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013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0137U
CN216060137U CN202120953741.7U CN202120953741U CN216060137U CN 216060137 U CN216060137 U CN 216060137U CN 202120953741 U CN202120953741 U CN 202120953741U CN 216060137 U CN216060137 U CN 216060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ontainer
eccentric
driv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37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鑫韬
董永军
刘波
周宇
唐相伟
郭浩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37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0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0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0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烹饪容器,底座内设置有驱动件和连接在驱动件上的偏心件,烹饪容器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座上,驱动件通过偏心件驱动烹饪容器相对驱动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其中,烹饪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拌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偏心件将驱动件的驱动力转化为离心作用力并传递至烹饪容器以及烹饪容器内的食材上,使食材均匀混合、充分受热。在烹饪容器上设置搅拌部增加扰流作用,加强了食材的搅拌强度,同时减少了烹饪器具的零部件的数量,解决了因搅拌片导致的清洁死角的问题,能够保证食品安全。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烹饪过程中有些食材是需要搅拌、翻炒等操作,以让食物混合充分受热更均匀,防止部分食物受热集中产生糊底,而部分食物受热不足夹生。
现有技术中在烹饪容器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搅拌片,搅拌片一般为不可拆结构,容器底座中的电机与搅拌片同轴装配驱动其转动,但会导致搅拌片处存在卫生死角无法彻底清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搅拌片处存在卫生死角无法彻底清洁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上的偏心件;
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偏心件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相对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
其中,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拌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底座实现烹饪容器的偏心旋转,同时带动食材随之转动,因偏心产生离心作用力会使食材均匀混合,这样能让食材充分均匀受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搅拌食材的方式,直接将偏心产生的离心作用力传递至食材自身上,在烹饪容器上设置搅拌部,通过搅拌部在食材搅动时增加扰流的作用,让食物能够更充分的混合,提高了对食材的搅拌强度,同时减少了烹饪器具的零部件的数量,取消了搅拌片的设置,解决了因搅拌片导致的清洁死角的问题,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另外,烹饪容器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座上,烹饪完成后,烹饪容器可以直接取下来清洗,用户操作简便方便。由于不再存在搅拌片,使得食材的组织状态能免受破坏,改善食材的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搅拌部,多个所述搅拌部彼此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壁向内凸起形成所述搅拌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器支座,所述偏心件与所述容器支座配合,所述驱动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容器支座和所述烹饪容器同步相对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烹饪容器配合的防滑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偏心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偏心件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心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配合部偏心设置,所述容器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偏心件与所述容器支座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
壳体,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容器支座接触以向所述烹饪容器传递热量,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外侧以聚拢所述加热组件向所述烹饪容器传递的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凹陷形成容纳所述容器支座的容纳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偏心件和容器支座偏心连接的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偏心件和驱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偏心件和容器支座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底座;11、上壳;12、下壳;13、驱动件;14、偏心件;15、容器支座;16、防滑件;17、加热组件;18、驱动件支架;131、第一固定部;141、第一配合部;142、第二固定部;151、第二配合部;171、加热管;172、加热管支架;173、玻璃平板;
2、烹饪容器;21、容器本体;22、搅拌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和烹饪容器2,底座1设置成用于驱动烹饪容器2以及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做偏心运动,并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容器2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座1上。
