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021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0215U
CN216060215U CN202120956838.3U CN202120956838U CN216060215U CN 216060215 U CN216060215 U CN 216060215U CN 202120956838 U CN202120956838 U CN 202120956838U CN 216060215 U CN216060215 U CN 216060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iece
stirring
driving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68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鑫韬
董永军
刘波
周宇
唐相伟
郭浩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68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0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0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0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扣盖、烹饪容器和底座,扣盖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壳体上的负压机构,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扣盖扣合在烹饪容器上,烹饪容器内设置有搅拌件,负压机构设置成在壳体内形成负压,以使在搅拌过程中烹饪容器内的水汽依次经进口和出口进入外界环境中,底座上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设置成用于加热烹饪容器内的食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容器,进口、壳体内部空间和出口形成风道,通过负压机构使壳体内形成负压状态,在压差的作用下,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水汽逐渐流向扣盖,并从进口进入,经风道和出口排入到外界环境中,使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汽能够快速流动蒸发,加快了烹饪过程。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烹饪电器,例如电压力锅、厨师机、炒菜机等,其主要原理都是底部加热并控温,在煲汤或熬果酱时,在熬果酱时为防止糊底,需要人在锅旁边手动搅拌,费时费力,为防止食品中的营养元素被破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导致烹饪过程中水分蒸发的速率不快,完成烹饪时间长达数小时。
因此,为了减轻用户的负担,在烹饪器具内设置有搅拌件,在烹饪器具底部设置电机带动搅拌件转动,熬果酱时不断搅拌防止糊底,但仍然存在烹饪过程中水分蒸发的速率不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过程中水分蒸发的速率慢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扣盖,所述扣盖包括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负压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
烹饪容器,所述扣盖扣合在所述烹饪容器上,所述烹饪容器内设置有搅拌件,所述负压机构设置成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负压,以使在搅拌过程中所述烹饪容器内的水汽依次经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进入外界环境中;
底座,所述烹饪容器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成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内的食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加热件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扣盖与烹饪容器配合使用,当进行烹饪时,将扣盖扣合在烹饪容器上。扣盖包括壳体和负压机构,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负压机构连接在壳体上,负压机构设置成使壳体内呈负压状态,以使烹饪容器内的水汽经进口和出口进入外界环境中。进口、壳体内部空间和出口形成风道,通过负压机构使壳体内形成负压状态,在搅拌过程中,烹饪容器中不断地产生水汽,在烹饪容器内部和壳体内压差的作用下,水汽逐渐流向扣盖,并从进口进入,经出口排入到外界环境中,使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汽能够快速流动蒸发,加快了烹饪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机构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叶轮,所述叶轮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上,所述驱动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以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盖内设置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驱动件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罩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烹饪容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搅拌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一配合部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盖内设置有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负压机构的叶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驱动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叶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搅拌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件上,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均为齿轮,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齿数,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所述叶轮上设置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叶轮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件上设置有第四固定部,所述搅拌件上设置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搅拌件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凹陷形成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纳区,所述加热件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扣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搅拌件与扣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驱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扣盖;11、上壳;12、下壳;13、负压机构;14、防水罩;15、驱动件支架;16、密封圈;111、出口;121、进口;131、驱动件;132、叶轮;133、第一传动件;134、第二传动件;135、第三传动件;1311、第二固定部;1321、第三配合部;1331、第二配合部;1332、第三固定部;1351、第四固定部;
