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5688U -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5688U
CN216085688U CN202121721573.5U CN202121721573U CN216085688U CN 216085688 U CN216085688 U CN 216085688U CN 202121721573 U CN202121721573 U CN 202121721573U CN 216085688 U CN216085688 U CN 216085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plate
laser
pip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15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永坚
张金华
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215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5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5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5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其中,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冷却激光器的泵浦源,包括:散热组,具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至少一导热管,其内装有制冷剂;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于所述散热片的内部,所述散热片用于传导所述第二管体的热量使所述制冷剂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所述第二管体自第一导管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与所述散热组一侧平行,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使所述第二管体内的制冷剂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替代了传统的水冷机、相变制冷装置,可进一步较小了激光器的体积,提高了激光器的集成化组装,有利于激光器在多种场合进行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性能好、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优良和性能稳定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固体激光器、化学激光器等成为当前激光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然而,在激光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中和或者排除会严重的影响激光器的正常使用,甚至直接烧毁激光器。目前,光纤激光器的散热方法主要还是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针对小功率光纤激光器,采用风冷散热就可以满足散热需求。针对中高功率的光纤激光器,一般使用液冷散热。但是液冷散热中,需要配置水冷机,水冷机的体积及重量较大,故一般只能设置于激光器外部。随着激光器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冷水机的体积和重量就必须加大,才能满足散热需求。这不利于激光器的集成化设计,同时,液冷散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液体泄漏等问题。此外,随着光纤激光器在工业制造的深入使用,对光纤激光器的应用场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外配置庞大的冷水机,不仅使激光器结构复杂,也不利于激光器随意移动,故限制了激光器在不同的场所进行应用。
此前,虽然也有相关技术介绍采用制冷介质相变的过程(相变制冷)实现激光器高效的散热,但是,制冷介质相变散热原理在中高功率激光器的应用中,由于压缩机的存在,其激光器的体积依旧不能进一步减小。
基于此,本领域申请人,依旧采用制冷介质相变机制(去掉了压缩机),结合散热片以及风机的强制制冷以提高激光器的散热效果。同时,传统的激光器若主要采用相变制冷或者半导体制冷片散热,若是相变制冷器中的压缩机或者半导体制冷片出现故障,则激光器在工作时因不能及时散热会被烧损;因此,本申请的激光器散热用的装置可由若干散热组件组装而成,在便于安装的同时,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激光器不因温度过高被烧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散热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器中泵浦源散热效果较差、激光器体积较大、安装复杂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冷却激光器的泵浦源,包括:
散热组,具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至少一导热管,其内装有制冷剂;
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设于所述散热片的内部,所述散热片用于传导所述第二管体的热量使所述制冷剂由气态转变成液态;
所述第二管体自第一导管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与所述散热组一侧平行,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使所述第二管体内的制冷剂由液态转变成气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热片包括主导热片及相对两侧垂直延伸形成的导热翼片,所述导热翼片抵持相邻的所述散热片,相邻的所述导热翼片连续拼接成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价包括2~4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弧形连接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弧形连接部连通并同向延伸,所述第一管体沿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布的方向垂直贯穿所述散热片,所述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管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板呈倾斜角度设置,且所述弧形连接部设于所述散热片内部,所述第二管体沿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布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散热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度为30°~80°,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成α角度连通,α为0°~60°。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器,包括:收容于机箱内的至少一上述的散热组件、至少一泵浦源、至少一风机、平行于设于所述机箱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靠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导热板靠近所述顶板,
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且所述第二管体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
所述泵浦源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
