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0882U - 夹合器械 - Google Patents

夹合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0882U
CN216060882U CN202121489409.6U CN202121489409U CN216060882U CN 216060882 U CN216060882 U CN 216060882U CN 202121489409 U CN202121489409 U CN 202121489409U CN 216060882 U CN216060882 U CN 216060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seat
mandrel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94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
徐军
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94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0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0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0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合器械,主要包括基座、周向分布于基座上的至少两个夹合结构,以及对应设置于各夹合结构邻近基座的一侧的至少两个抵接结构,其中,当各夹合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夹设于基座与各夹合结构之间的各抵接结构可分别向各夹合结构施加抵推力,以调节各夹合结构对应的各夹合间隙。借此,本申请可提供稳定且持续的夹合力。

Description

夹合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合器械。
背景技术
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常见发病为瓣膜关闭不全,以二尖瓣为例,在心脏收缩期,左心室的一部分血液通过关闭不全的二尖瓣口向左心房反流。左心房同时接收来自左心室反流的血液和肺静脉输入的血液,左心房血容量大幅增加、压力升高,导致左心房肥大。
在心脏舒张期,更多的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使左心室因收缩加强而发生肥大,从代偿期演进到失代偿期后,左心房和左心室均发生心力衰竭,进而依次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积极地进行外科手术方法,或姑息性地以药物对抗不可避免的心力衰竭。其中,外科手术方法还包括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在外科手术方法中,典型的开胸手术侵入性大,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风险,导致很多患者耐受不了巨大的外科风险而只能无奈等待死亡。
目前国内获批的微创经导管治疗二、三尖瓣反流的产品较少,这些产品在治愈过程中均需要改变心脏的结构,给心脏术后带了具大的压力以及不适应性。
因此,亟需一种不需要改变心脏结构,同时又能通过微创路径治疗瓣膜反流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夹合器械,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合器械,其包括,基座;至少两个夹合结构,各所述夹合结构周向分布于所述基座上,用于夹合目标组织,各所述夹合结构在锁定状态下具有可调节的夹合间隙;以及至少两个抵接结构,其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夹合结构邻近所述基座的一侧;其中,当各所述夹合结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夹设于所述基座与各所述夹合结构之间的各所述抵接结构可分别向各所述夹合结构施加抵推力,以调节各所述夹合结构对应的各所述夹合间隙。
可选地,所述夹合器械包括分设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夹合结构,用于分别夹合二尖瓣前瓣和二尖瓣后瓣。
可选地,所述夹合器械包括围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两个所述夹合结构,用于分别夹合三尖瓣的任意两片瓣膜;或者所述夹合器械包括围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三个所述夹合结构,用于分别夹合三尖瓣的各个瓣膜。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芯轴;夹持座,其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上;调节座,其固定连接所述芯轴;其中,所述调节座可受力相对于所述夹持座移动,以使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或减小。
可选地,所述夹合器械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夹持座和所述调节座上的卡合结构,其可在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卡合状态时,可锁定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各所述夹合结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非卡合状态时,可调节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各所述夹合结构处于非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围设于所述夹持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和围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其中,各所述第一卡合部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卡钩,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包括沿所述芯轴的轴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钩可与各所述卡槽中的一个相互卡合,以调节处于所述卡合状态下的所述夹持座与所述调节座之间的间隔距离。
可选地,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围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个弹性臂,其中,各所述第二卡合部分设于各所述弹性臂对应的各端部。
