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8257U - 瓣膜夹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瓣膜夹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8257U
CN208958257U CN201820841963.8U CN201820841963U CN208958257U CN 208958257 U CN208958257 U CN 208958257U CN 201820841963 U CN201820841963 U CN 201820841963U CN 208958257 U CN208958257 U CN 208958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eaflet
valve
nip part
lock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419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世伟
汪胜
胡盛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8419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8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8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8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瓣膜夹合装置。该瓣膜夹合装置包括:用于挑起并固定瓣膜瓣叶的瓣叶钩;通过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的夹合部件;设置在夹合部件外,可使夹合部件夹合更紧密且不发生位移的锁定装置;以微创介入方式输送各部件至手术位置的输送装置。将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应用在病变瓣叶上,通过对合病变瓣叶的游离缘,使病变部位两侧的正常腱索相互靠近,从而使瓣叶恢复至正常对合水平。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微创植入、易于操作、可拆卸或调整夹合部位、夹合效果良好等优点,可应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还可以用于需要夹合几个片状组织的其他微创手术。

Description

瓣膜夹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术器械,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瓣膜夹合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病因可分为风湿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
临床试验显示,药物治疗只能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症状,而不能延长患者寿命。外科手术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被认为是该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延长其寿命。然而,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风险高等缺点,一些高龄、有开胸病史、心功能差或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因此,通过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心脏瓣膜病是未来发展重点方向,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介入器械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具有巨大市场需求,将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用于微创介入方法治疗二尖瓣疾病的产品较多,也有少量微创介入方法治疗三尖瓣疾病的产品,以及个别二尖瓣和三尖瓣通用产品。但是,上述产品大部分都处于临床前阶段,部分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后效果不佳,未再跟进。目前获得欧洲CE认证的只有MitraClip、Carrillon、Mitralign、Cardioband及NeoChord。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只有MitraClip。
现有瓣膜夹合装置,包括MitraClip在内,均以外科缘对缘缝合技术为原理。基于外科缘对缘缝合技术研发的瓣膜夹合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在心脏瓣膜运动状态下,很难同时抓住不同瓣叶,并将其靠拢实现缘对缘对合,所以很难设置该类装置的位置,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另外,因该类装置不利于调整瓣膜夹合部位,对于某些病例,该类装置夹住瓣叶后,瓣叶之间间隙仍较大,手术效果明显低于预期。
