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2610U -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2610U
CN216102610U CN202122579404.9U CN202122579404U CN216102610U CN 216102610 U CN216102610 U CN 216102610U CN 202122579404 U CN202122579404 U CN 202122579404U CN 216102610 U CN216102610 U CN 216102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bar
assembly
vehicle
main body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794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张以胜
王曦
郑杰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lo Pratt&whitn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794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2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2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2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首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三端、关于所述第三端对称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车把组件和刹把;其中,所述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元件和线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车首组件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以车首组件的主体将车把、刹把、各种电子元件集成在一起后,再连接至车架,取代了传统的通过焊接方式将车把与车架连接,安装快捷方便,且保证车辆的外观美观、整洁,并保护导线免遭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首组件以及使用该车首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车辆逐渐流行,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现有车辆的车把手通常是采用一整根管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立管连接,或者分别采用两根相对设置的管件分别焊接至立管上。采用该方式的车把手,由于空间的限制,车首上的电子元件的导线只能在管件的外侧设置。另外,立管上没有空间放置电子元件,往往需要再额外设置一个壳体包裹在立管外,用于放置电子元件。这就导致电子元件的导线外漏,影响整车的美观,同时导线容易遭受恶意破坏。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车首组件,将车把、刹把、各种电子元件集成在车首组件上,保证车辆的外观美观、整洁,并保护导线免遭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首组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三端、关于所述第三端对称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车把组件和刹把,所述第二端连接车把组件和刹把;
其中,所述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元件和/或线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横向部和纵向部,所述横向部的相对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纵向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横向部的中部,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三端,所述横向部和/或所述纵向部内设置有所述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纵向部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横向部,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所述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下部为所述纵向部,所述第一部件盖合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上部,从而与所述第二部件一起形成所述横向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件为压铸件,所述第一部件为塑料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车把组件包括车把管,所述车把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部,所述刹把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车把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筒状结构,所述车把管穿入所述筒状结构,并使用紧固件将所述车把管安装至所述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横向部上设置有第一窗口,第一盒盖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第一窗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纵向部上设置有第二窗口,第二盒盖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第二窗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所述的车首组件,所述车首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的立管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首组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采用整体式设置的主体连接至车架,取代了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安装方便快捷;以主体为基础集成了车把和刹把,通过在主体内设置空腔,以容纳电子元件,使得各种线材均通过主体内的空腔布线,不会使得线材裸露在外,提高了整体美观程度,也保护了线材免遭破坏;同时,通过设置窗口和盒盖,既便于后期维修,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0-车首组件,20-立管,100-主体,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第三端,110-容纳腔,120-横向部,121-第一盒盖,122-第一窗口,130-纵向部,131-第二盒盖,132-第二窗口,140-连接部,150-第一部件,160-第二部件,170-安装部,200-车把,210-车把管,220-车把套,300-刹把,310-刹车线,400-电子元件,410-接线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首组件10,包括主体100、以及连接至主体100的各个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车把200、刹把300、电子元件400。主体100能够连接至车架的立管20上,然后将车把200、刹把300、电子元件400等均集成在主体100上,从而形成车首组件10。主体100具有第一端101、第二端102和第三端103,其中,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关于第三端103对称布置,两者都设置有安装部170,用于安装车把200、刹把300等部件;第三端103位于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的下方,用于与车架的立管20连接,从而将主体100稳固地安装在车架上。主体100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110,用于放置各种电子元件400和其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显示部件、控制部件、通讯部件、扬声部件、天线部件、按键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主体100的外形大致呈“丁”字形,包括横向部120和与横向部120垂直的纵向部130。横向部120可以设置为大致呈水平状,其两个端部即为第一端101、第二端102。纵向部130的一端连接至横向部120的中间,相对的另一端即为第三端103,连接至车架。在横向部120和/纵向部130内设置有容纳腔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向部120也可以设置为类似于V形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横向部120与纵向部130之间再设置一个连接部140,具体地,连接部140的一端与纵向部130的一端连接,连接部140从纵向部130往车辆的前方延伸,其另一端连接至横向部120的中间。连接部140和横向部120的高度大致相同。在连接部140处也可以设置一个容纳腔110,扩大主体100内部的容纳腔110的空间,以承载更多的电子元件4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主体100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二部件160和位于上部的第一部件150,其中,纵向部130设置在第二部件160上,第二部件160的上部为敞开式的,第一部件150盖合第二部件160的上部,从而形成了横向部120。此时,横向部120具有由第一部件150和第二部件160围合形成的容纳腔110。在设置有连接部140时,连接部140与横向部120类似,均可以由第一部件150和第二部件160围合形成一容纳腔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160的纵向部130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的结构,即在纵向部130也可以形成一个容纳腔110。横向部120和纵向部130的两个容纳腔110可以是连通的,这样,电子元件400可以设置在横向部120的容纳腔110内,然后其导线经过纵向部130的容纳腔110。进一步地,可以在纵向部130的容纳腔110内设置接线接头410,从而方便电子元件400的安装与连线。