可选地,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设于各所述弹性臂上的各解锁部,且所述芯轴还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和外管;其中,所述外管可相对于所述内管在抵接位置和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外管处于所述抵接位置时,所述解锁部抵接所述外管,所述弹性臂受所述外管的抵接产生弹性变形而径向外扩,使得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解离,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非卡合状态;当所述外管处于所述非抵接位置时,所述弹性臂在非受力状态下弹性恢复而径向内缩,使得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卡合状态。
可选地,各所述夹合结构各自包括:主夹臂,其枢接所述夹持座;辅夹臂,其连接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并位于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芯轴之间,所述辅夹臂可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枢转;枢转臂,其分别枢接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调节座;其中,当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时,可经由所述枢转臂驱动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朝接近所述辅夹臂的方向枢转,各所述辅夹臂可受所述主夹臂的抵推力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联动枢转,使得所述夹合结构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当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时,可经由所述枢转臂驱动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朝背离所述辅夹臂的方向枢转,同时所述辅夹臂可弹性恢复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朝接近所述主夹臂的方向枢转,使得所述夹合结构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增大。
可选地,各所述夹合结构的各所述辅夹臂可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各所述夹合结构还各自包括牵引件,其连接所述辅夹臂,用于驱动所述辅夹臂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枢转,使得所述辅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减小。
可选地,所述抵接结构设于所述辅夹臂背离所述主夹臂的一侧;其中,当所述夹合结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主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被固定,所述抵接结构在所述辅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产生弹性形变而形成不同的所述抵接间隔,以调节所述辅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从而调整处于所述锁定状态下的所述夹合结构的所述夹合间隙。
可选地,所述抵接结构包括拱形弹片,所述拱形弹片的起拱高度大于0.2mm。
可选地,所述拱形弹片包括两个固定端,其分别固设于所述辅夹臂上。
可选地,所述拱形弹片的相对两侧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设于所述辅夹臂上,所述自由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辅夹臂上;或者所述拱形弹片包括两个自由端,其分别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辅夹臂上。
可选地,所述辅夹臂包括至少一个滑槽,用于提供所述自由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其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合器械可独立控制辅夹臂与主夹臂的枢转作动,使得夹合结构可通过多种方式捕获目标组织,从而提高目标组织的捕获成功率,尤其适用于治疗心脏瓣膜反流。
再者,本申请利用抵接结构来调节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夹合结构的夹合间隙,可提供稳定的夹合力。
此外,本申请通过设置多级卡合结构,可供调节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夹合结构的夹合力以适于夹合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此外,本申请还通过解锁部的设计,可供夹合结构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重复切换,以针对夹合操作进行调整,借以达到较好的夹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夹合器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夹合器械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6示出了本申请夹合器械的卡合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夹合器械的抵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9为本申请夹合器械与输送系统的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10至图17为利用本申请的夹合器械执行心脏瓣膜修复治疗的不同操作阶段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
10:夹合器械;
20:基座;
202:芯轴;
2021:内管;
2022:外管;
204:夹持座;
206:调节座;、
30:夹合结构;
302:主夹臂;
304:辅夹臂;
305:滑槽;
306:枢转臂;
308:牵引件;
310/312:枢转轴;
40:抵接结构;
402:拱形弹片;
404:固定端;
406:自由端;
50:卡合结构;
502:第一卡合部;