另外,外科缘对缘缝合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二尖瓣前叶或前后叶脱垂造成的二尖瓣反流。以二尖瓣反流病变部位划分,前叶、前后叶、以及后叶脱垂的发病率分别为6%、16%和78%。因此,在微创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方面,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近年来,瓣缘对合成形技术在外科手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成熟,并显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外科瓣缘对合技术通过对脱垂段瓣缘进行对合缝合,使病变部位两侧的正常腱索相互靠近,从而使瓣叶恢复至正常对合水平,达到恢复二尖瓣正常对合的功能。其优点在于:1、直接处理病变部位,治疗确切;2、将瓣缘对合,对合牢固;3、成形有可重复性,能确保最佳的瓣叶对合以及与剩余组织的关系;4、充分保留瓣叶组织,减少张力;5、可有效防止因纵向折叠组织过多,造成后叶前移,引起SAM征。目前,发明人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完成外科二尖瓣成形术一百余例,收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基于外科瓣缘对合技术原理、微创植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拆卸或调整夹合部位、效果理想的通用瓣膜夹合装置更具临床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外科瓣缘对合技术、通过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心脏瓣膜反流的瓣膜夹合装置,它结构简单、使用简便、紧固可靠。在夹合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调整夹合部位、再次进行夹合。
本实用新型与以往基于外科缘对缘缝合技术原理而研发的瓣膜夹合装置的本质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原理为外科瓣缘对合技术。外科瓣缘对合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对病变瓣叶脱垂段瓣缘进行对合,达到恢复二尖瓣正常对合的功能。目前,发明人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完成外科二尖瓣成形术一百余例,收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外科瓣缘对合技术原理,创造性地将瓣膜夹合装置应用在病变瓣叶上,通过对合病变瓣叶的游离缘,使病变部位两侧的正常腱索相互靠近,从而使瓣叶恢复至正常对合水平。通过微创植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瓣膜夹合装置治疗二尖瓣反流,可以完全替代外科手术方法,同样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解决上述的关键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包含以下部件:
用于挑起并固定瓣膜瓣叶的瓣叶钩;
通过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的夹合部件;
设置在夹合部件外,可使夹合部件夹合更紧密且不发生位移的锁定装置;
以微创介入方式输送各部件至手术位置的输送装置。
以下就各部件的结构、所起的作用分别进行说明:
所述的瓣叶钩为J型或L型,后端与控制杆连接。瓣叶打开时,瓣叶钩的开口一侧伸入病变瓣叶游离缘中部,挑起并固定病变瓣叶,用于配合设置夹合部件的位置。
所述的夹合部件为两个夹合臂及连接部件组成的一组夹具,其通过两个夹合臂相互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单个夹合臂呈V形,V形夹角为140-165度。两个夹合臂在连接部件上呈两侧对称布置,在两个夹合臂未夹合时,两个夹合臂之间的平面基本呈菱形。在两个夹合臂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后,两个夹合臂外部形状呈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夹合臂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后,两个夹合臂外部形状呈方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夹合臂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后,两个夹合臂外部形状呈纵切面为菱形的方柱体。
所述的夹合臂的工作面均有若干锯齿状或波浪状凸起,且夹合臂工作面之间的锯齿状纹或波浪状纹相吻合,从而增强夹合臂与瓣膜组织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被夹住的瓣膜组织滑脱出来。
夹合臂可以与连接部件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连接部件相连接。总之,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夹合效果,都可以使用。
所述的锁定装置由连接部件和锁定夹合部件的夹合状态的锁环组成。
上述的连接部件为方柱形或圆柱形,其上有与锁环配合起到锁定作用的螺纹或弹性插片。
所述连接部件为圆柱形,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部件也可为方柱形,其上设置有两片弹性插片,弹性插片的开口方向向着夹合臂,弹性插片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收拢并可完全贴靠在该连接部件上。所述连接部件还可被拉入内部空间与之匹配的锁环中。所述连接部件后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所述锁环为圆柱形,内部设有圆柱形带内螺纹锁孔,正好与连接部件的外螺纹匹配,也与两个夹合臂靠拢并完全夹合后形成的外形匹配。夹合部件完全旋入锁环后不会发生旋转位移或倾斜。锁环后端外表面上有三个凹槽,用于连接输送装置。所述锁环也可为方柱形,内部设有方柱形锁孔,正好与连接部件的外形匹配,也与两个夹合臂靠拢并完全夹合后形成的外形匹配。锁环后端设置有一个内螺纹连接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所述锁环还可以为圆柱形,内部设有方柱形锁孔,正好与连接部件的外形匹配,也与两个夹合臂靠拢并完全闭合后的下半部分外形匹配。锁环底端外部为外螺纹,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不仅可以锁定夹合部件和锁环的位置,还可以锁定两个夹合臂之间的夹合状态,从而夹住夹合臂中的瓣膜组织。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锁定装置具有操作可逆性,当夹合效果不满意时可将所述锁环与连接部件分开,便于瓣膜夹合装置的拆除或调整夹合部位。
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夹合部件输送杆、锁环输送管、瓣叶钩控制杆和双腔导管。夹合部件输送杆用于连接夹合部件中的连接部件,其前端为外螺纹。锁环输送管用于连接锁环,其前端有三个小凸起。所述锁环输送管的前端也可为内螺纹结构,用于连接锁环。瓣叶钩控制杆与瓣叶钩直接相连。双腔导管为输送提供了轨道。
