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8103U -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8103U
CN216078103U CN202122269027.9U CN202122269027U CN216078103U CN 216078103 U CN216078103 U CN 216078103U CN 202122269027 U CN202122269027 U CN 202122269027U CN 216078103 U CN216078103 U CN 216078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haft
shock absorber
cavity
positioning structur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90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硕彬
高飞
徐晖
姚忍
杨贵童
杨优
杨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90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8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8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8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减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双向减震器包括:活塞套,内部形成有空腔;活塞轴,一端活动穿设在空腔内,另一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第一减震件,套设在活塞轴位于空腔内的一端上;第一连接件,一端插设在空腔内,并与活塞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第二减震件,设置在活塞轴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其中,活塞轴插设在空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连接件插设在空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减震件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第二减震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提升了双向减震器使用的可靠性和缓冲减震的效果。

Description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由减震筒、减震柱、及弹簧等主要件组成,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通常应用在汽车悬架中,用来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相关技术中,弹簧设置在减震筒内,由于弹簧的安装位置没有被限定,使得弹簧在受压发生形变后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导致待减震的物体受力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以解决待减震的物体受力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向减震器,包括:活塞套,内部形成有空腔;活塞轴,一端活动穿设在所述空腔内,另一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第一减震件,用于缓冲减震,所述第一减震件套设在所述活塞轴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第一连接件,一端插设在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活塞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第二减震件,用于缓冲减震,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在所述活塞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活塞轴插设在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插设在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活塞轴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或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活塞轴上的限位轴,所述第二减震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限位轴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限位杆,所述第二减震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减震件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塞轴插设在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定位部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轴的直径,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活塞轴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减震件抵接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塞套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相连,所述活塞套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插入连接的连接孔。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双向减震器还包括用于供外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活塞轴相连。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活塞轴固定相连,所述活塞套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二紧固件插入连接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撑架,包括:架体;上述的双向减震器,所述双向减震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所述双向减震器连接在所述前支撑腿和所述后支撑腿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向减震器,包括活塞套、活塞轴和第一连接件。活塞轴一端活动穿设在活塞套的空腔内,并在活塞套和活塞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件。第一连接件一端插设在空腔内,并与活塞套固定连接,同时在第一连接件和活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件。通过采用在活塞轴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并将第二减震件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之间。这样,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共同对第二减震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使第二减震件在形变的过程中,位置能够保持不偏移,便能够避免因第二减震件位置偏移而导致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提升了双向减震器使用的可靠性和缓冲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减震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双向减震器;11、活塞套;111、空腔;12、活塞轴;120、第一定位结构;121、定位部;122、限位台阶;13、第一减震件;14、第一连接件;140、第二定位结构;15、第二减震件;16、第一紧固件;17、第二连接件;18、第二紧固件;
2、支撑架;21架体;211、前支撑腿;212、后支撑腿;2121、支撑单体;213、过渡杆;21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减震器1,可用在需要进行减震的装置上,以能够通过该双向减震器1所提供的减震功能,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缓所承受的震动力,保持位置平稳。该双向减震器1包括活塞套11、活塞轴12、第一减震件13、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减震件15。活塞套1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111,活塞轴12的一端活动穿设在空腔111内,使活塞轴12能够相对活塞套11往复运动,活塞轴12的另一端位于活塞套11的外部,该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第一减震件13套设在活塞轴12位于空腔111内的一端上,使第一减震件13位于活塞轴12和活塞套11之间,以能够在活塞轴12相对于活塞套11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用于缓冲减震。第二减震件15则设置在活塞轴12与第一连接件14之间,以能够在活塞轴12作用于第二减震件15上时,便使第二减震件15发生弹性形变而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这样设置,第一减震件13和第二减震件15均位于空腔111内,并且,第一减震件13在活塞轴12逐渐远离第一连接件14的运过程中被压缩,第二减震件15在活塞轴12逐渐靠近第一连接件14的运过程中被压缩。从而,在活塞轴12相对于活塞套11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往复压缩第一减震件13和第二减震件15发生弹性形变而实现了双向减震的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二减震件15位置的稳定性,采用在活塞轴12插设在空腔111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20,同时在第一连接件14插设在空腔111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40,从而将第二减震件15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120和第二定位结构140之间。这样,设置在活塞轴12与第一连接件14之间的第二减震件1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20和第二定位结构140来进行限位,便能够防止第二减震件15的位置发生变动,使第二减震件15在被压缩或复位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在活塞轴12与第一连接件14之间,并保持抵接状态,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二减震件15位置偏移而导致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提升了双向减震器1使用的可靠性和缓冲减震的效果。