504:第二卡合部;
506:卡钩;
508:卡槽;
510:弹性臂;
512:解锁部;
60:输送系统;
70:目标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本实施例的夹合器械10可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缘对缘修复植入体,其能够通过经血管微创入路或者经心耳到达指定解剖位置,实现心脏瓣叶(例如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的修复治疗。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夹合器械10主要包括基座20、至少两个夹合结构30、至少两个抵接结构40。
可选地,基座20可包括芯轴202,活动穿设于芯轴202上的夹持座204,固定连接芯轴202的调节座206。
其中,调节座206可受力相对于夹持座204移动,以使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或减小。
于本实施例中,各夹合结构30周向分布于基座20上,各夹合结构30用于夹合目标组织,并在锁定状态下具有可调节的夹合间隙。
可选地,夹合器械10可包括分设于基座2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夹合结构30,用于分别夹合二尖瓣前瓣和二尖瓣后瓣。
可选地,夹合器械10可包括围设于基座20上的两个夹合结构30,用于分别夹合三尖瓣的任意两片瓣膜。
可选地,夹合器械10可包括围设于基座20上的三个夹合结构30,用于分别夹合三尖瓣的各个瓣膜。
于本实施例中,各夹合结构30可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各夹合结构30可分别夹合不同的瓣叶,且当处于锁定状态时,各夹合结构30分别朝基座20靠拢,以使夹合在各夹合结构30中的各瓣叶之间的返流间隙减小从而达到减小返流的目的。
可选地,各夹合结构30各自包括主夹臂302、辅夹臂304、枢转臂306。
于本实施例中,主夹臂302枢接夹持座204。
于本实施例中,辅夹臂304可连接至芯轴202(即如本申请各附图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辅夹臂304亦可连接至夹持座204。
于本实施例中,辅夹臂304位于主夹臂302和芯轴202之间,并可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芯轴202或夹持座204枢转。
可选地,各夹合结构30的各辅夹臂304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抑或为分体式结构设计。
可选地,各夹合结构30还各自包括牵引件308(参考图9),其连接辅夹臂304,用于驱动辅夹臂304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芯轴202或夹持座204枢转,使得辅夹臂304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减小。
需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称的主夹臂302/辅夹臂304相对于芯轴202的枢转角度,均是指主夹臂302/辅夹臂304的延伸线与芯轴202的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以下皆同。
于本实施例中,枢转臂306分别枢接主夹臂302和调节座206。
具体地,枢转臂306的相对两端可借由枢转轴310、312分别枢接主夹臂302和调节座206(参考图3)。
于本实施例中,当驱动调节座206相对于夹持座204移动,使得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时,可经由枢转臂306驱动主夹臂302相对于夹持座204朝接近辅夹臂304的方向枢转,于此状态下,各辅夹臂304可受主夹臂302的抵推力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芯轴202或夹持座204联动枢转,使得夹合结构30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亦即,主夹臂302和辅夹臂304相对于芯轴202的枢转角度均减小)。
反之,当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时,可经由枢转臂306驱动主夹臂302相对于夹持座204朝背离辅夹臂304的方向枢转,于此状态下,由于主夹臂302针对辅夹臂304的抵推力被释放,辅夹臂304产生弹性恢复而相对于芯轴202或夹持座204朝接近主夹臂302的方向枢转,使得夹合结构30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增大(亦即,主夹臂302和辅夹臂304相对于芯轴202的枢转角度均增大)。
请配合参考图4至图6,夹合器械10还包括分设于夹持座204和调节座206上的卡合结构50,其可在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当卡合结构50处于卡合状态时,可锁定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各夹合结构30处于锁定状态;当卡合结构50处于非卡合状态时,可调节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各夹合结构30处于非锁定状态。
于本实施例中,当卡合结构50处于卡合状态时,即夹合结构30处于锁定状态时,主夹臂302相对于芯轴202的枢转角度被锁定,当卡合结构50处于非卡合状态时,即夹合结构30处于非锁定状态时,主夹臂302可相对于芯轴202枢转。
可选地,卡合结构50可包括围设于夹持座20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502和围设于调节座20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504,各第一卡合部502可分别与各第二卡合部504相互卡合。
如图4至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卡合结构50包括设于夹持座204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卡合部502和设于调节座206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卡合部504。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502与第二卡合部504中的一个可包括卡钩506,第一卡合部502与第二卡合部504中的另一个可包括沿芯轴202的轴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卡槽508,其中,卡钩506可与各卡槽508中的一个相互卡合,以调节处于卡合状态下的夹持座204与调节座206之间的间隔距离,亦即,调节处于锁定状态下的主夹臂302相对于芯轴202的枢转角度,借由此多级卡合结构设计,可令本申请的夹合器械10适于夹合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例如瓣膜)。