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解锁鞘。也就是说,所述输送装置也可包括夹合部件输送杆、解锁鞘、锁环输送杆、瓣叶钩控制杆和双腔导管。夹合部件输送杆用于连接夹合部件中的连接部件,其前端为外螺纹。解锁鞘为轴向不可压缩的弹性鞘管,在瓣膜夹合装置需要拆除或调整夹合位置时,解锁鞘用于向前推夹合部件上的弹性插片,使弹性插片被按压收拢并完全贴靠在连接部件上。此时向后拉锁环,即可使锁环从前面越过弹性插片,从而松开对夹合部件的锁定。锁环输送杆用于连接锁环,其前端为外螺纹。瓣叶钩控制杆与瓣叶钩直接连接。双腔导管为输送提供了轨道。
手术操作人员在输送装置的后端通过前推、后拉、旋转夹合部件输送杆、锁环输送管、瓣叶钩控制杆等操作,使夹合部件、锁环和瓣叶钩等在双腔导管内走行,由体外进入心脏内所需位置。
本文所述的“前端”、“前面”均指所述瓣膜夹合装置被输送入人体后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本文所述的“后端”、“后面”均指所述瓣膜夹合装置被送入人体后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本文所述的“前”是指沿着输送轴远离手术操作者的方向,本文所述的“后”是指沿着输送轴指向手术操作者的方向。
上述各组件中,夹合部件采用具有高支撑强度并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夹合部件的长度为8.0-15.0mm,夹合臂的长度为6.0-13.0mm,宽度为0.8-1.5mm,厚度为0.8-1.5mm,连接部件的长度为2.0-5.0mm,最宽外边长或最大外径为3.0mm。锁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锁环的长度为2.0-5.0mm,最宽内边长或最大内径为3.0mm,最宽外边长或最大外径为5.0mm。输送杆、解锁鞘、输送管、控制杆均采用可弯曲、不回弹,且具有轴向支撑力的金属材料。优选地,夹合部件输送杆直径为1.0-2.0mm;解锁鞘内径为3.0-4.0mm,外径为3.2-4.5mm;锁环输送杆直径为1.0-2.0mm;锁环输送管内径为4.0-5.5mm,外径为4.5-6.0mm;瓣叶钩控制杆直径为1.0-2.0mm,双腔导管的单个腔内径为3.0-7.0mm,双腔导管外径为8.0-12.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瓣膜夹合装置的手术植入方式可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输送装置从锁骨下静脉进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经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到达二尖瓣附近。
本实用新型除了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还可以用于治疗三尖瓣反流,也可以用于需要夹合几个片状组织的其他微创手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微创植入。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植入,无需开胸,创口小,无需心脏停跳,无需体外循环,属于微创介入手术,可用于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
2、结构简单,制作方法成熟。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结构简单,其制造材料与制作方法与目前常用血管支架和输送装置类似,因此制作方法成熟。
3、手术操作难度较低。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最终输送至二尖瓣附近,手术入口距瓣膜较近。瓣叶打开时,瓣叶钩伸入病变瓣叶游离缘中部挑起并固定病变瓣叶后,夹合部件在瓣缘对合位置夹住瓣叶。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易于控制和调整,手术操作较容易。
4、操作具有可逆性。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的锁定装置均可分开,可拆卸或调整夹合部位。在手术中行超声心动检查了解瓣膜成形效果及瓣膜反流情况,据此调整夹合部位。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反流后,确定夹合部位并锁定瓣膜夹合装置。
5、效果肯定。外科瓣缘对合成形技术对二尖瓣反流的治疗效果已经被明确地证实。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根据外科瓣缘对合成形技术原理设计而成,瓣膜夹合装置植入后夹合二尖瓣病变瓣叶,起到与外科瓣缘对合成形手术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瓣叶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夹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完全夹合并锁定后的瓣膜夹合装置形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夹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完全夹合并锁定后的瓣膜夹合装置形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夹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完全夹合并锁定后的瓣膜夹合装置形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时的夹持状态图。
图15是经本实用新型的瓣膜夹合装置夹持并锁定后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包括:瓣叶钩、夹合部件、锁定装置和输送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瓣叶钩的结构示意图,瓣叶钩1为J型,后端与瓣叶钩控制杆连接。瓣叶打开时,J型瓣叶钩的开口一侧伸入瓣叶游离缘内,挑起并固定瓣叶,用于配合设置夹合部件的位置。
实施例一