应用中,通常将双向减震器1安装在两个外接物之间,以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功能,避免两个外接物之间的震荡传递。从而,可将双向减震器1上的第一连接件14与其中的一个外接物相连,再将活塞轴12位于活塞套11外部的一端与另一个外接物相连。如此,实现了双向减震器1在两个外接物之间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将第一减震件13和第二减震件15均设置为弹簧,弹簧具有良好地弹性形变性能,而且使用寿命长,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20为开设在活塞轴12上的安装孔,第二减震件15的一端插设在安装孔内。或者是第一定位结构120为设置在活塞轴12上的限位轴,第二减震件15的一端套设在限位轴上。这样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20设置方便,限位功能可靠,能够稳定将第二减震件15的安装位置限定,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140为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4上的限位杆,第二减震件15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杆上;或者是第二定位结构140为开设在第一连接件14上的定位孔,第二减震件15的另一端插设在定位孔内。同样,此种设置方式下,第二定位结构140设置方便,限位功能可靠,能够稳定将第二减震件15的安装位置限定,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轴12插设在空腔111内的一端上形成有定位部121,第一定位结构120设置在定位部121上。具体地,将定位部121设置在活塞轴12插设在空腔111内的一端的端头上(端头是指活塞轴12长度尺寸的最大位置处),以便于第二减震件15的抵接相连,该定位部121设置,使第一定位结构120的设置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提高了第一定位结构120设置的方便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定位部121的直径设置成大于活塞轴12的直径,从而定位部121与活塞轴12之间能够形成有限位台阶122,安装后第一减震件13抵接在限位台阶122上,实现可靠限位。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套11和第一连接件14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16固定相连,活塞套11和第一连接件14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一紧固件16插入连接的连接孔。这样设置,通过第一紧固件16将活塞套11和第一连接件14固定连接,连接可靠,而且便于拆装,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并可通过在活塞套11和第一连接件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采用多个第一紧固件16进行固定连接,提升了连接的稳固性。可选地,该第一紧固件16为螺丝。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双向减震器1还包括用于供外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7与活塞轴12相连。具体地,该第二连接件17连接在活塞轴12位于活塞套11外部的一端上。这样设置,提高了与外接物连接的方便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将第二连接件17通过第二紧固件18与活塞轴12固定相连,活塞套11和第二连接件17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二紧固件18插入连接的通孔。这样设置,通过第二紧固件18将活塞轴12和第二连接件17固定连接,连接可靠,而且便于拆装,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并可通过在活塞轴12和第二连接件17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采用多个第二紧固件18进行固定连接,提升了连接的稳固性。可选地,该第二紧固件18为螺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将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7均设置为轴套,能够快速与外接物实现连接,有利于提高拆装的方便性。当然,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7也可以是销轴或连接耳等构件,同样能够满足连接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双向减震器1,通过采用在活塞轴1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20,在第一连接件1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40,并将第二减震件15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120和第二定位结构140之间。这样,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20和第二定位结构140共同对第二减震件15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使第二减震件15在形变的过程中,位置能够保持不偏移,便能够避免因第二减震件15位置偏移而导致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提升了双向减震器1使用的可靠性和缓冲减震的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撑架2,包括架体21和上述的双向减震器1,双向减震器1安装在架体21上。架体21用于供待固定的设备安装,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该支撑架2用于拍照机器人的设备上,则用于拍照的摄像装置固定安装该支撑架2上。该支撑架2通过设置有上述的双向减震器1,能够有效减缓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震动,提升了使用过程中的平稳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架体21包括间隔设置的前支撑腿211和后支撑腿212,双向减震器1连接在前支撑腿211和后支撑腿212之间。具体地,按照通常的设置习惯,采用将后支撑腿212设置成由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单体2121构成,从而与前支撑腿211组合形成有三个支撑点,实现整体的平稳支撑功能。前支撑腿211和后支撑腿212之间设置有过渡杆213,两个支撑单体2121分别通过连杆214与过渡杆213相连,然后将双向减震器1连接在过渡杆213和前支撑腿211之间。这样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平稳支撑,而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提升了使用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套,内部形成有空腔;
活塞轴,一端活动穿设在所述空腔内,另一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
第一减震件,用于缓冲减震,所述第一减震件套设在所述活塞轴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
第一连接件,一端插设在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活塞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供外接物连接;
第二减震件,用于缓冲减震,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在所述活塞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其中,所述活塞轴插设在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插设在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活塞轴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或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活塞轴上的限位轴,所述第二减震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限位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限位杆,所述第二减震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减震件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轴插设在所述空腔内的一端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定位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轴的直径,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活塞轴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减震件抵接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相连,所述活塞套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插入连接的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减震器还包括用于供外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活塞轴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活塞轴固定相连,所述活塞套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二紧固件插入连接的通孔。
9.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减震器,所述双向减震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所述双向减震器连接在所述前支撑腿和所述后支撑腿之间。
CN202122269027.9U 2021-09-17 2021-09-17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Active CN216078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027.9U CN216078103U (zh) 2021-09-17 2021-09-17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027.9U CN216078103U (zh) 2021-09-17 2021-09-17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8103U true CN216078103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9027.9U Active CN216078103U (zh) 2021-09-17 2021-09-17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8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78103U (zh) 双向减震器及支撑架
CN21539813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支架组件
CN208295099U (zh) 一种换挡摇臂结构
CN109546034B (zh)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保护结构
CN111216506A (zh) 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
CN207263982U (zh) 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光缆
CN219866012U (zh) 一种内外双弹簧前减震器
CN220706310U (zh) 一种减震弹簧
CN221682149U (zh) 一种可调式钢结构螺栓球网架
CN109353438B (zh) 一种减震平衡车
CN215334143U (zh) 一种新型汽车降噪减震器
CN204942383U (zh) 一种减震器
CN22054019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04442337A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CN219035440U (zh) 一种压缩机减震装置
CN110965269B (zh) 一种洗衣机减震器及洗衣机
CN215256421U (zh) 一种减震式排气管组件
CN221401488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组用底座
CN112268097B (zh) 一种橡胶摩擦减振器
CN215921805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减震器布置结构
CN216198902U (zh) 泵体减震结构
CN105221639A (zh) 一种减震器
CN109082824B (zh) 一种减振器及应用该减振器的洗衣机
CN213393313U (zh) 一种磁悬浮减震器
CN213682278U (zh) 一种挖掘机发动机散热器减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