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5050U - 转向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5050U
CN216045050U CN202122548553.9U CN202122548553U CN216045050U CN 216045050 U CN216045050 U CN 216045050U CN 202122548553 U CN202122548553 U CN 202122548553U CN 216045050 U CN216045050 U CN 216045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eformation
pressing
riveting
stee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85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艳茜
何鹏
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85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5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5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5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向器及车辆,该转向器包括壳体(1)、转动件(2)、轴承(3)及压紧件(4),壳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限位部(11)和铆压槽(12),转动件(2)可转动地位于壳体(1)内,轴承(3)套设在转动件(2)上,且轴承(3)的外圈与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压紧件(4)套设在转动件(2)上,压紧件(4)包括压紧部(41)和形变部(42),压紧部(41)远离形变部(42)的一端用于将轴承(3)压紧在限位部(11)上,形变部(42)用于在铆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并形成卡入铆压槽(12)的凸起(4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件能够发生塑性形变固定于壳体并对轴承起到支撑作用,压紧件形变所需的铆压力小,操作强度低。

Description

转向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转向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转向器的转动件上,通常都会设置有轴承来使得转动件能够与转向器的壳体发生相对转动,为了将轴承压紧固定在壳体上,通常会设置轴承垫圈。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对壳体的旋转铆压变形来固定轴承垫圈,在对壳体的旋转铆压过程中,施加在壳体上的铆压力较大,壳体容易在铆压力作用下产生裂纹等缺陷,影响转向器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器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转向器,该转向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限位部和铆压槽;
转动件,可转动地位于所述壳体内;
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动件上,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压紧件,套设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压紧件包括压紧部和形变部,所述压紧部远离所述形变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轴承压紧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形变部用于在铆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并形成卡入所述铆压槽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形变部在其径向上的壁厚小于所述压紧部在其径向上壁厚。
可选地,沿从所述压紧部到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向,所述形变部在其径向上的壁厚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多个所述铆压槽,多个所述铆压槽沿所述压紧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压紧件为压紧螺塞,所述压紧件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之间涂设有紧固胶。
可选地,所述压紧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角块,多个所述角块沿所述压紧部的周向排布,所述角块用于与扭力工具上的角槽卡接。
可选地,所述角块靠近所述轴承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轴承的避让槽。
可选地,所述压紧件由硬度在HRC20~HRC40之间的材料制成。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形变部施加铆压力的过程中,铆压槽能够避让形变部,使得形变部容易发生形变,且在形变部变形的过程中不会对壳体造成挤压,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壳体因受到挤压力而产生裂纹。此外,在施加铆压力时,可以只对形变部对应于壳体的铆压槽的部分施加铆压力,使形变部对应于壳体的铆压槽的位置发生塑性形变,形变部需要发生塑性形变的部分的体积较小,操作人员对形变部施加的铆压力也能够相应地减小,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操作过程中因铆压力过大而对压紧件、壳体等造成损伤。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器的局部剖面图(与图1的剖切方向不同);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器的压紧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器的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B-B”线进行剖切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限位部;12-铆压槽;13-内螺纹;2-转动件;3-轴承;4-压紧件;41-压紧部;42-形变部;43-凸起;44-外螺纹;45-角块;46-避让槽;5-丝杠;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转向器,该转向器包括壳体1、转动件2、轴承3以及压紧件4,壳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限位部11和铆压槽12,转动件2可转动地位于壳体1内,轴承3套设在转动件2上,且轴承3的外圈与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压紧件4套设在转动件2上,压紧件4包括压紧部41和形变部42,压紧部41远离形变部42的一端用于将轴承3压紧在限位部11上,形变部42用于在铆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并形成卡入铆压槽12的凸起43。
