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7403U - 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87403U CN216087403U CN202122598991.6U CN202122598991U CN216087403U CN 216087403 U CN216087403 U CN 216087403U CN 202122598991 U CN202122598991 U CN 202122598991U CN 216087403 U CN216087403 U CN 2160874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elastic
- elastic pressing
- hole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与至少一导热组件,该导热组件装设在该散热基座的贯孔中,并且包含一弹性夹具与一热管,当将一光传输模块插设于该散热基座的贯孔内时,该热管两端的导热段会受该弹性夹具的推顶而分别贴靠于该光传输模块以及该散热基座,令该光传输模块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便可快速且有效率地经由该热管传导至该散热基座排散,有效避免该光传输模块的温度升高,确保该光传输模块在运作时的性能及可靠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结构,尤指一种以热管来进行导热,以进一步排散热能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传输模块(Transceiver)的主要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转换成为光信号,是光通讯领域中的关键性元件。其中,该光传输模块内封装有雷射二极体(Laser Diode)或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来传送光信号,另封装有光电二极体(Pphotodiode)来接收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上述雷射二极体、发光二极体和光电二极体在运作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该些热能若无法有效排散,将会严重影响该光传输模块的性能及可靠度,甚至导致该光传输模块因过热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可用于协助光传输模块…等电子元件排散热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系使一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包括:
一散热基座,其相对两端之间贯穿形成一贯孔;
至少一导热组件,其系装设在该散热基座的贯孔中,每一导热组件包含一弹性夹具与一热管;
所述弹性夹具具有一本体、两弹性压合片与一穿孔,每一弹性压合片的一端边连接该本体,其中一弹性压合片由该本体的一前侧面向前凸出,另一弹性压合片由该本体的一后侧面向后凸出,又,每一弹性压合片具有背向该本体的一外侧面,该穿孔贯穿形成于该本体上,并且位于该两弹性压合片之间;
所述热管呈长形薄板状,该热管具有两导热段与一衔接段,其中一导热段由该弹性夹具的本体的前侧面向前突伸而出,并且迭合于相对应的弹性压合片的外侧面,另一导热段由该弹性夹具的本体的后侧面向后突伸而出,并且迭合于相对应的弹性压合片的外侧面,该衔接段形成于该两导热段之间,并且穿设在该弹性夹具的穿孔中。
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中,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能进一步具有一弹性夹片,该弹性夹片的一端边连接该本体,并且由该本体的前侧面向前凸出。
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中,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能进一步具有两固接部,该两固接部设于该本体的相对两端,并与该散热基座相互固接。
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中,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的每一固接部能为朝该本体的后侧面弯折的弯钩状,并且钩扣于该散热基座。
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中,该散热基座的外壁面上能形成有多个散热鳍片。
通过如上所述的设计,当将一光传输模块插设于该散热基座的贯孔内时,该弹性夹具的两弹性压合片会分别推抵该热管的所述两导热段分别贴靠于该光传输模块以及该散热基座。由此,该光传输模块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便可快速且有效率地经由该热管传导至该散热基座排散,故能有效避免该光传输模块的温度升高,确保该光传输模块在运作时的性能及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导热组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导热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于使用状态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号简单说明
10:散热基座
11:贯孔
12:散热鳍片
20:导热组件
21:弹性夹具
211:本体
212:固接部
213:弹性夹片
214:弹性压合片
215:穿孔
22:热管
221:导热段
222:衔接段
30:光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能供一光传输模块(Transceiver)30插设于其中,以排散所述光传输模块30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该散热结构包括一散热基座10与至少一导热组件20。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散热基座10的相对两端之间贯穿形成一贯孔11,该散热基座10具有一外壁面以及环绕该贯孔11的一内壁面,该散热基座10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多个散热鳍片12,以有助于排散热能。又,为求较佳的使用效果,该散热基座10能以铝合金或铜等导热性能佳的材质制作而成。
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4所示,该至少一导热组件20装设在该散热基座10的贯孔11中,每一导热组件20包含一弹性夹具21与一热管22。
该弹性夹具21固设在该散热基座10的内壁面,并且具有一本体211、两固接部212、一弹性夹片213、两弹性压合片214与一穿孔215。
该本体211与该散热基座10的内壁面相间隔设置,该本体21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当该弹性夹具21固设在该散热基座10的内壁面时,该本体211的后侧面系朝向该散热基座10的内壁面。该两固接部212设于该本体211的相对两端,并与该散热基座10相互固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一固接部212系呈朝该本体211的后侧面弯折的弯钩状,从而以钩扣方式与该散热基座10相互固接。该弹性夹片213的一端边连接该本体211,并且由该本体211的前侧面向前凸出。
该两弹性压合片214设于该弹性夹片213与其中一固接部212之间,每一弹性压合片214的一端边连接该本体211,其中一弹性压合片214由该本体211的前侧面向前凸出,另一弹性压合片214由该本体211的后侧面向后凸出,又,每一弹性压合片214具有背向该本体11的一外侧面。该穿孔215贯穿形成于该本体211上。