2、烹饪容器;21、容器本体;22、搅拌件;211、第一配合部;221、第一固定部;222、第四配合部;
3、底座;31、座体;32、加热件;3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
扣盖1;
烹饪容器2,扣盖1扣合在烹饪容器2上;
底座3,烹饪容器2位于底座3上,底座3上设置有加热件32,加热件32设置成用于加热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
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锅、厨师机、炒菜机、豆浆机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果酱机。
扣盖1与烹饪容器2配合使用,当进行烹饪时,将扣盖1扣合在烹饪容器2上。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扣盖1包括壳体和负压机构13,壳体上设置有进口121和出口111,负压机构13连接在壳体上,负压机构13设置成使壳体内呈负压状态,以使烹饪容器2内的水汽依次经进口121和出口111进入外界环境中。进口121、壳体内部空间和出口111形成风道,通过负压机构13使壳体内形成负压状态,在搅拌件对烹饪容器2内食材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水汽,在烹饪容器2内部和壳体内压差的作用下,水汽逐渐流向扣盖1,并从进口121进入,经出口111排入到外界环境中,使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汽能够快速流动蒸发,加快了烹饪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3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3,加热件32连接在座体31上并凹陷形成容纳烹饪容器2的容纳区,加热件32设置成用于加热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通过加热件32和温度传感器33的配合能够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避免在烹饪过程中糊底的问题,也同时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防止食材中的营养元素被破坏。加热件32连接在座体31上并凹陷形成容纳烹饪容器2的容纳区,当进行烹饪时,将烹饪容器2放入容纳区内,烹饪容器2的底部与加热件32接触接收热量以对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进行烹饪,由于容纳区的设置,能够包裹部分烹饪容器2同时对烹饪容器2的底部和侧面进行加热,使位于烹饪容器2底部的食材和侧面的食材能够均匀受热,以提高烹饪效果和风味。另外,容纳区能够包裹部分烹饪容器2,避免误碰触使烹饪容器2与座体31分离的情况,增加了烹饪过程中烹饪容器2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加热件32可以为加热盘,也可以为加热管或加热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32上与烹饪容器2接触的一侧为导热面,导热面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加热件32内置发热丝,发热丝接通电源后能够快速产生热量,并通过导热面迅速向上传递至烹饪容器2和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温度传感器33的感应端与导热面紧密贴合以提高温度传感器33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温度传感器33实时检测到的温度可以进行算法补偿优化,得到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的真实温度。温度传感器33可以与导热面的中心接触,也可以与导热面的边缘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温度传感器33和加热件32实现温度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控制板实现。控制板设置在座体31内,加热件32和温度传感器33均与控制板电连接。座体3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以对座体31内的加热件32、温度传感器33和控制板等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壳体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下壳12为朝向烹饪容器2的一侧,上壳11为背离烹饪容器2的一侧,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和对内部结构件的检查和维修。进口121设置在下壳12上,进口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一个实施例中,进口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口121沿下壳12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列。出口111设置在上壳11上,出口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口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口111沿上壳11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列。在扣盖1与烹饪容器2配合时,为了避免食材或水汽从扣盖1与烹饪容器2接触的位置溢出或流出,在下壳12朝向烹饪容器2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16,配合时烹饪容器2和扣盖1同时挤压密封圈16实现紧密配合,防止水汽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负压机构13的原理是使壳体内气体快速流向外界环境中,进而使烹饪容器2内的水汽快速流向壳体内,如此循环操作,加速水汽的快速蒸发,也就加快了果酱或汤汁的浓缩过程。负压机构13可以是真空泵,通过真空泵直接将壳体内的气体抽至外界环境中,也可以是通过风扇驱动壳体内的气体流入到外界环境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风扇驱动壳体内的气体流入到外界环境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负压机构13包括驱动件131和叶轮132,驱动件131连接在壳体上,叶轮132连接在驱动件131的驱动端上,驱动件131设置成用于驱动叶轮132转动以使壳体内呈负压状态。