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锅、厨师机、炒菜机、豆浆机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底座1实现烹饪容器2的偏心旋转,同时带动食材随之转动,因偏心产生离心作用力会使食材均匀混合,这样能让食材充分均匀受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搅拌食材的方式,直接将偏心产生的离心作用力传递至食材自身上。
如图1和图3所示,烹饪容器2的内壁上设置有搅拌部22,搅拌部22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在一个实施例中,搅拌部22设置有多个。搅拌部22可以设置在烹饪容器2的内壁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烹饪容器2的内壁的底面,还可以在内壁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搅拌部22。在烹饪容器上设置搅拌部,通过搅拌部在食材搅动时增加扰流的作用,让食物能够更充分的混合,提高了对食材的搅拌强度,同时减少了烹饪器具的零部件的数量,取消了搅拌片的设置,解决了因搅拌片导致的清洁死角的问题,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另外,烹饪容器2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座1上,烹饪完成后,烹饪容器2可以直接取下来清洗,用户操作简便方便。由于不再存在搅拌片,使得食材的组织状态能免受破坏,改善食材的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搅拌部22设置有多个,多个搅拌部22间隔设置在烹饪容器2的内壁上,更进一步地,多个搅拌部22间隔均匀设置在烹饪容器2的内壁上,搅拌部22为烹饪容器2向内侧形成的凸起结构,使得烹饪容器2的内壁为凹凸不平的表面,通过搅拌部22在食材搅动时增加扰流的作用,让食物能够更充分的混合,烹饪容器的不同位置均能够对食材起到扰流作用,扰流作用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搅拌部22的轮廓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与烹饪容器2配合使用,可以通过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来检测在底座1上是否存在烹饪容器2,进而保证使用安全。更进一步的,底座1用于对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传感器进行烹饪容器2内是否存在食材进行检测后再启动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底座1内设置有驱动件13和偏心件14,底座包括壳体,驱动件13设置在壳体内,驱动件13通过偏心件14与烹饪容器2连接,驱动件13设置成用于驱动烹饪容器2相对驱动件13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壳体作为驱动件13和偏心件14的安装载体,用于保护驱动件13和偏心件14,驱动件13设置在壳体内,偏心件14连接在驱动件13的驱动端上,驱动件13启动,带动偏心件14转动,偏心件14带动烹饪容器2相对驱动件13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也就是说烹饪容器2的转动轴线与驱动件13的转动轴线之间设置有间距,假定驱动件13的转动轴线为第一轴线,烹饪容器2与偏心件14连接的位置为第二轴线,偏心件14作为烹饪容器2与驱动件13之间的连接件,驱动件13驱动偏心件14以第一轴线为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带动烹饪容器2以第二轴线为转动轴线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驱动件13的驱动力转化为离心作用力并传递至烹饪容器2以及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上,使食材均匀混合、充分受热。
其中,间距的大小应根据烹饪器具的尺寸而定,过大或过小均无法产生较好的搅拌效果。烹饪容器2、驱动件13和偏心件14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在烹饪容器2偏心旋转的过程中,减少食材向外溅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与下壳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壳体内的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壳体的外形为圆柱形。在下壳12上设置定位部,定位于用于固定驱动件13的位置,实现驱动件13的预装配,底座1还包括驱动件支架18,驱动件支架18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下壳12上两者之间形成容纳驱动件13的空间,通过多个方向上对驱动件13进行固定,以防止在驱动件13运行过程中的移位。更进一步的,为了减小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上壳11向下壳12的方向凹陷形成容纳区,当进行烹饪时,将烹饪容器2放入容纳区内,由于容纳区的设置,能够包裹部分烹饪容器2以聚拢加热过程中的热量,以提高烹饪效果和风味。另外,容纳区能够包裹部分烹饪容器2,避免误碰触使烹饪容器2与座体分离的情况,增加了烹饪过程中烹饪容器2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13为电机,电机的转动轴线为第一轴线,电机的转动轴线与下壳12、上壳11的中心轴重合,以保证电机转动过程中底座1的稳定性。驱动件支架1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以使电机的输出轴能够穿过驱动件支架18与偏心件14连接。搅拌效果可通过电机的转速和正反转来调节,烹饪不同的食材可采用不同的转速和正反转逻辑,例如,对于颗粒度比较小的食材,应采用转速和正反转切换频率均偏高来实现混合更均匀;对于颗粒度较大的食材,应采用转速和正反转切换频率均偏低的方案,以实现食物受热足够充分而烹熟。
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壳体的外形还可以为其他几何形状,例如棱柱形、椭圆柱形等,只要保证在烹饪容器2转动的过程中与壳体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或干涉即可。在底座1内还设置有控制板,驱动件13与控制板电连接,驱动件13采用电机,驱动件13的启停、输出转速和扭矩通过控制板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要使烹饪容器2能够相对驱动件13的第一轴线做偏心运动,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烹饪容器2与偏心件14直接连接,第二种、设置中间件连接偏心件14和烹饪容器2。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第二种方式,减少对烹饪容器2的外形以及结构的改造,以保证烹饪容器2的强度和刚度,且通过中间件连接偏心件14和烹饪容器2,可以将烹饪容器2的底部设置为平面,当完成烹饪后,烹饪容器2可以放置于平面上,不会发生倾斜或倾翻。