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9812U -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9812U
CN216069812U CN202122889472.5U CN202122889472U CN216069812U CN 216069812 U CN216069812 U CN 216069812U CN 202122889472 U CN202122889472 U CN 202122889472U CN 216069812 U CN216069812 U CN 216069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edal
seat
vehicles accord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94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8894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9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9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9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涉及车辆配件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踏板容易偏转,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第一连接杆上可拆卸连接固定座和定位板,定位板的腰型孔滑动连接顶杆和定位螺母,可在将踏板架设在轮胎上后,将顶杆穿过腰型孔,用端部沉孔套住轮毂螺栓,并用定位螺母将顶杆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可通过轮毂上的螺栓提供支撑,防止踏板发生偏斜,对于轮毂外凸的轮胎,可直接将突出的螺栓穿过腰型孔使用,对于轮毂内凹的轮胎可借助顶杆进行定位,且固定座可上下调节以及腰型孔的设计使固定座和定位板适用性很强,能够用在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轮胎轮毂上。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背景技术
在对货车等大型车辆进行顶部清理和修复时,需要站在轮子上进行操作,但直接站立在轮子上会出现重心不稳,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CN202020771062.3公开了一种车用折叠踏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踏板和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第一连接杆上设有连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杆,当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垂直时,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抵靠在第二连接杆侧面且第二连接杆只能朝向连接座的方向转动,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背对铰接座的端部之间设有与第二连接杆垂直的横杆;所述踏板上固定连接有两根互相平行的连接柱,两根连接柱分别与两个连接座铰接,当踏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时所述连接柱背对踏板的一端抵靠在第一连接杆侧面且踏板只能朝向铰接座的方向转动;本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时,将其展开后架设在车辆轮胎上,横杆位于轮胎内侧,第二连接杆位于轮胎面上,第一连接杆和踏板位于轮胎外侧,但因为轮胎为圆形,在将其假设在轮胎上工作人员踏上踏板后,若站立位置较偏,会出现横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沿轮胎表面滑动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横杆、铰接座、第一连接杆和踏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为方形杆,下端装有连接座,所述踏板和所述连接座铰接,上端装有所述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设有所述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可拆卸连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有腰型孔,外凸型轮毂的螺栓能够穿过腰型孔,从而能够通过轮毂的螺栓提供支撑,防止踏板偏斜;所述腰型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外部开有螺纹,端部有沉孔,沉孔与轮毂的螺栓尺寸相匹配,所述螺纹上啮合有定位螺母,使用沉孔罩住螺栓后,通过定位螺母将顶杆与固定在第一连接杆上的固定座、定位板固定;所述踏板底面开有收纳仓,用来收纳拆卸的固定座、定位板和顶杆,防止丢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为U型座,能够扣在第一连接杆上,侧壁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啮合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轴连接夹板,转动手柄能够使螺杆推动夹板在固定座内移动,所述夹板在所述U型座内,所述夹板上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固定座上开有供所述限位杆滑动的滑孔,夹板和螺杆轴连接以及在限位杆的限位下能够防止夹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和所述螺杆之间装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为六边形块,外部结构和螺母相同,对应手部力度较小的人可通过扳手卡住辅助块辅助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上装有橡胶垫,所述第一连接杆侧面为粗糙面,橡胶垫配合粗糙面能够加大二者间的摩擦力,使夹持效果更好,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外侧壁上部为螺纹段,下部为光面段,螺纹段用来啮合螺母,光面段能够更好的握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内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螺杆上啮合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顶杆的螺纹尺寸规格相同,能够通过将固定螺杆穿过定位板的腰型孔对其进行收纳过程中的固定,还能够兼容定位螺母,在收纳的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所述收纳仓内还设有U型管卡和防脱板,所述U型管卡和所述顶杆尺寸相匹配,且U型管卡采用弹性材料,通过顶杆挤压U型管卡能够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将顶杆卡入U型管卡内,所述防脱板设置在所述U型管卡两侧,防止顶杆从两侧滑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上铰接有仓门,能够封闭收纳仓,以防运输途中收纳仓内的部件因人工操作失误连接不牢固在行驶途中丢失,所述踏板底面铰接有拨块,所述拨块和所述仓门滑动连接,能够阻挡仓门防止