所述第二导热板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箱内收容有与泵浦源连接的光纤,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并围绕所述风机设有一光纤收容槽,所述光纤盘绕在所述光纤收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机箱内的相对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围绕所述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之间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及所述机箱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共同限定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散热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热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箱内收容有2N个所述散热组件,3≤N≤20,且N为正整数,相邻所述散热组件沿着所述散热通道的方向拼接成两列或者多列;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二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还包括:设于机箱外部的激光输出头、收容于所述机箱内的电路板和主控板,所述电路板与主控板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激光输出头与所述光纤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中,由于所述导热管内装有制冷剂,所述第一管体设于所述散热片内部,所述第二管体自所述第一管体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与所述散热组一侧平行,这有利于泵浦源将热量传递到第二管体上,使第二管体内的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转变成气态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第一管体,又由于第一管体与散热片充分接触,有利于所述散热片传导所述第一管体的热量,使所述第一管体内的制冷剂快速地由气态转变成液态,转变的液态再次流入第二管体,如此循环可实现泵浦源的有效散热。又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传统的水冷机、相变制冷装置,可进一步较小了激光器的体积,提高了激光器的集成化组装,有利于激光器在多种场合进行应用。
(2)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组件可根据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采用多个所述散热组件进行组装,每个所述散热组件可相应的对应一个所述泵浦源和一个所述风机。同理,在所述散热组件在实现对激光器进行散热时,若存在所述散热组件和/或风机的损坏,可较方便的进行所述散热组件以及风机的替换,进一步地节约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器包括:至少一风机、平行于设于所述机箱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且所述第二管体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泵浦源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提高所述泵浦源的散热效率;所述第二导热板设有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散热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二通风口。则所述风机可驱动空气流沿所述散热通道定向流动并吹向所述第一管体,可实现所述第一管体的快速散热,提高所述导热管的制冷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导管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泵浦源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安装于所述散热片内部,相当于靠近所述顶板的方向,则在制冷剂气态和液态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加速制冷剂的循环,从而提高所述导热管的制冷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激光器中,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一光纤收容槽,用于盘绕光纤,所述光纤收容槽环绕所述风机,合理的利用了激光器机箱的体积,有利于激光器机箱体积的减小。
附图说明
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数字符号的元件/模块表示为类似的元件/模块,除非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基础上散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图1的基础上散热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激光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激光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激光器移除底板、第一侧板、第四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激光器移除底板、第一侧板后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激光器移除顶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的是,当元件被表述为“设置于”、“固定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顶”、“底”、“侧”、“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具体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一步阐述。
在激光器中,主要产生热量的器件为泵浦源,因此,减小激光器的发热,就需对泵浦源进行强制降温散热。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组件10,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200,所述散热组件10包括:散热组(未标示),具有多个散热片101,多个所述散热片101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散热片10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至少一导热管102,其内装有制冷剂(未图示),所述导热管102安装于所述散热片101内;所述导热管102包括:第一管体1021和与所述第一管体1021连通的第二管体1022;所述第一管体1021设于所述散热片101的内部,所述散热片101用于传导所述第二管体1022的热量使所述制冷剂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所述第二管体1022自第一导管1021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一侧平行,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200,使所述第二管体1022内的制冷剂由液态转变成气态。
所述导热管102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导热性。由于第一管体1021与散热片101充分接触,这有利于所述散热片101传导所述第一管体1021的热量,使所述第一管体1021内的制冷剂快速地由气态转变成液态,转变的液态再次流入第二管体1022,以使第二管体1022中液态的所述制冷剂迅速的吸收热量,使所述制冷剂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所述第二管体1022自第一导管1021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一侧平行,这间接的增大了所述第二管体1022与所述泵浦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和在图1的基础上散热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了使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101被稳定的固定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所述散热片101包括主导热片1011及相对两侧垂直延伸形成的导热翼片1012(1013),所述导热翼片1012(1013)抵持相邻的所述散热片101,相邻的所述导热翼片1012(1013)连续拼接成第一散热板(未标示)和第二散热板(未标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将连续相邻的导热翼片1012(1013)焊接成一体结构。