具体地,如图1至图5和图6所示,底座1上设置有容纳烹饪容器2的容器支座15,偏心件14通过容器支座15与烹饪容器2连接,驱动件13设置成用于驱动容器支座15和烹饪容器2同步相对驱动件13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烹饪容器2和容器支座15之间的同步转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第一种、增大烹饪容器2和容器支座15之间摩擦力;第二种、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实现彼此之间的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种方式,在容器支座15的表面设置有防滑件16,防滑件16采用硅胶等柔性材质,烹饪容器2与防滑件16之间、容器支座15与防滑件16之间紧密接触,进而实现烹饪容器2和容器支座15之间的同步转动。防滑件16与容器支座15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粘接或螺钉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带动偏心件14转动,也就是偏心件14与驱动件13之间相对静止不存在相对转动的情况,可以将偏心件14直接固定在驱动件13的驱动端上,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偏心件14和驱动件13,也可以在驱动件13上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实现偏心件14与驱动件13的同步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心件14与驱动件13之间通过能够实现止转的结构以轮廓匹配的方式配合。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驱动件1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31,偏心件14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部131配合的第一配合部141,以使驱动件13与偏心件14同步转动。要实现驱动件13与偏心件14的相对止转,只需要限定驱动件13的输出轴的横截面和偏心件14与输出轴配合的位置的轮廓为非正圆的几何图形,非正圆会使得偏心件14相对输出轴无法转动,也能够达到同步转动,非正圆可以是椭圆、多边形、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不同半径的弧面的组合或任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13的输出轴的横截面和偏心件14与输出轴配合的位置的轮廓均为D字形,也就是第一固定部131和第一配合部141的轮廓均为D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偏心件14带动容器支座15转动,也就是容器支座15与偏心件14之间相对静止不存在相对转动的情况,可以将容器支座15直接固定连接在偏心件14的驱动端上,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容器支座15和偏心件14,也可以在偏心件14上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实现容器支座15与偏心件14的同步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容器支座15与偏心件14之间通过能够实现止转的结构以轮廓匹配的方式配合。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偏心件1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42,容器支座15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部142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51,以使偏心件14与容器支座15同步转动。要实现偏心件14与容器支座15的相对止转,只需要限定偏心件14的输出轴的横截面和容器支座15与输出轴配合的位置的轮廓为非正圆的几何图形,非正圆会使得容器支座15相对输出轴无法转动,也能够达到同步转动,非正圆可以是椭圆、多边形、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不同半径的弧面的组合或任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第二固定部142相对第一配合部141偏心设置,也就是容器支座15相对驱动件13的第一轴线偏心,实现了驱动件13驱动容器支座15和烹饪容器2的偏心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种类的食材进行烹饪时,存在需要加热的情况,因此,底座1还包括加热组件17,加热组件17位于驱动件支架18的上方,通过加热组件17与容器支座15的接触、容器支座15与烹饪容器2的接触实现热量的传递。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加热组件17包括加热管171、加热管支架172和玻璃平板173,加热管支架172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加热管支架172向下壳12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加热管171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控制板连接,玻璃平板173连接在加热管支架172的上方,加热管171接通电源后能够快速产生热量,并通过玻璃平面迅速向上传递至烹饪容器2和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
其中,加热管支架172与壳体之间、玻璃平板173与加热管171之间通过防水胶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管支架172内还设置有隔热件,加热管171与驱动件13之间通过驱动件支架18、加热管支架172和隔热件进行隔离,也就是加热管171与驱动件13被分隔在两个空间里,通过隔热件一方面能够减少加热管171向电机和其他部件的热量的传递,防止驱动件13和其他部件在高温环境下失效,另一方面,能够聚拢加热管171产生的热量,使热量只能沿着未设置隔热件的方向传递至烹饪容器2和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
其中,隔热件可以为隔热材料,也可以为隔热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以增加壳体内与外界环境中的热交换,形成对流散热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与玻璃平面紧密贴合以提高温度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的温度可以进行算法补偿优化,得到烹饪容器2内的食材的真实温度。温度传感器可以与玻璃平面的中心接触,也可以与玻璃平面的边缘接触。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171实现温度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控制板实现。控制板设置在壳体内,加热管171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板电连接。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以对壳体内的加热管171、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板等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采用电机需要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安全,因此,在驱动件13的外壳还可以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涂覆在驱动件13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一个防水罩。