可选地,卡合结构50还包括围设于调节座206上的至少一个弹性臂510(弹性臂510的设置数量与夹合结构30的设置数量相对应),其中,各第二卡合部504分设于各弹性臂510对应的各端部。
可选地,卡合结构50还包括设于各弹性臂510上的各解锁部512,且芯轴202还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2021和外管2022。
于本实施例中,外管2022可相对于内管2021的轴向在抵接位置和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地,当外管2022处于抵接位置时,解锁部512可抵接于外管2022上,于此状态下,弹性臂510将受外管2022的抵接力产生弹性变形而径向外扩,使得第二卡合部504与第一卡合部502相互解离,卡合结构50处于非卡合状态(参考图4、图5所示状态)。
当外管2022处于非抵接位置时,弹性臂510可在非受力状态下弹性恢复而径向内缩,使得第二卡合部504与第一卡合部502相互卡合,卡合结构50处于卡合状态(参考图6所示状态)。
借此,本申请通过令外管2022相对于内管2021在抵接位置和非抵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供多次调整夹合结构30针对目标组织的夹合操作,以提高夹合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各抵接结构40对应设置于各夹合结构30邻近基座20的一侧。
可选地,当各夹合结构30处于锁定状态时,夹设于基座20与各夹合结构30之间的各抵接结构40可分别向各夹合结构30抵推力,以使各夹合结构30对应的各夹合间隙产生形变。
可选地,抵接结构40可设于辅夹臂304背离主夹臂302的一侧(配合参考图7)。
其中,当夹合结构30处于锁定状态时,主夹臂302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被固定,抵接结构40在辅夹臂304与芯轴202之间可产生弹性形变而形成不同的抵接间隔,以调节辅夹臂304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直至抵接结构40对辅夹臂304施加的抵接力与主夹臂302经由目标组织向辅夹臂304施加的抵推力达到平衡,借以调整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夹合结构30的夹合间隙(即主夹臂302和辅夹臂304之间的间隔距离)。借由此设计机制,可使夹合结构30维持稳定的夹合力,借以提高目标组织的夹合效果。
可选地,抵接结构40可包括拱形弹片402,其中,拱形弹片402的起拱高度可大于0.2mm,较佳地,可介于0.2mm至2mm之间。
可选地,拱形弹片402可包括两个固定端404,并分别固设于辅夹臂304上。
可选地,拱形弹片402的相对两侧可包括固定端404与自由端406,其中,固定端404可固设于辅夹臂304上,而自由端406可滑动地设于辅夹臂304上。
可选地,拱形弹片402可包括两个自由端406,其分别可滑动地设于辅夹臂304上。
可选地,辅夹臂304可包括至少一个滑槽305,用于设置拱形弹片402的自由端406,以供自由端406沿滑槽305相对于辅夹臂304滑动。
于本实施例中,夹合器械10可搭配输送系统60使用,以完成夹合器械10针对目标组织(例如瓣膜)的夹合操作(参考图8、图9)。
以下将配合参阅图10至图17示例性描述利用本申请的夹持器械10执行心脏瓣膜修复治疗的使用方法。
通过输送系统60将夹持器械10输送至待修复的目标组织70(例如心脏瓣膜)附近(参考图10)。
通过输送系统60控制夹持器械10的调节座206相对于夹持座204朝远端方向移动,使得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进而经由枢转臂306驱动主夹臂302相对于夹持座204枢转而打开,亦即,主夹臂302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增大,于此状态下,辅夹臂304可受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同步相对于芯轴202枢转而打开(参考图11)。
通过例如连接于辅夹臂304上的牵引件308针对辅夹臂304施加牵拉作用力,以使辅夹臂304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芯轴202枢转并紧贴于芯轴202的相对两侧,使得主夹臂302与辅夹臂304之间的夹合角度维持足够大,从而提供待修复的目标组织70(例如心脏瓣膜)定位于主夹臂302和辅夹臂304之间(参考图12、图13)。
通过释放牵引件308以使辅夹臂304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芯轴202朝接近主夹臂302的方向枢转,以使目标组织70(例如心脏瓣膜)被夹持在主夹臂302和辅夹臂304之间(参考图14、图15)。需注意的是,由于各辅夹臂304可独立地相对于芯轴202枢转,因此,可独立地执行不同夹合结构30针对不同瓣膜的夹合操作,借以降低瓣膜的捕获难度。
载着,于此操作过程中,若目标组织70的夹持位置不理想时,可通过牵引件308再次牵拉辅夹臂304,以释放夹持于辅夹臂304和主夹臂302之间的目标组织70,并重新捕捉目标组织70,直至目标组织70的夹持状态满足预期。
通过输送系统60控制夹持器械10的调节座206相对于夹持座204朝近端方向移动,使得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进而经由枢转臂306驱动主夹臂302相对于夹持座204反向枢转,以使主夹臂302与芯轴202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并带动辅夹臂304随之一并向芯轴202的方向逐渐靠拢,且令卡合结构50由非卡合状态切换至卡合状态,以锁定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4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各夹合结构30处于锁定状态(参考图16)。
于此状态下,夹设于各辅夹臂304和芯轴202之间的各抵接结构40可向各夹合结构30施加抵推力,以使各夹合结构30对应的各夹合间隙产生形变,借以向夹合于二者之间的目标组织施加稳定的夹合力。
具体地,抵接结构40可在辅夹臂304和芯轴202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以向辅夹臂304施加不同强度的作用力,同时,主夹臂302亦经由目标组织70向辅夹臂304施加反向作用力,借以细微调节辅夹臂304相对于芯轴202的枢转角度,直至二者之间达到平衡,从而确保目标组织70可被稳定且牢固的夹持在主夹臂302和辅夹臂304之间。
将输送系统60与夹持器械10相互解离,以将输送系统60撤出,而仅保留夹持器械10于患者体内,从而完成目标组织70(例如心脏瓣膜)的夹合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夹持器械可用于调节瓣叶对合面的间隙,从而减小返流。