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瓣膜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中的夹合部件如图2,夹合部件为两个夹合臂101及连接部件102组成的一组夹具,其通过两个夹合臂101相互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单个夹合臂101呈V形,V形夹角为140-165度。两个夹合臂101在连接部件102上呈两侧对称布置,在两个夹合臂101未夹合时,两个夹合臂101之间的平面基本呈菱形。在两个夹合臂1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后,两个夹合臂101外部形状呈圆柱形。两个夹合臂101的工作面均有若干凸起103,所述凸起103为锯齿状或波浪状,且两个夹合臂101工作面之间的锯齿状纹或波浪状纹相吻合,从而增强夹合臂与瓣膜组织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被夹住的瓣膜组织滑脱出来。本实施例中夹合臂101与连接部件102直接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夹合臂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连接部件相连接,只要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夹合原理即可。
实施例一中的连接部件102为圆柱形,外表面具有外螺纹,而本实施例中的锁环105具有内螺纹,连接部件102可按需要旋入或旋出锁环105。连接部件102的后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104,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实施例一中的锁环105如图3,为圆柱形,内部设有圆柱形锁孔106,锁孔106内部为螺纹,正好与夹合部件中连接部件102的外螺纹匹配,也与两个夹合臂101靠拢并完全夹合后形成的圆柱形外形匹配。夹合部件完全旋入锁环105后不会发生旋转位移或倾斜。锁环105后端外表面上有三个凹槽107,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连接部件102和锁环105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装配时,将夹合部件从连接部件102所在端开始旋入锁环105中,连接部件102完全旋入锁环105,且不能继续同方向转动时,从而锁定锁环105与夹合部件的相对位置。该位置使锁环105在夹合部件外部,紧固住连接部件102以及夹合臂101靠近连接部件102的部分,使夹合臂1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从而夹住其中的瓣膜组织。完全夹合并锁定后的瓣膜夹合装置形态见图4。
实施例一中的输送装置结构如图5,输送装置包括夹合部件输送杆108、锁环输送管109、瓣叶钩控制杆110和外包双腔导管111。夹合部件输送杆108用于连接夹合部件(如图2所示)中的连接部件102,其前端为外螺纹,用于与连接口104相配合。锁环输送管109用于连接锁环105(如图3所示),其前端有三个小凸起112,大小与锁环105上的三个凹槽107匹配,可分别插入凹槽107中,用于与凹槽107相配合。瓣叶钩控制杆110与瓣叶钩1直接相连。双腔导管111为输送提供了轨道,其中夹合部件输送杆108、锁环输送管109在一个腔中,夹合部件输送杆108位于最内层,锁环输送管109位于中间层;瓣叶钩控制杆110在另一个腔中。手术操作人员在输送装置的后端通过前推、后拉、旋转夹合部件输送杆108、锁环输送管109、瓣叶钩控制杆110等操作,使夹合部件、锁环和瓣叶钩等在双腔导管111内走行,由体外进入心脏内所需位置。
实施例二
图6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瓣膜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中的夹合部件如图6,夹合部件为两个夹合臂201及连接部件202组成的一组夹具,其通过两个夹合臂201相互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单个夹合臂201呈V形,V形夹角为140-165度。两个夹合臂201在连接部件202上呈两侧对称布置,在两个夹合臂201未夹合时,两个夹合臂201之间的平面基本呈菱形。在两个夹合臂2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后,两个夹合臂201外部形状呈方柱形。两个夹合臂201的工作面均有若干凸起203,所述凸起203为锯齿状或波浪状,且两个夹合臂201工作面之间的锯齿状纹或波浪状纹相吻合,从而增强夹合臂与瓣膜组织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被夹住的瓣膜组织滑脱出来。本实施例中夹合臂201与连接部件202直接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夹合臂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连接部件相连接,只要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夹合原理即可。
实施例二中的连接部件202为方柱形,其上设置有两片弹性插片204,弹性插片204的开口方向向着夹合臂201,且离夹合臂201在连接部件202上的固定位置的距离小于锁环206的轴向长度。弹性插片204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收拢并可完全贴靠在连接部件202上。连接部件202的后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205,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实施例二中的锁环206如图7,为方柱形,内部设有方柱形锁孔207,正好与夹合部件中连接部件202的外形匹配,也与两个夹合臂201靠拢并完全夹合后形成的方柱形外形匹配。夹合部件插入锁环206后不会发生旋转位移或倾斜。锁环206后端设置有一个内螺纹连接口208,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连接部件202、弹性插片204和锁环206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装配时,将夹合部件从连接部件202所在端开始插入锁环206中,锁环206从后面经过弹性插片204时,弹性插片204会收拢,越过弹性插片204后,两片弹性插片204自动弹出并从后端卡住锁环206,从而锁定锁环206与夹合部件的相对位置。该位置使锁环206在夹合部件外部,紧固住连接部件202以及夹合臂201靠近连接部件202的部分,使夹合臂2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从而夹住其中的瓣膜组织。完全夹合并锁定后的瓣膜夹合装置形态见图8。