在驱动件131的作用下叶轮132转动,使得叶轮132的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出现压差,使得壳体内的气体从出口111流入到外界环境中以在壳体内形成负压。假定壳体内的压力为P1,烹饪容器2内的压力为P2,外界环境中的压力为P,P>P1,P1<P2,但P与P2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最终形成烹饪容器2内的水汽经进口121进入到壳体内,再负压的作用下经出口111进入到外界环境中。驱动件131与控制板电连接,驱动件131采用电机,驱动件131的启停、输出转速和扭矩通过控制板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壳11上除了设置有出口111以使水汽能够通过,在对应驱动件131的位置还设置有散热孔。在上壳11朝向下壳1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部,通过定位部实现对驱动件131的预装配,再将驱动件支架15与上壳11配合实现驱动件131的安装固定,防止驱动件131相对上壳11发生相对松动。驱动件支架15与上壳1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驱动件支架15上设置有通孔以便于驱动件131的输出轴能够伸出与叶轮13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1采用电机需要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安全,因此,在驱动件131的外壳还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涂覆在驱动件131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一个防水罩14。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防水罩14,防水罩14连接在上壳11上并与上壳11之间形成容纳驱动件131的空间,形成防水罩14包裹在驱动件131的外侧的结构,全方位保护驱动件131,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或烹饪容器2中的水汽侵蚀驱动件131的内部导致其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罩14可以紧贴在驱动件131的表面,也可以与驱动件131的表面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罩14与驱动件131的表面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防水罩14与驱动件131之间形成气体隔热层,通过空气隔热层减弱外部向驱动件131的热传递作用,以削弱外部高温对驱动件131的影响,进而提高驱动件131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驱动件131的外侧还可设置有隔热件,例如隔热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1带动叶轮132转动,也就是叶轮132与驱动件131之间相对静止不存在相对转动的情况,可以将叶轮132直接固定连接在驱动件131的驱动端上,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叶轮132和驱动件131,也可以在驱动件131上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实现叶轮132与驱动件131的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轻用户的负担,在烹饪器具内设置有搅拌件22。现有技术中将驱动搅拌件22转动的电机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底部,且搅拌件22与烹饪容器2是连接在一起的,两者无法分离导致清洗时存在死角,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滋生细菌。因为,在本申请中,如图1至图5和图7所示,烹饪容器2与底座3之间设置为可分离式,搅拌件22与烹饪容器2之间设置为可分离式,结束烹饪后将烹饪容器2从底座3上取下,将搅拌件22从烹饪容器2中取出,用户能够对烹饪容器2进以及搅拌件22行彻底的清洗,且当搅拌件22出现破损或断裂时,也便于进行更换,使用成本低。具体的,烹饪容器2包括容器本体21,搅拌件22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容器本体21内。对于搅拌件22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方式,在烹饪器具的底座3内设置有电机以进行驱动,但该种设置方式会导致烹饪器具的重量和体积的增加,也不便于进行电路控制的布置,因此,将搅拌件22的驱动源转移到扣盖1上,与叶轮132共用一个驱动件131,进而减小烹饪器具的重量和体积,也就是说驱动件131同时驱动叶轮132的转动和搅拌件22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搅拌件22转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搅拌件22的转动中心一直保持在固定的位置避免碰触到烹饪容器2的内壁,因此,如图2、图4和图7所示,在搅拌件2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21,在容器本体21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部221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11。通过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一配合部211来保证搅拌件22的转动中心不会改变,也就是说驱动件131驱动搅拌件22绕第一配合部211的中心转动。第一固定部221可以是设置在搅拌件22上的凸起或凹槽,第一配合部211可以是设置在容器本体21上的凹槽或凸起。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21是设置在搅拌件22上的凹槽,第一配合部211时设置在容器本体21上的凸起,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实现搅拌件22的转动。更进一步的,将凸起设置在容器本体21上也便于用户对容器本体21进行清洁。另外,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一配合部211在搅拌件22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与搅拌件22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但与清洁难度呈负相关,因此,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一配合部211的尺寸需要从稳定性和清洁难度综合考虑。在烹饪过程中,驱动件131驱动搅拌件22转动,使食材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烹饪结束后,将搅拌件22和烹饪容器2拆开分别进行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容器2为一体化的不锈钢金属材质,其导热性能良好,导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叶轮132和搅拌件22与驱动件131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或者将搅拌件22连接在叶轮132的中心上,叶轮132连接在驱动件131上,驱动件131带动叶轮132转动,叶轮132带动搅拌件22转动;或者将叶轮132连接在搅拌件22上,搅拌件22连接在驱动件131上,驱动件131带动搅拌件22转动,搅拌件22带动叶轮132转动。