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内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弹出杆、安装管和弹簧,所述安装管一端开通,且安装在所述收纳仓内,所述弹出杆在所述安装管内滑动连接,且所述弹出杆和所述安装管之间压装有弹簧;所述弹出杆和所述仓门滑动连接;在解除拨块的限位后,顶出机构能够将仓门顶开,使仓门的开启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仓门上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和所述拨块滑动连接,阻挡块能够挡住拨块,防止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与仓门脱离解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杆上可拆卸连接固定座和定位板,定位板的腰型孔滑动连接顶杆和定位螺母,可在将踏板架设在轮胎上后,将顶杆穿过腰型孔,用端部沉孔套住轮毂螺栓,并用定位螺母将顶杆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可通过轮毂上的螺栓提供支撑,防止踏板发生偏斜,对于轮毂外凸的轮胎,可直接将突出的螺栓穿过腰型孔使用,对于轮毂内凹的轮胎可借助顶杆进行定位,且固定座可上下调节以及腰型孔的设计使固定座和定位板适用性很强,能够用在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轮胎轮毂上。
进一步的,固定座的可拆卸连接不会影响到踏板的折叠收纳,在踏板下方设置收纳仓可收纳拆卸的固定座、定位板和顶杆,以防丢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杆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纳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收纳仓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纳仓仓门关闭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杆;2、铰接座;3、第一连接杆;4、固定座;5、定位板;6、顶杆;7、定位螺母;8、手柄;9、螺杆;10、限位杆;11、辅助块;12、夹板;13、固定螺母;14、踏板;15、固定螺杆;16、U型管卡;17、防脱板;18、弹出杆;19、拨块;20、仓门;21、安装管;2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横杆1、铰接座2、第一连接杆3和踏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杆3为方形杆,下端装有连接座,所述踏板14和所述连接座铰接,上端装有所述铰接座2,所述铰接座2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设有所述横杆1,所述第一连接杆3上可拆卸连接固定座4,可在使用时将固定座4安装在第一连接杆3上,使用结束后将其拆除,以防影响后续的折叠,所述固定座4上装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上有腰型孔,可将外凸型轮毂的螺栓穿过腰型孔以进行限位;所述腰型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6,所述顶杆6外部开有螺纹,端部有沉孔,所述螺纹上啮合有定位螺母7,可将顶杆6穿过定位板5的腰型孔以通过沉孔套住内凹型轮毂的螺栓,再通过定位螺母将顶杆6与定位板5相连,实现定位,固定座4、定位板5和顶杆6有两组,两个第一连接杆3上各有一组;所述踏板14底面开有收纳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4为U型座,侧壁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啮合有螺杆9,所述螺杆9一端连接手柄8,另一端轴连接夹板12,所述夹板12在所述U型座内,所述夹板12上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固定座4上开有供所述限位杆10滑动的滑孔;将固定座4套在第一连接杆3上,转动手柄8通过螺杆9在螺纹孔内转动推动夹板12和固定座4一并夹紧第一连接杆3,限位杆10能防止夹板12跟随螺杆9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8和所述螺杆9之间装有辅助块11,所述辅助块11为六边形块,当徒手旋转手柄8旋紧后,固定座4仍然存在晃动,可使用扳手卡住辅助块11进一步旋转螺杆9使夹板12夹紧第一连接杆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12上装有橡胶垫,所述第一连接杆3侧面为粗糙面;通过橡胶垫挤压粗糙面形成大摩擦力,使固定座4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6外侧壁上部为螺纹段,下部为光面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内有两组固定螺杆15,每组有两个所述固定螺杆15,与两组固定座4和定位板5相对应,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螺杆15上啮合有固定螺母13,所述固定螺杆15与所述顶杆6的螺纹尺寸规格相同,收纳定位板5时,可将固定螺杆15穿过定位板5上的腰型孔,再通过定位螺母7和固定螺母13进行锁紧;所述收纳仓内还设有U型管卡16和防脱板17,所述U型管卡16和所述顶杆6尺寸相匹配,使用顶杆6挤压U型管卡16可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卡住顶杆6,所述防脱板17设置在所述U型管卡16两侧,防止顶杆6从两侧滑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上铰接有仓门20,所述踏板14底面铰接有拨块19,所述拨块19和所述仓门20滑动连接,将需收纳的部件放入收纳仓后关闭仓门20并旋转拨块19进行限位,能防止出现丢失;所述踏板14和仓门20上均开有通孔,以防止雨天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内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弹出杆18、安装管21和弹簧22,所述安装管21一端开通,且安装在所述收纳仓内,所述弹出杆18在所述安装管21内滑动连接,且所述弹出杆18和所述安装管21之间压装有弹簧22;所述弹出杆18和所述仓门20滑动连接;在解除拨块19的限位后,顶出机构能够将仓门20顶开,使仓门20的开启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仓门20上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和所述拨块19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拨动拨块19解除拨块19对仓门20的限位,弹簧22将弹出杆18顶出安装管21,弹出杆18顶开仓门20,从固定螺杆15上旋下定位螺母7和固定螺母13,取下固定座4、定位板5和定位螺母7,将固定螺母13重新旋上固定螺杆15,对于轮毂外凸的车轮,展开第一连接杆3和踏板14,将横杆1和第一连接杆3架在轮胎上,使轮毂上的螺栓对准定位板5上的腰型孔将第一连接杆3置于固定座4和夹板12之间,旋转手柄8带动螺杆9转动,螺杆9沿固定座4上的螺纹孔移动且限位杆10使夹板12保持不转,夹板12和固定座4夹紧第一连接杆3完成固定座的固定,此时轮毂上的螺栓穿过定位板5上的腰型孔,通过轮毂上的螺栓提供支撑,防止踏板滑动偏斜。
对于轮毂内凹的车轮,从U型管卡16上取下顶杆6,在安装固定座4和定位板5时,将顶杆6穿过定位板5上的腰型孔,并用端部的沉孔罩住轮毂螺栓螺栓,通过定位螺母7将顶杆6与定位板5相连,同时旋转手柄8将固定座4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上。