实施例二中的输送装置结构如图9,输送装置包括夹合部件输送杆209、解锁鞘210、锁环输送杆211、瓣叶钩控制杆212和外包双腔导管213。夹合部件输送杆209用于连接夹合部件(如图6所示)中的连接部件202,其前端为外螺纹,用于与连接口205相配合。解锁鞘210为轴向不可压缩的弹性鞘管,在瓣膜夹合装置需要拆除或调整夹合位置时,用于向前推夹合部件上的弹性插片204,使弹性插片204被按压收拢并完全贴靠在连接部件202上。此时向后拉锁环206,即可使锁环206从前面越过弹性插片204,从而松开对夹合部件的锁定。锁环输送杆211用于连接锁环206(如图7所示),其前端为外螺纹,用于与连接口208相配合。瓣叶钩控制杆212与瓣叶钩1直接连接。双腔导管213为输送提供了轨道,其中夹合部件输送杆209、解锁鞘210和锁环输送杆211在一个腔中,夹合部件输送杆209位于最内层,解锁鞘210套在其外,锁环输送杆211位于解锁鞘210外;瓣叶钩控制杆212在另一个腔中。手术操作人员在输送装置的后端通过前推、后拉、旋转夹合部件输送杆209、解锁鞘210、锁环输送杆211、瓣叶钩控制杆212等操作,使夹合部件、锁环、解锁鞘和瓣叶钩等在双腔导管213内走行,由体外进入心脏内所需位置。
实施例三
图10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瓣膜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三中的夹合部件如图10,夹合部件为两个夹合臂301及连接部件302组成的一组夹具,其通过两个夹合臂301相互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单个夹合臂301呈V字形,V字夹角为140-165度。两个夹合臂301在连接部件302上呈两侧对称布置,在两个夹合臂301未夹合时,两个夹合臂301之间的平面基本呈菱形。在两个夹合臂3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后,两个夹合臂301外部形状呈纵切面为菱形的方柱体。两个夹合臂301的工作面均有若干凸起303,所述凸起303为锯齿状或波浪状,且两个夹合臂301工作面之间的锯齿状纹或波浪状纹相吻合,从而增强夹合臂与瓣膜组织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被夹住的瓣膜组织滑脱出来。本实施例中夹合臂301与连接部件302直接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夹合臂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连接部件相连接,只要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夹合原理即可。
实施例三中的连接部件302为方柱形,后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304,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实施例三中的锁环305如图11,为圆柱形,内部设有方柱形锁孔306,正好与夹合部件中连接部件302的外形匹配,也与两个夹合臂301靠拢并完全闭合后形成的纵切面为菱形的方柱体的下半部分匹配。夹合部件插入锁环305后,除非有强大的外力向前推,否则不会发生旋转位移或倾斜。锁环305底端外部为外螺纹,用于连接输送装置。
连接部件302和锁环305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装配时,将夹合部件从连接部件302所在端开始拉入锁环305中,连接部件302完全进入锁环305,且其后端与锁环305的后端平齐时,由于夹合臂301为高弹性材料,具有向外的张力,从而锁定锁环305与夹合部件的相对位置。该位置使锁环305在夹合部件外部,紧固住连接部件302以及夹合臂301靠近连接部件302的部分,使夹合臂3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从而夹住其中的瓣膜组织。完全夹合并锁定后的瓣膜夹合装置形态见图12。
实施例三中的输送装置结构如图13,输送装置包括夹合部件输送杆307、锁环输送管308、瓣叶钩控制杆309和外包双腔导管310。夹合部件输送杆307用于连接夹合部件(如图10所示)中的连接部件302,其前端为外螺纹,用于与连接口304相配合。锁环输送管308的前端为内螺纹结构,与锁环305(如图11所示)底端外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用于连接锁环305。瓣叶钩控制杆309与瓣叶钩1直接相连。双腔导管310为输送提供了轨道,其中夹合部件输送杆307、锁环输送管308在一个腔中,夹合部件输送杆307位于最内层,锁环输送管308位于中间层;瓣叶钩控制杆309在另一个腔中。手术操作人员在输送装置的后端通过前推、后拉、旋转夹合部件输送杆307、锁环输送管308、瓣叶钩控制杆309等操作,使夹合部件、锁环和瓣叶钩等在双腔导管310内走行,由体外进入心脏内所需位置。
以实施例一为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使用方法是:
1、在体外,将瓣叶钩1及瓣叶钩控制杆110输送于双腔导管111的一个腔中;将夹合部件输送杆108从其后端方向插入锁环输送管109的前端,并从锁环输送管109内部穿过,再将锁环输送管109输送于双腔导管111的另一个腔中;将锁环105连接在锁环输送管109上,再将夹合部件连接在夹合部件输送杆108上。此时,瓣叶钩1、夹合部件和锁环105均位于双腔导管111内,夹合部件在锁环105的前方。
2、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输送装置从锁骨下静脉进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经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到达二尖瓣附近;前推瓣叶钩控制杆110,使瓣叶钩1从二尖瓣开口穿过进入左心室,在左心室内挑起并固定病变瓣叶2。
3、前推夹合部件输送杆108,使夹合部件的夹合臂101在左心房内打开;用瓣叶钩1拉住病变瓣叶2并送入夹合臂101的开口,使夹合臂101由心房面向心室面方向夹住病变瓣叶2,病变瓣叶瓣缘对合。夹持状态如图14所示。