根据所述泵浦源200安装面的大小,所述散热组件10包括2~5个导热管102。为了增大所述泵浦源200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4个导热管102。请进一步地,参阅图1和图2,所述导热管102还包括:弧形连接部1023,所述第一管体102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2通过所述弧形连接部1023连通并同向延伸,所述第一管体1021沿所述散热片101间隔排布的方向垂直贯穿所述散热片101,所述弧形连接部1023与所述第二管体102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板(未标示)呈倾斜角度(β角度)设置,且所述弧形连接1023部设于所述散热片101内部,所述第二管体1022沿所述散热片101间隔排布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板(未标示),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散热板(未标示)。
为了便于所述导热管102安装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中,所述第一管体102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2成α角度连通,α为0°~60°,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102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2通过所述弧形连接部1023连通并同向平行延伸,即α为0°。同理,为增大所述第一管体1021及所述弧形连接部1023与所述散热组的接触面积,所述β角度优选为30°~80°;如上述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10包括4个导热管,沿垂直于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布的方向,每个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管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β角度依次为30°、60°、70°及80°。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器20,包括:机箱(未标号),所述机箱包括顶板201、底板202、围绕所述顶板201和底板202四周的四个侧板,其分别为第一侧板203、第二侧板204、第三侧板205及第四侧板206,从而共同限定所述激光器机箱内部的空腔,以容纳安装散热组件10、电学及光学元器件。所述第一侧板203与所述第三侧板205设置于所述机箱相对两侧,所述第二侧板204与所述第四侧板206设置于所述机箱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器,包括:收容于机箱内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组件10、至少一风机208、平行设于所述机箱顶板201与底板202之间的第一导热板209和第二导热板210;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靠近所述底板202,所述第二导热板210靠近所述顶板201,所述散热组件10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10之间,且所述第二管体1022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所述泵浦源200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面向所述底板202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1022;所述第二导热板210设有第一通风口2101,所述风机208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热板210面向所述顶板201的一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2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泵浦源100上设有安装孔(未标号),所述泵浦源100通过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未标号)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上。
由于所述第二管体1022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所述泵浦源200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面向所述底板202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1022,这有利于所述泵浦源200迅速的散热,所述第二管体1022吸收所述所述泵浦源的热量后,此时,所述第二管体1022内的制冷剂由液体吸收热量变成气态,又由于所述第二管体1022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靠近所述底板202,所述第二导热板体210靠近所述顶板201,且气态制冷剂的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的密度,故所述第二管体1022中的气态制冷剂会流到所述第一管体1021,则第一管体1021中由气态制冷剂转变成液态的制冷剂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再次流入所述第二管体1022,如此循环可以提高所述导热管102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散热片101的热传导速率,及所述导热管102的散热能力,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9并结合图1,所述散热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1022的一侧设有第二通风口103,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板(未标示)设有第二通风口103;所述第一通风口2101正对所述第二通风口103,则所述风机208正对所述第二通风口103,所述风机208驱动空气进入所述散热通道,有助于所述第一管体1021快速的降温,即可提高所述导热管102的对所述泵浦源200的散热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20的机箱内还收容有光纤211,所述泵浦源200发射的激光通过所述光纤211传输,为了使所述泵浦源200发射的激光具有较好的光束质量,所述光纤211在盘绕固定时其半径不能过小。又为了在满足所述激光器20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的情况下,进一步节省所述激光器20机箱的体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板210面向所述顶板102的一侧并围绕所述风机208设有一光纤收容槽(未标示),所述光纤211盘绕在所述光纤收容槽(未标示)内。
为了使所述激光器20实现高功率的输出,一般采用的技术方法为增加泵浦源的数量,故随着所述泵浦源200数量的增加,所述激光器20的散热的功能也亟需提高。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激光器20,优选地,采用多个所述散热组件10进行组装,且每个所述散热组件10对应一个所述泵浦源200和一个风机208。
本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20机箱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隔板212、第二隔板213,围绕所述第一导热板209与第二导热板210之间的第一隔板212与第二隔板213及所述机箱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共同限定形成一收容腔(未标示),具体地,所述两侧板分别第一侧板203与所述第三侧板205。为了使所述散热组件10牢固地安装于所述收容腔(未标示)内,所述散热组件通过焊接的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热板210上。所述激光器内收容腔的设置有利于所述风机208驱动的空气流仅在所述收容腔内流动,减少粉尘随空气流进入所述激光器机箱内除所述收容腔外其他的空间,避免所述激光器20中光路部分及电路部分被粉尘污染,影响所述激光器20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板209、第二导热板210、第一隔板212、第二隔板213均有高导热材料制成,如铝合金、紫铜等。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激光器20机箱内收容有2N个散热组件10,3≤N≤20,且N为正整数,相邻所述散热组件10沿着所述散热通道的方向拼接成两列或者多列。具体地,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所述激光器20包括的散热组件为12个,同向两排紧密排列设置,可实现激光器20输出千瓦级激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101与所述第一隔板212与第二隔板213平行设置。也就是所述散热通道对应所述第一侧板203与所述第三侧板205。又所述顶板201上设置有进风口2011,所述第一侧板203与所述第三侧板205上分别设有第一出风口2031和第二出风口2041。