如图2所示,在主体100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处设置有安装部170,可以将车把200、刹把300等组件安装在安装部1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70为设置在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处的圆筒状部件,然后将两个车把管210分别穿过该圆筒状部件,然后利用螺钉将车把管210和圆筒状部件连接在一起。刹把300通过环形圈套设在车把管210上,再将车把套220套设再车把管210上,从而完成了车把200、刹把300的安装。应当理解,车把管210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连接至安装部1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车把200、车把管210、刹把300等集成为一个组件,再通过螺钉、焊接、卡接等方式连接至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车把管210与主体100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再套设刹把300和车把套220。应当理解,车把200、刹把300等组件连接至主体100后,能够方便驾乘人员操作,其与主体10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仅局限于此处所描述的这几种方式,其他能够达到稳固、方便操作目的的连接方式均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
当刹把300连接至主体100后,刹把300上连接刹车线310的部分可以包覆在主体100内,使得刹车线310从刹把300出来后直接进入了主体100的容纳腔110内,在容纳腔110内走线,以起到保护刹车线310的目的。同时,在主体100的适当位置开设出线孔,方便刹车线310从容纳腔110延伸出来连接至刹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些车辆设置有显示部件,方便驾乘人员随时监控车辆状态。此时可以在第一部件150上朝向驾乘人员的部位设置有第一窗口122,在第一窗口122下设置显示部件,利用透明的第一盒盖121封闭在第一窗口122处,以起到保护显示部件的作用,且又不妨碍驾乘人员查看车辆状态信息。当不需要显示部件时,可以将第一盒盖121设置为不透明的,此时,通过拆卸第一盒盖121,可以在第一视窗处进行电子元件400的安装和接线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纵向部130处可以设置第二窗口132,利用第二盒盖131将该第二窗口132封闭。第二盒盖131可拆卸地连接至纵向部130,当需要安装电子元件400以及给电子元件400连线时,取下第二盒盖131,方便操作。操作完成后,再盖上第二盒盖131,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160可以采用金属压铸制造而成,使得主体100能够承受较大的力,起到很好地支撑作用。第一部件150可以采用塑料制作而成,然后通过螺丝连接至第二部件160。这样可以降低车首组件10的整体重量,且降低制造成本,又不会影响主体100的强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车首组件10,既保证了车首组件10的强度,同时扩大了车首组件10的容纳空间,便于将电子元件400、车把200、刹把300等不同的组件集成在车首组件10上,各种导线可以在容纳腔110内进行连接,不外暴露在外,很好地保证了车辆整体的外观美观程度以及保护了导线免遭破坏。此外,通过视窗的设计,便于后续维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首组件10。该车辆可以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车辆,车首组件10设置在车架上,以供用户操控车辆。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三端(103)、关于所述第三端(103)对称设置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连接车把组件和刹把(300),所述第二端(102)连接车把组件和刹把(300);
其中,所述主体(100)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腔(110),用于容纳电子元件(400)和/或线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包括横向部(120)和纵向部(130),所述横向部(120)的相对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所述纵向部(13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横向部(120)的中部,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三端(103),所述横向部(120)和/或所述纵向部(130)内设置有所述容纳腔(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部(130)的一端通过连接部(140)连接至所述横向部(120),所述连接部(140)设置有所述容纳腔(1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包括第一部件(150)和第二部件(160),所述第二部件(160)的下部为所述纵向部(130),所述第一部件(150)盖合在所述第二部件(160)的上部,从而与所述第二部件(160)一起形成所述横向部(1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160)为压铸件,所述第一部件(150)为塑料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处设置有安装部(170),所述车把组件包括车把管(210),所述车把管(2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部(170),所述刹把(30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车把管(210)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70)为筒状结构,所述车把管(210)穿入所述筒状结构,并使用紧固件将所述车把管(2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17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120)上设置有第一窗口(122),第一盒盖(121)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第一窗口(122)。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部(130)上设置有第二窗口(132),第二盒盖(131)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第二窗口(13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首组件(10),所述车首组件(10)连接至所述车架的立管(20)上。
CN202122579404.9U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6102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9404.9U CN216102610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9404.9U CN216102610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2610U true CN21610261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0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79404.9U Active CN216102610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2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8283B1 (en) Blinker device
JP613310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ザーブタンク給水構造
EP3006317B1 (en) Article storage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two-wheeled vehicles
JP4648889B2 (ja) 車両用ミラー・方向指示器装置
CN216102610U (zh) 一种车首组件及车辆
US20030032327A1 (en) Filler unit for a control device of a vehicle
JP202115480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充電構造
CN110884598A (zh) 跨骑式车辆
CN102910237B (zh) 摩托车
CN209776664U (zh) 一种隐藏式车把走线结构及助力车
JP621554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アクセサリーソケット配置構造
JP2007038865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CN111902334A (zh) 鞍乘型车辆
JP2004168084A (ja) 自動二輪車の物品収納箱構造
AU2015201207B2 (en) Vehicle
CN211918910U (zh) 车把组件及交通工具
CN214057813U (zh) 一种用于内走线的一体式车头管
JP200801889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ステップ取付構造及び該リヤステップ取付構造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005119609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BR102014013662A2 (pt) dispositivo de medição para motocicleta
CN220349860U (zh) 可塑型电助力车电池锁固结构
JP2000006872A (ja) 車両における操向ハンドル装置
CN212149134U (zh) 一种车辆
CN216546528U (zh) 鹅头组件及滑板车
CN214241119U (zh) 一种车把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501, building 1, No. 898 Xiuwe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lo Pratt&Whitne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building 1, No. 898 Xiuwe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