4、确定瓣叶夹合部位并设置好夹合部件后,前推并旋转锁环输送管109,使夹合部件从连接部件102所在端开始旋入锁环105。连接部件102完全旋入锁环105,且不能继续同方向转动时,夹合部件即被锁定。此时,锁环105在夹合部件外部,紧固住连接部件102以及夹合臂101靠近连接部件102的部分,使夹合臂101相互靠拢并完全夹合,牢牢夹住其中的病变瓣叶2。
5、旋出夹合部件输送杆108;撤回瓣叶钩1及瓣叶钩控制杆110、夹合部件输送杆108、锁环输送管109、双腔导管111,完成微创介入手术。此时,瓣膜夹合装置留在体内,夹合二尖瓣病变瓣叶2,使病变部位两侧的腱索3相互靠近,瓣膜恢复至正常对合水平。最终夹持并锁定后的效果如图15所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瓣膜夹合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范围或者精神的情况下做出多种改变和变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因而,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部件:
用于挑起并固定瓣膜瓣叶的瓣叶钩;
通过靠拢并挤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夹住其中的物体的夹合部件;
设置在夹合部件外,可使夹合部件夹合更紧密且不发生位移的锁定装置;
以微创介入方式输送各部件至手术位置的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瓣叶钩为J型或L型,后端与控制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合部件包含有两个夹合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合臂的工作面均有若干锯齿状或波浪状凸起,且夹合臂工作面之间的锯齿状纹或波浪状纹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由连接部件和锁定夹合部件的夹合状态的锁环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为方柱形或圆柱形,其上有与锁环配合起到锁定作用的螺纹或弹性插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和锁环分别设有与输送装置相连的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夹合部件输送杆、锁环输送管、瓣叶钩控制杆和双腔导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解锁鞘。
CN201820841963.8U 2018-06-01 2018-06-01 瓣膜夹合装置 Active CN208958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1963.8U CN208958257U (zh) 2018-06-01 2018-06-01 瓣膜夹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1963.8U CN208958257U (zh) 2018-06-01 2018-06-01 瓣膜夹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8257U true CN208958257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1963.8U Active CN208958257U (zh) 2018-06-01 2018-06-01 瓣膜夹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82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5017A (zh) * 2018-06-01 2018-10-12 潘世伟 瓣膜夹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5017A (zh) * 2018-06-01 2018-10-12 潘世伟 瓣膜夹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23546U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及其夹合系统
KR102367877B1 (ko) 판막 클램핑 장치
JP6629956B2 (ja) 弁膜留め具
CN108635017A (zh) 瓣膜夹合装置
US117305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 delivery and deployment of a cardiovascular prosthesis
CN109953779A (zh) 夹合装置及固定组织的系统
CN111772874A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及其夹合系统
CN111772875A (zh) 一种可压缩的瓣膜夹合器及其夹合系统
CN107595436A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
CN113208778A (zh) 锚定器械
CN113456297A (zh) 夹合器械
CN208808747U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
WO2023125162A1 (zh)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7611577U (zh)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08958257U (zh) 瓣膜夹合装置
WO2024067686A1 (zh) 二尖瓣夹合装置及二尖瓣夹合系统
CN113616388B (zh) 一种用于夹心脏瓣膜生物组织的夹子
CN216294350U (zh) 夹持器械
WO2022083027A1 (zh) 一种可调节可移除的瓣膜夹持装置
CN216060882U (zh) 夹合器械
CN218220395U (zh) 锚定夹合器械
CN216294349U (zh) 锚定器械
CN109953778A (zh) 夹合装置及固定组织的系统
WO2022237037A1 (zh) 夹持器械
WO2021082822A1 (zh) 可调式瓣膜夹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