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驱动件13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罩,防水罩连接在下壳12上并与下壳12之间形成容纳驱动件13的空间,形成防水罩包裹在驱动件13的外侧的结构,全方位保护驱动件13,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或烹饪容器2中的水汽侵蚀驱动件13的内部导致其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罩可以紧贴在驱动件13的表面,也可以与驱动件13的表面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罩与驱动件13的表面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防水罩与驱动件13之间形成气体隔热层,通过空气隔热层减弱外部向驱动件13的热传递作用,以削弱外部高温对驱动件13的影响,进而提高驱动件1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容器2和容器支座15上部为耐高温透明玻璃材质,容器支座15与偏心件14连接的位置和偏心件14均为耐高温金属材质,导热性能良好,导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杯盖,在烹饪过程中,杯盖扣合在烹饪容器2上,防止食材溅出。
下面以利用烹饪器具制作草莓果酱为例说明工作过程:
将腌渍好的草莓酱放入烹饪容器2中;
烹饪器具通电启动后,加热管171迅速向上产生热辐射,透过玻璃平板173、烹饪容器2和容器支座15对草莓酱进行加热;
驱动件13转动后,偏心件14带动容器支座15和烹饪容器2以第一轴线做偏心转动,此时食材受到离心旋转作用力,产生漩涡的运动状态,从而实现了食材的均匀混合
果酱烹饪完成后,将烹饪容器2整个取下倒出果酱,并进行清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上的偏心件;
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偏心件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相对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
其中,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搅拌部,多个所述搅拌部彼此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壁向内凸起形成所述搅拌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器支座,所述偏心件与所述容器支座配合,所述驱动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容器支座和所述烹饪容器同步相对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烹饪容器配合的防滑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偏心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偏心件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配合部偏心设置,所述容器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偏心件与所述容器支座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壳体,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容器支座接触以向所述烹饪容器传递热量,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外侧以聚拢所述加热组件向所述烹饪容器传递的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凹陷形成容纳所述容器支座的容纳区。
CN202120953741.7U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060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3741.7U CN216060137U (zh)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3741.7U CN216060137U (zh)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0137U true CN21606013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3741.7U Active CN216060137U (zh) 2021-05-06 2021-05-0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0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2380B1 (en) Cooking apparatus
CN216060137U (zh) 烹饪器具
CN211609148U (zh) 一种滚筒炒菜机
CN107613818B (zh) 盖及烹调器
CN210124575U (zh) 一种旋转烹饪炒菜机
CN208286839U (zh) 烹饪器具
CN213940444U (zh) 煮饭炒菜一体烹饪电器
CN215383118U (zh) 一种煮食用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7659206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130651U (zh) 烹饪器具
CN209547762U (zh) 锅体主动式搅拌加热烹饪一体锅
CN210540942U (zh) 一种蒸笼及烹饪器具
CN210124628U (zh) 一种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
CN210124572U (zh) 一种旋转烹饪器具
CN21012457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和炒菜机
CN203723980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08371516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8922360U (zh) 一种料理机
CN211066231U (zh) 具有加热功能的膳食机
CN215077476U (zh) 烹饪器具
CN215993696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060215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305U (zh) 一种可视旋转翻炒型炒菜机
WO2020135018A1 (zh) 一种旋转式加热的炒菜机
CN215820584U (zh) 玻璃容器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