使用完成后,拆卸固定座4、定位板5和顶杆6,通过定位螺母7和固定螺母13将定位板5、固定座4固定在收纳仓的固定螺杆15上,将顶杆6卡入U型管卡16内,并通过防脱板17防止顶杆6发生左右滑动,扣合仓门20,仓门20将弹出杆18压入安装管21内并压缩弹簧22,旋转拨块19通过拨块19对仓门20进行限位,并使拨块19与阻挡块相接触,阻挡块19能防止拨块19在重力作用下顺时针旋转解除限位。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公知常识。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包括横杆(1)、铰接座(2)、第一连接杆(3)和踏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杆(3)为方形杆,下端装有连接座,所述踏板(14)和所述连接座铰接,上端装有所述铰接座(2),所述铰接座(2)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设有所述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上可拆卸连接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上装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上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6),所述顶杆(6)外部开有螺纹,端部有沉孔,所述螺纹上啮合有定位螺母(7);所述踏板(14)底面开有收纳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为U型座,侧壁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啮合有螺杆(9),所述螺杆(9)一端连接手柄(8),另一端轴连接夹板(12),所述夹板(12)在所述U型座内,所述夹板(12)上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固定座(4)上开有供所述限位杆(10)滑动的滑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8)和所述螺杆(9)之间装有辅助块(11),所述辅助块(11)为六边形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2)上装有橡胶垫,所述第一连接杆(3)侧面为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外侧壁上部为螺纹段,下部为光面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仓内有固定螺杆(15),所述固定螺杆(15)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螺杆(15)上啮合有固定螺母(13),所述固定螺杆(15)与所述顶杆(6)的螺纹尺寸规格相同;所述收纳仓内还设有U型管卡(16)和防脱板(17),所述U型管卡(16)和所述顶杆(6)尺寸相匹配,所述防脱板(17)设置在所述U型管卡(16)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仓上铰接有仓门(20),所述踏板(14)底面铰接有拨块(19),所述拨块(19)和所述仓门(20)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仓内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弹出杆(18)、安装管(21)和弹簧(22),所述安装管(21)一端开通,且安装在所述收纳仓内,所述弹出杆(18)在所述安装管(21)内滑动连接,且所述弹出杆(18)和所述安装管(21)之间压装有弹簧(22);所述弹出杆(18)和所述仓门(20)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20)上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和所述拨块(19)滑动连接。
CN202122889472.5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Active CN216069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9472.5U CN216069812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9472.5U CN216069812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9812U true CN216069812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9472.5U Active CN216069812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9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2826A (zh) 一种轮胎快速定心夹具
US4111449A (en) Bumper hitch for towing motorcycles
CN216069812U (zh) 一种汽车用的可折叠功能踏板
CN202071947U (zh) 一种折叠接头
CN211414893U (zh) 一种轮胎快速定心夹具
CN110104108B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113086236B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式多机型通用牵引杆
CN212359598U (zh) 一种带扶手的轻量化可调节铝梯
CN210243198U (zh) 一种汽车底盘零件检测仪
CN212749143U (zh) 一种便携式多层高频pcb板检测装置
CN205632854U (zh) 自行车折叠头管
CN209682050U (zh) 一种用于拆内六角滑牙螺丝的扳手
CN209063998U (zh) 便于拆卸踏板件的车用自动伸缩踏板
CN113062907A (zh) 一种用于软木材料的膨胀紧固螺栓及其安装方法
CN219295613U (zh) 一种带有防松结构的自行车折叠把立
CN217575059U (zh) 一种便于调节和组装的汽车gps导航仪固定装置
CN214012052U (zh) 一种方便固定安装的行车记录仪
CN219427929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换电锁止装置
CN212353819U (zh) 一种轻量化可调节房车用铝梯
CN216636474U (zh) 一种适用于双轨探伤车的组合式车架
CN21748171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jsl机械安全联锁
CN2432981Y (zh) 滑板车车架b型折叠装置
CN221070775U (zh) 一种随车吊连接装置
CN218489653U (zh) 铁道车辆防溜紧固器
CN210310304U (zh) 可折叠式承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7, cheqidun Development Zone, Xiancun Avenue, Xiancun Town,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ang Chunju

Address before: 571900 No. 37 central school, Shankou section, Jinhe line, x266 Road, Jinjiang Town, Chengmai County, Sanya City, Hai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Chun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