再者,本申请通过抵接结构的设计,可调节夹合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夹合间隙,因此,可向目标组织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夹合力,且借由此设计机制,还可有效增加瓣叶对合的体积从而能减小夹合处的返流面。
此外,本申请借由多级卡合结构设计,可调整处于锁定状态下的主夹臂相对于芯轴的枢转角度,以适用于夹合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且卡合结构可在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之间重复切换,借此可供多次调整针对目标组织的夹合操作,直至夹合效果满足预期,不仅可方便医生操作,亦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另外,由于本申请中的各夹合结构可独立地执行心脏瓣叶的捕获操作,可以更加容易地调节捕获瓣叶边缘,并大幅降低瓣叶捕获难度,
此外,本申请的夹合器械不会给术者带来狭窄问题,在返流治愈后,亦不会影响术者左室流出道问题,具有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至少两个夹合结构,各所述夹合结构周向分布于所述基座上,用于夹合目标组织,各所述夹合结构在锁定状态下具有可调节的夹合间隙;以及
至少两个抵接结构,其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夹合结构邻近所述基座的一侧;
其中,当各所述夹合结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夹设于所述基座与各所述夹合结构之间的各所述抵接结构可分别向各所述夹合结构施加抵推力,以调节各所述夹合结构对应的各所述夹合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器械包括分设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夹合结构,用于分别夹合二尖瓣前瓣和二尖瓣后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合器械包括围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两个所述夹合结构,用于分别夹合三尖瓣的任意两片瓣膜;或者
所述夹合器械包括围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三个所述夹合结构,用于分别夹合三尖瓣的各个瓣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芯轴;
夹持座,其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上;
调节座,其固定连接所述芯轴;
其中,所述调节座可受力相对于所述夹持座移动,以使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或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器械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夹持座和所述调节座上的卡合结构,其可在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当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卡合状态时,可锁定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各所述夹合结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非卡合状态时,可调节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各所述夹合结构处于非锁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围设于所述夹持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和围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
其中,各所述第一卡合部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
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卡钩,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包括沿所述芯轴的轴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钩可与各所述卡槽中的一个相互卡合,以调节处于所述卡合状态下的所述夹持座与所述调节座之间的间隔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围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个弹性臂,其中,各所述第二卡合部分设于各所述弹性臂对应的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设于各所述弹性臂上的各解锁部,且所述芯轴还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和外管;其中,
所述外管可相对于所述内管的轴向在抵接位置和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外管处于所述抵接位置时,所述解锁部抵接所述外管,所述弹性臂受所述外管的抵接产生弹性变形而径向外扩,使得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解离,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非卡合状态;
当所述外管处于所述非抵接位置时,所述弹性臂在非受力状态下弹性恢复而径向内缩,使得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卡合结构处于所述卡合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合结构各自包括:
主夹臂,其枢接所述夹持座;
辅夹臂,其连接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并位于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芯轴之间,所述辅夹臂可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枢转;以及
枢转臂,其分别枢接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调节座;其中,
当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时,可经由所述枢转臂驱动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朝接近所述辅夹臂的方向枢转,各所述辅夹臂可受所述主夹臂的抵推力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联动枢转,使得所述夹合结构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