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扣盖1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件133、第二传动件134和第三传动件135,通过第一传动件133、第二传动件134和第三传动件135实现对驱动件131输出转速的调节。第一传动件133连接在驱动件131上,叶轮132连接在第一传动件133上,驱动件131设置成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133和叶轮132同步转动,第二传动件134与第一传动件133传动连接,第三传动件135与第二传动件134传动连接,搅拌件22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三传动件135上,扣盖1、搅拌件22和容器本体21彼此独立,烹饪结束后,可拆开分别进行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传动件133、第二传动件134和第三传动件135均为齿轮,且第一传动件133的齿数小于第二传动件134的齿数,第二传动件134的齿数小于第三传动件135的齿数。通过第一传动件133、第二传动件134和第三传动件135对驱动件131的输出进行减速,第三传动件135与搅拌件22同步转动,转速与扭力矩呈反比,通过减速后可以增大驱动件131的扭力矩,使得搅拌件22在搅拌时能够对抗食材的粘滞阻力,实现有效的搅拌效果。同时通过控制减速结构的传动比,实现了搅拌所需的低转速,让其搅拌时不会过快或过慢,影响烹饪效果,提高了驱动件131承载能力,能够实现对更多食材的烹饪。另外,经过减速后搅拌件22对食材进行搅拌能够使食材被充分加热后水汽在负压的作用下流至外界环境中,加速食材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加速水汽从食材中蒸发溢出,达到浓缩加速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均为外齿轮,第三传动件135为内齿轮,第一传动件133与第二传动件134为外啮合传动,第二传动件134与第三传动件135为啮合,第二传动件134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传动件134均与第一传动件133以及第三传动件135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叶轮132和搅拌件22共用一个驱动件131是通过第一传动件133、第二传动件134和第三传动件135实现的,为了加速水汽流动至外界环境中要求叶轮132的转速较高,为了能够提高搅拌件22的负载实现对更多食材的烹饪则要求搅拌件22的转速交底,因此,通过第一传动件133实现叶轮132的转动,经过减速后通过第三传动件135实现搅拌件22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驱动件131带动第一传动件133转动,也就是第一传动件133与驱动件131之间相对静止不存在相对转动的情况,可以将第一传动件133直接固定连接在驱动件131的驱动端上,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第一传动件133和驱动件131,也可以在驱动件131上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实现第一传动件133与驱动件131的同步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33与驱动件131之间通过能够实现止转的结构以轮廓匹配的方式配合。驱动件13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311,第一传动件133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部131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331,以使驱动件131与第一传动件133同步转动。要实现驱动件131与第一传动件133的相对止转,只需要限定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横截面和第一传动件133与输出轴配合的位置的轮廓为非正圆的几何图形,非正圆会使得第一传动件133相对输出轴无法转动,也能够达到同步转动,非正圆可以是椭圆、多边形、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不同半径的弧面的组合或任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横截面和第一传动件133与输出轴配合的位置的轮廓均为D字形,也就是第二固定部1311和第二配合部1331的轮廓均为D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第一传动件133与叶轮132之间的配合相同,第一传动件133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1332,叶轮132上设置有与第三固定部1332配合的第三配合部1321,以使第一传动件133与叶轮132同步转动。要实现第一传动件133与叶轮132的相对止转,只需要限定第一传动件133与叶轮132彼此配合的位置的轮廓为非正圆的几何图形,非正圆会使得叶轮132相对第一传动件133无法转动,也能够达到同步转动,非正圆可以是椭圆、多边形、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不同半径的弧面的组合或任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33与叶轮132彼此配合的位置的轮廓均为十字形,也就是第三固定部1332和第三配合部1321的轮廓均为十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第三传动件135与搅拌件22之间的配合与前文中第一传动件133与叶轮132之间的配合、第一传动件133与驱动件131相同。第三传动件135上设置有第四固定部1351,搅拌件22上设置有与第四固定部1351配合的第四配合部222,以使第三传动件135与搅拌件22同步转动。要实现第三传动件135与搅拌件22的相对止转,只需要限定第三传动件135与搅拌件22彼此配合的位置的轮廓为非正圆的几何图形,非正圆会使得搅拌件22相对第三传动件135无法转动,也能够达到同步转动,非正圆可以是椭圆、多边形、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不同半径的弧面的组合或任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传动件135与搅拌件22彼此配合的位置的轮廓均为D字形,也就是第三固定部1332和第三配合部1321的轮廓均为D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中的扣盖1、烹饪容器2和底座3彼此独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各功能系统独立互不干扰。底座3实现加热控温功能,可实现独立精准控温;烹饪容器2可独立取放,一体化结构非常便于清洗,搅拌件22的装配简单快速,易于清洗。叶轮132与搅拌驱动系统实现一体化装配,结构稳定紧凑且装配难度低。驱动件131、叶轮132等部件位于扣盖1的中间区域,进口121、扣盖1的周向区域和出口111形成环形的风道,能够使烹饪容器2内的水汽均匀地流动至外界环境中,以使食材的浓缩速率更加均匀。烹饪过程中,驱动件131转动带动叶轮132高速转动,同时通过三个传动件形成的减速传动结构,带动烹饪容器2内的搅拌件22低速转动,其好处在于,一方面,通过齿轮减速作用,既增大了驱动件131输出的扭力矩,又实现了烹饪过程中需要缓慢搅拌的需求,搅拌过程会加速食材与外界环境间的热交换,加速水汽从食物中蒸发溢出,达到浓缩加速的效果。另一方面,叶轮132高速旋转会带动壳体内的气体流动至外界环境中,使壳体内部形成负压区,有助于烹饪容器2内水汽的快速蒸发,有助于加速食材中水汽的排除,迅速带走大量热量,提升浓缩速率,同时内部气流的对流对于加热物内水分的排除有促进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扣盖,所述扣盖包括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负压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
