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0349U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0349U
CN216070349U CN202122606363.8U CN202122606363U CN216070349U CN 216070349 U CN216070349 U CN 216070349U CN 202122606363 U CN202122606363 U CN 202122606363U CN 216070349 U CN216070349 U CN 216070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elastic component
electric scooter
front wheel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063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清
雷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ans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an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ans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an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063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0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0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0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操控杆;前轮,其设于操控杆的底部下方;以及减震机构,其设于操控杆与前轮之间,减震机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叉板,两个前叉板分别设于前轮的两侧,各前叉板的第一端与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各前叉板的第二端与操控杆转动连接;弹性组件,其第一端通过连杆与至少一个前叉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操控杆固定连接,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当前叉板绕操控杆转动时形成有弹性势能。通过前叉板的摆动方向与前轮的受力方向相同,以使弹性组件的弹性形变力与前轮受到的作用力相同,提高弹性组件的减震缓冲效果,同时弹性组件通过连杆及前叉板来避免与操控杆直接接触,减小弹性组件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一种新型的便携式交通工具,其具有可折叠、轻量化、体积小且结构紧凑的特点,便于用户在城市短途出行的使用。目前,电动滑板车行驶于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前、后车轮均频繁发生高度落差,受到路面的反作用力后产生较大的震动,该震动传递到车身后会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感。现有技术中,在前、后车轮上设计有减震结构,减震结构一般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来吸收车轮对车身的震动,防止震动传递到车身,从而提高电动滑板车的移动平稳性。
现有技术中,前轮的减震结构多数为操控杆上靠近前轮的一端套设有减震弹簧,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996664U公开的《电动滑板车》,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417966U公开的《电动滑板车的减震机构》,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6012857U公开的《电动滑板车的减震结构》,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0416825U公开的《一种驾驶安全性高的电动滑板车》等,均直接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来吸收路面对车轮的震动,防止该震动沿操控杆传递到把手。但是,由于前轮受到路面的作用力的方向是变化不定的,导致减震弹簧承受的作用力也变化不定,从而导致减震弹簧在发生形变时容易与操控杆相互摩擦而磨损,大大缩短了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其在前轮上设有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能够稳定吸收前轮受到作用力,同时避免减震弹簧发生磨损,提高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
操控杆;
前轮,其设于所述操控杆的底部下方;以及
减震机构,其设于所述操控杆与所述前轮之间,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叉板,两个所述前叉板分别设于所述前轮的两侧,各所述前叉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各所述前叉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操控杆转动连接;
弹性组件,其第一端通过连杆与至少一个所述前叉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操控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前叉板绕所述操控杆转动时形成有弹性势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减震轴、及套设于所述减震轴的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轴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减震轴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操控杆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减震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穿孔,所述连杆过盈配合穿设于所述穿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杆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转动穿设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前叉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形成一体件并套紧于所述操控杆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辅助板,两个所述辅助板分别设于所述操控杆的两侧,各所述辅助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前叉板转动连接,各所述辅助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操控杆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杆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转动穿设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辅助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前叉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前轮的轮轴的轴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叉板上开设有镂空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滑板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当电动滑板车行驶于高低不平的路面时,前轮随路面沿竖直方向上发生上下位移,路面对前轮形成有作用力并驱动两侧的前叉板绕操控杆发生转动,前叉板的转动带动连杆上下移动,从而驱动弹性组件发生弹性伸缩,通以防止前轮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操控杆后形成较大的震动,从而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其中,前叉板的摆动方向与前轮的受力方向相同,以使弹性组件的弹性形变力与前轮受到的作用力相同,提高弹性组件的减震缓冲效果,同时弹性组件通过连杆及前叉板来避免与操控杆直接接触,减小弹性组件的磨损,有效提高弹性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操控杆及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操控杆;11、固定部;12、第一转动部;13、第二转动部;
2、前轮;
3、减震机构;31、前叉板;311、第一板体;312、第二板体;313、镂空部;32、弹性组件;321、减震轴;321a、第一限位部;321b、第二限位部;322、减震弹性件;33、连杆;34、辅助板;
4、第一转轴;
5、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操控杆1、前轮2以及减震机构3;其中,操控杆1用于供使用者调节电动滑板车的移动方向;前轮2转动设于操控杆1的底部下方;减震机构3设于操控杆1与前轮2之间,且减震机构3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叉板31以及弹性组件32,两个前叉板31分别设于前轮2的两侧,各前叉板31的第一端与前轮2的轮轴固定连接,各前叉板31的第二端与操控杆1转动连接;弹性组件32的第一端通过连杆33与至少一个前叉板31固定连接,弹性组件32的第二端与操控杆1固定连接,弹性组件32被配置为当前叉板31绕操控杆1转动时形成有弹性势能。
基于上述方案,当电动滑板车行驶于高低不平的路面时,前轮2随路面沿竖直方向上发生上下位移,路面对前轮2形成有作用力并驱动两侧的前叉板31绕操控杆1发生转动,前叉板31的转动带动连杆33上下移动,从而驱动弹性组件32发生弹性伸缩,通以防止前轮2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操控杆1后形成较大的震动,从而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其中,前叉板31的摆动方向与前轮2的受力方向相同,以使弹性组件32的弹性形变力与前轮2受到的作用力相同,提高弹性组件32的减震缓冲效果,同时弹性组件32通过连杆33及前叉板31来避免与操控杆1直接接触,减小弹性组件32的磨损,有效提高弹性组件3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弹性组件32包括减震轴321、及套设于减震轴321的减震弹性件322,减震轴32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321a,第一限位部321a与连杆33连接,减震轴321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限位部321b,操控杆1设有与第二限位部321b连接的固定部11,减震弹性件322的两端分别抵接至第一限位部321a及第二限位部321b。减震弹性件322例如为弹簧或橡胶弹性件等,受力后产生弹性势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第一限位部321a及第二限位部321b的横截面大于减震弹性件322的横截面面积,以使连杆33上下移动时驱动第一限位部321a对减震弹性件322发生压缩或放松,从而起到对前轮2的减震缓冲的目的。