在上述的转向器中,如图1至图3所示,轴承3和压紧件4均套设在转动件2上,且压紧件4的压紧部41抵顶于轴承3,由于壳体1上形成有铆压槽12,在固定压紧件4时,操作人员可以仅向形变部42上对应于壳体1的铆压槽12的位置施加铆压力,使得形变部42上对应于壳体1的铆压槽12的位置发生塑性形变并形成凸起43,凸起43能够卡入壳体1的铆压槽12内,对压紧件4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压紧件4发生移动或转动,使得压紧件4相对于壳体1能够保持在固定位置,从而稳定地对轴承3起到抵顶限位作用。压紧件4固定于壳体1并和轴承3抵顶,在压紧件4的抵顶作用下,轴承3能够稳定夹持在壳体1的限位部11和压紧件4之间,从而避免轴承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轴向移动,保证转向器的稳定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形变部42施加铆压力的过程中,铆压槽12能够避让形变部42,使得形变部42容易发生形变,且在形变部42变形的过程中不会对壳体1造成挤压,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壳体1因受到挤压力而产生裂纹。此外,在施加铆压力时,可以只对形变部42对应于壳体1的铆压槽12的部分施加铆压力,使形变部42对应于壳体1的铆压槽12的位置发生塑性形变,形变部42需要发生塑性形变的部分的体积较小,操作人员对形变部42施加的铆压力也能够相应地减小,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操作过程中因铆压力过大而对压紧件4、壳体1等造成损伤。
为了便于形变部42发生形变,可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形变部42在其径向上的壁厚D1小于压紧部41在其径向上的壁厚D2。压紧件4通过压紧部41向轴承3施加压紧力,压紧部41在径向上的壁厚D2较大,压紧部41和轴承3的接触面积也较大,从而保证压紧部41能够稳定地抵顶于轴承3,避免压紧件4和轴承3之间因为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轴承3损坏。同时,形变部42在其径向上的壁厚D1较小,形变部42的强度较低,易发生形变,因此操作人员对形变部42施加的铆压力也能够相应地减小,铆压力的减小一方面能够避免压紧件4损坏,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在压紧件4将力传递给壳体1和轴承3而造成壳体1和轴承3的损伤,提高转向器的质量。
为了保证压紧部41和形变部4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对形变部42施加铆压力时,导致形变部42与压紧部41的连接处产生裂纹等缺陷,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沿从压紧部41到远离轴承3的方向,形变部42在其径向上的壁厚可以逐渐减小。如图6所示,沿从压紧部41到远离轴承3的方向,形变部42在其径向上的壁厚可以逐渐减小,可以避免形变部42与压紧部41的连接处因结构突变而导致形变部42在承受铆压力时,其与压紧部41的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而导致裂纹等缺陷。并且,在压紧部41与形变部42的连接处在径向上的壁厚可以较大,可以提高压紧部41和形变部4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形变部42受到铆压力时向压紧部41溃缩。
可选地,壳体1上形成有多个铆压槽12,多个铆压槽12沿压紧件4的周向间隔设置。在铆压力的作用下,形变部42上的多个位置均能够发生塑性形变并形成凸起43,多个凸起43卡入壳体1上的多个铆压槽12,从而在多个位置限制压紧件4的移动,保证压紧件4能够稳定固定在壳体1上。
为了便于压紧件4的安装,压紧件4的外圆周面上还可以形成有导向部,壳体1上形成有配合部,压紧件4的导向部和壳体1的配合部相互适配,从而能够便于压紧件4安装至壳体1上的指定位置,并使得压紧件4的形变部42和壳体1的铆压槽12对应。上述的导向部可以为直线滑块,壳体1的配合部可以为导向槽,或者,上述的导向部可以为外螺纹44,壳体1的配合部可以为内螺纹13。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压紧件4可以为压紧螺塞,压紧件4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44,壳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外螺纹44配合的内螺纹13。将压紧件4安装至壳体1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先将压紧件4和壳体1旋合,压紧件4的外螺纹44和壳体1的内螺纹13配合,压紧件4能够沿轴向移动至形变部42和壳体1的铆压槽12对应,在操作人员对形变部42施加铆压力的过程中,壳体1和压紧件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能够防止压紧件4在铆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便于形变部42发生塑性形变。同时,壳体1和压紧件4之间的螺纹连接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紧件4的稳定性,避免压紧件4和轴承3发生轴向的移动,提高转向器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壳体1和压紧件4之间的稳定连接,可选地,外螺纹44与内螺纹13之间可以涂设有紧固胶。紧固胶可以对壳体1与压紧件4的螺纹连接处起到紧固和密封的作用,提高压紧件4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紧固胶可以采用厌氧胶,厌氧胶具有隔绝空气后能够迅速聚合变成交联状的固体聚合物的性质,从而能够增强压紧件4和壳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厌氧胶的具体组成成分有多种,例如以不饱和单体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厌氧胶,还有以芳香胺、酚类、芳香肼、过氧化物等为主要成分的厌氧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压紧件4进行旋转,以使压紧件4能够与壳体1螺纹连接,可选地,压紧部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角块45,多个角块45沿压紧部41的周向排布,角块45用于与扭力工具上的角槽卡接。这里的多个角块45可以构成内多角槽结构,例如内六角槽结构或者内十二角槽结构,扭力工具可以为内多角扳手(内六角扳手或者内十二角扳手)或者扭力扳手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安装压紧件4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先使扭力工具上的角槽与压紧部41上的角块45卡接,从而使压紧部41周向锁止于扭力工具,再对扭力工具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压紧件4旋转,使压紧件4上的外螺纹44能够与壳体1上的内螺纹13螺纹连接。当压紧件4安装至壳体1内的预设位置后,再对形变部42施加铆压力,使形变部42对应铆压槽12的位置发生塑性形变,形成卡入铆压槽12的凸起43,以避免压紧件4发生移动或转动。