烹饪容器,所述扣盖扣合在所述烹饪容器上,所述烹饪容器内设置有搅拌件,所述负压机构设置成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负压,以使在搅拌过程中所述烹饪容器内的水汽依次经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进入外界环境中;
底座,所述烹饪容器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成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内的食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机构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叶轮,所述叶轮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上,所述驱动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以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负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内设置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驱动件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烹饪容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搅拌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一配合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内设置有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负压机构的叶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驱动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叶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搅拌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件上,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均为齿轮,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齿数,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齿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所述叶轮上设置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叶轮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件上设置有第四固定部,所述搅拌件上设置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搅拌件同步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凹陷形成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纳区,所述加热件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CN202120956838.3U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060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6838.3U CN216060215U (zh)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6838.3U CN216060215U (zh)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0215U true CN216060215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5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6838.3U Active CN216060215U (zh)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0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88518A1 (zh) 翻转式加热源及其与起锅结构或转动结构的组合结构
WO2018188516A1 (zh)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EP3257412A1 (en) Food processing and cooking machine
CN203898029U (zh) 电饭煲
CN210043758U (zh) 一种集成灶与蒸箱一体机
WO2015081549A1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食物的器具
US10881244B2 (en) Lid assembly for stove top convection cooking
CN105310468A (zh) 电饭煲
CN211130657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16060215U (zh) 烹饪器具
CN205795499U (zh) 一种远红外线蒸炒煲机器人
RU10345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EP2922449B1 (en) Receptacles in which foodstuffs can be heated
CN209915684U (zh) 一种多功能搅拌锅
CN209547762U (zh) 锅体主动式搅拌加热烹饪一体锅
CN220876509U (zh) 烹饪厨具
CN113080716B (zh) 烹饪器具及盖体组件
CN207831424U (zh) 能自给热能对食品进行保温的节能炉灶
CN216060137U (zh) 烹饪器具
CN205338595U (zh) 一种多用锅
CN216984562U (zh) 内置抽排油烟及添加调味装置的旋转锅盖
CN219500826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GB2434760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and mixer arrangements
CN216797301U (zh) 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
CN218044822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