第二限位部321b与固定部11可以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第一限位部321a与连杆33可以采用卡接或套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32可以为阻尼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5,第一限位部321a开设有供连杆33穿过的穿孔,连杆33过盈配合穿设于穿孔内。如此第一限位部321a与连杆33通过套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稳定,且装配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4、5,操控杆1设有第一转动部12,第一转动部12上转动穿设有第一转轴4,两个前叉板3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转轴4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12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一转轴4转动设于第一转动孔内。如此两个前叉板31通过第一转轴4同步转动,以对弹性组件32的作用力更加平稳。进一步的,前叉板3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板体311及第二板体312,第一板体311上远离第二板体312的一端与前轮2的轮轴固定连接,第二板体312上远离第一板体311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固定连接,如此增多前叉板31的转动自动度来适配前轮2与操控杆1之间的安装位置,以实现弹性组件32与操控杆1之间的位置避让,避免弹性组件32与操控杆1之间发生摩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4、5,固定部11与第一转动部12形成一体件并套紧于操控杆1上。例如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于操控杆1以实现固定,如此简化操控杆1的结构,以方便收纳运输。同时第一转动部12与固定部11形成一体化结构,有利于增大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减震机构3还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辅助板34,两个辅助板34分别设于操控杆1的两侧,各辅助板34的第一端与前叉板31转动连接,各辅助板34的第二端与操控杆1转动连接。具体地,辅助板34与第一板体311铰接,以使第一板体311通过第二板体312及辅助板34绕操控杆1进行转动,提高前叉板31的转动稳定性及结构强度,从而确保弹性组件32的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操控杆1设有第二转动部13,第二转动部13上转动穿设有第二转轴5,两个辅助板3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转轴5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13开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二转轴5转动设于第二转动孔内。如此两个辅助板34通过第二转轴5同步转动,以对弹性组件32的作用力更加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连杆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叉板31固定连接。如此连杆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叉板31同步转动,提高连杆33上下移动稳定性,使减震机构3的受力更为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杆33的长度方向与前轮2的轮轴的轴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前叉板31上开设有镂空部313。例如前叉板31为钣金件,在保证足够的强度下减小前叉板31的重量,以方便前轮2驱动前叉板31绕操控杆1转动,同时节省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当电动滑板车行驶于高低不平的路面时,前轮2随路面沿竖直方向上发生上下位移,路面对前轮2形成有作用力并驱动两侧的前叉板31绕操控杆1发生转动,前叉板31的转动带动连杆33上下移动,从而驱动弹性组件32发生弹性伸缩,通以防止前轮2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操控杆1后形成较大的震动,从而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其中,前叉板31的摆动方向与前轮2的受力方向相同,以使弹性组件32的弹性形变力与前轮2受到的作用力相同,提高弹性组件32的减震缓冲效果,同时弹性组件32通过连杆33及前叉板31来避免与操控杆1直接接触,减小弹性组件32的磨损,有效提高弹性组件32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控杆;
前轮,其设于所述操控杆的底部下方;以及
减震机构,其设于所述操控杆与所述前轮之间,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叉板,两个所述前叉板分别设于所述前轮的两侧,各所述前叉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各所述前叉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操控杆转动连接;
弹性组件,其第一端通过连杆与至少一个所述前叉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操控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前叉板绕所述操控杆转动时形成有弹性势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减震轴、及套设于所述减震轴的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轴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减震轴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操控杆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减震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穿孔,所述连杆过盈配合穿设于所述穿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杆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转动穿设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前叉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形成一体件并套紧于所述操控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辅助板,两个所述辅助板分别设于所述操控杆的两侧,各所述辅助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前叉板转动连接,各所述辅助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操控杆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杆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转动穿设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辅助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前叉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前轮的轮轴的轴向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板上开设有镂空部。
CN202122606363.8U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电动滑板车 Active CN216070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6363.8U CN216070349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电动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6363.8U CN216070349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电动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0349U true CN216070349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2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06363.8U Active CN216070349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电动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0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8583B2 (en)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with a two axis wheel path
US9072640B2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wheelchair
CN209921459U (zh) 底盘总成以及机器人
JP2005206140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US6527289B2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CN21130887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减震机构
CN215662819U (zh) 悬挂机构、底盘及轮式机器人
CN216070349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9739209U (zh) 万向轮、底盘总成以及机器人
KR100938592B1 (ko) 완충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전거
JPH05105168A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緩衝装置
CN216545620U (zh) 一种悬浮式悬挂装置及车辆
JP6061724B2 (ja) 自動三輪車とそのロール減衰装置
CN210416861U (zh) 平衡车
GB2520036A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wheelchair
CN210082858U (zh) 一种agv用减震悬架装置
CN207712203U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及车辆
CN218085869U (zh) 一种稳固性良好的电动自行车
CN209865253U (zh) 一种滑板车
CN220809688U (zh) 一种悬臂前叉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CN213039786U (zh) 一种减速机的扭力臂
CN214647419U (zh) 一种新型悬挂结构
CN220076595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独轮车
CN218703595U (zh) 行走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217048928U (zh) 滑板车及用于滑板车的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