并在侧板1113的周向具有相对较宽的声场。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音孔d2也间隔设置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出音孔d2环绕高音单元13的轴线布置。换言之,多个第二出音孔d2相对多个第一出音孔d1的布置更为集中,从而使得高频声音的出音更为集中,其指向性也更为明显。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与音嘴111同轴设置,即高音单元13的轴线与音嘴111的轴线在考虑工程误差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共线,高音单元13的发声面朝向第二出音孔d2,以使高音单元13的高频声音的出音更为集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无需与音嘴111同轴设置。例如,在高音单元13呈圆柱状的实施方式中,高音单元13的轴线可以与音嘴111的轴线成大于0度小于45度的夹角。
进一步,结合图1,侧板1113于背离容置腔111a的一侧开设有泄压槽e1,泄压槽e1从配合部1115延伸至侧板1113与前壳113的连接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泄压槽e1设置有两个,两个泄压槽e1的位置与两个配合部1115的位置一一对应。泄压槽e1可以是侧板1113向容置腔111a内部凹陷形成,亦可是在侧板1113的外表面去除材料形成。在硅胶耳帽套设于音嘴111后,硅胶耳帽的内侧与泄压槽e1的槽壁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板1113外侧即侧板1113的背向容置腔111a的一侧,配合部1115相对于侧板1113凹陷形成凹陷区,在硅胶耳帽套设于音嘴111后,凹陷区亦可供空气流通,凹陷区的空气与泄压槽e1的空气即可实现流体连通。在硅胶耳帽塞入耳道后,音嘴111与耳膜之间的空间可通过泄压槽e1连通于硅胶耳帽的背向耳膜的一侧,即实现音嘴111与耳膜之间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体连通,从而可以实现耳道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之间的平衡,以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当然,泄压槽e1也可连通于第一出音孔d1、容置腔111a、安装腔113a及外界,以实现耳机10内外的气压平衡。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泄压槽e1还可用于与前壳113配合以用于音嘴111在前壳113的限位。具体地,前壳113的槽口113b可以设置凸块113c,凸块113c的形状与泄压槽e1的形状匹配且可以嵌入泄压槽e1内。音嘴111可以从安装腔113a的远离槽口113b的一端装入槽口113b,以使凸块113c嵌入泄压槽e1;继续向槽口113b外推动音嘴111直至凸块113c抵接于泄压槽e1的远离配合部1115的一端,音嘴111在前壳113即可安装到位,且凸块113c和泄压槽e1的配合可以避免音嘴111轻易从槽口113b脱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音嘴及与所述音嘴连接的前壳,所述音嘴包括挡板及环绕所述挡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挡板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前壳连接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所述前壳具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侧板于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侧板内侧凸起的配合部;
高音单元,收纳于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配合部相卡持;及
低音单元,收纳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前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与所述挡板的连接处,部分所述侧板向所述容置腔内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具有两个沿轴向延伸的抵持位,两个所述抵持位相对设置,所述配合部于周向上位于两个所述抵持位之间,所述高音单元的相对的两侧与两个所述抵持位一一对应并相互抵持,在所述高音单元的周向上,两个所述抵持位之间的所述高音单元与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成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音单元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配合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配合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抵持位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音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音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且与所述配合部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侧板与所述高音单元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弧面,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于所述抵持位处具有第二弧面,所述高音单元内切于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配合部开设有连通所述音腔与外界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用于所述低音单元的出音;所述挡板开设有连通至所述高音单元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用于所述高音单元的出音,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音孔沿所述侧板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出音孔间隔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出音孔环绕所述高音单元的轴线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于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从所述配合部延伸至所述侧板与所述前壳的连接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音单元包括平衡振膜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靠近所述音嘴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槽口,所述音嘴穿设于所述槽口并与所述前壳相卡持。
CN202120651500.7U 2021-03-31 2021-03-31 耳机 Active CN215187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1500.7U CN215187292U (zh) 2021-03-31 2021-03-31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1500.7U CN215187292U (zh) 2021-03-31 2021-03-31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7292U true CN215187292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4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1500.7U Active CN215187292U (zh) 2021-03-31 2021-03-31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72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9836A (zh) * 2024-01-03 2024-02-02 成都水月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动圈组合式耳机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9836A (zh) * 2024-01-03 2024-02-02 成都水月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动圈组合式耳机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17499836B (zh) * 2024-01-03 2024-03-15 成都水月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动圈组合式耳机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0453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TW202306395A (zh) 聲學輸出裝置
KR101116981B1 (ko) 동축용 음발생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갖는 투웨이 이어폰
US20080298623A1 (en) Adapter For a Loudspeaker
US20100246861A1 (en) Small-sized sound receiver for producing body-sensing vibration
CN216795282U (zh) 一种新型骨传导振子以及骨传导蓝牙耳机
CN215187292U (zh) 耳机
KR20210017278A (ko) 사각 형상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KR101503821B1 (ko) 양방향 스피커
CN2172168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WO2022135176A1 (zh) 无线降噪耳机
CN216146436U (zh) 耳机、扬声器模组及其前护盖
CN214708004U (zh) 一种耳机
JP7502076B2 (ja) 軟骨伝導イヤホン及び聴取機器
CN208924442U (zh) 半入耳式耳机
US11503403B2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210075566U (zh) 扬声器
CN209787380U (zh) 一种圈铁一体式发声单元及一种耳机
CN216625985U (zh)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CN217563766U (zh) 一种骨传导蓝牙耳机
KR102312187B1 (ko) 모듈형 이어폰
CN219678656U (zh) 一种耳夹式无线耳机及其充电仓
CN220210561U (zh) 显示器用微型音箱
CN219740592U (zh) 一种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