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1419U -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1419U
CN216101419U CN202121023207.2U CN202121023207U CN216101419U CN 216101419 U CN216101419 U CN 216101419U CN 202121023207 U CN202121023207 U CN 202121023207U CN 216101419 U CN216101419 U CN 216101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absorber support
front shock
connecting plate
ben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32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前兵
黄利
李建芳
马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nd Wanda Guizhou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nd Wanda Guizhou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nd Wanda Guizhou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nd Wanda Guizhou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32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1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1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1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中部设置有通孔,一端设置向上的折弯部一,另一端设置向下的折弯部二,折弯部一和折弯部二均分别焊接到车架相应设计位置的腹板上。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使用时只需焊接到相应的固定件上即可,无需再增加额外的矩管对其进行固定,减轻的整车的重量,该结构的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是无需考虑再次增加加强件来增加自身的结构强度,极大地提升了整车的布局的合理性,前减震器支架与固定连接件焊接连接后可靠性高,在整车运营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焊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整车运营使用的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 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属于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纯电动城市客车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各城市,全承载式车身结构所具备的良好性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采用全承载结构,使客车的行车更加具有敏捷性、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再加上其人性化配置、低排放、环保化、乘客空间大等优势,体现出现代社会倡导的“科技领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造就了全承载客车独一无二的产品优势。
1、整车的车身采用封闭环结构,整个车身参与载荷,上下部结构形成一整体,在承受载荷时,使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平衡状态。
2、整车强度与刚度增加,由于城市客车运行情况恶劣,如超载严重,频繁起步和刹车,使车身骨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国内众多客车厂家,都无法解决该问题,车辆在运行到一、两年后,乘客门立柱都相继出现开裂。全承载车身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3、舒适性好,噪音低;由于使用全承载车身,车身及底架的所有连接部分都是焊接而成的,形成了一个整体,没有相对运动,不会发出噪音,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车身就少了许多噪音源。
4、视窗玻璃的最大化,同样高度尺寸,使用全承载车身,侧窗玻璃可以作到最大化,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客车又是流动的“观景台”,更有利于欣赏城市美景,同时前档玻璃更大,司机视野更为开阔,方便了操作。
考虑到全承载式车身整体结构的特性,在保证全承载式车身整体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同时,合理的调整优化其局部的设计结构,以实现优势最大化。
目前,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普通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1-L型支架,2-加强筋。通过图1可以直观的看到,目前普通的前减震器支架的整体设计结构,采用1件L型支架,2件加强筋,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接而成;上述结构的缺点:
1、此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时必须要在其前后增加矩形管,增加了整车的重量;
2、此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是必须要考虑再次增加加强件,增加自身的结构强度,不利于整车的布局;
3、此前减震器支架在整车运营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与连接件脱焊的现象,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中部设置有通孔,一端设置向上的折弯部一,另一端设置向下的折弯部二,折弯部一和折弯部二均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分别焊接到车架相应设计位置的腹板上。
优选的,上述折弯部一和折弯部二倾斜设置,倾斜设置角度分别为14.7°和23.5°。
优选的,上述折弯部一和折弯部二的折弯处为R12的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使用时只需焊接到相应的固定件上即可,无需再增加额外的矩管对其进行固定,减轻的整车的重量,该结构的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是无需考虑再次增加加强件来增加自身的结构强度,极大地提升了整车的布局的合理性,前减震器支架与固定连接件焊接连接后可靠性高,在整车运营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焊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整车运营使用的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城市客车前减震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城市客车前减震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包括连接板1,连接板1中部设置有通孔2,一端设置向上的折弯部一3,另一端设置向下的折弯部二4,折弯部一3和折弯部二4均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分别焊接到车架相应设计位置的腹板上,折弯部一3和折弯部二4倾斜设置,倾斜设置角度分别为14.7°和23.5°,折弯部一3和折弯部二4的折弯处为R12圆角过渡,减震器支架采用了一件折弯件加工而成,与整车连接时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
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如下优点:
1、此新型结构的前减震器支架设计布置使用时只需焊接到相应的固定件上即可,无需再增加额外的矩管对其进行固定,减轻的整车的重量;
2、此新型结构的前减震器支架,计布置是无需考虑再次增加加强件来增加自身的结构强度,极大地提升了整车的布局的合理性;
3、此新型结构中的前减震器支架与连接件结构型连接可靠,在整车运营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焊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整车运营使用的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连接板(1)中部设置有通孔(2),一端设置向上的折弯部一(3),另一端设置向下的折弯部二(4),折弯部一(3)和折弯部二(4)的侧立面分别焊接到车架相应设计位置的腹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折弯部一(3)和折弯部二(4)倾斜设置,倾斜设置角度分别为14.7°和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折弯部一(3)和折弯部二(4)的折弯处为R12的圆角过渡。
CN202121023207.2U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Active CN216101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3207.2U CN216101419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3207.2U CN216101419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1419U true CN216101419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3207.2U Active CN216101419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1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44138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顶盖骨架结构
CN206826766U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6101502U (zh) 一种基于10.5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电池防撞梁的结构
CN103802849A (zh)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CN216101419U (zh)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结构低入口城市客车前减震器支架的结构
CN201329905Y (zh) 车辆顶盖加强结构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CN202557616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15662820U (zh) 一种基于12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前悬架片架的结构
CN215663630U (zh) 一种基于11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转向器支架总成的结构
CN214688909U (zh) 一种基于12米全承载城市客车前悬架气囊固定座的结构
CN203528483U (zh) 整体式司机室
CN212827752U (zh) 一种基于10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的后空气悬架底座总成的结构
CN204659829U (zh) 一种闭环式后侧围
CN212605444U (zh) 一种基于12米低入口全承载式结构城市客车横梁总成的结构
CN113459955A (zh) 一种提升车身侧面耐撞性的自动踏板安装结构
CN113147346A (zh) 一种基于10.5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电池防撞梁组件
CN216231524U (zh) 一种基于低入口全承载式城市客车的拖车装置
CN205523520U (zh) 纯电动客车用轻量化空气悬架系统
CN204978141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空气悬架
CN220518047U (zh) 一种高原全地形车司机室副座椅挂架外形结构
CN211764766U (zh) 一种基于8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的推力杆固定座的结构
CN218967023U (zh) 前端框架轻量化结构
CN215662830U (zh) 一种基于6米全承载城市客车减震器上支架的结构
CN217227733U (zh) 一种驾驶室门窗钢材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