由于压紧部41与轴承3的端面抵顶,可选地,角块45靠近轴承3的一端可以形成有用于避让轴承3的避让槽46,该避让槽46能够防止轴承3在随转动件2转动的过程中和角块45产生干涉,避免压紧部41影响轴承3的转动。
为了保证压紧件4能够对轴承3起到稳定的压紧作用,同时,压紧件4的形变部42在受到铆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形变,可选地,压紧件4可以由硬度在HRC20~HRC40之间的材料制成。在该硬度范围内的压紧件4能够较为容易地发生塑性形变。
此外,上述的转向器可以为任意设置有转动件的转向器。作为一种示例性地实施方式,转向器可以包括电机、丝杠5以及螺母6,螺母6为上述转动件2,电机用于驱动螺母6转动,由于螺母6上套装有轴承3,而轴承3被限制在限位部11与压紧部41之间,轴承3只能转动而不能发生轴向移动,因此螺母6也只能发生转动而不能反正轴向移动,使得螺母6的旋转运动能够变换为直线运动驱动丝杠5沿其轴向移动,丝杠5可以与车轮相连,从而在丝杠5沿其轴向移动的过程中推动车轮转向。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限位部(11)和铆压槽(12);
转动件(2),可转动地位于所述壳体(1)内;
轴承(3),套设在所述转动件(2)上,且所述轴承(3)的外圈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
压紧件(4),套设在所述转动件(2)上,所述压紧件(4)包括压紧部(41)和形变部(42),所述压紧部(41)远离所述形变部(42)的一端用于将所述轴承(3)压紧在所述限位部(11)上,所述形变部(42)用于在铆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并形成卡入所述铆压槽(12)的凸起(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42)在其径向上的壁厚(D1)小于所述压紧部(41)在其径向上壁厚(D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压紧部(41)到远离所述轴承(3)的方向,所述形变部(42)在其径向上的壁厚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多个所述铆压槽(12),多个所述铆压槽(12)沿所述压紧件(4)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4)为压紧螺塞,所述压紧件(4)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44),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44)配合的内螺纹(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44)与所述内螺纹(13)之间涂设有紧固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角块(45),多个所述角块(45)沿所述压紧部(41)的周向排布,所述角块(45)用于与扭力工具上的角槽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块(45)靠近所述轴承(3)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轴承(3)的避让槽(46)。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4)由硬度在HRC20~HRC40之间的材料制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
CN202122548553.9U 2021-10-21 2021-10-21 转向器及车辆 Active CN216045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553.9U CN216045050U (zh) 2021-10-21 2021-10-21 转向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553.9U CN216045050U (zh) 2021-10-21 2021-10-21 转向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5050U true CN21604505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8553.9U Active CN216045050U (zh) 2021-10-21 2021-10-21 转向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5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1610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ghtening a nut placed on a threaded end, and assembled washer and nut for such a device
JP3978133B2 (ja) ピッチの異なる2個のネジを有する締付け用ナットを備え、所要の締付け力を低減する管継手
CN104162878A (zh) 电动手持工具及其装配方法
JP2002059351A (ja) 携帯型ロータリー突切りバイト
CN216045050U (zh) 转向器及车辆
US5940950A (en) Offset geared nutrunner attachment for sealing weatherstripping on an elongated thin molding
EP3456449B1 (en) Gear self-tightening drill chuck
CN210414333U (zh) 一种拧动外多边形零件的电动工具
CN107414116A (zh) 一种手动可调式涨紧装置
US20180029205A1 (en) Rotary tool anvil assembly
CN207086950U (zh) 一种手动可调式涨紧装置
CN201895230U (zh) 一种筒形件的定位夹紧装置
CN213764050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外圆加工固定装置
CH686238A5 (de)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Winkelschleifmaschine.
US10415670B2 (en) Worm drive
CN210996852U (zh) 型钢冷锯锁紧装置
US3858300A (en) Jackscrew device
CN210361144U (zh) 电缆密封压紧装置
CN111890284A (zh) 一种拧动外多边形零件的电动工具
KR200312265Y1 (ko) 인덱스 드라이브 유닛
CN104440335A (zh) 薄壁工件定心夹紧心轴
CN213592734U (zh) 一种消除垫圈反作用力的锁紧套筒
CN114147654B (zh) 扳手
CN220195240U (zh) 一种用于喷涂的夹持辅助装置
CN220668180U (zh) 高兼容性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