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7960U - 商显红外边框 - Google Patents

商显红外边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7960U
CN216057960U CN202121332861.1U CN202121332861U CN216057960U CN 216057960 U CN216057960 U CN 216057960U CN 202121332861 U CN202121332861 U CN 202121332861U CN 216057960 U CN216057960 U CN 216057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ook
bezel
shape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28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28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7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7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7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边框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商显红外边框,包括: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面为CNC沉台加工面,所述边框主体远离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的一侧开口;盖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边框本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显红外边框,只需要将CNC加工和外观处理集中在边框主体上,大大的减少了加工的特征和面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商显红外边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边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商显红外边框。
背景技术
目前,商显行业常用红外边框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整个边框的结构为一体化形式,具有封闭腔体。
在对红外边框进行腔体3’内部CNC沉台加工处理时,沉台由于在腔体3’内部,加工时需要同步将一体边框1’的外部同步加工,整体的加工量会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增加加工成本,同时一体边框1’由于结构复杂,无法像板材一样实现模具化特征加工,生产效率偏低。
在做外观面2’表面处理时,除了所需要的外观面2’之外,整个其他非外观面2’也需要同步处理,造成加工面增多,加工时间增长,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增加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显红外边框,只需要将CNC加工和外观处理集中在边框主体上,大大的减少了加工的特征和面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商显红外边框,包括: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面为CNC沉台加工面,所述边框主体远离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的一侧开口;盖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边框本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显红外边框,设置边框主体和盖板,由于CNC沉台加工和需要进行外观处理的面均在边框主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密闭腔体特征的CNC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需表面处理的面积,减少加工工艺的加工时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将一体边框设置为边框主体与盖板连接,使得边框主体模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另外盖板形成类片状的板材,可以通过冲压模具进行特征加工,效率可以得到极大提升,成本随之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商显红外边框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通过螺钉固定盖板和边框主体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通过弹性卡合件固定盖板和边框主体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商显红外边框的结构立体图;
图1中:
一体边框1’、外观面2’、腔体3’。
图2-图4中:
盖板1、第一侧板11、底板12、第二侧板13、第二钩形板14、边框主体2、横向板21、纵向板22、第一钩形板23、螺钉3、第一容纳腔4、第二容纳腔5、触摸边框6、滤光条7、弹性卡合件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商显红外边框,包括:
边框主体2,所述边框主体2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4,所述第一容纳腔4的一侧面为CNC沉台加工面,所述边框主体2远离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的一侧开口;
盖板1,所述盖板1盖合在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边框本体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边框主体2为一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中空部分为第一容纳腔4,第一容纳腔4的一侧面为CNC沉台加工面,用于加工所需要的各种接口,边框主体2远离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的一侧开口,该开口为侧面全开,使得整个边框主体2的截面形成类似U形的形状,盖板1的尺寸与该开口的尺寸相同,使得盖板1能够完全盖合该开口,在对边框主体2进行CNC加工和做表面处理后,将盖板1与边框主体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商显红外边框,设置边框主体2和盖板1,由于CNC沉台加工和需要进行外观处理的面均在边框主体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密闭腔体特征的CNC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需表面处理的面积,减少加工工艺的加工时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将一体边框设置为边框主体2与盖板1连接,使得边框主体模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另外盖板1形成类片状的板材,可以通过冲压模具进行特征加工,效率可以得到极大提升,成本随之大幅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主体2上与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钩形板23,所述第一钩形板23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4内部,所述盖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钩形板23相互配合的第二钩形板14;
当安装所述盖板1时,所述第二钩形板14与所述第一钩形板23相互卡接后,所述盖板1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与所述边框主体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边框主体2截面为类似U形的形状,盖板1与边框主体2固定连接时,需要与边框主体2的两侧面(与CNC沉台加工面相邻的两个面)连接,其中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钩形板23,第一钩形板23与边框主体2的侧面一体成型,使得二者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盖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钩形板14,第二钩形板14与盖板1之间同样一体成型,增强二者之间的固定效果,第二钩形板14能够与第一钩形板23之间相互配合卡接。在安装盖板1时,首先将第一钩形板23与第二钩形板14相互卡接,然后将盖板1远离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与边框主体2的另一侧面(与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面对立的侧面)通过螺钉3、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形板23的形状为L形,包括横向板21和纵向板22,所述横向板21的一侧和所述纵向板22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板21远离所述纵向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边框主体2,所述纵向板22远离所述横向板21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4内部;