为了减小空气中的灰尘随所述风机208驱动的空气进入所述激光器10机箱内,除了所述收容腔外的其他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风机208与所述顶板201紧密贴合,且所述顶板102上设置的进风口2011与所述风机208所处的位置一一对应。故所述风机208驱动空气进入所述散热通道内,流动的空气迅速带走所述散热片101及所述第一管体102的热量,最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2031和第二出风口2041流出。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激光器20还包括设于机箱外部的激光输出头207、收容于机箱内的主控板214和电路板215,所述主控板214与电路板215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面向所述底板202的一侧。所述电路板215分别与所述泵浦源200及所述风机208电连接,所述主控板214用于控制所述电路板215,从而控制所述泵浦源200是否发射激光以及所述风机208的运转速率。所述第三侧板205上设有光纤接口2054,所述激光输出头207通过所述光纤接口2054与所述光纤211连接。所述第三侧板205上还设置有通信接口2051(2052)和电源接口2053,所述通信接口2051(2052)可以是串口接口、USB接口、蓝牙/WIFI接口等,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接口2053给激光器20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23内装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包括但不限于氨气、二氧化硫和非卤代烃,所述导热管23的工作原理:如本实施例所述,优选地,所述泵浦源200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面向所述底板202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1022,所述第一管体1021安装于所述散热片内部,故所述第二管体1022内的制冷剂吸收热量从液态转变成气态,由于气态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此时气态的制冷剂沿着所述第二导热板210的方向(也就是所述顶板201的方向)流动,又由于所述第一管体1021安装于所述散热片101内部,而且所述风机208驱动空气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流动,可强制的带走所述散热片101及第二管体1022的热量,即,此时沿所述顶板102流动的气态制冷剂遇冷转变成液体制冷剂,液体制冷剂由于其密度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再次沿着所述第一导热板209的方向(所述底板202的方向)流动,液体制冷剂再次吸收所述第一导热板209传递所述泵浦源200的热量再次形成气态制冷剂,以此不断循环,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20,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200,所述散热组件10包括:散热组(未标示),具有多个散热片101,多个所述散热片101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散热片10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至少一导热管102,其内装有制冷剂(未图示),所述导热管102安装于所述散热片101内;所述导热管102包括:第一管体1021和与所述第一管体1021连通的第二管体1022;所述第一管体1021设于所述散热片101的内部,所述散热片101用于传导所述第二管体1022的热量使所述制冷剂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所述第二管体1022自第一导管1021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一侧平行,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200,使所述第二管体1022内的制冷剂由液态转变成气态。(1)由于所述第二管体1022自第一导管1021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与所述散热组(未标示)一侧平行,这间接的增大了所述第二管体1022与所述泵浦源20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又本实施例替代了传统的水冷机、相变制冷装置,可进一步较小了激光器的体积,提高了激光器的集成化组装,有利于激光器在多种场合进行应用。(2)本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10可根据所述激光器20的输出功率,采用多个所述散热组件10进行组装,每个所述散热组件10对应一个所述泵浦源200和一个所述风机208。同理,在所述散热组件10对所述激光器20进行散热时,若存在单个所述散热组件200或风机208的损坏,可较方便的进行替换,从而也节约了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激光器20,包括:收容于机箱内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组件10、至少一风机208、平行设于所述机箱顶板201与底板202之间的第一导热板209和第二导热板210,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靠近所述底板202,所述第二导热板210靠近所述顶板201,所述散热组件10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10之间,且所述第二管体1022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所述泵浦源200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面向所述底板202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1022;(1)由于所述第二导管1022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所述泵浦源200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09面向所述底板202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1022,第一管体1021安装于所述散热片内部,相当于靠近所述顶板201的方向,则在制冷剂气态和液态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加速制冷剂的循环,从而提高所述导热管102的制冷效果;又,所述风机208可驱动空气流沿所述散热通道定向流动并吹向所述第一管体1021,可实现所述第一管体1021的快速散热,提高所述导热管102的制冷效率。(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板210面向所述顶板102的一侧并围绕所述风机208设有一光纤收容槽(未标示),所述光纤211盘绕在所述光纤收容槽(未标示)内。满足了本实施例所述激光器20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的情况下,进一步节省所述激光器20机箱的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冷却激光器的泵浦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组,具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至少一导热管,其内装有制冷剂;
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设于所述散热片的内部,所述散热片用于传导所述第二管体的热量使所述制冷剂由气态转变成液态;