该热管22呈长形薄板状,并且贯穿设置在该弹性夹具21的穿孔215中,该热管22具有两导热段221与一衔接段222。其中一导热段221由该弹性夹具21的本体211的前侧面向前突伸而出,并且迭合于相对应的弹性压合片214的外侧面,另一导热段221由该弹性夹具21的本体211的后侧面向后突伸而出,并且迭合于相对应的弹性压合片214的外侧面。该衔接段222形成于该两导热段221之间,并且穿设在该弹性夹具21的穿孔215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穿孔215位于该两弹性压合片214之间,该衔接段222斜向延伸在该两导热段221之间,使该热管22在该衔接段222处弯折而呈阶梯状,令该两导热段221位于相异平面而能分别与该弹性夹具21的两弹相压合片214相迭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导热组件20包含有两组导热组件20,该两导热组件20分别装设在该基座10的内壁面上的相对两侧,但不以此为限,该至少一导热组件20也能仅包含一组导热组件20或者包含多于两组的导热组件20,端视散热需求而定。
上述热管22是一种密封且中空的金属管体,其封闭腔室容纳有冷却流体,还设有毛细结构,液相冷却流体于该热管22的蒸发段吸热汽化成汽相冷却流体并流向该热管22的冷凝段,汽相冷却流体于冷凝段受冷、放热而凝结成液相冷却流体后,再通过毛细结构回流至蒸发段,通过封闭腔室内冷却流体在液、汽两相之间变化的循环往复,使该热管22达到导热的目的。该热管22的具体结构和导热机制均为现有技术,恕不再进一步赘述。
参见图1、图3及图5所示,当前述光传输模块30插设于该散热基座10的贯孔11内时,该弹性夹具21的弹性夹片212会抵顶于该光传输模块30,从而将该光传输模块30夹掣固定在该贯孔11内;此外,该弹性夹具21的所述两弹性压合片214则会分别推抵该热管22的所述两导热段221分别贴靠于该光传输模块30以及该散热基座10的贯孔11中的内壁面。
由此,该光传输模块30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便可快速且有效率地经由该热管22传导至该散热基座10,以进一步排散,故能有效避免该光传输模块30的温度升高,确保该光传输模块30在运作时的性能及可靠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基座与至少一导热组件,其中:
该散热基座的相对两端之间贯穿形成一贯孔;
该至少一导热组件装设在该散热基座的贯孔中,每一导热组件包含一弹性夹具与一热管;
该弹性夹具具有一本体、两弹性压合片与一穿孔,每一弹性压合片的一端边连接该本体,其中一弹性压合片由该本体的一前侧面向前凸出,另一弹性压合片由该本体的一后侧面向后凸出,又,每一弹性压合片具有背向该本体的一外侧面,该穿孔贯穿形成于该本体上,并且位于该两弹性压合片之间;
该热管呈长形薄板状,该热管具有两导热段与一衔接段,其中一导热段由该弹性夹具的本体的前侧面向前突伸而出,并且迭合于相对应的弹性压合片的外侧面,另一导热段由该弹性夹具的本体的后侧面向后突伸而出,并且迭合于相对应的弹性压合片的外侧面,该衔接段形成于该两导热段之间,并且穿设在该弹性夹具的穿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进一步具有一弹性夹片,该弹性夹片的一端边连接该本体,并且由该本体的前侧面向前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进一步具有两固接部,该两固接部设于该本体的相对两端,并与该散热基座相互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进一步具有两固接部,该两固接部设于该本体的相对两端,并与该散热基座相互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热组件的弹性夹具的每一固接部为朝该本体的后侧面弯折的弯钩状,并且钩扣于该散热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座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多个散热鳍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98991.6U CN216087403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98991.6U CN216087403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87403U true CN216087403U (zh) | 2022-03-18 |
Family
ID=8064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98991.6U Active CN216087403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87403U (zh) |
-
2021
- 2021-10-27 CN CN202122598991.6U patent/CN2160874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85540B2 (ja) | 熱放散デバイス | |
US20080101036A1 (en) | Heat-dissipating assembly structure | |
US20090314471A1 (en) | Heat pipe type heat sin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7837358B2 (en) |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with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 |
JP6378299B2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CN215774001U (zh) | 散热装置 | |
JP2011091088A (ja) | 発熱体の放熱構造、および該放熱構造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 |
TWI789211B (zh) | 以熱管導熱的散熱結構 | |
CN216087403U (zh) | 以热管导热的散热结构 | |
JP4196214B2 (ja) | 放熱構造、パッケージ組立体、及び放熱用シート | |
JP4265307B2 (ja) | 電子冷却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機器 | |
CN210516704U (zh) | 散热模块 | |
JP4813829B2 (ja) | 放熱装置、および放熱方法 | |
TW201723413A (zh) | 散熱模組 | |
JP2004071635A (ja) | タワー型ヒートシンク | |
JP5117299B2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TWI484895B (zh)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CN211702853U (zh)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2231972U (zh) | 散热装置 | |
CN216721854U (zh) | 高功率发热芯片散热结构及车载导航主机 | |
CN211378600U (zh) | 一种液冷自循环散热器 | |
JP3442302B2 (ja) | 電子部品の冷却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4006115B2 (ja) | 電子素子の放熱構造 | |
CN219123225U (zh) | 光模块散热装置 | |
CN216905722U (zh) | 用于电路板的散热装置及一种机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