所述第二钩形板14的形状为U形,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和底板12,所述底板12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同向设置在所述底板12的两侧形成U形口,所述第一侧板11远离所述底板12的一侧连接所述盖板1;
当第一钩形板23与第二钩形板14相互配合时,所述纵向板22靠近所述横向板21的一面与所述第二侧板13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面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盖板1脱离所述边框主体2。
本实施例中,第一钩形板23的横向板21与边框主体2一体成型,纵向板22和横向板21之间形成90°夹角,纵向板22的自由侧朝向第一容纳腔4内部。第二钩形板14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和底板12之间一体成型,形成U形结构,第一侧板11与盖板1之间一体成型,第一侧板11连接底板12的一侧朝向第一容纳腔4内部,且第一侧板11与盖板1之间形成90°夹角,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之间的距离等于纵向板22的厚度,使得纵向板22能够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紧密贴合,增强第一钩形板23和第二钩形板14的卡接效果;同时,底板12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之间均形成90°夹角,纵向板22到边框主体2侧面(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侧板13的厚度,使得第二侧板13能够与纵向板22和边框主体2侧面紧密贴合,增强第一钩形板23和第二钩形板14的卡接效果。当需要安装盖板1时,将第二钩形板14置于第一钩形板23下方并向上移动第二钩形板14,第二侧板13逐渐卡入纵向板22与边框主体2侧面之间,纵向板22逐渐卡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之间,当第二钩形板14无法继续上移时,第一钩形板23与第二钩形板14卡接完成,进而将盖板1远离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与边框主体2的另一侧面(与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面对立的侧面)通过螺钉3、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板21的厚度等于所述底板12的厚度,所述纵向板22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侧板13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纵向板22的高度等于第二侧板13的高度且横向板21的厚度等于底板12的厚度,使得纵向板22和第二侧板13能够具有更多的接触面,同时,第二侧板13远离底板12的一侧能够接触横向板21,纵向板22远离横向板21的一侧能够接触底板12,增强第一钩形板23和第二钩形板14的卡接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主体2远离所述第一钩形板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腔5,所述第二容纳腔5内设置有触摸边框6和滤光条7。
本实施例中,边框主体2远离第一钩形板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腔5,第二容纳腔5用于设置触摸边框6和滤光条7,第二容纳腔5整体组成边框主体2的另一侧面,即远离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侧面;第二容纳腔5靠近盖板1的侧面具有一定宽度,增大盖板1远离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与边框主体2的接触面,增强盖板1与边框主体2的固定连接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5靠近所述盖板1的侧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盖板1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通过螺钉3穿过所述安装孔和通孔以将所述盖板1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固定在所述边框主体2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其形状为圆形,均匀分布在第二容纳腔5靠近所述盖板1的侧面,通孔的数量和形状均与安装孔相同,通过螺钉3穿过安装孔和通孔将盖板1远离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固定在边框主体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形板23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并与所述第四侧板形成90°夹角,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连接所述边框主体2,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4外部,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第一燕尾槽;
所述第二钩形板14与所述盖板1形成90°夹角,所述第二钩形板14与所述盖板1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相互配合的第二燕尾槽;通过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相互卡合以限制所述盖板1脱离所述边框主体2。
本实施例中,第一钩形板23除了设置为前述结构外,还可以设置为具有燕尾槽的结构,其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形成90°夹角,第四侧板远离第三侧板的一侧朝向第一容纳腔4外部,第四侧板具有一斜面,该斜面为第四侧板与边框主体2侧面(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侧面)对立的面,使得第四侧板远离第三侧板的一侧的宽度大于第四侧板连接第三侧板的一侧的宽度,该斜面与第三侧板之间形成的槽为第一燕尾槽。第二钩形板14与盖板1形成90°夹角,第二钩形板14朝向第一容纳腔4内部设置,第二钩形板14同样具有一斜面,该斜面与盖板1之间形成第二燕尾槽,其结构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的第一燕尾槽相同,但方向相反,使得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之间能够相互卡合,以限制所述盖板1脱离所述边框主体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钩形板14远离所述盖板1的一侧到所述边框主体2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一侧的距离为拼接间隙,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的卡合量大于所述拼接间隙。
本实施例中,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的卡合量为第四侧板的斜面的正投影的宽度,由于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的结构相同,所以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的卡合量也为第二钩形板14的斜面的正投影的宽度;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的卡合量大于拼接间隙,能够避免第一钩形板23沿垂直于边框主体2设置第一钩形板23的侧面的方向脱离第二钩形板14,保证了燕尾槽的固定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卡合件8,所述弹性卡合件8为L形结构,其一侧设置有卡钩,远离所述卡钩的一侧设置有凸起;