当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时,可经由所述枢转臂驱动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朝背离所述辅夹臂的方向枢转,同时所述辅夹臂可弹性恢复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朝接近所述主夹臂的方向枢转,使得所述夹合结构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合结构的各所述辅夹臂可为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合结构还各自包括牵引件,其连接所述辅夹臂,用于驱动所述辅夹臂产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芯轴或所述夹持座枢转,使得所述辅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设于所述辅夹臂背离所述主夹臂的一侧;
其中,当所述夹合结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主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被固定,所述抵接结构在所述辅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产生弹性形变而形成不同的抵接间隔,以调节所述辅夹臂与所述芯轴之间的枢转角度,从而调整处于所述锁定状态下的所述夹合结构的所述夹合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包括拱形弹片,所述拱形弹片的起拱高度大于0.2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弹片包括两个固定端,其分别固设于所述辅夹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拱形弹片的相对两侧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设于所述辅夹臂上,所述自由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辅夹臂上;或者
所述拱形弹片包括两个自由端,其分别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辅夹臂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夹臂包括至少一个滑槽,用于提供所述自由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其中。
CN202121489409.6U 2021-06-30 2021-06-30 夹合器械 Active CN216060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9409.6U CN216060882U (zh) 2021-06-30 2021-06-30 夹合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9409.6U CN216060882U (zh) 2021-06-30 2021-06-30 夹合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0882U true CN216060882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9409.6U Active CN216060882U (zh) 2021-06-30 2021-06-30 夹合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08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0894A (zh) * 2022-10-09 2022-12-30 上海傲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心内微创器械连接机构、夹持器及封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0894A (zh) * 2022-10-09 2022-12-30 上海傲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心内微创器械连接机构、夹持器及封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9956B2 (ja) 弁膜留め具
CN113456297A (zh) 夹合器械
CN110636804A (zh) 用于三尖瓣或二尖瓣的关节型假体以及相关捕获装置
CN111772875A (zh) 一种可压缩的瓣膜夹合器及其夹合系统
CN214511423U (zh) 一种便于装载输送的瓣膜夹
CN214596110U (zh) 一种可一体拆卸的瓣膜夹输送系统
CN108635017A (zh) 瓣膜夹合装置
CN113208778A (zh) 锚定器械
CN216060882U (zh) 夹合器械
WO2023125162A1 (zh)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09350307B (zh) 一种经导管人工瓣膜置换系统
US11957585B2 (en) Fixing device for clamping tissue
CN216294350U (zh) 夹持器械
WO2023040680A1 (zh) 植入式医疗器械
CN215839713U (zh) 一种心脏瓣膜置换装置
US20220117737A1 (en) Biased distal assemblies with locking mechanism
WO2022237037A1 (zh) 夹持器械
CN114748211A (zh) 一种具有释放功能的修复系统
CN214511424U (zh) 一种带有锁闭机构的瓣膜夹
CN208958257U (zh) 瓣膜夹合装置
US20210169651A1 (en) Edge to edge repair device for valves
CN209661883U (zh) 一种经导管人工瓣膜置换系统
CN113616388A (zh) 一种用于夹心脏瓣膜生物组织的夹子
CN113796990A (zh) 一种带有锁闭机构的瓣膜夹
WO2020250014A1 (en) Heart valve repair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rial area, No. 3, 1 1,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rial area, No. 3, 1 1,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