所述第二管体自第一导管延伸而出并凸出于所述散热组,与所述散热组一侧平行,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使所述第二管体内的制冷剂由液态转变成气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包括主导热片及相对两侧垂直延伸形成的导热翼片,所述导热翼片抵持相邻的所述散热片,相邻的所述导热翼片连续拼接成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2~4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弧形连接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弧形连接部连通并同向延伸,所述第一管体沿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布的方向垂直贯穿所述散热片,所述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管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板呈倾斜角度设置,且所述弧形连接部设于所述散热片内部,所述第二管体沿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布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散热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30°~80°,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成α角度连通,α为0°~60°。
5.一种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于机箱内的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至少一泵浦源、至少一风机、平行设于所述机箱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靠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导热板靠近所述顶板,
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且所述第二管体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
所述泵浦源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正对所述第二管体;
所述第二导热板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收容有与泵浦源连接的光纤,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并围绕所述风机设有一光纤收容槽,所述光纤盘绕在所述光纤收容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机箱内的相对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围绕所述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之间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及所述机箱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共同限定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散热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热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内收容有2N个所述散热组件,3≤N≤20,且N为正整数,相邻所述散热组件沿着所述散热通道的方向拼接成两列或者多列;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二通风口。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机箱外部的激光输出头、收容于所述机箱内的电路板和主控板,
所述电路板与主控板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
所述激光输出头与所述光纤连接。
CN202121721573.5U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Active CN216085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1573.5U CN216085688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1573.5U CN216085688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5688U true CN216085688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6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1573.5U Active CN216085688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56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039A (zh) * 2022-11-14 2022-12-09 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高功率的板条放大器
CN118017348A (zh) * 2024-04-10 2024-05-10 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机构、激光通信载荷和卫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039A (zh) * 2022-11-14 2022-12-09 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高功率的板条放大器
CN118017348A (zh) * 2024-04-10 2024-05-10 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机构、激光通信载荷和卫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5688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其激光器
US11248848B1 (en)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JP6126149B2 (ja) 放熱フィンを有する熱伝導部材を備えた空冷式レーザ装置
CN213816733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激光光源
JP2007316571A (ja)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のバックライト放熱モジュール
CN104576571A (zh) 相变模块以及搭载该相变模块的电子仪器装置
CN116683264B (zh) 便于降温的固体激光器
CN112286325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117335249A (zh) 一种用于激光器的散热装置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6981119U (zh) 一种激光器散热装置
CN218100141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结构
CN111258394A (zh) 一种低成本水冷机箱及其水冷方法
CN212114287U (zh) 冷却装置及激光器组件
CN212628953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结构
CN217563036U (zh) 一种连续光纤激光器及其激光加工设备
CN210838441U (zh) 一种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散热装置
CN114449841A (zh) 散热器机柜
CN216818934U (zh) 一种激光器
CN108738281B (zh) 一种增强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21225299U (zh) 一种投影装置
CN220307674U (zh) 一种电源模组的水冷结构
CN215722716U (zh) 一种串联式外置散热的灯具
JP656433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933331U (zh) 一种带有一体式散热壳体的lcd投影光机以及lcd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