所述第二容纳腔5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4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互配合的凹陷部,所述盖板1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钩相互配合的凹槽,通过所述弹性卡合件8的卡钩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以及所述凸起与所述凹陷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盖板1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固定在所述边框主体2上。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合件8为L形结构,其材质为塑胶、不锈钢或锰钢等经过热处理具有弹性的材质,用卡扣弹性变形方式固定盖板1和边框主体2,避免可靠性引起的脱落。弹性卡合件8具有横向段和纵向段,横向段的一侧设置有卡钩,卡钩由弹性卡合件8的一侧折弯90°形成,其折弯段与弹性卡合件8的纵向段平行,纵向段上与折弯段对立的侧面设置有凸起;第二容纳腔5远离第一容纳腔4的外侧面设置凹陷部,凹陷部与凸起能够完全配合,盖板1远离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设置凹槽,凹槽与折弯段能够完全配合,在第一钩形板23与第二钩形板14卡接好后,盖板1远离第一钩形板23的一侧与边框主体2贴合,放置弹性卡合件8,弹性卡合件8的折弯段插入凹槽,凸起与凹陷部紧密贴合,以固定盖板1远离第二钩形板14的一侧和边框主体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凹陷面与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均为弧形面,所述凹陷部的凹陷面的弧度与所述凸起的外表面的弧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凹陷部的凹陷面为弧形面,凸起的外表面也为弧形面,且二者的弧度相同,在安装弹性卡合件8时,能够使得凸起顺利滑入凹陷部,并与凹陷部紧密贴合,方便了弹性卡合件8的安装和取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面为CNC沉台加工面,所述边框主体远离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的一侧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边框本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主体上与所述CNC沉台加工面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钩形板,所述第一钩形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钩形板相互配合的第二钩形板;
当安装所述盖板时,所述第二钩形板与所述第一钩形板相互卡接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框主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形板的形状为L形,包括横向板和纵向板,所述横向板的一侧和所述纵向板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板远离所述纵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边框主体,所述纵向板远离所述横向板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
所述第二钩形板的形状为U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同向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形成U形口,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盖板;
当第一钩形板与第二钩形板相互配合时,所述纵向板靠近所述横向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面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盖板脱离所述边框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底板的厚度,所述纵向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主体远离所述第一钩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触摸边框和滤光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靠近所述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和通孔以将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边框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形板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并与所述第四侧板形成90°夹角,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连接所述边框主体,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外部,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第一燕尾槽;
所述第二钩形板与所述盖板形成90°夹角,所述第二钩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相互配合的第二燕尾槽;通过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相互卡合以限制所述盖板脱离所述边框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到所述边框主体设置第一钩形板的一侧的距离为拼接间隙,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的卡合量大于所述拼接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卡合件,所述弹性卡合件为L形结构,其一侧设置有卡钩,远离所述卡钩的一侧设置有凸起;
所述第二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互配合的凹陷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钩相互配合的凹槽,通过所述弹性卡合件的卡钩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以及所述凸起与所述凹陷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二钩形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边框主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商显红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凹陷面与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均为弧形面,所述凹陷部的凹陷面的弧度与所述凸起的外表面的弧度相同。
CN202121332861.1U 2021-06-15 2021-06-15 商显红外边框 Active CN216057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2861.1U CN216057960U (zh) 2021-06-15 2021-06-15 商显红外边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2861.1U CN216057960U (zh) 2021-06-15 2021-06-15 商显红外边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7960U true CN21605796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3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2861.1U Active CN216057960U (zh) 2021-06-15 2021-06-15 商显红外边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7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6833U (zh) 汽车装配用固定卡扣
US8289468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US20060018106A1 (en) Fram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088391A1 (en) Double-side display device and fixing structure for backlight module of the same
TW201333585A (zh) 具外框卡合設計之顯示裝置
JPH09137533A (ja) パネル
CN216057960U (zh) 商显红外边框
EP3905704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211720581U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JP2015059393A (ja) 枠組みパネルの補強装置
CN106820808B (zh) 一种屏风转角组件及采用其的屏风
CN213092155U (zh) 触摸屏plc一体机
CN210954547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11464682A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CN210606357U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装置
KR102601435B1 (ko) 카드홀더
CN211692077U (zh) 一种门窗压线结构
CN204161718U (zh) 角部加强件及具有该角部加强件的防盗面罩
CN214313417U (zh) 壳体组件
CN219876393U (zh) 一种两用车载模组
CN218750217U (zh) 单边定位零件、车窗总成与车辆
CN210781250U (zh) 一种麦克风
CN212064202U (zh) 电视机前壳的装饰条及电视机
CN213400956U (zh) 一种风扇可拆卸开关盒
CN216894012U (zh) 一种窄型扇框及应用其的推拉门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